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探索太阳系 > 第五十一章:核弹?不要怕!

第五十一章:核弹?不要怕!

 热门推荐:
    在22号之后的两个星期,陶明一直在疲惫的应付各个中央领导和考察小组的调研,听夏睿国的意思是说国家正在考虑整合全国的航天力量统,形成一个集团。

    目前国家有三个航天类的集团,除了陶明的太空资源开发集团,还有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他们直属于国务院,而太空资源开发集团比他们低一个级别,自己的上属单位国家宇航局才与他们平级。

    所以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是互不隶属的兄弟单位,一个主要研究民用,一个主要研究军用,也就是说,航天科技集团研究的东西会把人送上蓝天(火箭、飞船、卫星等),另一个则把人送上西天(导弹),一个研究的东西高大上,一个研究的东西很实用,航天科技集团有钱,但是技术水平不太行,航天科工集团没钱,但是水平是绝对的硬。

    最初,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俩兄弟经常抱团取暖,你出钱,我出力,也慢慢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现在,两家都慢慢地发展成了集民用和军用一体的大型集团。

    陶明最初提意见要整合全国的科研力量为一体的时候,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这两个集团的领导,合并不是不行,但是谁统领谁呢,俩家现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专长,员工也都有10万多人,再加上陶明当时考虑的也确实不周全,所以最终也没有通过,陶明被迫自己出来单干了。

    其实当时就算通过了陶明的申请,也顶多是从这两个单位里面二选一的问题,根本不会给陶明掌舵的机会。

    面对太空资源开发集团的横空出世,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也是当做一个笑话来看的,他们知道太空探索的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慢慢地他们发现自己错的有多严重。

    特别是当申请经费研究高端材料时,上面一律不批准,说研究项目太落后了,更好的都已经在应用了,你们还有脸研究这么低端的?

    上面领导通常给的答复是:如果有意向,可以向太空资源开发集团请求协助……

    而国内好多需要高端材料的公司,也都陆续的被太空资源开发集团吸引走了,特别是各种飞机项目上的材料,现在已经完全被太空资源开发集团承包了。

    远征一号的试飞成功更是给了他们致命一击,自己的铁饭碗也要被抢走了,这怎么能行,所以这才上书请求国家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

    经过国家领导的研究,决定先调研一下,争取半年之内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这才有了开头的事情。

    ——————————

    陶明也缺人才,所以对于这个事情他是很欢迎的,但是半年的时间太长了,陶明等不起,也不想等,他必须要抓紧时间考虑静止轨道空间站的事情了。

    静止轨道要满足多个参数要求:轨道高度为35786千米(约36000千米)的圆形,轨道倾角为0°,而同时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轨道只能有一条,那就是在赤道上空、距离地球35786千米高的圆形轨道。在这个轨道上,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速度约为每秒3.07千米,在地面上看,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因此被称为“对地静止轨道”。

    建立大型静止轨道空间站只是一个初期的步骤,后面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太空电梯的建造,利用它可以将地球上的人和原材料很方便的送入太空,在空间站完成生产组装,省去了发射升空的步骤,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而如果要建立太空电梯,地面上的支撑点必须要设立在赤道上,因为这样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上垂下来的距离最短,它有固定式和漂移式两种可以选择,因为赤道不经过华国,所以从投资成本上去看,漂移式是最优的选择。

    陶明的打算是在无人的太平洋公共海域建立一个大型的漂浮平台,然后再利用磁悬浮技术,建立一个封闭式的水下通道,从华国陆地通往漂浮平台。

    可是这个方案就不是陶明或者太空资源开发集团能独立完成的项目了,需要国家出面才能实施,而且需要很多国家的全力配合。

    所以现在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先将技术论证的前期张某都准备好了,然后才有资本去跟国家讨论这个计划的具体实施,如果前期实验都通过不了,那么只能老老实实的用传统的火箭了。

    成功降落的远征一号经过维护后,在27号又进行了第二次试飞,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更换易损易耗件后,就能继续下一次飞行。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但是除了技术论证性质的空间站,没有这个载荷,前边的努力就是没用的。

    技术验证的小型空间站是交给那些新员工去设计的,陶明想让他们边工作边学习,可是也许是因为刚毕业,他们设计的方案都很保守,大部分的思路都限制在了以前的空间系统上,他们觉得应该用多模块,衍架结构和积木式的混合结构,陶明想都没想就否决了,如果用这种过时的系统,也太给重生者丢脸了。

    陶明重生前是到空间站上考察过的,那些空间站最小的都有五千多米长,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区,如果按照那个目标来要求这些学生,确实有些为难他们,但是配置降低一些,包含一些基本功能应该不是很难,特别是一定要实现在太空的生产加工。

    所以陶明决定抽出几天的时间,来好好的来给新员工讲讲课,开发一下他们的脑洞。

    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陶明正在基地最大的会议室里激情洋溢的演讲。

    “……太空垃圾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将来的大型空间站上要生活上千人,没有完善的防护系统,那么一颗小小的卫星碎片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更别提还有敌对国家的蓄意破坏。

    地基导弹进入太空摧毁卫星已经是很普遍的一种技术了,我们不能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什么伦理道德上,迟早有一天,太空大战会来临,所以有必要进行一次太空反导实验,在太空,动能武器的作用已经不是很大,在引力的作用下它会偏离你瞄准的目标,而且飞行速度过慢,容易拦截,所以……”

    一个学生突然举起了手,在陶明示意他可以提问题后说道:“总工,核弹和氢弹呢,这两种武器很强大,如何防御它们呢?”

    陶明轻蔑的笑了笑,说道:“同学你陷入了一个误区,核武器在大气层内确实很强大,但是在太空中,核弹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武器,在真空环境中核爆炸不产生冲击波,产生的光压徽不足道,也就无法造成在大气层中爆炸时所产生的力学打击。

    它的全部能量会以辐射和电磁脉冲形式释放,而即使对人类而言,宇宙飞船防辐射和电磁屏蔽技术也是很成熟的。”

    那位同学又问道:“如果直接命中目标呢?”

    陶明仔细的想了想,说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时,热量将起决定作用,很有可能把目标烧熔甚至汽化。但是一颗核弹从远距离上发射,直接命中恐怕不容易……

    其实,从力学打击而言,核弹不如动能武器;在辐射强度上不如粒子束武器,而在热能破坏上更不如伽马射线激光,所以在太空中使用核武器是很愚蠢的决定……”

    陶明看到他们都漏出了明白过来的表情,就无语的摇了摇头,这些可是后世最基本的常事,就要一加一等于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