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迷缘 > 草乌
    ( )    草乌

    草乌头,异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神农本草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竹节乌头、金鸦(《本草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1]

    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俗名。植物为多年生、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有块状或粗厚的根;叶常掌状分裂;花蓝色或紫色,有时白或黄色,左右对称,排成总状花序式或圆锥花序;萼片5,花瓣状,上面一片大而呈帽状或头盔状;花瓣2-5枚,小;雄蕊3-5;果为一蓇葖。

    块根又名草乌头(英文名称:kusnezoffmonkshoodroot),有毒,入药能祛风湿、散寒止痛。乌头属约350种植物,分布于北温带,中国有165种,约有36种可供药用。常见于东北和西南,大部有剧毒,因其块根内含有乌头碱(acotine),可作麻醉药,中国著名国药附子即为乌头(a.carmichaeli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有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之功,有些种类为很好的庭园花卉。

    形态特征编辑

    普遍外形

    乌头属植物(13张)

    乌头属是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植物。根为多年生直根,或由2至数个块根形成,或为一年生直根。茎直立或缠绕。叶为单叶,互生,有时均基生,掌状分裂,少有不分裂。花序通常总状;花梗有2小苞片。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紫色、蓝色或黄色,上萼片1,船形、盔形或圆筒形,侧萼片2,近圆形,下萼片2,较小,近长圆形。花瓣2枚,有爪,瓣片通常有唇和距,通常在距的顶部、偶而沿瓣片外缘生分泌组织。退化雄蕊通常不存在。雄蕊多数,花药椭圆球形,花丝有1纵脉,下部有翅。心皮3-5(-6-13),花柱短,胚珠多数成二列生于子房室的腹缝线上。蓇葖有脉网,宿存花柱短,种子四面体形,只沿稜生翅或同时在表面生横膜翅。[2]

    乌头属的演化从外部形态方面大致表现在以下诸点:

    ·地下部分从多年生到二年生和一年生;

    ·叶的分裂程度从小到大,从掌状深裂到掌状全裂,一回裂片从浅裂到细裂;

    ·上萼片从船形到盔形、高盔形、圆筒形;

    ·花瓣的瓣片从小发展到较大,从分化程度小到分化成明显的唇和有短到长的距;

    ·种子表面平滑到出现膜质横翅。[2]

    代表物种

    乌头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11厘米,宽9-1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1-2.5厘米,疏被短柔毛。顶生总状花序长6-1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10)毫米,宽0.5-0.8(-2)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9-10月开花。[3]

    2地理分布编辑

    约有350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主要分布于亚洲,其次在欧洲和北美洲。中国约有167种,除海南岛外,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各省区都有分布,大多数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地带,其次在东北诸省也有不少种类。[2]

    3主要用途编辑

    乌头属植物含乌头碱等生物碱,多数种类的块根有剧毒,民间常用来制造箭毒以猎射野兽。在中国该属的种类中约有36种可供药用,中药中的草乌、关白附等都是该属植物,块根有镇痉、镇痛、祛风湿和解热等作用。从紫乌头a.episcopale块根中提取的紫草乌碱已证明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此外,乌头经炮制后的块根(附子),毒性减低,可作强心剂;因为该属植物多有剧毒,所以在服用时,块根均须加炮制。该属植物的块根也可作土农药,防治病虫害,消灭蚊蝇幼虫等。该属植物的花多美丽,可供观赏。[2]

    4生长习性编辑

    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耐寒性较强,喜阳光充足、凉爽湿润的环境。适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3]

    5主要品种编辑

    乌头是中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自川藏高原东缘起向东遍历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流域上游各省区的丘陵地区,从江苏向北经过山东到达辽宁南部。

    ·毛叶乌头a.car,在秦岭西段出现的一个叶子多毛的变种;

    ·黄山乌头a.car,在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山地出现的一个叶的中央裂片狭长,花序轴常缩短的变种。

    ·深裂乌头a.car,在南京一带低山地区出现了另一个类型,其特征是叶分裂明显地不达基部,叶基部呈宽心形或截状心形。

    ·展毛乌头a.car,从浙江向北经江苏、山东到辽宁南部出现的第四个变种,这个类型与乌头的区别在于花序轴和花梗,以及萼片外面都有开展的直毛。

    前三个变种的花序和乌头一样都有反曲并贴伏的短柔毛。但是,在浙江、辽宁南部出现有过渡类型,有些居群的花序的毛稍离开轴展开一点,可是没有到与轴成直角完全开展的程度。这些变种的块根也都各在自己的分布地区被当作“草乌”利用。[2]

    6栽培技术编辑

    选地作畦

    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选择阳光充足、表上疏松排水良好、中等肥力、较脊薄的沙壤土为佳,适应性强,忌连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麦或黄连地作物收获后,进行翻晒,充分风化,使土壤细碎,作畦,宽100-130厘米,高16厘米,沟宽26米,在畦上施腐熟厩肥,堆肥,每公顷15000千克以上,翻入土中,充分混匀,整平畦面呈弓背形。

    播种繁殖

    乌头繁殖方法多半是无性繁殖,分立即下种,贮藏备种。育优质高产品种,必须选择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区培育、繁殖材料。

    1.适时下种:适时下种很重要,7月下旬至8月初将土地备好,收乌药时,适合作种栽的附子立即按行距50厘米,株距26厘米,深10厘米开穴,栽1~2个种栽,使芽口向上,覆土3厘米,再套种蔬菜、蚕豆、豌豆、小麦等。天干旱时7~8天浇水一次,让附子在地里休眠,第二年出苗生长。

    2.贮藏备种:收附子时,大的药用,小的留在蔸上,假植沙质壤土中,种时取出种栽;若从老蔸取下种栽,用沙质壤土或砂土挖66厘米左右深的坑,在下面铺一层种栽,上盖16厘米厚砂土,再铺一层栽子,盖上砂土,直到地面,作成瓦背形,四周和中间立几束玉米秆等物使之通气。12月份,到备好的地里,分大中小三等,大株行距26厘米,中株行距20~23厘米,小株行距16厘米,施足底肥,以厩肥和适量的过磷酸钙(每公顷225千克)施人穴内,覆土6-10厘米,每公顷下种量为750千克,冬裁时要选择健壮整齐、产量高、质量好的幼苗。过于寒冷的地方木能冬种也可春天栽种,方法同上,和玉米、花生、甘薯等套种,每公顷产乌药60万个左右,一般只能繁殖两年。山区培育品种,防止退化,优良品种以“和尚头”为最好,块根大产量高。

    间套方法

    附子栽完后,随即在畦的一面套种青笋,每隔16厘米远种一窝。第二年4月底或5月初青笋收后,套种玉米,每隔50厘米种一窝,每穴留两苗,套种玉米只套种在畦的向阳面,主要为附子遮荫。附子收获后,立即在畦上播种白菜,不必施肥,每公顷可产白菜52500千克。也可在附子收获后,再栽晚稻苗,先把稻秧寄栽在别的稻田内,6厘米距离一株,7月底8月初附子收获后,立即灌水整地栽秧。如果玉米还未成熟,可暂留不收,如果水浅,可在挖了附子的畦内栽秧,不影响玉米最后成熟。这样能粮药双收。例如在陕西南郑县五拱公社1976年收获了0.27公顷附子,每公顷产附子8250千克,玉米4500千克,晚稻每公顷产3000千克。

    田间管理

    加强管理是保证附子优质高产的关键。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附于大的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附于,小苗留一个,其余的附子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附子上半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附子及所保留的大附子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附子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

    2.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公顷施腐熟饼肥750千克,混合稀粪液37500于克,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1500千克混合稀粪水37500千克,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3.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4.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

    病虫害防治

    白绢病:又叫根腐病,在6~8月发病重,受害根成乱麻状干腐或烂薯状湿腐。根周围和表土布满油芽籽状菌核。

    防治方法:和水稻或禾本科轮作,采用高畦,雨季排水,土壤消毒,发病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病区。

    采收加工

    草乌(块根和生药材)(13张)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即为生草乌。因剧毒一般外用。制草乌:1.将生草乌大、小个分开或主侧根分开,用凉水或饱和生石灰水浸泡至润透,无干心为至。取出,用水加热煮沸4-6小时后,拣大个及实心者切开,见内无白心,口尝无麻或微有麻舌感为度。取出晾至六成干或闷润后切片,晒干或烘干。2.取生草乌,洗净,加约10倍量水,放入锅中煮,从沸腾时开始,煮3-4小时后,拣大个者切开,以内无白心,口尝无麻或微有麻感为度,小火继续加热,将水闷干,取出放凉切片,晒干。

    储藏养护

    秋冬季采挖,去残茎、须根,置沸水煮4小时,或用石灰水浸泡7-10天,清水漂3天,每日换水2次,晒干备用。

    7医药用途编辑

    功用主治

    块根有大毒,但入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在云南省,广有煮食之习惯,煮食技巧高深,甚是危险,每年均有中毒身亡者。[4]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10克;或入丸、散。

    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临床应用

    1.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上,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热效果。

    2.用作麻醉、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用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药材特性

    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块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暗黑褐色。长2-7cm,直径0.6-1.8cm。顶端常有残茎和少数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一侧有一枯萎的芽,一侧有一圆形或扁圆形不定根残茎。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有纵皱纹、点状须根痕和数个瘤突状侧根。质硬,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层环纹多角形或类圆形,髓部较大或中空。无臭,味辛辣、麻舌。

    炮制加工

    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药材鉴别

    1.草乌横切而:后生皮层为棕黄色,皮层薄壁组织中偶见有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内皮层明显或不甚明显;韧皮部宽广、散有筛件群;形成层环呈多角形;木质部导管数列、位于形成层角隅内侧,有些呈“v”形排列,髓部较小,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2.草乌粉末棕褐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多角形或半圆形,直径2-28μm,脐点呈点状,裂隙状及星状,大粒层纹明显,复粒由2-10粒复合而成;石细胞革个或2-5个成群,类方形,长方形或长圆形,壁稍厚,纹孔明显,有的含棕色物;导管为网纹,稀有梯纹。

    3.取草乌粉末约0.1g加乙醇5ml,浸渍一小,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2%醋酸hnl,搅拌,过滤,滤液中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产生黄白色沉淀。

    【鉴别要点】

    北乌头和南乌头的主要特征:前者母根为圆锥形稍弯曲,形似“鸟喙”。顶端常有残茎痕,棕褐色,有的有枝根痕,子根光滑较小、质坚硬,横切面可见多角形成层纹,味辛麻舌,而南乌头形似上种略短而粗,常可见子根或脱离母根的痕迹,余同上种。

    而多种混淆品,除黄草乌块根较长外,余均在5cm左右,且切面形成层亦有差异,特别是圆锥序乌头块根成对,多根乌头则块根常3-4个链状合生,对照图文不难区别。

    化学成分

    乌头各部分含生物碱,其中主为乌头碱。乌头碱水解后生成乌头原碱、醋酸及苯·甲·酸。

    叶中还含肌醇及鞣质。多根乌头含有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准噶尔乌头胺、多根乌头碱、多根乌头定碱、乌头芬碱。准噶尔乌头根含总生物碱量1.5%,主要为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地上部分含总生物碱量0.7%,主要为准噶尔乌头碱。亚东乌头含有生物碱为伪乌头碱。紫草乌地上部分(叶和梗)含生物碱0.58%,其中分出结晶生物碱称紫草乌碱0.43%。据报道,日本产乌头除含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外,还有次乌头碱、惰碱。

    药理性味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

    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乌头中提出的总碱,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及兔,从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碱超过30种以上,准噶尔乌头碱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长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麻醉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碱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碱,毒性极大。

    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碱,其1%溶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碱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刺激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碱小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扩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碱有本质的差别。a.gigas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毒样作用。a.spicatumstapf的根,对注射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用药宜忌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角同用。

    ·《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有半夏)。恶藜芦。

    ·《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经典选方

    1.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2.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2.5克,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3.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指南方》)

    4.治偏正头痛:草乌头200克,川芎藭200克,苍术250克,生姜200克,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临卧温酒下。(《戴古渝经验方》)

    5.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10克,入麝香末2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6.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500克,苍术1000克,陈橘皮(去白)250克,甘草(生,椎碎)200克,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7.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疞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局方》三神丸)

    8.治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9.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10.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草乌头一个,川乌头一个,瓦一块,新汲水一桶。将二乌并瓦浸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乌、草乌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周;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重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翎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瑞竹堂经验方》二乌散)

    11.治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12.治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草乌头一个,用烧酒适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3.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热:草乌头25克,木鳖子二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令通气孔。(《医林正宗》)

    14.治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细辛(去苗叶)各5克。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15.治脑泄臭秽:草乌(去皮)25克,苍术50克,川芎100克。并生研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16.治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搐鼻内,牙关自开也。(《纲目》)

    毒理作用

    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4]

    8观赏价值编辑

    可作庭院观赏花卉,可在灌木丛中配植,也可布置花境或作切花。

    9相关报导编辑

    云南白药产品

    云南白药近期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最新规定修改了药品说明书,正式宣布其配方中含有草乌成分,并在说明书中写明毒性成分添加警示语。草乌又名“断肠草”,其含有的生物碱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超量使用会引起口唇和四肢麻痹、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一石激起千层浪,草乌到底是什么,毒性有多大?

    中医认为,草乌头其味大辛、大苦、性大热,有很强的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治疗风寒湿热引起的风湿病单用即可见效,民间就有炖草乌头治风湿的用法。但服用过量会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心律紊乱等症状,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

    河南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赵旭曾表示,草乌头是一味很普通的中药,之所以有乌头之名,是因为其外形与乌鸦头相似,人工种植的品种叫川乌头,野生品种叫草乌头,而川乌的侧根又名附子。这些乌头类药物都含有乌头碱,而乌头碱对人的毒性极为强烈,常人只需服用3到4毫克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甚至心跳骤停。[5]

    服法用量

    草乌头生用毒性极大,多为外用,比如敷、洗、泡等,而炮制后乌头碱会被水解,毒性会降低。草乌头一般是用炮制品,并要先煎,用量也不宜过多,现行中国药典法定用量为3-6克,草乌头煎煮的时间越长,毒性就越小,若煮至舌头不感觉麻时,则近乎于无毒。

    相对于口服,草乌头的外用较安全,皮肤无破口时直接捣碎调敷,制成膏药或药酒饮用及外用,可治疗腰膝冷痛、肩周炎、骨质增生、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及瘀血肿痛。[5]

    解毒方法

    草乌头虽有药用价值,但咨询使用时由于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难把握,很容易发生乌头碱中毒。

    在家中自行煎煮中药时,一旦发生口、唇、舌发麻,脸部以及皮肤发痒或者有蚂蚁爬行感,恶心、发慌等草乌头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在前往医院救治的同时,可大量服用甘草水或者绿豆汤来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