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王爷之系统在手 > 第一百一十四章:湖广曙光之武昌坑张二
    ();

    崇祯十六年正月十一日,汉阳府城。

    张献忠与张可旺四兄弟隔江遥望武昌城,扬鞭笑道:“这等坚城若官兵一心咱们真的还攻不下!孙子说: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官兵占天时地利又如何?还不是被咱们打的落流水?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你们四兄弟可给我记住了!”

    “是,义父!”四人应道,张可旺则是心下一紧。

    “让弟兄们攻一次吸引官兵们注意,好让城内的弟兄们打开城门!”张献忠此时也不玩什么虚的拔刀在手一挥,大喝道:“攻城!”

    嘭!嘭!嘭!

    献军鼓手将战鼓擂起,声如惊雷,振人心魄。看着献军散发出的滔天气势,让汉阳府城上守城兵卒们心中一片冰凉。

    “杀!”

    “杀啊!”

    “弟兄们跟我冲啊!”张可旺一马当先率着他帐下大将冯双礼,白文选冲向汉阳城。当日汉阳城破。

    与汉阳一江之隔武昌城历史可追魏黄初元年,吴王孙权为图霸业朔江而上,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在此称帝建都。

    在明初洪武四年,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增扩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鸽山南,将该山始纳入城内,全国闻名的黄鹤楼就座落在该山之上。其实最早黄鹤楼原本是作用军事用途,但是这里风景独特,被日后文人骚客所喜爱,遂渐成为文人仕女踏青游玩圣地。

    扩大的武昌城南北长六里,东西宽五里,周长三千四百三十丈,辟有九个城门。城西临长江,设水门二座,有闸,有汉阳、平湖、文昌三门。北有武胜门。东为通湘、宾阳、忠孝三门。南有望山、保安、中和三门。北、南、东三面城外皆有护城河,

    城高二丈八尺,墙厚六丈八尺,顶宽五丈四尺,北、南、东三面城外皆有护城河,河深二丈,宽二丈八尺。

    武昌城楚王府内楼台层叠,华丽大气。朱平柾背着手站在棂星门的城门楼上看着下方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筑群。

    “丫头,我是不是变冷血了?”城外的振天的喊杀声及火炮声通过空气的振荡传入朱平柾的耳中,刺入他的心中。

    不过时萝莉此时并没有理会他。

    与汉阳只有一江之隔的武昌,自然知道对面发生了什事情。加上左良玉走时带走了一部分兵丁,使得城内守军不足万人,能战之士少之又少,于是城内文武一片慌乱。

    想当初左良玉在武昌搜刮的时候,城内官员对他深恶痛绝,恨不得他喝水时噎死,但如今想想左良玉虽然不堪,但也算作能战之士。现在献贼已在攻打汉阳府,兵临城下之时想必也这几日了。

    城内官员们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募兵,加强武昌城的防守。大家谈来谈去就发现:知府衙门府库没钱!玩不下去,怎么办?

    自然而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楚王府。据坊间传言:楚王府在武昌这繁华之地养了两百余年,王府钱财无数,积粮如山……

    嗯嗯!大小官员开始与楚王念叨:武昌危急,你楚王富的流油至少要拿出几十万募兵嘛!不然武昌城破了,你还想活?

    楚王朱华奎心里那当然是老大不乐意,放出话道:“要接济饿兵,孤一概无有!”

    众人万般无计之下,致仕回乡的前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贺逢圣递上折子求见楚王朱华奎。

    “贺大学士随我来!”楚王府大太监带着贺逢圣走进了王府。

    见到楚王的贺逢圣行了参拜大礼后,直接道:“王爷,献贼将兵临城下,王爷也应该有所行动!”

    王宫中地龙烧得极暖,楚王朱华奎懒洋洋地靠在黄木椅上,漠然道:“贺大人的意思是……”

    “王爷,武昌城内不仅守备空虚,且兵不过万人。文武官员一致认为,必须紧急募兵,加强武昌的守备力量!”贺逢圣道话说的十分直白。

    “嗯!主意不错,本王支持!”朱华奎强按住胸中的怒火:本王又不是散财童子,个个来问本王要钱。然后又接着道:“贺大人,既然你们都认为要募兵,贺大人你不去募兵,反而来本王府消遣?”

    “王爷!”贺逢圣起身,忍住心中悲戚,长身一揖,道:“虽然我等文武一心,但奈何府库空虚,钱粮紧缺,下官请王爷捐献部分钱粮,助我等募兵?”

    “又是钱粮!”朱华奎冷笑道:“府库空虚,钱粮紧缺?这武昌城中,你们这些个当官的有谁没有贪墨过兵饷?现在到了危急之时,无兵可用,你们就将这担子往本王肩上一搁,主意打的真好!还真当本王就是那冤大头呐?”

    贺逢圣顿时语塞。

    其实楚王朱华奎说得也没错,武昌城好歹是一府城,兵员的编制自然不在少数。但耐不住城内的大小官员们大肆贪墨,致使兵卒无法养活自己,就不断的逃逸。兵卒越少,他们贪墨得就会越多。而且不怕士兵哗变,多安全啊!所以官员们也乐得轻松,自不会追逐逃兵,反正朝廷依然是按照原先的定额拨下粮饷。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贺逢圣呆立了半晌,又是长身一揖肯求道:“王爷,这些确是官员们的不是!但今时献贼将兵临城下,武昌危如累卵。眼下最主要是能守住武昌城。且等流寇退去,王爷可以着人整肃城内的大小官员!”

    “哼!整肃朝庭官员是皇上的事情,跟我没关系。但守卫武昌,是城内文武官员的责任,难道朝庭的俸禄白给了?”朱华奎冷哼道。

    贺逢圣向朱华奎拱了拱手,说道:“王爷,太祖亦曾言:藩王亦有守土之责,万一武昌失守……”

    话没说完只见朱华奎神色不善,贺逢圣连忙改口道:“只要王爷能拿出十万两银子,我们就能招募一支强兵守城,可确保武昌不失,到时候王爷也好向皇上交代!”

    朱华奎心底冷笑道:呵呵……让本王出银子?银子到了你们手中,鬼知道有多少拿出来的募兵用的?拿皇上来说事?

    朱华奎一招手,身边的大太监就附耳了过来,他轻说了几句。大太监匆忙走了出去。

    少倾,只见二个小太监搬来一把包金的木椅,在朱华奎的身前放下。

    然后朱华奎就坐起身指着椅子,一脸歉意的道:“贺大人,这是当年太祖分封诸王时,赐给我楚王府的礼物,一直是我王府的传家宝。请贺大人将此物搬去佐军吧,除此之外,本王别无他物!”

    贺逢圣见此不禁双目一红,险些滴下泪来,只得向朱华奎拱拱手,也不说话,转身快步离开了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