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家后院是明朝 > 第三十五章 近代枪械

第三十五章 近代枪械

 热门推荐:
    就在同一天,京师紫禁城的崇祯,也在举行着朝会,内阁大臣齐集在崇文殿,商议着跟闯军作战事宜。

    崇祯从17岁即位,至今已经在位16年。尽管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多来年为国事披肝沥胆,此时的崇祯,已经有不少白发。

    兵部尚书张国维说道:“皇上,孙督师已遵从圣意,统率总兵白广恩、高杰、牛成虎等部十万众东出潼关。”

    崇祯说道:“朕知道了,随时奏报军情。从南直隶传来的消息,在南京应天府,有个叫苏伯东的人,他有高收成的水稻种子,用这种种子种植出来的水稻,一亩收成达到近千斤。此种水稻,南直隶第一季种植了1.3万亩,第二季估计耕种了100万亩。倪爱卿,能增加朝廷多少赋税?”

    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启禀皇上,根据南直隶户部的统计,耕种此种水稻的耕地,土地的拥有者大部分属于朝廷免税范围,能够收取赋税的不到一成。”

    崇祯大怒,喝道:“朝廷的军队长期缺乏粮饷,你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一众大臣噤若寒蝉,谁都不敢开口说话,皇帝在怒火之中,要是谁说出的话不符合圣意,轻则罢官,重则入狱、杀头。

    崇祯喝道:“你们说,有何办法?陈演,你是内阁首辅,你来说。”

    内阁首辅陈演唯唯诺诺地说道:“皇上,臣以为,孙传庭孙督师一定会剿灭闯贼,确保我大明江山无忧。”

    崇祯怒道:“一帮废物。”

    他从龙椅上站起来,拂袖离开崇文殿,众大臣慌忙下跪。

    八月下旬的一天,南京城内的好几个地方,张贴着高薪招募懂火铳、鸟铳技术的工匠,由于工匠们很多不识字,在每个张贴地点,还另外一个解说人,不断在解说着招募招募告示上的内容。

    这个招募告示是苏伯东派人张贴的,虽然他现在自己还没有正式的军队,但也要向掌握好枪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在历史上,1635年,燧发枪就由毕懋康研究出来,在以后的武装人员中,燧发枪将作为主要装备,只要战法训练得当,完全可以克制骑兵。

    在传送之门所在砖石大屋的旁边,已经建成另外一个大屋,这个大屋转来用来研究、制造燧发枪。在苏伯东的设想中,在明年要开建的小城堡中,里面将会有多栋建筑物,传送点的大屋是最重要的一栋,研究、制造燧发枪的屋子是其中一栋。小城堡由于面积过大,暂时不方便建造,但各类的砖结构屋子,可以先建造出来,这栋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明朝,并没有禁锢科技的发展,民间不乏懂得火器技术的工匠,南京的工部也有相关技术人员。虽然他们只懂点落后的火绳枪、火铳技术,没有掌握燧发枪技术,但苏伯东可以在技术方面进行提点,加上又高薪鼓励,古代的工匠们智慧不见得会低,把燧发枪研究、制造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高薪吸引,应聘人员足足有好几百人,苏伯东抽时间一一面试,面试的时候是单独把人叫进一个屋子,要他对火器技术进行解说,是否有真材实料很快就知道,有不少人是想来浑水摸鱼的。

    花了三天时间终于全部面试完,苏伯东确定了有五个人技术不错,适合搞技术研究,有一百多人适合做技术工人。苏伯东在确定五个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后,再给予相应的薪水。由于现在还没有开始制造枪械,暂时没有要那一百多名工人,跟他们说明年可能需要制造枪械,到时候再招募。

    8月26日,苏伯东将五个技术人员召集起来,把画有燧发枪具体结构的布匹展示出来,挂在墙上。这张布匹,是在苏伯东穿越回现代的时候,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加上他本身就枪械有结构有一定的了解,把燧发枪结构图画在原本身穿的汉服上,穿越到古代以后,再把衣服剪成一块布。另外,来到古代后,再用纸张写好详细的解说。苏伯东现在的毛笔字,虽然还不熟练,但写字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各位,你们能看出此类是什么火器吗?”

    工匠们都围在一起,大部分对此类新式火器称奇。

    “苏公子,图画上的是自生火铳,我看过毕懋康大人的《军器图说》,这自生火铳在书中载有详细的说明,但苏公子画上的自生火铳,跟《军器图说》中所载似乎有些区别。”

    苏伯东眼前一亮,此人年近五十,衣着极为朴素,头发已经花白了三四成。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发明燧发枪的是毕懋康,在他的著作《军器图说》里,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那本书载有的“自生火铳””,就是一种燧发枪,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燧发枪。中国的燧发枪发明时间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然而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明朝就灭亡了,只是在清初康熙年间将它作为皇帝的御用猎枪。

    苏伯东竟然招募到了看过这著作的工匠,自己画出来的燧发枪结构图,比燧发枪刚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还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他在现代本身就当过兵,对枪械技术有不错的了解。在现代,就报道过很多次被警察查获过地下兵工厂这类的新闻,现代有些人能够制造出现代的步枪,苏伯东要对初级的燧发枪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并不是什么难事。

    “你如何称呼?”

    “苏公子,老朽姓高名德农,家里世代都是工匠,喜好研究各类火器,崇祯八年,《军器图说》此书刊印后,老朽花了三年的收入买下一本。可惜朝廷在不重视自生火铳,老朽无用武之地。”

    苏伯东大喜,说道:“那你能否把自生火铳制造出来?”

    高德农说道:“老朽已经研究了好几年,只要制造自生火铳所要之物齐全,老朽在几日内便可制造出来。”

    苏伯东说道:“好,制造材料我已经准备好,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制造场地用材料来制造。现在来个比赛,如果谁能制造出第一把自生火铳,我奖励他100两银子,第二名奖励50两银子,第三名20两。”

    此言一出,五人都震惊了,制造出自生火铳就奖励100两银子,加上苏伯东给工匠的待遇是其他人所不及的,感觉到自己是第一次受到重视,大家心里都很感激。

    在明朝,工匠属于贱民的行列,地位还不如农民,收入很低,大多数生活困苦,苏伯东给他们好的待遇,他们心里感激也就不奇怪了。

    在建造成生产燧发枪的大屋后,苏伯东就马上命人去准备制造材料,制造燧发枪所需要的零件、材料,比现代的枪械简单很多,只要有钱,进行收集、采购并不难,只要有懂得此类技术的人,马上就可以进行生产。

    8月27日,五个人便在屋子里制造起来,他们详细看了燧发枪结构图后,大概能掌握这种技术,只是每个人技术水平高低不同,把燧发枪制造出来的时间不一样而已。由于有苏伯东承诺的奖励,五个人都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在屋里动手制造起来。

    9月1日,高德农第一把燧发枪制造出来了。

    苏伯东来到生产场地,拿起这把燧发枪,很快就摸透了它的原理,装进几个弹丸,向大约五十米外的一颗大树上射击。

    “砰”的一声想起,弹丸射入大树的树干上。又再扣动扳机,向一百米外的大树上射去,虽然是射中了,但威力已经减弱了不少。又再向一百五十米左右的树上射击,还没有射中目标,弹丸在离树干二十多米处掉落下来。

    根据估计,制造出来的第一把燧发枪,有效射中也就是一百米左右,没有达到解说中的技术要求,不过这只是制造出来的第一把,性能不是很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根据技术缺陷不断改进,性能就能逐步提高。

    “高师傅,你制造出的第一把自生火铳,虽然在性能上还不是很好,但已经很不错了,以后继续研究改进。我说过,第一个把自生火铳制造出来的人,奖励100两银子。”

    苏伯东亲自把100两银子给高德农,从来没有人这么重视工匠,高德农十分感激,下跪感谢他,表示会继续努力,不会辜负苏伯东的期望。

    有眼见为实,这五个技术人员更加卖力地研究。在9月3号和4号,第二把和第三把燧发枪制造出来了,苏伯东分别给予50两和20两银子的奖励。

    高德农在五人中技术水平最高,苏伯东给予他每个月月薪是30两银子,其他人是15两银子。

    燧发枪的技术需要严格保密,五个人都跟苏伯东签订了技术保密书,按指纹画押。苏伯东把他们严格管控起来,每日起居、饮食、工作都有相应固定的地方,在五年内不得回家,可以在苏伯东指定的地方跟家属见面,在见面的时候,由苏伯东的家丁监视着,确保技术不外泄。由于苏伯东支付高薪,五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都愿意接受这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