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万历中兴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教化
    ?“即使‘蒙’古现在归顺大明,但那只是‘蒙’古王公们迫于我大明的军事实力而归顺而已,申时行你可不要搞错了,倘若有机会,他们是否会复叛可是一个大问题。”听到申时行希望能够将‘蒙’古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建议,万历坚决地反对道,按照后世的某一套来说,万历此刻应该站起来指着申时行义正词严地说道,申同志,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朕可不希望这些‘蒙’古王公不仅在草原上,并且在澳洲反对朕的统治。”

    还有多少‘蒙’古人会反对大明的统治?申时行对于万历的担忧不以为然,‘蒙’古草原为大明提供原材料,促进大明纺织业以及制皮等等行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大明官僚资本还是‘蒙’古王公,都是实打实的获利者,现在反对大明的统治?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早年俺答汗统治‘蒙’古的时候即使强大,兵锋都已经威‘逼’京城了却也只能退却,显然即使整合了各部他们也没有自己先辈扫‘荡’文明世界的好奇,胜利了也只能提出和大明开放边市而已,大明开一次边市他们就安静一会,关了边市他们就玩命,为啥?

    连铁锅都能当成宝贝的游牧民们,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靠运气来抵抗自然的力量,这其中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不仅仅是普通的牧民,即使是‘蒙’古王公都‘肉’疼的地步,倘若环境不能让所有人都活下来,那么只好按照达尔文先生的《进化论》所说的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了。

    但是现在谁还想过这样的生活?除了那些潜伏在暗处,想着恢复昔日荣光的死硬分子,许多‘蒙’古人并不觉得就这样在大明的统治下有什么不好,给王公们牧羊,然后按照大明的规定,在王公不情愿的目光中,拿到自己应得的报酬,然后继续放羊,或者学习汉文,离开草原,总之,拿起自己的弯刀拉起自己的弓箭,把明人的朝廷给赶出草原,然后自己继续挨饿受冻的事情,显然理智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直接从‘蒙’古各部‘抽’调牧民,由大明官府直接管理不就可以了。”明白万历的担忧,申时行提议道:“许多牧民并没有汉‘蒙’的概念,若是再严格控制汉‘蒙’比例,应该没有问题。”

    “那就按照三七的比例来吧,并且朕希望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所有人都称呼自己为大明人,而不是‘蒙’古人!”万历说道,********是他担忧的问题,多民族国家的分裂倾向在后世都存在,与其等到后世开始头疼这个问题,不如从他这里就开始关心,不然没有人事情会发展到什么什么样。

    “大明只能强调同一个民族的概念,绝对不能细致分化少数民族!”

    “什么是少数民族?”听了万历的话,申时行疑‘惑’地问道。

    “大明汉人、明人、华夏人以外民族的统称。”大概没有大华夏的概念,现在的华夏和汉没有多大的区别,万历解释道。“就比如,秦良‘玉’。”万历指着自己身旁的这个小姑娘,既然皇帝有所指,申时行也就不用管对方是不是宫嫔了,抬头疑‘惑’地看去。

    “皇上,臣是汉人。”不到十五岁的小姑娘显然被万历吓住了,怯怯生生地说道。

    咦,他记错了?万历呆滞了一下,随机改口道:“我是说你家乡的那些土司。”

    “土司也都是汉人!”即使再怎么害怕,也不会任由皇帝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乡里的人改籍的,秦良‘玉’强硬地说道。

    好吧,大明没有那么多的族,万历要向小姑娘道歉,不过现在重点是找到一个少民的例子,“就比如麻贵。”

    “麻贵都督是信奉回教的汉人,回教是由‘色’目人传入我大明来的,莫非陛下打算造个‘色’目族出来?”见到万历不停的瞎掰,申时行鄙视地说道。<div id="ad_250_left">

    败给这帮人了,鬼知道大明不划分民族,万历只能无奈地举出显著的例子,“就比如‘蒙’古人。”

    “原来如此,以‘蒙’古人之数比我大明中原百姓,确实算得上少民。”申时行这才明白万历的意思,点了点头说道。

    “********很关键,内阁要提前防止冲突的事情发生。”赶紧从少民的话题中挣脱出来,万历说道。“有必要让他们觉得自己不是被大明征服,而是大明的一员。”

    ********有什么可以担心的?申时行可不知道万历的担忧从哪里来,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接受大明的统治不就行了,大明朝与国同休的一帮公侯勋贵中,不就有些是叛出‘蒙’元,归顺朝廷的‘蒙’古人吗?

    不过若是皇帝希望‘蒙’人全部变成明人,似乎和古代圣贤所说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概念并不冲突,既然能够和圣人的话对上,那估计就是错不了的东西,恩,估计是没错。

    说起来,前些时日有人递上来的折子上是不是有人提过类似的东西来着,申时行皱了皱眉,疑‘惑’地想到,还是一个被下放的进士提出的来的,叫什么名字竟然想不起来了,看来回头需要翻越一下之前的卷宗。

    “阿嚏!”顶着北方的寒流,顾宪成狠狠地打了个喷嚏,接着毫无形象地用袖子抹了抹鼻涕,这种行为,倘若让京城的同僚们看到,绝对不会认为此人是那个张口君子,闭口仁义风度翩翩的顾宪成了。

    “老师。”一名身穿‘蒙’古袍的小孩将厚实的棉衣递给去,顾先生伸手接过。

    “我教给你的,你都背会了?”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蒙’古少年,顾宪成不紧不慢地问道。

    “背会了!”少年点头说道。

    “背给我听。”顾宪成说道。

    “《山海经》云犬戎与夏人同宗……《史记》曰匈奴,先夏之苗裔……继而鲜卑兴,匈奴各部多冒称鲜卑……”

    点了点头,顾宪成满意地听着少年把自己所阐述的游牧民族的起源给背的滚瓜烂熟,无论是少年的背的流利速度,还是他自己的文章水平,都让他感到满意,尽管他写这篇文章用的资料很多都不太靠谱,有些甚至属于完全没有边际的神话故事,但没关系,反正他的目的只是让游牧和上古圣君黄帝流落到草原的不肖子孙挂上关系而已,只要是引用古籍,能够让人相信就好了。

    “老师,为什么要背这个,朝廷考试好像不需要求这些东西。”少年背完疑‘惑’地看着自己的老师问道。

    “这是你们的起源,你们都要铭记。”

    少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显然不太明白背自己老师写出来的‘蒙’人起源有什么意义。

    “其他人都背会了吗?”顾宪成问道。

    “我聪明,他们连一半都还没背下呢!”少年自豪地说道。

    点了点头,顾宪成转头掀开大帐,一帮穿着‘蒙’古袍的少年们正抓耳挠腮地背诵着和刚才少年背的相同的东西。

    《山海经》上的东西到底算史料还是神话故事,这要看人自己的理解了,《史记》上东西的真实‘性’,那就是太史公的节‘操’问题,鲜卑崛起后匈奴各部也都相继自称鲜卑这个倒是有记载,有些可信度,但是鲜卑人是黄帝之后,这事情只有鲜卑人自己承认,然而自从北魏汉化之后,连个自称鲜卑人的家伙都找不到了,谁知道他们是真的还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至少从常理上分析,显然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管他们的当初的目的是什么,反正这些和顾宪成没有多大的关系,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这种不管真假我就当他是真的‘精’神,是顾宪成正在不断学习的,毕竟从一个空谈的东林君子变成一个合格的大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顾宪成发觉自己一直以来的信念有什么不对了,而是他堂堂一个万历八年的进士,尽管是二甲第二,让人不得不吐槽的万年老二,但是好歹也是一个优秀的进士!才三十多岁的他可是有自己的抱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堂堂东林先生可是有平天下只能的,就是把他贬到草原上来他也要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

    改变不了大明的思想那就改变‘蒙’古的思想,不能祸害大明朝廷那就祸害‘蒙’古,无论到哪里,他顾宪成都是一个合格的东林君子。

    “老师,我们‘蒙’古人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是从华夏黄帝时代到达这片土地上的?”‘蒙’古少年疑‘惑’地看着监督着一帮好友背书的顾宪成,好奇地问道。 c≡miàoc≡c≡阁c≡

    “成吉思汗只是凭借武力征服了你们草原上的各部而已,在这之前,你们不存在吗?”顾宪成面‘露’微笑地说道:“大明击败所有反抗他的敌人,但是对‘蒙’古却是仁慈的,为什么?”

    为了让‘蒙’古人给咱们放羊!要是由英国公张维贤这样的大权贵资本家来解释,这无疑是非常合理的解释,但是顾宪成显然不会给自己的学生这么说。

    “彻臣,你记住,因为对于同样的炎黄之后,大明是仁慈的,大明皇帝是乐于让你们成为他的臣民的。”循循善‘诱’地引导着‘蒙’古少年的思维,顾宪成像一个神棍一样的说道:“所以你们现在成了大明的臣民,不是王公们的农奴。”

    “所以我们也算华夏对吗?”名为彻臣的‘蒙’古少年兴奋地问道。

    “先把这个背了。”顾宪成拿着本书在少年面前说道,上面的两个大字,赫然是大明儒生必读的《论语》。

    仰慕汉学的少年,以及循循善‘诱’的儒者,无论原本的历史上顾宪成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至少这个时空,他已经有成圣的潜质了。

    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x.;;m,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sj.;;;;x.;;m,清爽无广告。敬请记住我们最新网址;;;;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