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古代科举日常 > 第63章 院试(一)
    谢师宴过后第二天, 何睿东、于坤林两人便离开翼州府,整个小院立刻显得安静许多,王珩也再次回到一人苦读的状态。

    五月初四, 端午节前一天, 花氏带着王玫、王玥两人到了翼州府,王珩看见她们,即意外又高兴。

    “娘,你们来怎么不提前我和说声, 我也好去码头接你们呀!”王珩领着花氏三人在院子里安置, 抱怨道。

    花氏看上去有些疲惫, 不过脸上更多的是高兴:“接什么接, 我又不是没过来过,还是你读书要紧。”

    “读书再要紧, 也没有娘你要紧啊,读书什么时候都可以,儿子真不差接您的这段时间。”王珩给花氏剃过一杯茶, 说道。

    花氏闻言笑得更高兴了。

    “珩哥儿你就别再拍马屁啦, 没看见娘自从见了你后, 嘴角就没合拢过么?”王玥打趣道:“你嘴再这样甜下去, 我和阿姐在娘心中的地位就更要下降啦。”

    “你个小鬼灵精, 说什么呢!”花氏笑着指了指王玥的鼻子,“娘不疼谁,也不敢不疼你,不然你还不闹翻了天。”

    “看您说的, 我好像多么任性似的。”王玥撅噘嘴,状似不满地嘀咕。

    其他人听了王玥的话,都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些年来,王玥不仅展露了她在商业上的天赋,而且也从当年的事件中彻底走了出来,性格越发古灵精怪。

    在外人面前时还好,知道端着性子,一副稳重可靠的样子,在自家人面前却全完暴露本性,越发活泼。

    这些都是王珩几人乐见其成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花氏她们这次过来,还要感谢一个人。

    “珩哥儿,你不知道,我们本来应该在两天前就到了,谁知道我们居然遇见了劫匪,劫匪你知道么,可凶,可恐怖了!”

    王珩看着说得一脸兴奋的人,心想,如果你脸上的笑容再小一点儿,我就相信你。

    不过,遇见劫匪?明知她们没什么事,王珩心里还是担心,赶紧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还遇见了劫匪?”

    花氏拍了王玥一下,嗔斥道:“别听她瞎说,我们这不是没事么,你不用担心。”

    “什么没事呀?要不是遇见了徐二哥,结果不一定怎么样呢?”王玥反驳,说道徐二哥时,脸上满是崇拜。

    王珩挑眉,他似乎听到了个熟悉的名字,不禁看向一直显得格外安静的王玫一眼。

    王玫感受到了王珩的目光,不自在的咳嗽了一声。

    王玥却因为这声咳嗽会错了意,讨好地看向王玫,又补充道:“当然啦,我们阿姐也是非常厉害的,唰唰两鞭子就把劫匪打得哀嚎求饶。”

    说着还动手比划了两下。

    王玫被王玥的动作逗得一笑:“你快别学了,一点都不像。你要是乐意,就每天早起我和一起学点武,保证你比现在强。”

    王玥羡慕羡慕,但一说让她学武,立刻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坚决不同意。

    习武多累呀!像她这样可爱的女孩子才不学呢。

    王玫就知道会这样,然后向王珩说了一遍这次打劫事件。

    临近端午,许多商人或外出的打工的人都开始归家,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着点盘缠。

    有的人就是看中这些,专门埋伏在山道旁,做起抢劫的勾当。

    花氏三人离开青桐县是和一队商队组队的,队伍在路过丽阳县时,不幸地遇见了抢劫的劫匪。

    商队的护卫遇见沾过血的劫匪,武力值就有点不怎么能看,没过多久,就被劫匪压着打。

    王玫武功虽好,但要护着花氏几人,轻易不能离开,就在王玫想着要不要带着花氏两人避开时,徐木连出现了。

    徐木连常年跟着徐镖头走镖,什么劫匪没见过,这眼前临时组成的十几人在他眼里真的不够看。

    他以一敌多,在护卫的配合下,没过多久就把劫匪打跑了。

    因着在场还有许多人,徐木连也没追,就护着花氏一行到了丽阳县,并向当地县尊禀告了此事。

    如此一来,花氏她们才耽误了两天时间才到冀州府。

    王珩听完,心中还有点后怕,对徐木连的行为非常感激,“这次多亏了有徐二哥在,否则只阿姐一人,也许并不能顺利保全大家。”

    “是啊,阿连那孩子不错。”对此,花氏非常赞同王珩的观点,也不吝啬夸奖,“后来阿连怕我们再遇到劫匪,还特意护送我们到冀州府。

    本来我是叫让阿连过来住几天的,但他坚持不肯,回头就走了,我再找时连个人影都没有了。”

    最后感叹道:“施恩不图报,真是好孩子啊。”

    王珩心中默默吐槽:要是您知道徐木连一直在窥视您女儿,就不会这样想了。

    还有,王珩总感觉徐木连出现的时间太过巧合,居然碰巧赶上几人遇劫。

    额,徐木连不会一直在偷偷地跟在他阿姐后面吧,王珩一时间脑洞大开。

    因为明天就是端午,花氏来了冀州府也没歇着,刚收拾好就带着一家子上街购买各种所需物品。

    王珩没有料到花氏会来,所以对于端午的准备只是让刘婶在走之前包了几个粽子,打算节日当天和王壮应景的吃上一个。

    对此,花氏自然不能忍,罗列了一堆东西让几人分开分别去买,直至傍晚东西才算买齐全。

    这次花氏来冀州府时把人都留给了留守的小花,并没有带什么人,所以现在整个院子里只有王珩一家和王壮五个人。

    为了赶时间,花氏将人都动员起来,总算在节前把该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忙了一天,花氏自己也有些吃不消,不过她对于成果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对于王珩却不怎么满意了:“你说说你,端午可是大节日,如果不是我来,你和大壮两人就准备这样凑合着过了?

    我本来以为大壮是个细心的,但现在看来男孩总归是男孩,再细心,在一些某方面还是粗心大意。”

    王珩对于王壮却非常满意,“娘,你可不能这么说,我们只是觉得两个大男人特意过过节太没劲,有那个意思就行。

    还有,你不知道大壮有多啰嗦,简直是给我找了个管家公。”

    说着说着,王珩还露出了委屈的神色。

    “你就是要好好管管才是。”花氏不为所动,“大壮我还是知道的,要不是你做了什么不对的事,他能管你?”

    王珩乖巧地低头,不说话。

    花氏又唠叨了几句,才放王珩离开。

    这个端午因为花氏几人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对于王珩来说,家人都在身边,今天和往年并没有不同。

    过完端午,王珩再次一心扑在读书上,时间如流水般走过,转瞬间就到了院试的日子。

    因为之前府试时,王壮为了讨吉利,穿着一身红去看成绩,王珩果然得了好名次,花氏知道后,特意给全家每人都做了一身红衣,要求在王珩院试这天时都穿上,为他讨吉利,保佑院试顺利。

    花氏的“院试红衣套装”,想比起王壮的简单,更加讲究。

    此院试红衣套装不仅包括外袍,还有内衣,并且据花氏说,王珩穿的那套在前一天还在佛祖前烧香供了一天,沾了福气,定能保佑他高中。

    其实王珩反对过,向花氏说明他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与他考的如何并没有因果关系。但花氏不听,王珩反对无效。

    于是,在五月十五这日,王珩一身行头,从里到外除了红色,再也找不出一个杂色。

    喝了花氏特意熬的及弟粥后,王珩带着同样一身红的王壮离开院子,向考院出发。

    到了考院,下了马车。

    天色未亮,王珩两人提着红灯,穿着红衣,灯光幽幽一照,要是再配上点阴森的背景,不知道的还以为碰到了索命的厉鬼,哪里像去科举。

    瞬时间,王珩感觉道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许多眼神在看向他……的衣服。

    顿时,王珩的脸色红的和他衣服一个样子。

    到是一旁的王壮,对于周围的目光毫不在意,或者说他自动把他们的目光转换成了羡慕。

    王壮不禁挺胸抬头,对王珩道:“阿珩,我就送你到这里啦,你好好考,我就在外面等着你。”

    王珩点头,生无可恋地走向考院。

    其实,院试的考试流程和县试、府试基本相同,王珩已经经历了两场,算是小有经验,很顺利地通过了开头的搜身,进入了考场。

    院试相对于府试和县试来说,它更规范正式,无论是规模还是在守备力量上都要强于后两者。

    并且,在院试里你会看见各种年龄阶段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如王珩一般的少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院试就是一道槛。

    迈过去了,就成为一名有功名,又有地位的秀才,没迈过去,那直能顶着童生的名声一辈子,到最后也获不得正式科考的资格。

    可以说院试才是科举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在院试取得名次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考,改换门庭,施展抱负。

    总之,院试很重要。

    院试的主考官是一府学政,也就是一府里全权负责教学的最大官员。今年院试地点在冀州府,所以主考官理所当然是冀州府的学政,余通余大人。

    并且,在院试中,除了由学政大人主考外,还会邀请方圆五百里内的大儒前来监考、阅卷。

    而且,院试不同于府试、县试的是,它只考两场,第一场录取人数是要录取秀才人数的二倍,第二场由第一场录取的人进行复试,再刷下二分之一,确定最终的秀才名额。

    王珩进了考场领取了考号,这一次他的考号是庚二十三。

    找到考室后,王珩眉头不由皱了一下。他此次的运气似乎有点不好,考室离茅厕很近。

    因为考试要考一天,在考场内会设立专门的茅厕,当有考生要去如厕时,便举手,自会有巡逻的衙役上前带着你过去。

    因为设立的茅厕是那种很简陋的茅厕,所以会从里面穿出最原始的味道。

    而离茅厕最近的几间考室,便会受到熏染,被称为“臭号”,令考生苦不堪言,历时上还有考生因此而被熏晕的,可见这味道威力。

    王珩所在的庚二十三号考室,虽然不是离茅厕最近的,但也在熏染范围内,味道自然不会怎么清新。

    王珩听见几名同分到臭号的几名考生发出哀嚎,感叹流年不利,运气真是背到家了。

    王珩瞧着身上一身在佛前被香熏染了一天的福衣,忽然冒出一个想法:难道就是因为他穿了被佛香熏染的衣服,才被安排到这继续熏染?

    那啥,佛家不是讲究□□,空即是色,也许在佛家眼里香即是臭,臭即是香。

    开完脑洞,王珩继续面对现实。幸好在准备时他就想到可能遇见这种情况,于是特意请他娘做了一个古代版的口罩。

    这个口罩是用细纱布缝制而成,而这种纱布是王珩看了几种布料后选择的,再经过压缩制成,可以很好的阻隔空气中的异味。

    古代版的口罩只有一层,清晰可见,因此在进场搜查时,搜身的衙役只是奇怪的看了几眼,并不算违规。

    此时已经是五月中旬,天亮的时间开始变长,所以还没等考生全部进场,太阳已经升起,照亮了整个考场。

    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钟声响起,开始放题。

    一时间连空气中都开始紧张起来,在场的考生,寒窗苦读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都有,是否能功成名就,获得回报,全再此一搏!

    待试卷到了王珩手里,王珩首先填上了考号,姓名。这也是院试和府试、县试不同的地方,之前两试都只填考号,不写名字,在发案时也只公布考号,而非姓名。

    到了院试就不同了,在发案时,会直接写考生的姓名,不再以考号确定。

    填写完卷头,王珩开始查看院试试题。

    按照以往的惯例,院试试题分为三道答题,分为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以及一道策论题。

    没错,就是策论题,从院试开始,每一级考试都不会少了策论题。

    当然,试题也会根据主考官的意思,增加或者修改,比如有的主考官偏爱诗赋,也许考题就会在增加一道诗赋题,或者减少一道其他题型,反之亦然。

    总之,王珩期盼院试千万别再出现诗赋题了,他的不擅长啊。

    作者有话要说:  四连更,最近要考试,更新没法保证了,所以,小天使们,可以过几天刷一刷,我尽量争取快点更新。

    目前全文应该已经大概完成了一多半,我争取九月份完结,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