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破壁记 > 第3章 了知失度牒
    这天夜里,连生正准备入睡,忽听寺外传来一阵喧闹。连生记起师父闭关前的叮嘱,忙检查厢房窗子,已自里面锁好,便悄悄趴在房门口,屏息静听。

    一男子道:“今日便在这里过夜,寺里清静,大家商量一下前程。”

    “林大哥,你功夫最好,由我们托着,你先翻过去。”

    “好。”但听得啪、啪两声响,林姓男子“嘿”一声,已跳进寺内。

    须臾,那男子道:“这边有副梯子。”

    过不一会儿,便有五六个人陆续跳进寺来。有两个人,去各处踢了房门,又在厨房翻腾好一阵,随后道:“果然没人。”

    林姓男子道:“走,去大殿说话。”

    几个人去了大殿,说话声音虽小,但时值八月,夏虫蛰声,四下极为寂静。连生竖起耳朵,依稀还能听见。

    一男子道:“林大哥,我是乡野村夫,没手艺没功夫,光有一身力气。今后唯你马首是瞻,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但求有口饭吃就行。”

    “爽快。大洪、大海,你们呢?”

    “林大哥,不瞒您说,我近日听闻圣女教救苦救难,教内兄弟人人平等,都有饭吃。我们哥俩想找机会加入圣女教。”

    连生在厢房里听得一惊,说话的分明是连村的连大洪、连大海,连生操办父母的白事时,他二人还出过力,想不到如今都走投无路了。

    又一位男子道:“朝廷对教众打击甚严。你们不记得了?前几年北边有花教,举旗造反,花教两个当家的都给砍了脑袋。这事儿你们哥俩可得想好了。”

    姓林的男子问道:“裘兄弟,你作何计较?”

    “实不相瞒,我前些年随父亲走过商队,练过几年刀棍。我想去鼓庄郑家,看看还有没有相熟的帮忙引荐,讨个差事。”

    先前有个一直不说话的男子,此刻酸溜溜地说道:“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有这门道。如此却是最好的。你若进了郑府,可别忘记兄弟们。”

    “林大哥,你呢?”

    林姓男子道:“我在定阳县有些恶名。别说郑府,恐怕连圣女教也不能去。思来想去,我想做回老本行。”

    裘姓男子沉吟道:“刀口上讨生计,只怕结怨太多……”

    话没说完,早先说话的男子大声道:“怕个球,这世道早晚是个死。林大哥,我随你去,靠山吃山。”

    “如此……我们也随你去。”另外两名男子轻声附议。

    林姓男子道:“今日得遇诸位兄弟,我看不如在菩萨面前,大家结拜生死兄弟。明日各奔前程,来日要是走投无路时,相互也有个照应。”

    “菩萨个屁!富人香火吃得不少,穷人都快饿死了,菩萨们可曾见到?林大哥,要我说,咱们去殿外结拜,以天地为证。”

    其他人听了,都哈哈大笑,拍手称好。

    林姓男子道:“骂得痛快!干脆,我们在菩萨面前尿一泡,看他们开不开眼。”于是又传来一阵粗野的笑声。不多时,六人来到殿外,跪地作礼。

    “我林茂生、焦六发、连大洪、连大海、裘士礼、马丙炎,结为生死兄弟,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肝胆相照,誓不相负。苍天厚土为证,如违此誓,就同此香。”说罢六人各自折断自己手里从寺内香炉里取来的残香。然后按各自的生辰年月,排定座次,相互施礼称呼。

    礼毕。林茂生朗声道:“寺里破败,不宜久留。大家且歇息了,明日好早早上路。”

    众人称是。约莫半个时辰后,三圣殿便传出起伏不断的鼾声。

    连生躲在厢房一角,一夜不敢入睡。天还未明,又听得六人悉索之声。

    “林大哥,焦二哥,马六弟,鼓庄路远,就此别过。来日方长,有劳兄弟们照应。”

    “请。”

    这边林茂生等人道:“连兄弟,我们也就此别过了。”

    “林大哥请。”

    一会儿功夫,寺里便只剩连大洪、连大海。连大洪道:“大海,连生不在寺里,你说他会不会出事了?”

    连大海长叹一声,感慨道:“如今连村除了我们哥俩,其他老弱病残,只怕都熬不过这两日了。连生福大命大,愿老天保佑,但存性命在,大家终究有见面之日。”

    说罢两人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也离寺而去。

    自那日半夜来客之后,并无其他异常,来仪寺反而更见寂静。

    连生遵着智圆和尚嘱咐,一个多月未给师父送饭,越是临近出关,连生越是忐忑,也不知道师父还是否健在,每日四五次在关房外窥视,又不敢打扰。

    智圆约定的出关当日,连生早早便守在门外。候了半天,天才蒙蒙亮。连生心中着急,轻声喊了几声:“师父,师父,我是连生啊,你听到么?”

    过了半柱香的功夫,就听得关房“咔嗒“的开闩声。连生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急忙迎上去。门一开,智圆和尚站在眼前,身形清瘦了一圈,须发长乱,但眼神矍铄,健康无恙。

    “连生,师父没事呢。”智圆笑道。

    “那就好,这些日子,弟子真好生担心。”连生说着,满心欢喜,搀着智圆和尚到厢房休息,自己急忙去做早饭。

    吃饭时,智圆问道:“粮食还够吗?”

    “回师父,应该还够咱们俩吃半个月的样子。”

    “哦。”智圆心想:要是朝廷的赈济粮还不来,他和连生就只能去外省云游乞讨了,眼下且见一步行一步吧。于是岔开话题,问道:“这两个月,你读书可有心得?”

    连生道:“弟子读《论语》,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一章,甚是不解,三思、又三思,孔夫子莫非是因为身处乱世,行事才如此谨小慎微?”

    智圆笑道:“你解错了,‘再’不是再三思,而是说凡事思考两面,就可以去做。”

    “两面?”

    “不错。即便想破脑袋,世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决策。所以遇事从利弊、前因后果两面思考,就能定夺了,关键还是在做的过程中权衡调整。”

    “真有道理。”这番解释,连生颇有启发,须臾又道:“师父,我还有件事情请教。”

    “你说。”

    “修行的人,真有神通这回事么?”

    智圆马上笑了笑,说道:“我就知道你迟早要问这问题。”

    连生好奇已久,生怕智圆不讲,催道:“快说嘛,快说嘛。”

    智圆放下粥碗道:“好。听我慢慢说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