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乱之殇 > 第二章 高门少年自倾城
    一剑倾城王天赐!

    若是说谁是这个时代修真界的最强者,怕是众说纷纭。可若是说最近几年年轻一代的最强者,王天赐绝对是当仁不让。也是年仅八岁便凝液成功,正式成为修真者。人类修者公认共有七条脉路可以通灵,一个人能通其中一条,便可成为修者,能通两条就已经是十中有一,能通三条更是少之又少,就可以说是天赋出众。能通四条灵脉的便都是万中无一天赋横溢的天才,修炼速度要远远高过普通修者。而王天赐据说全身天生能通六脉,在这之前天生能通六脉的正是废太子皇甫煜。

    不但如此,王天赐从小其展现出来的对术法的理解,对剑法的理解都让天下公认的大宗师,他们晋阳王家的两位三公王融王琰赞叹不已。此子从小过目不忘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按照王融的说法便是:这是上天给王家给大晋的恩赐,天生的修真者,未来的成就怕是要超过他这个天下公认的大宗师。要知王融王琰当年都以早慧出名,天资聪颖触类旁通。

    晋阳王家原本就是传承上千年的豪门,在王融王琰横空出世先后成为这天下最顶尖的大宗师后,更是将王家的地位冲上了顶峰。而王天赐的表现让无数家族艳羡不已,大家都说王家至少还能兴盛两代人。

    一剑倾城其实原本是一见倾城!

    王天赐十六岁那年南下上洛,上洛城中几乎所有的修真家族闻风而动,都想看看这个从孩童开始便几乎已经预定未来天下大宗师地位的少年天才。无数的待字闺中的修真少女们,这些少女的家长们也全都闻风而来,看看这个传说中不仅仅天赋横溢而且相貌几乎完美的少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材。

    于是在那一天,洛水两岸几乎挤满了修真者,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只是为了观看这个从并州晋阳而来名叫王天赐的少年!

    那一天,当所有人看到王天赐后,甚至都没有了嫉妒,只有赞叹,赞叹造物主的完美创造。

    那一天,少女们的尖叫甚至都惊落了数十只正从天空飞过上洛的飞鸟。

    那一天,王天赐最终在众人的要求下,就在伏羲圣像前表演了一段剑术,让很多已经在剑术上沉浸多年的武者都怅然若失。

    那一天,甚至就连皇宫都传出皇后贾芷问身边宦者,王家有没有给王天赐订婚。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王天赐便有了这个绰号:一剑倾城。整个上洛都为这个天才少年疯狂!

    而现在,一剑倾城的王天赐就站在鸿都学院的大门口,微仰着头看着高达数丈的青玉石筑造的门楼,鸿都学院四个大字就在那牌匾之上,早晨的朝阳正好打在这红底黑字的牌匾之上,让这牌匾看起来更加庄严肃穆,那红光反射下,让他那双好看的眼睛不由得微微眯了起来。

    鸿都学院!王天赐心里默默念到。

    鸿都学院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学院建立在上洛鸿都门边上,学院大门和不远处高大巍峨的上洛鸿都门遥相呼应。这是一座仅仅建校不到三十年的学院,这是大晋最广大寒门修士的希望所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灵气,传说远古时代空气中充满了灵气,哪怕就是没有灵脉修不了真的普通平民,也因为天天生活在灵气之中,身强体健也远远超过现在的普通修真者的体魄。传说自大毁灭时代以后,灵气便在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上古大圣黄帝曾经说过一句话: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就在无数上古修真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另一个上古大圣神农氏历经多年,终于寻找到蕴含灵气的灵谷,并教会了大家如何食用如何种植。无数修真者感激于神农氏的无上功德,便共推神农氏为天下之主,是为炎帝。而中土大地上的修真者也从来自诩为炎黄子孙。

    可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可以种植灵谷,灵谷只能生长在灵田之上,而这天下灵田是稀缺的。当时代来到了大商末年,那些世家高门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灵田,而最广大的普通修真者中的很多人却没有一分灵田。虽说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东西蕴含灵气,但灵谷是最普遍最大宗的修真灵气来源。没有灵气,就无法修真,无论是体修还是术修还是符箓。所以,越到后来,高门大阀的修真数量质量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而普通家庭哪怕天赋再好,却因为没有灵谷或是仅仅能获得少量灵谷,只能一辈子修为低劣,徘徊在低等修真者之列,甚至一辈子被埋没,连成为修真者的机会都没有。

    鸿都学院创建的缘由据说就是当初的晋武帝皇甫炎有感于普通家庭中无数天赋出众的人因为缺乏灵谷资源而耽误了前程。而它从创建的那一天开始,就充满了各种争论的声音。鸿都学院的所有消耗都是从国库中划拨,这修真资源从来都是有限的,这里多支出一些,就肯定得从哪里多收一些,最终算来还得落在那些有灵谷的家庭上面。所以当初晋武帝的这项决议推行起来阻力非常之大。

    王天赐作为天下数一数二豪门晋阳王家这一代最优秀的人才,对于鸿都学院历史上的这些事情是耳熟能详。当年他们晋阳王家现任朝廷司徒的王融就已是太常少卿,亲身参与了当年的这些事情。

    “太爷爷,”王天赐记得自己十六岁那年就在上洛司徒府的后院问起已经贵为三公的王融,“为什么当年你反对创建鸿都学院呢?我以为这的确是好事,可以大大增强我们大晋的实力,而且让寒门出身的修真者有了一个出路啊。”

    “你还小,这世上的事情你还有太多的需要思考。”王融溺爱地看着王天赐谆谆教诲道,“太爷爷现在就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日后乱大晋者,必然是这鸿都学院。太爷爷那时反对创建鸿都学院不是为了个人,不是为了咱们王家,太爷爷是为了这大晋的天下,为了这大晋所有的修真者才做出的决定。太爷爷不奢求你现在能明白我的这番话,但希望你牢记这番话,终有一日你会明白甚至会亲眼看到的。”

    王天赐当时不理解,现在站在鸿都学院门口的他也照样理解不了他这个名满天下自幼便聪慧过人的太爷爷为何会说出那般的话语。

    但他王天赐是个早慧的人。他这次来不单单是为了他的那个姐姐王天芸和那个寒门子章布的事情。如他太叔祖当朝太尉王琰曾经在冬节日家宴上说的那句话:外人看咱们王家兴盛如斯如日中天正,可又有几个人知道我和三哥终日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害怕稍有不慎,便将我们晋阳王家千年的家门带入深渊。所有王家子弟务必要遵守祖上定下的家规。日中必昃,盛极必衰,我们王家日后肯定会衰败,但我希望不要出现在你们身上。

    王家规矩极为严格,家族中顽劣子弟就会慢慢剥夺他们所占用的资源。照王家一位先祖所说:哪怕浪费掉一些极为宝贵的资源,也好过把资源浪费在害群之马身上要好。

    王天赐非常认同这句话!

    哪怕他心中也曾幻想过一日逃脱家族的束缚,恰如飞鸟归林鱼入大海一般,在那广阔的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哪怕当初他内心非常羡慕这个敢于抛弃王家所有的资源而只身加入鸿都学院的姐姐。但理智告诉他,这也仅仅是少年的幻想。离开了家族,天赋再好的修真者也举步维艰。修为上不去,还没有足够的资源,谈何自由自在。

    飞鸟自由吗?

    终日也得为一时之餐而甘冒着生命的风险。

    鱼儿自由吗?

    君不见那平民的餐桌上面那些鱼儿的下场。

    王天赐是天才,是早慧的天才,他早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朝三公太尉王琰的孙女就是废太子皇甫煜的太子妃!家族默认让他来处理这件事情,就是锻炼他对局势的判断,对事情的理解。没有哪个家中长辈事前告诉他该怎么做,千年豪门晋阳王家自然有培养子弟的心得和规矩,王家也有足够的底气来处理他们这些小辈做事的后果。

    他是个骄傲的人。

    当一个人无论家世才情相貌都无可挑剔时,必定是骄傲的。骄傲的人是很少钦佩他人的,王天赐也是如此。大晋天下之大,人才如过江之鲫,可能入他王天赐法眼的少之又少,能让他王天赐打心底钦佩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废太子皇甫煜恰恰就是能让王天赐这么高傲的人打心底钦佩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才情!

    当自身已经几乎家世才情举世无双的人,碰到了一个无论家世还是才情都超过自己的人,那种感觉就是王天赐面对皇甫煜的感觉。

    就在朝廷通过决议将太子皇甫煜废为庶人迁出东宫移居金墉城的那天,一身白衣的皇甫煜依然面不改色风度翩翩。王天赐清楚记得那天他族中的一个身为东宫左卫率的叔祖王墩,一个九尺大汉,晋武帝皇甫炎最小女儿新丰公主的驸马,平日里是上洛城中最最有名的豪情风流,那日跪在路边面对皇甫煜离开的方向伏在地上失声痛哭,久久都没有起身,就那么跪在那里整整一天没动,整个人仿佛失了神一般,回到家中便大病一场,至今依然待在家里没有缓过神来。

    也是在废太子这件事上,已经多少年没有争执过的朝廷三公司徒王融和太尉王琰破天荒地至少在少年王天赐的记忆中是第一次在大事上出现分歧。王融坚持太子无罪,不能将太子废为庶人。而王琰却要坚持支持皇后贾芷的决议。最后在家族内部会议上,绝大部分参会的王家重要骨干倾向于太尉王琰的意见。

    这是王家的秘密!

    在外人看来,废太子一事上司徒王融和太尉王琰同进退,共同提议附和皇后贾芷废掉太子的决议。却没人知道在这背后这两位朝廷三公的争执。王天赐是打心底钦佩皇甫煜的,可也打心底赞同太尉王琰的决定。他从小被看作是日后晋阳王家的领军人物,自然从小被培养要以王家整体的利益来看事情。皇甫煜再怎么优秀,既然已经被废,那就没有任何价值了,也看起来永远不会翻身了。那晋阳王家也没有一丝理由把整个家族的利益捆绑在这艘已经沉没的船上了,这绝对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对待。恰如他姑姑王岚的事情一样。

    废太子之事通过第二天,太尉王琰就上表请求皇后贾芷同意庶人皇甫煜和他孙女王岚离婚之事。皇后贾芷大喜过望,立刻下旨同意两人离婚。这事一出,立即引起大晋舆论一片哗然,这些日子不断有人站出来批判王琰,说你一个堂堂的大晋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为天下人的表率,如此行为,如何还能再居至尊至贵的三公之位。是天下人的风俗道德观重要,还是你王家的利益重要?一时,朝野间弹劾王琰的奏表如雪片一般迅速积满了大晋天子的御案,可皇宫对此是置若不闻。

    他这个姑姑的情况他是清楚的。这些日子天天以泪洗面,在家里闹死闹活要去金墉城陪伴庶人皇甫煜,天天大喊什么我早已不是王家之人,我既然已经嫁给了皇甫煜,那就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看到她这个样子,那些从小伺候她的丫鬟嬷嬷们也天天跟着流泪,甚至一直对家中大事不插一句话王琰的妻子卢氏也破天荒地站出来抹着眼泪对王琰说道:如此生不如死的,要不就让珉儿回到皇甫煜的身边吧,各安天命,这就是珉儿她的命啊。可王琰就是坚决不同意。不但如此,就算在洛水之畔,王琰这些日子也没少被一些后辈修者或认识或不认识的或中年或老年或青年指着鼻子骂,可王琰依然风度翩翩,没有丝毫生气,倒也让无数人心中钦佩不已。以他在大晋修真界大宗师的地位,以他朝廷太尉的身份,以他以往走到哪里都备受崇敬的待遇,骤然遇到如此场景,依然波澜不惊,依然会偶尔指点一下前来咨询修真时遇到不解问题的后辈修者。

    二王风度,果然天下无双!

    就在鸿都学院的牌匾之下,这些日子的这些大事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现,王天赐长吸一口气,将脑海中的这些画面暂时排去,脸上依旧还是那副波澜不惊温文尔雅的面容,一撩身上的褐色锦绣长袍的下摆,抬步就往鸿都学院里面缓缓走去,后面跟着一个身着蓝色锦袍体壮如熊的大汉,就那么亦步亦趋不紧不慢地落后一个身位如影随形。

    注:大晋律法规定,非修真者,不得穿着锦袍,否则任何修真者可以当面格杀之。白色为九品修者,灰色为八品,绿色为七品,褐色为六品,青色为五品,蓝色为四品,红色为三品,紫色为二品,黑色为一品,黄色为皇室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