88读书网 > 清秋琵琶曲 > 第五章 英宗宝藏清秋曲
    ();

    司徒桀,“勾魂手”司徒桀,竟然是二十年前双手沾满“江南大案”一百三十六条人命鲜血的大魔头司徒桀。他的的大名在江湖中当年可谓如雷贯耳,阮红梅对这凶名可谓是耳熟能详。

    二十年前,司徒桀本是那江浙一带最大的漕帮“浙潮海会”的一个小小的分堂主,家中一妻一儿,为人平时谨小慎微,一手十八路黑铁镰勾虽说已练得有七八分火候,但要说绝顶高手那是远远谈不上的,虽也干些贩私盐、劫客商、偷海猎的匪事,但真正伤天害理的事却没听说有做过。

    可是那年漕帮年聚那一天,就是这个胆小警慎的人,手刃了浙潮海会漕帮大小分堂主以及总舵主共计一百三十六口,然后连同他的妻儿一起在江湖上销声匿迹了。

    那一天,半条钱塘江都是血染的殷红,江面浮满了横七竖八的尸体,隔江百里就能闻到空气中令人作呕的血腥味。至此以后,司徒桀和他的铁镰勾凶名乍起,也成了武林公敌。无论是官府还是江湖人士,无不对其追查,但司徒桀从那以后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

    关于司徒桀酿造这一出惨案的原因,江湖中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漕帮总舵主与他有辱妻之恨,也有人说漕帮得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天大的秘密事关藏有前朝英宗宝藏的清秋曲的下落。

    说起英宗宝藏,那是无数武林人士痴迷的东西。相传前朝大宋英宗时期,国家积贫积弱,在内兵制吏制腐败,在外饱受蒙古契丹的侵扰进犯,加之灾年连连,社稷江山已摇摇欲坠。但英宗是个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为了整治吏腐兵朽,英宗派遣特使秘密招笼武林人士成立了“君清阁”,而英宗宝藏也由此而起。

    “君清阁”由英宗身边最亲信的内臣赵汝之掌管,大小事细由他直接汇报英宗,是为阁老。立八大特使,特使负责完成皇帝下派的旨意,分别由抽选出来的八个江湖能人担任。成立之初本是奉旨调查朝内外大臣,监视朝廷要员,探取江湖消息,把握朝野之外的风吹草动。后来,事情就变了。

    英宗是个短命的皇帝,他的计划和抱负还未全面展开就先去找阎王爷报道了。英宗一命呜呼去得突然,“君清阁”却已有了规模,但也变了,变成了阁老赵汝之敛财的工具,也变成了赵阁老排除异己的手段。一时间,赵阁老权势滔天,只手翻云覆雨,朝堂的要员大将、市井的富商巨贾,随便安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是砍头抄家,短短三五月,“君清阁”敛聚的财富已让人不可思议。

    而在江湖上,“君清阁”带来的风暴同样疯狂。上至名门大派,下至隐人世家,不是掌门莫名其妙地暴毙就是门派不外传的功法秘籍、兵器珍宝接二连三地失窃,一时间,武林中人心惶惶。

    赵阁老当然没有老实巴交地上交国家,而是把这些财富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而记录藏宝地点的地图,则是藏在了一本名叫《清秋曲》的琵琶曲谱里。单有地图还不行,赵阁老的心机岂能如此简单,他分别秘密传了八大特使一句口诀,这口诀却是开启宝藏的方法。

    后来,赵阁老在家中一夜之间突然暴毙,八大特使也下落不明,但有关英宗宝藏的传言却一代又一代地在江湖中流传了下来。

    沧海桑田,岁月熬老征服了多少张面孔,仇也好,恨也罢,爱多深,情再切,最后也随了一捧捧黄土掩面而去。唯独这找寻英宗宝藏的执迷一如既往地跟随着江湖人,管你英雄还是狗熊,大侠或是魔头,争名逐利滤了一波又一波的江湖人。但从未有人找到过英宗宝藏,就如同这宝藏本就不存在一般。

    直到二十五年前的武林大会,“清秋曲”重现江湖,又掀起了又一波的江湖风暴。

    ……

    显然,人们相信了后者,因为只有后者才能引起他们对于追查司徒桀的狂热。利益往往比道义现实得多,而现实,往往也更多人选择了利益。所以,大侠并不多见,阿猫阿狗却层出不穷。

    “张孤芦你信不信我现在就能把你的头颅拧下来让屠老六在上面撒一泡滚烫的尿,顺带叫葛老五吐上一口浓痰”原本慈眉善目的和尚此刻仿佛变了一个人,一对眯起来盯着张大富的眼睛里满是阴厉,显然对张大富的嘲讽他是不乐意的。张大富明显也不惧怕他,干巴脸上阴沉的双眸已对上了阴厉的眼睛,一时间剑拔弩张。

    阮红梅已自觉地站起来让了位置。

    张大富原来叫张孤芦,阮红梅倒是没听过这号人物,但想到他“千面狐狸”的外号,想必也不会是啥泛泛之辈。

    “安静,别忘了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却是自顾喝酒的“哑巴”开了口。

    原来他不是个哑巴,听这中气十足的语音,想来是个高手。阮红梅心底暗道。

    张孤芦和司徒桀虽还是一副互不善罢甘休的样子,听了这哑巴开口后也都乖乖就位而坐,只是闪了火焰的眼睛依旧死死盯着对方,就跟两头暂时休战的饿狼。

    “雪生”,哑巴继续开口。

    阮红梅看到外公的嘴角突然迅速抽动了一下,原本舒展的眉头也紧凑到了一起,好像突然间很不愉快。

    阮雪生最终还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了一样东西,却是一本破破烂烂的残书,为什么说是一本残书呢,因为这书只有一半,单是这份破旧已看得出有了年月,阮红梅细看才认出这书面的三个字,清秋曲。

    书被掏出的那一刻,众人的眼睛也都盯住了这本书,就像一群在沙漠中苦行唇焦舌燥的饥渴人突然见到了一口甘泉在咕噜咕噜地往外冒水一样,恨不得就此吞下这本书。

    但烛光已跟着他们的眼神在摇曳,却是起风了,幸好有灯罩护住,才不至于烛火被吹灭。月光却似乎又更明了几分。

    所以众人马上就发现了问题,清秋曲,只有一半。

    “另一半呢”屠铁沧的性子比其他人要急躁得许多。

    “不急,等会儿自然有人来送”阮雪生突然抬头看着阮红梅,直看得阮红梅浑身冷不防地起了鸡皮疙瘩,满是不自在。

    还好这种不自在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清晰可闻的琵琶声此刻已从梅林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