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浴血龙凤 > 第292章
    沈剑他们刚刚为北面没有什么动静担心着,派出去接应的部队刚出发几分钟,北面山谷突然传来几声火车汽笛发出的“呜呜”声,接着,便是一阵闷雷般的爆炸声!

    火车!爆炸!那自然是李小刚他们弄出来的!

    经过沈剑和李家荣他们的细心教导,近一年残酷的战斗磨练,让原本多思的李小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刚才他又仔细观察了那轰隆隆地开过去的铁甲车,感觉它虽然是巨型钢铁怪物,身有着极犀利强悍的武器,但是,离开了铺在地的那两根细细钢轨,车耀武扬威的鬼子兵根本做不成什么!

    彻底破坏铁路是最重要的,但是,李小刚已经知道钢轨下的那枕木虽然是木头做成的,但是平常工具根本无法把它与钢轨分开,自然无法利用这木质的特点来做章。而他们带来的炸药不是很多,地雷型号也不一定适合用在这个地方,因此,想要通过直接爆炸铁路的方式不一定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而李小刚带着黑子班为主的化装小分队,在消灭了两个鬼子巡逻队进入到两个弯道之后,看着铁路从山间穿过,那特殊的地形让他想起初到桥头镇的时候,沈剑带着他们那一群绝大部分连枪都没有拿过的农村青年,把镇外的那条公路两头炸毁,硬是阻断了鬼子的一条运输通道!

    当时,沈剑指挥大家所做的,并不只是在公路挖坑埋炸药,更多是把公路边陡峭的山崖炸塌!

    于是李小刚心一动,立刻改变预订方案,命令战士们暂时停止行动,他再仔细观察了这弯道的地形,决定让战士们把地雷埋在间那段铁路,而两边弯道口距离铁路最近的几处山壁则在多个位置打眼填炸药,选择合适的机会实施爆破,那完全可能把一辆铁甲车给彻底困在这山湾里,这能更好地达到阻断铁路运输的目标!

    而要这样得在这弯道里叮叮当当地发出很大的声响!据侦察排的报告,在这铁路穿行着的三个连续的弯道间,有两处山梁,鬼子修筑了碉堡掩体,分别有3个和5个鬼子驻守。因此,要在这山湾里埋地雷、打眼填炸药,那必须要端掉这两处鬼子据点!

    那两个建在山梁的碉堡掩体在李小刚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何况只有三五个鬼子驻守!关键是,这铁路还有鬼子的巡逻队、铁甲车来回,必须把握好他们的行动规律,消灭巡逻队,躲过铁甲车!

    李小刚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南面有兰馨他们正往李家寨而去,碰鬼子都得是他们来处理了,那边是不用担心的。根据侦察排报告的情况,鬼子巡逻队是分别从两个车站出发,到达他们约定的间位置后又各自返回,而他们此时所处的位置实际已经是李家寨和柳林站之间偏南一边了,也是说,他们刚才消灭的两个巡逻队都是从李家寨过来的,那么,按照路程来看,从北面返回的巡逻队最多还有一支。

    铁甲车刚刚开过,暂时不用担心,而且当它返回的时候,多半李家寨已经被炸毁,吴强指挥的小分队也应该控制了一段铁路,它多半是无法再回来,另外的一辆与巡逻队一样是以他们自己划定的间位置为界,只会返回柳林站而不会过来的。

    因此,首先是消灭那剩下的一支巡逻队和两处山梁的那8个鬼子,然后才能实施挖坑埋雷填炸药的行动。

    前面的一步行动具有隐蔽性,而且不能出现差错,只有特别分队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是,因为吴强和兰馨分别带着一部分,现在加侦察排接应的战士李小刚手里也只有16个人,要分成三处行动,人手显然有些不够,但是,如果有够多的弩箭,只要选拔一分队里的优秀射手也是可以的,可惜,弩箭只在特别分队作为武器配备了的!而如果不能用枪,那么算是从战斗力最强的一分队挑选最优秀的战士,也难与特别分队搭档去完成这些任务!

    那么,只有先解决巡逻队,再分别收拾山梁的鬼子!

    李小刚命令黑子带5个战士去最近的那处山梁端掉鬼子的观察哨,自己则指挥剩下的战士返回第一个弯道,在两面山坡选择合适地形埋伏下来,待鬼子巡逻队来到,用弩箭解决!

    还好,并没有等多少时间,那一队13人的鬼子巡逻队出现在李小刚他们的埋伏圈里,李小刚突然用日语发出命令:

    “全体都有,原地休息!”

    突然从铁路外不远处山坡传来的命令让那一队鬼子兵不由得一愣,他们还没明白过来,在一连串的“噗噗”声纷纷倒地,前后不过几十秒钟,其的几个鬼子兵倒下时候钢盔或步枪磕着钢轨发出了响声。

    ——李小刚那句话,既是行动的命令,也是为这接下来的声音做掩护,因为山梁可是有鬼子的观察哨的呢!

    谨慎的李小刚有时候也会很有趣,看到鬼子兵在铁路边东倒西歪,而那一些响声显然有些不正常,于是,他一边用手势指挥战士们打扫战场,一边有些调侃地怒声骂道:

    “巴嘎!一说休息抓不住枪了?快快地起来,到路边去休息!”

    两个战士也很配合地大声回答着:

    “嗨!”

    “明白!”

    这一阵声音很巧妙地掩饰过去了。

    接着,李小刚留下两组战士守在这弯道口的山坡,带着剩余战士去偷袭更南面的第二处山梁的鬼子观察哨。

    黑子和李小刚他们的行动毫无悬念,都几乎是在没有惊动鬼子兵的情况下顺利解决问题!

    因为鬼子的这两处观察哨建在山梁较为陡峭的位置,而且为了防备偷袭和有效观察山下情况,他们把观察哨周围环境都做了清理,近两个月来也的确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加从小鬼子进入国之后,只不过遇到极微弱的抵抗,在他们心,国人根本是任人宰割的“猪”!所以,这些哨位的鬼子兵们除了抱怨环境恶劣之外警惕性并不高。

    而特别分队最擅长的是在山地条件下战斗,既然鬼子兵们能够在这山梁修筑掩体、下行走,那无法难住他们!何况,在战士们看来,其间的困难和危险状况平日里沈剑和李小刚他们设置的训练项目都要弱,因此, 虽然参加战斗的战士们没有兰馨他们那一队武功高强,但是,这弯道的两场小小的战斗却远没有兰馨他们在李家寨车站北面那座山顶遇到的危险大,可以用“轻松”一词来形容!

    因此,接下来的大半个钟头时间里,没有巡逻队,也没有铁甲车经过,这弯道都在李小刚他们的控制之下:

    一分队的两个班在铁路挖坑埋雷,另外一个班和黑子班一起在李小刚指挥下,在山壁选择适合地形,利用特别分队背包里(包括兰馨他们十多个人的背包)那些特别的工具,在石缝、树根等等位置凿着大大小小的眼儿,然后填入炸药,又用导火索串起来接成几个可以人工控制的点。

    李小刚让战士们把地雷的拉线也几个合成一个,然后接长到山坡由专人控制,当一切都安排好又等待了20多分钟,南面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战士们知道李家寨车站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战士们都静静地趴在山坡,一块石头后面的李小刚听着西南面的爆炸声,不由得扭头看看东边的天空,那淡淡的鱼肚白已经把远山的轮廓勾勒出来了,他估计差不多该有6点了,这深秋季节的山区天亮得是要迟些,抬起手腕凑在眼前看去,果然是6点零几分。

    突然,不远处一个战士报告:

    “队长,看,山口报告,有情况!”

    李小刚立刻抬起头来,往前看去,果然看到山口的哨位传来规律的几下亮光——那是用手电筒发出的有敌情的报告。

    很快,这第二弯道里的山谷渐渐有了一种由弱而强的“咣当”声,李小刚身边的那个侦察排战士轻声说道:

    “队长,是火车!”

    李小刚点点头,他原本想着该是铁甲车过来了,谁知道竟然是火车!不过,他心里觉得更好,铁甲车还不好收拾,火车却并不!

    接着,李小刚听到这山坡也传来一阵拉动枪栓的声音,他又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抓起放在面前那块石头的驳壳枪,轻轻打开保险。

    随着一声“呜~”的轰鸣突然在山口外响起又拖着长声转入弯道,车头方的探照灯如怪物的巨眼出现在前方,车顶冒出的蒸气不断飘散开去,然后是一阵“咣咣当~咣咣当~”的轰响 —— 一列12节车厢的火车长蛇一样地过来,渐渐开到埋了地雷的间位置。

    看那车头开进了雷区,李小刚举起了手里的驳壳枪“啪啪”两声发出信号,很快看到铁路、弯道边的山崖接连不断的爆炸声,那刚才还是串在一起如钢铁长蛇怪物的列车,车头被炸得跳起来又狠狠地摔下来,前面的两节车厢被炸的冲出了铁轨,惯性作用下后面的车厢冲过来也七扭八拐地歪在铁轨,接着,山崖崩塌下来的巨石、树木和泥土铺天盖地地把前面道路堵住,又把后面的几节车厢掩埋,只剩下最后的四节车厢还算较为完整地歪在铁轨!

    鬼子的这一列火车三分之一装载的是物资,另外三分之二运送的是一个步兵大队(四个队)和它的所有装备。正因为有近千人的部队在这列车,在后方兵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这列火车便没有专门负责押车的鬼子兵,而是把四个队鬼子兵分开来乘坐在最前面两节、间两节和最后一个车厢里,临时担任列车的押运任务。

    鬼子们从信阳车站车后,一直与沿途的大大小小车站联络着,仍然如常都报告平安无事,因此这一路都是开足马力飞快地往前赶着,谁知道却在出柳林站半个多小时后刚刚进入山区不久遇到了伏击,而且是这样严重的脱轨、爆炸和掩埋!

    当最后两节车厢里的鬼子清醒过来,从车门和车窗往外爬的时候,铁路西侧的枪弹立刻让他们的尸体堵住了车门和窗户,然而,很快鬼子推开那些尸体靠着车窗口开始了还击,而且越来越多的鬼子从东面的车门和窗户跳下铁路,从车厢两端和车厢下面车轮旁架起机枪、步枪还击着。

    李小刚一边指挥射击一边观察战场的情况,他发现自己一方虽然居高临下,但是鬼子有车厢作为凭借,在最初的袭击奏效后,已经越来越难打到鬼子兵了,而再看看这铁路在爆炸后的情景,已经可以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如果继续与鬼子纠缠下去,当他们把迫击炮搬下来架设好后,自己将得不偿失了。

    于是,李小刚果断下令撤退。

    在李小刚命令撤出阵地两分钟不到,鬼子果然架起了几门迫击炮,“咻——咣当!”炮弹接二连三扔到了刚才锋芒铁血队的阵地。当然,这只能成为欢送的礼炮,令得已经爬到高处去的战士们驻足,又鄙夷地嘲笑着回头继续远去。

    不久,李小刚带着队伍与周浩他们来接应的部队会合,战士们兴高采烈地交谈着各自战斗的精彩处,精神抖擞地往西北方向的桐柏山而去。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