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修真之送子 > 36.三十六、天帝张天子
    此为防盗章  而说起来这大瓦房也决计不是让他们一个人一间的。

    这房子大, 进了屋一瞧,屋子里空荡的, 半边全是床, 另半边是空地,放着两口箱子, 桌子立着杵在墙角,再要找点儿所谓能够玩乐的东西那是肯定没有的了。另外的两间屋子也都是这一个模样,农户人家,谁也没有闲着无事就坐在那里吟诗作对的习惯, 平日里纸笔那都是得要好好收着的, 这东西则是收在床尾的柜子里。

    床尾的柜子钉在墙上, 因为是床尾, 就算是烧火炕,那热度也到不了床尾,故而除了箱子, 平日里用来装着被子枕头的柜子就直接钉在床尾了。

    许承家里, 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摆设。

    好在是他家的两头毛驴没被卖掉。大约是那郑秀才也打算让毛驴干活, 时不时地还能租出去给别人家用, 他也就没把这两头毛驴卖了——只可惜,郑秀才算计来算计去,最终还是没能算计过人间正道。许承回来了,他滚犊子了。这可是大好事一桩了。

    一行人进门, 许承就安排着让女冠们住进了茅草屋旁边的那间屋子, 那屋子剧里另两间屋子远些, 本也是计划将来他若是成亲了有了女孩儿就住那边的,远着点儿外人,又有牲口看着,若有坏人摸进来便会叫喊起来,声音可比女儿家的喊叫大得多了。

    而另外两间屋子,一间没连着火炕,又在阴面,平日里倒也不怎么住人,许承父母是个左性子的,就是谁来蹭住谁就住那儿,等天气转暖,他们也乐意自己搬过去住——现如今倒也无所谓了,这些人修仙的,住哪儿都一个样儿。

    误衍真人也是个面皮薄的,他就没好意思住主屋,便拉着那童子并多吉达赞以及自己的一个男徒弟,一起住进了那阴面的屋子——这般一来,倒是把阳面的火炕屋子空了出来。

    丁鹤在这三间屋子里分别转了转,再回到大屋,见这大屋空了,眼珠子一转,就觉得这种屋子更好玩儿了,便一拍大腿,道:“承哥儿,咱们也回来住吧!”

    他这话一出口,包括许承在内都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妥。

    只是丁鹤自己知道这话不妥,但他不说罢了。

    许承便点头同意,答应道:“那以后就要早些去庙里了。”

    丁鹤不当是回事儿,笑道:“早些去便早些去,我看庙外二里地,早上的时候就有早餐铺子出来卖点心的,早上若是赶不及了,咱们去那吃也是可以的,只是中午的时候多吃些好的罢了。”

    这样一来,倒是让许承能少做些活——也不给这些人做饭吃!

    许承哪儿知道丁鹤这小心思啊!他一听要破费,本来还觉得高兴的心思便有些犹豫了。

    丁鹤忙又劝说他:“早餐不过一两个钱,你在庙里帮我卖符,再弄神袍,每天也能赚个三四两银子呢,若是这三五个钱的早餐都不肯吃,那日子又怎么过得好呢?钱又不是一个人赚的,大家都有日子过才好啊!”

    丁鹤的话,倒是让许承想了不少。

    许承沉默着坐到炕沿上,丁鹤就坐到他旁边,两个人谁也不先说话,就那么坐着。过了好一段时间,许承才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这银子不是一个人赚得完的,我们去摊子上吃早饭,回头再让摊子的人帮帮忙,好让那些过来求子的人也能路过歇歇脚,也算是好事了。”

    许承原本就是小农民,他脑袋里想的也就是小农民能想到的,可是丁鹤亦凡说法,让他却想得多了些。

    钱,不是一个人赚的。

    这话可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但是他仔细一琢磨,这话却是十分对的。

    来送子庙的人大多早上早早的赶来,中午前再赶回家去,那早餐摊子经营到晌午之前,有时候是辰时,有时候是巳时,正好那路过的人可以坐下歇歇脚,吃点儿粥,喝碗豆浆解解渴——他们常去摊子,与主人家说上话,就让主人家早点出来再晚离开一会儿也是使得的,那主人家这晚一会儿也是能赚不少的,于是两家各自得利,便是路人也得了好处,何乐不为呢?

    这般一想,许承就更加的崇拜丁鹤了,只觉得丁鹤真的是有大本事大智慧的,更高兴终于回到家中,一翻家里的东西,他之前藏好的地契田契倒是没有变化,家里的被子枕头是不能用了,得丢了再买——只是今晚……他觉得倒也没什么事儿,反正这些修仙的也不用睡觉,暂且让他们打坐一晚上也使得。他倒是该跟丁鹤先回到庙里,告诉送菜跟货郎小哥,以后再来庙里的时候就要晚一些了。

    打定主意,他也没掩饰也没做什么修辞,就这样直接跟几个人说了。

    图晴捂着嘴笑了下,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跟她作伴的师妹暗离不知道她笑什么,便过去拉她,她又去呵暗离的痒痒,闹得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至于多吉达赞,他就摸了摸光头,憨厚地笑道:“那我去打柴吧!”

    而另一个妾乃是官宦人家的姑娘,因父兄获罪而被发卖,这就因郑秀才得了所谓的“嫁妆”,这才被他买了过去——这姑娘与那青梅竹马还不同,她有见识,并不想郑秀才死了,只想要他保有功名又不能乱动,最最好的就是摊在床上,她也不介意伺候他,只是一条,以后她就是儿子、田地、钱财都有了,再有个中看不中用的男人,就算是不能再嫁,她也可以在这乡村之中混得开些,何况她有刺绣的手艺,养活自己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就算多了孩子要养也无所谓——且孩子本来天生就爱亲近母亲,可郑秀才决计不会承认自己是孩子他娘的,所以她觉得自己必然能把孩子带得亲近起来,以后那秀才只维持不死就可以了。

    这两个妾的心思在这个年代已然是非常的胆大妄为了。莫要说是两个妾,就是做妻子的也不敢这样想,她们竟敢这般大胆,简直是离经叛道到了极点——却不知,这也是郑秀才自作自受罢了。

    郑秀才的两个妾会这样做事,完完全全是看透了他。

    青梅竹马虽然家世不好,可到底也是耕读人家,女儿家也不缺胳膊断腿的,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家境时则基本相同。年纪大了,可以说亲了的时候,这郑秀才竟然说自己是秀才,自然没有聘礼,但却需要嫁妆,这嫁妆还要狮子大开口,三两五两的不行,那必然是瞧不上他这个村子里唯一的秀才,故而必须要十两银子的嫁妆还得说他给了二十两的聘礼,并且酒席也要姑娘家掏钱,姑娘家必然不乐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