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探索太阳系 > 第二十三章:冲压发动机的生产和测试

第二十三章:冲压发动机的生产和测试

 热门推荐:
    在经过一个月的紧张研发和生产后,终于制造出了十套合格的机体。因为操作工的不熟练,研磨出的钛粉不合格,喷头经常堵塞,还有就是机体打磨也也有很大的损耗率,所以十个合格的机体已经是全力生产的结果了。

    发动机叶片的制造和第一次加工碳钛合金的时候差不多,不过采用的不是高温熔炼而是喷涂工艺,这样才能达到2mm厚度的要求。

    将叶片合金生产出来后,就送到了数控车间进行加工,可是反馈回来的结果不尽如意,十个毛坯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叶片,成功率才10%,气的陶明大发了一顿火,成功率也太低了,于是就泡到了加工车间,开始研究他们的数控机床。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考察,陶明放弃了,因为这个光化碳钛陶瓷合金太硬了,只能选择最好的钨基陶瓷合金刀具,切割的时候叶片极其容易变形,而且容易断刀,叶片两端的凸台很容易就损伤,就算运气好加工出来了,叶片变形也很大,叶片截面形状与原设计有很大的误差。

    所以陶明就叫停了光化碳钛陶瓷合金的生产,他准备利用他这一段时间制造出来的秘密武器直接从源头上生产新的钛合金。

    将纯度很高的钛在经过不同频率的超声脉冲波震荡后,直接变成了以气体形式存在的低温等离子体,然后通过磁力引线设备控制它们的震荡频率,在高压强和高磁场的环境下,通过自己制作的电极以让等离子体以原子的形式重新组合成为自己想要的形状。

    这种电极也是用陶瓷制作的,中空结构,在密封的真空环境下,里面包裹了很强的带负电的电子,能吸引住带正电的原子,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原子的运动。

    这个电极陶明目前也才做出了两个,在计算机的控制和帮助下,一天也只能生产两个叶片,但是效果要比原先的光化碳钛陶瓷合金强上不少,就算用电镜扫描放大一万倍,也只能看到有些粗糙的凸起。

    经过十七天的努力,终于制造出了三十四个叶片,可以和其他一系列早就生产出来的配件组装成一台发动机进行动力系统的一系列实验了。

    七月下旬,第一台发动机成功组装完成,由于这种冲压发动机的特殊性,在常规环境中没办法实验,只能进风洞吹,二零三六基地有自己的风洞,但是只能达到6马赫,远远低于这个发动机能飞出来的动力,所以陶明和李为国等人又不得不来到了bj。

    在bj西郊,有一个最新建成的风洞,它最大能吹出11倍音速的风。

    到了这个代号为零零二的基地后,陶明不得不感慨了一下命运的不公,和二零三六基地相比,这里奢华的不是一点半点,可以说整个基地就是用无比珍贵的钛合金做成的,他们因为原料问题不得不停止了飞行器机壳的制造,而人家却用来制造厕所。

    这里的人也无比的傲气,对于陶明这种乡下来的科研人员一点也不尊重,一句“你们排队吧”就让把他们赶出了基地,让他们两个月以后再来。

    陶明不得不又去拜访了一次夏睿国,跟他汇报了一下目前工作的进展后,又说了一下零零二基地的遭遇。

    结果当天下午,就有一个自称刘主任的人就通知他们一个星期后带着发动机去吹风洞,陶明很感触,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一周后,陶明一行人来到002基地后,那名刘主任接待了他们,一上来就抱怨道:“哎呀,所有的人都说他们的研究比较着急,都让上边领导打招呼,我们也是实在安排不开啊,这不,只能安排你们的发动机和沈阳研究所的进一个风洞了”。

    “他们的发动机是什么类型的?你有没有仔细的看我们的实验申请书?”陶明有些恼怒的问到。

    “那是太行发动机的一款型号吧,在3倍音速下它的推力应该和我们的差不多”旁边的李为国看着已经在风洞里面的发动机说道。

    旁边站着的应该是沈阳研究所的人,一个背着手站在最前边的人听了实在憋不住了,“笑话,你们的这台发动机这么小,能达到18吨?我看也不用进风洞了,你们吹一下就行了!”

    “额……噗呲……”陶明和李为国尴尬的笑出了声……

    那名工程师身后的一名年轻小伙子不忍心看下去了,说道“主任,那是冲压发动机,我看他的横截直径有1米,最少有二十吨的推力”。

    “用你废话吗,滚!”看来这个工程师脾气很大,不就是下不来台嘛,人家也是好心提醒。

    年轻小伙子脸憋的通红,尴尬的站到了一边。

    “哎呀,别吵了,实在不行你们先吹三倍音速,等八个小时后,趁着他们发动机检修的功夫,给你们再往上提!”

    “不用,他们吹多长时间用多大的风速,我们就用多少,我就不信这个邪了”,那名主任还有些恼怒,咬牙切齿的道。

    那名小年轻可能也觉得冲压发动机确实撑得时间不长,毕竟是一次性的东西,所以没有再说话。

    “嗯,你说的哈,你的发动机吹坏了别怪我们”,陶明觉得这个主任确实太自大了,如果自己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发动机被这台早就落后的发动机比下去,他确实该找个坑把自己埋了。

    说完,它们几个就将自己的发动机牵引到了风洞里面,和旁边的太行发动机并列的排到了一起,接上了氢气燃料管。

    这个基地可以测试一系列的火箭发动机,所以常备着氢气燃料。

    “主任,他们怎么接的氢气?氢气燃烧的温度最少也得3000度吧,冲压发动机不一般和我们一样用甲烷吗?他们的材料能受得了氢气?”又一个年轻小伙子走过来疑惑的说道。

    “说不准,可能人家就想用个一分钟,飞一飞就行了”那名主任轻蔑的说道。

    等所有的传感器都接好后,他们所有人跟着刘主任一起上了二楼的测控台。

    “开始吧,先设定3倍音速”,刘主任下达了开启风机的指令。

    操作员在控制柜上输入了1020,按下了启动按钮,只见风洞中缓缓的吹出了气流,太行发动机先行点火成功,喷出了5米多的湛蓝色火焰,而冲压发动机必须要到达3倍音速才能点火,所以一直没有动静。

    等了一分钟后,风速达到了1000米每秒,陶明看差不多了,就下达了命令点火,只见一直安安静静的冲压发动机仿佛猛然觉醒的怪兽,猛的喷出了20多米的火焰,将二楼没有心理准备的他们吓了一大跳,稳定了一会后,发动机的尾焰维持到了16米左右,但是和旁边的一对比,还是长太多了。

    “推力多少?”陶明面无表情的问到。

    “额,34吨……”测试员有些惊讶的说道。

    “记录数据,一分钟后将风速升高到1500米每秒”

    “额,是不是太快”,操作员询问似的看像那位主任。

    “可以!”那名主任信心满满的说道,他们基地也有风洞,在那边测试极限五倍风速下可以坚持五个小时,他不信这个用氢气做燃料的发动机能撑这么长时间。

    当风速达到1500米后测试员报道:“推力42,n1转速9000转,n2转速2万3千转,核心燃烧室温度3400度”

    陶明询问的看像了李为国,他想继续提升一下风度,但是李为国摇了摇头,发动机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他也想看看这个脉冲发动机能不能超过太行。

    四个半小时后……

    “主任,发动机出现喘震,幅度在变大,应该是转子出现了裂痕”,一名操作员对那名主任说道。

    “额……停止吧……收集资料,我先走了!”那名主任不得不下达了命令,再进行下去里面的叶片就碎了,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测控台。

    而冲压发动机也不得不停止了燃料的供应,让它停了下来,陶明他们需要对方将发动机拆走后再做下面的极限测试。

    半个月后,他们的发动机终于完成了所以测试,由于不是民航和军用发动机,所以稳定性测试不需要做太长的时间。

    最终测试结果如下:

    “运行时间:352小时11钟,最大运行风速:3740米/秒,最大推力:52吨,损坏原因:无……”

    是的,这台发动机在完成了352个小时的运行后没有一丝的损坏,所有的零部件只是磨损严重,但是还能撑一段时间。

    陶明将这份报告传回了基地后,蒋海强很高兴的下达了全力生产的指令,因为陶明对自己有很大的信心,所以他走的时候将转子生产的工艺交给了柳林,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能生产一台发动机的叶片了。

    八月十五日,陶明和李为国带着他们测试完的发动机回到了二零三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