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那日阳光 > 第八十节 一梦成殇
    一梦成殇,王思佳的灭门事件,不但给全校的学生们直接上了一堂鲜明的人生课,也给胡冬雪的内心触动很大。她在期末考试之前的一段时间,整个人大脑一片空白,以致于白天听课的时候,她像丢了魂儿一样不在状态。她不是恨王思佳,而是替她夭折的青春感到痛心疾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归根究底,还是她自己不能正确把握住自己,然而她居然用血洗的代价,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人生。

    在这半个学期,胡冬雪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复杂了。有些猝然而发的事情,她连想都没想过,似乎跟自己有关,似乎又没有任何关系。人生没有太多的如果和假设,一旦沉沦,便一发不可收拾。

    期末考试结束后,胡冬雪捧着满意的成绩单,会心地笑了。这个学期,她总算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当一张巨大红色的榜单,悬挂在学校门口的宣传板上时,她走过去,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排在前面被同学们的目光驻足的时候,她心里真是小有的激动。

    望着宣传板上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成绩,这些莘莘的学子们,定然会有人欢喜有人愁。胡冬雪每次从宣传板前走过时,高高地扬起头来望着,她脸上那副灿烂的笑容,像十月里的阳光,温暖而从容。

    在这个学期里,胡冬雪最大的收获她屈指可数。她在全省的语文竞赛中获得了名次,搬离了女生寝室,碰到了最好的历史老师,交到了一个知心朋友。

    想想,这一路风风雨雨地走来,实在是令人感叹。小林子、石头哥,还有身边的许多好朋友,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默默地帮助她,给她关心和帮助。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她都感恩不尽。

    冬天的早晨,寒霜肆虐,大雾弥天。整个校园里树上,都挂满了的白霜。操场后面的教学楼,整日浸没在迷茫的雾霾里,像一座凝固的城堡,在冷风的魔爪下,瑟瑟发抖。期末考试以后,学生们期待很久的寒假立刻接踵而至。

    学校放假以后,高一和高二的所有住宿学生全部退校。因为高三的学生将要面临高考,他们整个寒假都要在学校里上课。这样,不想回家的胡冬雪就可以借光继续留在学校里吃住。放假那天早晨,小林子特意来寝室找她。他见胡冬雪没有离校的意思,就一个人匆匆地回家里。石头的课程很紧,他不想和他妈回农村,为了不耽误课程,他整日待在出租屋里,拼命地预习下学期的各门功课。

    放假之前,胡冬雪就规划好了寒假计划。她觉得放假回家待着,把时间都浪费掉了,还不如留在城里,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打点零工。这样就可以白天外出打工赚点下学期的学费,晚上回到寝室里学习,可谓一举两得。她想好了之后,就把这个想法跟历史老师说了。历史老师听了,也很赞同,并大力支持她。

    放假的第二天,胡冬雪早晨起床后,发现历史老师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为了赶火车,她没有吃早餐,就拉着皮箱去了火车站。胡冬雪和周思彤约好去送她,可她说什么也不肯,胡冬雪拧不过她,只好作罢。

    历史老师临出门的时候,把寝室的钥匙交给了胡冬雪,并一再嘱咐,她一个人在学校住宿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小心,凡事安全第一。出门的时候,要把寝室的门锁紧。回来的时候,看看有没有人跟在后面;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要是一个人不敢住在寝室里面,还可以把周思彤带到寝室里和她作伴。胡冬雪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她看历史老师的模样,比自己的亲姐姐还要亲。

    她想到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如今天各一方,可能几年、几十年或者是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面,她不由得暗自难过。往事不堪回首,人生也不能重现,她在时间的漩涡里谋求生活,一切还得向前继续。

    胡冬雪含着眼泪和历史老师走出了学校大门,她们一起来到学校附近的公交站点,胡冬雪亲眼看着历史老师上了公交车,她才去找周思彤,这个站点离周思彤家住的小区大约有三四站地,她没有坐公交车,顺着路边的人行道,慢悠悠地往前走。

    胡冬雪找到周思彤后,两个人一起来到商业街上。商业街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是摩肩接踵。这些人,城里的,农村的,哪里的都有。她俩弱小的身体,挤在浩浩荡荡的人群中,很快就被这股洪流瞬时淹没。

    在这个不太起眼的商业街里,胡冬雪终于见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商业竞争。为了谋取利益。头脑精明的商家们,处处讨好庞大的顾客群体。都在商场门前打着跳楼大甩卖的巨型海报,来招揽他们的生意。更有甚者,他们专门在店铺前面搭一个简易的舞台,特意请一些唱歌的、跳舞的、还有唱二人转等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艺人登台表演,每天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在漫天飞舞的宣传单里,不停地鼓噪着商品的最低价格。一些喜欢占便宜的中老年妇女们,禁不住低廉的诱惑,不断地涌进商场里,即使是大冷天,也没能阻挡住盲目购物的热情。

    贪贱吃穷人,当人们把这些廉价的商品买回家后,才发现这些积压多年的商品,大多是“英雄无用武之处”,只能在风雪弥漫的地摊上,大呼小叫地廉价出售。

    胡冬雪和周思彤在商业街里,都瞅瞅,西看看,走了几家商场,脚脖子都快走断了,也没舍得花一分钱。胡冬雪本来想买一件羽绒服。因为自己身上穿的那件棉服,还是妈妈活着的时候托人进城买的,现在她都穿了好几年了,这件衣服的袖口可领子已经破损,而且穿在身上也没有以前暖和了,所以才有这个想法。她每次到服装店试穿羽绒服时,都为标签上的惊爆价格而感到尴尬。

    可是这仅仅是个想法而已,她们在商业街上的几家服装商场,转了好几圈也没有买成。她摸摸这件,看看那件。不是嫌价格太贵,就是嫌样式不太好看,她自己心里也明白,实际就是没有诚心去买。主要原因就是怕花钱。可能胡冬雪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奢侈,棉服只要还能将就着穿,就没有必要再乱花钱去买,因为装在衣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不到万不得以的时候,一定不能乱花。

    于是,她和周思彤在商业街里,转悠了大半天,过足了眼瘾,试过了衣瘾之后,也没有买成一件适合她穿的羽绒服。虽然她还有点儿不太死心,再看看羽绒服标签上的明码标价,简直都是天价,她一个穷学生连吃饭都算计,怎么能穿那么昂贵的衣服呢!看到这里,她再也没有了买羽绒服的欲望。

    羽绒服虽然没有买成,她们还可以在继续在街面上转转。她俩在来来往往的人流里面往前走着,胡冬雪突然发现一个大约六七岁的残疾的小孩子,被人用棉袄包裹着,放在一个不太大的小木头箱子里面。箱子是活动的,下面有四个车轱辘,用绳子拉着,一触即动。

    木箱子里面很宽,似乎还能装进很多东西。小男孩儿的整个身体都蜷缩在角落里面,只露出一个小黑脑袋和一双无助的渺茫的眼睛,看起来似睡非醒。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他酱紫色的脸庞,枯瘦而无光泽,几乎是皮包骨头,像一个喘气的活标本一样,无动于衷地坐在里面。不知道是冻的,还是病的,总之他一动不动。

    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的女人,麻木地低着头,面无表情直直地跪在街道的中间,她的前面摆着一只要钱的铁盒子,铁盒子里面装的钱币数额不等,一元的面值比较多,其余五角的和一角的硬币也躺在盒子里面,优哉游哉地随着众人的脚步,看街头的各种热闹。

    为了招揽生意,要钱的女人,把一个黑色的音箱,放在木头箱子的旁边,音箱的喇叭声音很大,里面轮番滚动着播放着陈星的《流浪的人》。这首歌,凄婉,忧伤,如泣如诉,令人动容。只要是有人从她们身边路过,看到男孩儿的可怜相,都会弯下要来,向铁盒里面,投下一些零散的钱币。

    胡冬雪钻进人堆儿里面,来到木头箱子近前蹲了下来,她瞪着一双眼睛,静静地看着箱子里那个畸形的男孩儿,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悲悯之情,她突然觉得眼前的男孩似乎比自己还要可怜很多倍。他是那么小,却连路都不能走。他的残疾可能因一场大火,可能因一场地震,可能是一场车祸,也可能是一次意外,她那么同情他,因为这是胡冬雪进城以来见到的最悲伤的最苦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