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小农民混都市 > 第5章 :揭穿骗术
    农村人认死理,他们已被带进了笼子里,都相信胖子能给他们带来十足的好处,而王凯现在就成了破坏好处的人。

    他们逮着王凯一顿好骂,在黑衣汉子的怂恿下甚至还有几个村妇推推搡搡,动手动脚。

    王凯年纪小,辈分低。在这儿的人他至少得叫声婶啊、叔的。即使真挨打了他没占着理想讨个说法都困难。

    七月的日子太阳已经毒了起来,磨了一阵胖子估计是热得受不了了,挥手说:“算了算了,我也懒得跟一嫩小子计较。大家伙,要变钱就快点儿。”

    越是胖的人越怕热,瞧胖子脸上的肥肉都涌现出血红色了,黑衣汉子也顾不上找谁麻烦,举着一沓子钱十分蛮横的将王凯给推开了。

    其他村民也争先恐后的冲上来,王凯彻底被挤到了人群外。

    王凯无奈耸耸肩,索性抱着膀子搁一旁看着。

    变钱看着很简单,将钱用黄布包好扔到箱子里,再拿出来时那黄布包明显的厚了不少。

    数额小的当场打开,里面的钱就翻了倍。一千以上胖子就要求必须等晚上才能打开,不然钱很有可能就变成白纸。

    那黑衣汉子故作不信当场就打开了,结果他的两千块钱有一大半儿变成了白纸,这把他反而赔了钱。

    在惋惜声中黑衣汉子又装模作样的懊恼了一阵,直接拿了一万块交给胖子。

    有他这么一带头,村民们更加积极了,人家那么多钱都敢变,我们这小几百几千的咋就不敢了?

    也有村民只拿出了几百块,但变了几下又上了千数,忍不住再变一把就换成了不能打开黄布包裹。

    这是个标准的钓鱼骗局。在最初只是小数额的变,大部分村民都赚了小几百。这第一步是往外送钱俘获人心,让村民尝到甜头。

    第二步,黑衣汉子做托混在人群里带动村民的热情。

    最后一步,黑衣汉子演了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戏,让大家知道提前打开布包裹的后果。

    心痛钱的村民们就都不敢当场打开布包裹。

    不用想,那些看着厚实的包裹中绝对是白纸一堆,等到晚上村民们发现时胖子一伙早就跑没影了。

    现在绝多数村民将身上的钱都掏干净了,捧宝一样捧着个布包裹脸上笑开了花。

    不过应该还有第三人才是,王凯看着那张被胖子不断拍打而晃悠的桌子眯起了眼睛,用肩膀撞了撞王强:“哥,你带钱没?”

    “带了,你看。”王强神秘兮兮的将口袋扯开了一条缝。

    好家伙!至少万把块呢。看了看王强脸上的犹豫跟担忧王凯明白了,这家伙肯定是将大伯给他存的老婆本偷偷给拿了出来。

    瞅了瞅都是舍了老婆本或是棺材本来求财的村民们,王凯暗暗骂道:这骗子还真是缺老德儿了。

    “哥,待会儿你这样…”王凯心底一怒,跟王强耳语了几句就挤到最前面说:“大师,给我也变变钱吧。”

    “想要变钱,先磕三个响头表示诚心。”胖子纯心让王凯难堪,打消心思。一个嫩小子口袋里能有多少钱?这村里的钱都骗得差不多了,与其在王凯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赶紧收拾走人。

    “我绝对比任何人有诚意。”王凯也不动怒,从口袋里抠出了王强的老婆本,厚厚的一摞可比之前的那些散碎银两讨人喜多了。

    胖子眼里明显的有贪婪之色,没想到到最后还有一只大肥羊,他干咳了声说:“看着你这么诚心我就为你试试吧!”

    说着他就迫不及待的伸手拿钱,但王凯又把钱收了起来。从兜里掏出卖金银花得来的三百,很大声说:

    “这钱是我哥的老婆本,他还有些担心怕万一给折了去,能不能先把我的钱先变了。”

    “万一”两个字咬得特别重。在胖子的耳中,怕折了本很正常。但听在那些已变了钱的村民耳里却是另外一个味道。

    他们纷纷惊醒,自己用的也是老婆本和棺材本啊。

    虽说大师的本事都见识过了,可正如王凯说的:就怕万一啊!

    有了这份担忧村民的热情瞬间消减了大半,而且变完钱村民也不急着走了,呆在了一旁看着。

    胖子只得将王凯的三百块钱包好扔到木箱子里面,使劲在桌面上拍了三下又撑着桌面使劲儿抖。

    三百成了六百,王凯想也不想的又扔给了胖子:“继续。”

    胖子接过钱这次没有拍桌子,而是大声念咒:“今收六百…”

    不出意外六百成了一千二,胖子象征性的问:“还继续吗?”

    不料王凯将钱往兜里一揣,弯腰就蹲到了地上:“等会儿,我东西掉桌子底下了,我要找找。”

    见王凯要掀开包着桌子底的黑布,黑衣汉子与胖子异口同声:“等等!”

    “咋啦?”王凯故作不明,暗地里跟王强打了个眼色。

    胖子两人找着各种理由就不让王凯掀桌布,甚至那黑衣汉子还说:你掉了什么东西我帮你捡。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看出些不对劲了。就在王凯与两人争执的关头,走到了另一边的王强,猛地将桌子掀了个底朝天。

    在胖子与黑衣汉子的惊怒中,桌子底下,一个身材矮小的男人正抱着个装钱的箱子,呆愣的看着一群目光锐利的村民。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