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女子常戚戚 > 82.婚事
    此为防盗章, 本文防盗比例50%,时间23小时  玉珠再接再厉, 将整个身子都贴了上去。

    张氏被她闹得哪里还拿的稳针,干脆放下了手里的衣裳, 没好气地说道:“你这事都成了,还来讨好我,起开起开,没那闲工夫搭理你,找你爹去,我这忙着呢。”

    玉珠自然是不会被自家娘亲的态度吓退的, 根据她长期的斗争经验,娘这会儿肯定心软了, 就是嘴上还不饶了她。玉珠好话翻着样来说, 一张小嘴都不带喘气的。

    沈氏从李家回来的时候, 母女俩已经和好如初了。

    李家那边已经说成了。可怜李老头六十好几的人了, 听到沈氏的来意, 也不由地红了眼眶。

    自从家里儿媳和儿子去了, 这日子就越发难过了,大孙子本来是个有出息的,也上过一年学, 先生还夸过他。可因为家里头实在难,那孩子就自个儿在镇上找了份学徒的差事干了起来。好在那杂货铺老板不是什么刻薄人, 虽然不教什么本事, 但一口饭还是给饱的。

    可做学徒到底寄人篱下, 那孩子又是个锯嘴葫芦,有什么苦水也不会和他们说,他这心里啊,总是担惊受怕的。

    李老头没见过什么市面,他就觉得在家百样好,现在苏家好心帮衬他们,虽说货郎也苦,风里来雨里去的,可到底能着家,而且苏家的东西他听老婆子和小孙女说过,村里妇人都抢着买,他大孙子又是个聪明的,肯定能做好这买卖。

    李老头老两口感激地送走了沈氏,就连忙托人去镇上喊李大山回来。至于本钱,老两口是打算把存的棺材木卖了。

    这家子人虽然穷,但道理还是明白的,苏家帮他们就是好心了,哪里能赊货白捡便宜呢。

    话再回到苏家这头,沈氏回来了就把三个儿媳和玉珠玉琴两个姑娘家叫到了房里。玉兰在绣嫁妆,而且马上就是要抬出去的人了,沈氏也不打算让她忙活了。

    先前三儿媳把七百文钱都给了她,还跟她把所有事都交代了一遍。

    说到这,沈氏心里也是欣慰的,三儿媳虽然是个有主意的,女儿也不太会养,但在大事上还是有数的,晓得知会长辈,不自己瞎拿主意。

    沈氏想着,满意的看了张氏一眼,连一旁的玉珠都被顺带了,玉珠有些受宠若惊。她为人懒散一向让阿奶很是嫌弃,没想到这回竟是让阿奶变了看法。

    沈氏把和李家的想法和态度说了一遍,又交代了三个儿媳以后帮把手。现在事还没做起来,两个小丫头也好锻炼锻炼。尤其是玉珠那丫头,再不好好教教,她都没脸出门和老姐妹唠话。

    沈氏交待完就让大家散了,三个大人还有事做,各自忙去了,玉珠和玉琴两个小人,脸上的兴奋藏都藏不住,嘴一直咧着,两人手拉手跑去灶房后头的空地上挑拣,这头笔买卖,一定要挑一些品相好的,要不是太麻烦,玉珠还想在皂上雕呢。

    雕!玉珠一拍脑袋,想起来了,秦根送给她的什么宫中蜜皂可不是什么方方正正的寒碜模样,那一块块都做得艺术品似的,可逼真了。

    玉珠觉得自己真是傻了,肥皂哪有雕的,一般都是在模子上做样。爹爹手巧,木活儿做得也是不错的,简单的模子应该是会的。她家做青团粑粑的模子不就是爹做的嘛,那一个个青色团子上的福字,看着就卖相好。

    玉珠越想越觉得在理,医书她看起来还需要些时日,而且原料贵的,村里卖不出去,镇里没点名声,人家也不会要,还是要等秦恒把名声打出去她才好做。现在就是把皂做好。

    光是基础的家事皂可不行,货郎的挑子玉珠也是见过的,不说东西有多少,种类确是多的,杂的。就是李家本钱小,只卖家事皂也很单调。

    让爹爹刻模子修饰外在是第一步,这皂啊也得翻出样来。比如洗发的可以放黑芝麻,洗脸的可以放红蜂蜜。村里那么多桃也是可以用的,桃可使肌肤白净,有淡斑、增补气色的功效,原料更是遍地都是。

    玉珠还想到,这皂可不止一种做法,冷制,热制都有,除此之外还有研磨皂。

    说起研磨皂玉珠还是有些心得的。

    她前世估计也是个烦人作妖的性子,有段时间买了很多卖相极为好看的手工皂。

    这皂多了,也烦恼,不知道该用哪块。

    玉珠记得那时候就有人和她说研磨的好处。研磨就是将各种皂刨成皂丝,然后混合想要的几种,重新碾磨,将皂精细化。研磨过的皂比原来的皂更加细腻,对皮肤刺激更小。

    不过玉珠记忆中她好像没做过,估计是嫌麻烦,看来她上辈子就是个懒的。

    不过研磨的步骤她大约还是知道的,有不确定的也可以试嘛,反正她和玉琴两个现在就是家里头的闲人,玉琴最近腌菜都不做了,一心跟着她折腾家事皂的事。

    根据玉琴的性子,和她说了研磨皂的做法,只怕比自己还要急着试呢。毕竟玉琴是个爱尝试又活泼勤劳的好姑娘啊。

    李家那头虽然将大孙子叫回来了,但这买卖却没那么快做起来。

    李大山在现在的杂货铺子里待了五六年了,也不是说走就走的,东家对他也算过得去,总得等事情交接好了才能走得干净。

    李大山和东家说了去意,商量了再干一个月走人,给苏家也去了消息。

    玉珠得了信,还觉得挺高兴,正好可以丰富丰富一下皂的种类。

    她和玉琴两个又像两只小蜜蜂一样忙了起来。不过这回累活由家里的三个大人干了,所以也不觉得辛苦。

    四妹玉琴是个文静的软妹子,授课的地点是她的“闺房”。然而苏家虽然不是赤贫的农户,但家境也绝对不算富贵,所以,玉琴的“闺房”还兼作二房的杂物间。虽说隔着一层木板,但是二伯娘喜欢做腌菜,所以,鼻子灵敏的玉珠再次悲剧了。她看着软萌萌的玉琴堂妹,犹豫地开口道:“玉琴妹妹,你想不想换个房间?”

    “三姐为什么这么说?我的房间很好啊。”说着玉琴突然站起来,拉起玉珠的手,“蹭蹭”地拽着她穿过隔层木板上的小门,一脸自豪地指着那一地的坛坛罐罐,对苏玉珠说:“三姐,这些可是我娘的宝贝呢,有些还是我帮着一起做的呢,我不看着哪里能放心呢。”

    你真是有心人啊。苏玉珠闻着那扑天的腌菜味,两眼直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堂妹这一扭曲的财富观,谁有空来偷你的腌菜啊,吃饱了撑着吗,想吃自己做不就好了。

    经过两次教学的重创,苏玉珠明白了一个道理,家里的闲人似乎只有她一个,长辈忙着地里的事,兄长们忙着考学的事,姐妹们忙着家务事,只有她,似乎除了和绣针相爱相杀就没别的事了。

    苏玉珠很是郁闷,不愿承认自己无所事事的现实,她决定要搞点大事。

    凭着前世的记忆,苏玉珠觉得自己作为半个穿越女的身份,注定是要干大事的,不说能经营个商业帝国,但是挑起一个产业链,让自家走上县城首富的地位应该是不难的,只要自己能找座山,寻个人参,拿到起始资金,一定能利滚利滚利,数钱数到手软。秀山村名中有山,南面就是三娘娘山,问题就是,苏玉珠只认识人参的根,根本不认识人参上面长得什么样。莫不是要看到棵疑似植物就去掘地三尺吧,体力废的玉珠姑娘表示这是不可能完成命题,她拒绝。

    可要是白白放过了发家致富的机会,每日和针线作斗争,也很痛苦啊。苏玉珠想了又想,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她决定找个帮手。

    苏玉珠从自己床头的小柜子里翻出年前爹给买的粉红绢,去寻二姐玉兰。

    苏玉兰作为外事里事一把抓的好手,又经常割猪草,又有力气,又认得一些野菜野草,苏玉珠觉得找二姐做这个帮手实在是很靠谱。

    “什么!三妹妹,你要找人参!”苏玉兰看着自己堂妹,有些不敢相信,这丫头又是作哪出,平日里菜园子都不看一眼,怎么突然想起找人参了。

    “三妹妹,你是不是最近看了什么医书啊,这人参,咱这边没有啊,三娘娘山叫是叫山,可原来是座荒山啊,这山上的树还是咱们祖爷爷那辈种的呐,哪里有人参啊。”

    苏玉珠听到这话傻了,什么?山里居然没人参??那她发家致富怎么办!

    陈氏见到儿媳这幅上不得台面的样子,都要坐不住了,想着终究女儿在,不好直接下了儿媳的面子,厉声说道:“老大家的,你拽着玉珠做什么,赶紧让她们娘俩安置去。”

    吴氏听着婆婆的大嗓门,心里一哆嗦,手上的劲就送了,玉珠连忙抽回手,小兔子似的窜到了张氏身边。

    吴氏看着玉珠逃窜的动作,再看看婆婆不善的神色,讪讪地笑了笑,说道:“刚刚我是欢喜过头了,翠芬你可别介意啊,你知道大嫂我的,就是性子急了些。”

    张氏嘴角抽搐了一下,勉强给了她个笑脸,带着玉珠去里厢收拾了。

    张氏先帮玉珠收拾了房间,换上了带来的被单,套上了被套。她知道小女儿的性子,这点小事她还是能依了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