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山河重振GL > 第24章 帝王南下
    崇政殿内,赵易来回踱步,掩不住的焦躁。最后赵易停下,猛然盯着韩澈,“朕想听到一个确切的答复,金兵会渡过黄河么?”

    韩澈看了看目光有些森然的赵易,低声道:“陛下,我朝无幽云十六州这一重要屏障,河北一马平川,全靠在沿途镇县陈列重兵以阻拦金兵铁骑。现如今河北许多如太原、雁门关一样的重镇关隘都在金人手中,金兵铁骑更是来去自如,有很大可能黄河会失守。但陛下放心,汴京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上次围城召来的天下兵马也已聚集在汴京周围,只要陛下不将城门拱手让与郭京之辈把守,汴京城固若金汤。”

    “……”赵易忍不住一拳砸在桌案上,别的都不重要,只一句“有很大可能黄河会失守”就够了。赵易冷冷道:“一旦金人渡河,半日即可驰至汴京城下,朕岂不是要重复靖康年间的悲剧!”

    韩澈低头恳切道:“陛下,即使在靖康年间金人也没有想过他们能攻破汴京,当初想的不过是趁围城勒索大批财物和土地而已!只可惜天眷被小人蒙蔽,致使京城破的实在离奇而迅速,八成勤王兵马还在路上没有到达,等到了之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已经占领京城的金兵而无能为力……”

    赵易哼了一声,虽然有道理,但是一想到金兵兵临城下,他还是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金国一味寻求速胜,绕过许多城镇孤军深入,实是兵家大忌,在靖康年间此举也十分危险!而现在的局势和靖康年间有很大不同,如今勤王兵马已齐聚汴京,陛下又新登基,民众士气高涨,正是给金兵以重创,打击其嚣张气焰,令其不敢轻易来犯的好时机!”

    赵易沉默不语,已经开始思考怎么南下的问题,迁都的话,会有多少朝臣支持他?

    韩澈看看无动于衷的赵易,跪下哽咽道:“此战之后我朝便能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到时陛下对内励精图治,对外北上收复失地,五年内必能重新夺得河北重镇,之后便可图谋收复幽云十六州!望陛下坐镇京师,奖率三军,带领军民上下一心,击退金兵!”

    韩澈跪伏于地,赵易听到韩澈语气中的哽咽及慷慨激昂之意,内心有一丝的颤动,这一刻他竟有些想留下来击退金兵,但是想到远在北国生不如死的兄弟姐妹,他还是退缩了。不能存有一丝的侥幸心理,万一有变,代价太大了……赵易看看跪伏于地的韩澈,见她单薄身躯微微颤抖,叹了口气,温言道:“韩卿请起。”

    韩澈直起身,却依然跪在地上,眼圈微红,柔和的面容却透着一股倔强:“陛下会坐镇京师,击退金兵的罢。”

    “朕……”赵易迟疑了,最终缓缓道:“朕不会丢下百姓……”

    韩澈似乎如释重负的笑了笑,起身道:“臣女替天下百姓谢过陛下。”

    赵易眼神复杂,却什么都没说,片刻后道:“此乃朕应为之事……你回去罢。”

    “是。”韩澈倒退几步,转身走出大殿,六月的阳光有些刺眼,韩澈微眯起眼,适应了一会儿,拍了拍膝盖上看不见的灰尘。赵易此人脸皮奇厚,只要不是当众的许诺根本不可信,不知他到底会不会坚守。不过该说的她都说了,赵易不走最好,若是走了,就让他妹妹暂时替他挑起这个天下一个月。

    韩澈一身轻松的回府,刚刚还真是够拼的,不过古代文臣武将也是说哽咽就哽咽,说流泪就流泪,自己不算什么……

    而崇政殿内,赵易依然心烦意乱,不安的在殿中走来走去,良久后对侍立在旁的内侍道:“传枢密使李相公。”

    不久,一个面容冷峻的中年男子进入,正是他任命的宰相兼枢密李伯纪。李伯纪在靖康年间也曾为相,并且力主抗金,开封第一次被围便是由他带领军民击退金兵,可惜在金人退走后便遭贬斥。开封第二次被围时钦宗又急召他回京,只是他还没到汴京,京城便陷落了。如今赵易再次拜他为相,正是向全*民显示自己的抗金决心。只是……赵易看着这个相国头疼了,有此人在,朝中定然没有几个大臣支持自己南下。

    果然,谈到抗金问题时李伯纪态度异常坚决,而且此人十分刚直,言谈间也比不上韩澈的委婉恳切。赵易十分头疼,在得不到朝臣支持的情况下,自己要怎么迁都南下?难道要隐瞒朝臣偷偷南下,造成既成事实后让他们不得不跟上来?

    赵易开始寻找支持自己迁都的臣子,但短期内根本找不出有名望的臣子支持,与此同时,金兵在屡遭战火的河北继续长驱直入,如一柄利剑割开本已破碎的山河。

    汴京城内再度人心惶惶,随着前线传来数镇被攻破的消息,百姓开始收拾包袱细软准备逃跑,但赵易马上下令禁止城中百姓无故出城。不曾走的赵易尚在尽职的安抚百姓,调派兵马御敌,但他已经收拾好了包袱细软,夜间睡觉都和衣而眠,随时准备逃跑。

    七月,呼延宗弼连克河北数镇,绕过久攻不下的大名,利用骑兵优势迅速奔至黄河,与黄河守军激战两昼夜,最终顺利渡河。其时正是傍晚,夕阳下江水一片血红,浮尸顺流而下,呼延宗弼站在黄河南岸叹息,这一次的齐军真正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终于让他有些钦佩了。

    只是钦佩之余,他内心也有些不安,本以为已经攻破过汴京一次,俘虏了赵氏皇族,齐朝民众应该士气低落才是。可新帝登基,军心竟是一扫先前的颓势,所有将领在面对“天子已被俘虏”的瓦解意志之语时都在高呼“吾等为炎兴天子守土”。看来对于南朝来说皇帝实在是重要,不过他已经渡过黄河,那个胆小懦弱的新帝一定会逃跑,那么北地的将领即使不随着皇帝一起跑,也会军心瓦解,不战自溃了。

    当日夜间,从黄河战场上溃退的传令兵匆忙驰进京城,急驰到皇宫,赵易在睡梦中被太监吵醒,连忙接见那士兵,抑制不住的声音发颤道:“怎么,金兵打来了?”

    那传令兵道:“是,我等拼死守卫黄河,奈何金兵凶猛,已经渡过黄河,估计明日金兵便会围城了……请陛下做好防御准备。”

    赵易马上挥退传令兵,二话不说便叫太监宫女整理一番早就准备好的细软,并宣殿前司指挥使杨启中觐见,准备让他护送自己出城。

    临走前,赵易来到慈寿殿,劝韦太后和自己一起逃跑。韦太后也十分害怕,当日韩澈将她们救出京城幸免于难,而其余皇室被一网打尽,给她的印象实在太深了。韦太后马上道:“好,还有凌月,去叫上她!”

    “……”赵易支支吾吾说不出话,韦太后疑道:“怎么了?”

    “母亲先随朕出宫,朕马上派人去接凌月。”

    “不行,等她一起走。”韦太后断然道。

    “……”

    “怎么,凌月不走?为什么?对了,她身边有韩澈,是不是韩澈认为不必走,没有危险?”

    “……”赵易无言以对,片刻后道:“是,可是……”

    “那便是了,那老身不走,你也留下来,你这个做皇帝的当领导臣民抗敌。”韦太后虽然没什么见识,但还是记得当年金兵第一次围城的时候是被击退了的,当时的宰相便是李伯纪,如今也是,况且凌月这个极有见识的女儿也不走,那便没事了。

    “……是。”赵易应了,韦太后满意的点头,赵易告退,出了慈寿殿便立即去见杨启中。

    “陛下要走,不告诉文武百官么?”杨启中试探的问道。

    “不用,一说就要被拦着。”赵易想到李伯纪刚直冷酷的样子便直摇头,杨启中不再多言,立刻带领殿前司五千兵马护送赵易出宫到了汴京城南门,责令守军开城,守将见是皇帝,只好开了城门。等到赵易车驾出城后,守将思来想去,派了两路人去将陛下出城的消息告诉两个人,第一个是宰相李伯纪,第二个便是镇国公主赵凌月。

    公主府内,被叫醒的赵凌月听到赵易逃跑的消息后十分失望,没想到赵易最终还是逃了,而且因为怕被阻拦事先没有告诉任何人。韩澈倒是毫不意外,只是被吵醒之后有些不爽,等报信的人走后打着哈欠道:“这大半夜的就跑了……”

    赵凌月面无表情,韩澈噤声,随即笑道:“公主,接下来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