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末世大志霸 > 第12第7章 高坎复出
    一语断喝出口,众人已然将齐刷刷的目光投向发出这一语断喝之人。

    但见城头一人身着战甲鹤立,河北诸将见得不禁心中都是为之振奋不已。

    “高坎将军,高坎将军回来了!!!”

    随着军卒之中的一声断喝,城头众军随即欢呼骤起。随着高坎的到来,之前因边关诸将为母丘检被杀而跌落的气势也就此再度崛起。

    却说探马军卒自从来到自己府中寻找徐邈报告诸事,徐邈就此回返高坎便已然就此知道了边关必然出了事情。一番思索之下,急命府中家将准备战马铠甲。家将怨恨梁洪武无故罢免高坎的错误行为,不禁就此上谏高坎。

    “主公不用将军,致使今日之败。若主公安坐家中,少时边关告急主公必然亲自来请将军无疑。将军若去,届时危难骤解将军如何能够再有出头之日?”

    高坎闻言大怒,就此一声断喝。

    “尔为府中家将,如何说出这等无父无母之言?岂不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今边关告急我若不出早晚边关失手。届时纵然主公再度用我边关却已归于他人,想那匈奴素来行事残酷。若得边关必然屠城,今何以因我一人之故而置我河北生灵于不顾耶?!?”

    一语呵斥出口,家将这才羞愧拜服。随即准备衣甲战马,高坎这才纵马疾驰直奔边关而来。

    高坎既来,一声呵斥已令边关军卒气势大振。众人多年皆受高坎恩德,部将纵然对高坎固守不战饶有怨言然而目下军卒却是素来对高坎感恩戴德。高坎治军严厉,然而仍旧不乏仁德。前番高坎被罢免,部下军卒便有数万不舍相送。今见高坎归返,试问如何还有畏惧?

    高坎身在城头,不禁拔剑就此喝令全军。全军由此振奋,匈奴兵将但见高坎之面却无不丧胆。匈奴单于立于城楼之下,但见高坎之面一时间又惊又气。他全身微微颤抖紧咬牙关,不知为何高坎如今居然会在此处。心中料想便是梁洪武将他官复原职却也不会那么的迅速,莫非其中有什么诡诈从一开始就是专门来赚自己上钩的吗?

    心中有此想法,不由得就此有所畏惧。但见高坎以剑呵斥,单于恨不能咬碎钢牙。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军既至城下试问又何敢因一人而就此怯战不前。想到此处,单于也是豁了出去。当即一声令下,全军奋勇向前展开攻势。

    高坎身在城头,淡定指挥自若。加之之前所设防垒毫无破绽可循,更兼如今将士用力试问匈奴屡次强攻不得如今又岂能讨走了便宜?一番攻城鏖战,匈奴军马损失惨重。关城固若金汤,但凡有漏网之鱼上得城关来亦被守城将士就此击杀。

    眼看大势已去,单于身边鸠铭盛不禁一声长叹。

    “高坎复出,如今大势已去。城关既然难破,不若就此退去。”

    单于心中愤恨,不禁就此震怒。

    “某今前来不易,岂能就此轻言退去?今关城不下,誓不回还!!!”

    一语既出,当即一声断喝。手中缰绳一勒之间,坐下战马已然“稀溜溜”一声暴叫。

    “主公,您莫非要......”

    鸠铭盛感觉到单于要干什么,急忙想要拦阻之时单于纵马已然就此而出。

    城头弓矢如雨,单于单人独骑亲冒风险勇猛突袭到了城门之下。但见城门坚固,一声大喝之间居然举手中禹王神槊怒劈城门。一劈之下城门撼动,两劈之下城头亦有震慑,三劈即下关城城门已然就此松动。

    单于力量惊人,三劈之下已然将坚固的城门撼得松动开来。如若再这样几番劈将下来,即便是那硕大的城门也要被他一举攻破了。

    高坎身在城头,感觉到城关震动已知单于勇猛。垂首眼看单于孤身立于城门之前,就此拈弓搭箭瞄准了他。但听得“铛”得一声响,弓弦响处一箭正射中了匈奴单于的左眼。单于一声惨叫,随即应声落马。

    鸠铭盛在后军看得清楚,一声呵斥之下随即身边涟锡策、琼瑶护儿两位猛将二马齐出。二人不顾生死冲到城关之下,但见匈奴单于已然昏厥于地。二将彼此目光交替一下却也不敢恋战,当即将单于扶上马匹就此回归本队去了。

    单于既中一箭昏死过去,匈奴大军又在攻城战中就此失利。军无战心之际,鸠铭盛代主之职随即率领全军后撤。高坎在城头但见匈奴兵困力乏,一声断喝之间就此城门大开率领大军追出城去。期间驱敌二十余里,幸得匈奴猛将涟锡策与琼瑶护儿在后军抵挡住了高坎这才使得匈奴大军成功后撤。

    高坎畏惧二将勇猛,更兼前番主军失利唯恐边关有失。一番追逐鏖战之下,却也不敢久追。眼看匈奴大军再也无力进攻,随即停止追赶就此回关坚守自然不在话下。

    高坎即退,匈奴大军遂也就此停军。此时已至关外,诸将且将单于置于一棵大树之下。少时单于转醒,却已然重伤难愈。眼看兵败,心中羞愧之余不禁于气怒之间箭疮迸发。再度昏厥多时这才再度转醒过来,眼看身边诸将不禁一声长叹。

    “某不听国师之言致使此番大败,如今箭疮崩裂自知命不久矣。今高坎复出边关难取,尔等复归国中之日拥立我子为主可矣。”

    一语既出,口不能言。微微沉默少时,就此气绝于树下。诸将哀泣之间,只得就此归返。由此并州边关匈奴之患平定,河北再无战事。

    匈奴之患既平,并州边防一番庆祝。诸将位列席间,却唯独不见高坎。徐邈询问部将,方知高坎已然回归自己府邸整备行囊准备回返冀州老家去了。

    闻听军卒之言,徐邈大惊之间当即率领边关诸将前往高坎在边家中拜见。高坎此时尚且没有来得及动身,既见诸将就此在家中接见。但见诸将一脸诚意,高坎不禁饶有欣慰。

    徐邈一脸急切,但见高坎之面不禁就此询问。

    “若非将军在边关,此一战匈奴已然打开了并州门户。门户既破,河北便有累卵之危。如今将军成就大功既破匈奴,何以不予庆功便要离去?”

    闻听徐邈之言,高坎含笑之间已然不禁一声短叹。

    “某既卸职,已是布衣。前番不去,是畏惧匈奴为患。如今匈奴已平,某也该解甲归田矣。”

    闻听高坎所言,诸将尽皆下拜。齐声高呼“无将军便无并州边关”,高坎感动欲要扶起众人。众人不起,只盼高坎留在边关。高看无奈依从,徐邈遂亲自上书梁洪武告知诸事并于诸将联名上奏要求洪武恢复其官职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