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山河重振GL > 第4章 汴京初遇
    韩澈纵马疾驰,一路上都是因河北各城镇被破而南逃的流民,倒也不必问路,跟着流民便能到达汴京。韩澈看着拖家带口、衣不蔽体的百姓,暗自叹息,等到自己有能影响天下形势的分量时,必然会尽快驱除鞑靼,还百姓一个安宁。

    正午时分,韩澈便到了汴京城南门。此刻齐朝与鞑靼战事正紧,由于战事从北方城镇涌来许多流民,不可能不让没有身份凭据或路引的人进入,所以为了方便安置流民,又避免有奸细,进城很容易,出城则必须要有官府所特发的文书。

    韩澈轻易的进了汴京城,这个繁华富庶的都城虽然几个月前刚刚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但并未被攻破,更不曾遭遇金人洗劫,所以依然繁华大气,只是一路之上所见的百姓个个面色愁苦,往来小贩的吆喝声也有气无力,完全不是升平盛世的光景。韩澈策马缓缓而行,却知道这已经算不错的了,等到汴京沦陷,鞑靼军进城之时,这里便是人间地狱,修罗道场。

    想到这里,韩澈心情有些沉重,自己只为赵易考虑,把他的家人救出就算了,而放任汴京城的沦陷。虽然现在朝廷腐朽,帝王无能,城破非一人能扭转,可自己连试都不试,实在是无情。韩澈深吸一口气,决定先去公主府。赵凌月恐怕不会愿意逃跑,说服她,也等于说服自己。

    平阳公主府邸前,韩澈通报了自己携康王家书而来,立刻被请进府内。侧厅里,韩澈怀着崇敬的心情等着自己以后的上司,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平阳公主。少顷,一位身穿淡青色襦裙,年龄不过十五六岁的的少女款款而来,韩澈有些愣神,随即恍然,这一年,平阳公主确实才十五岁而已。

    赵凌月虽然年少,周身气质却甚是端庄恬静,眉如陇烟,眸似秋水,眼波流转间摄人心魄。韩澈略看了看,连忙上前行礼:“参见公主。”

    赵凌月只当她是普通的传信侍卫,神色略带急切,却尽量平静的说道:“不必多礼,哥哥怎么样?”

    韩澈递上一封信,赵凌月匆匆一扫,随即神色微变,片刻后道:“你们都下去吧。”

    左右侍从纷纷退下,厅内只剩两人,赵凌月细细读信,神色凝重。韩澈看着神色认真的小小公主,忍俊不禁的同时,更是有些不忍,世事无常,竟然让这样一位十五岁的少女目睹一个王朝的倾覆,在剧变中被迫成长起来。不止赵凌月,又有多少人,多少不满十五岁的孩童要承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呢。

    赵凌月读完信,抬起头蹙眉道:“这是什么意思?”

    韩澈并不知道赵易在里面说了什么,料想不过是关于离京的计划,要她们信任自己之类。而赵凌月再问,应当不是信中没有讲清楚,而是赵凌月有些难以接受这个计划。于是韩澈重复道:“殿下得磁州百姓及宗老将军相劝,已经决意不去金营。两个月内,京城必破,也请公主等早做打算,离开汴京。”

    赵凌月笑了笑,顾盼流转的眼眸中射出的寒光让韩澈心中有些惴惴,“你的意思是,大敌当前,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逃跑么?”

    韩澈躬身抱拳,恳切道:“公主,大敌当前,统治者和官员绝不能逃,他们身系百姓的希望,当领导民众奋起反击,他们一逃,民心就散了;可有的人却可以逃,否则,若人人与国家共存亡,一旦王朝倾覆,又有谁来使齐朝再振,中华安强?”

    赵凌月不语,片刻后喃喃道:“使齐朝再振,中华安强……”念了一遍,眼中已微有水光,“汴京城池如此坚固,更有天下兵马勤王,竟会守不住么,竟会国破家亡么……”

    韩澈神色微动,看着因这句话而动容的赵凌月,其实,这本是她自己说的,是她一生的夙愿,可惜前世并没有实现。韩澈张了张口,想告诉她虽然齐朝没有再振,可是后来中华却是安强的——然而她只能将这话收回,沉声道:“大齐几百年未曾有过战事,军队根本不堪一击,三衙禁军大部分甚至连马都不会骑……”韩澈声音渐小,闭口不语。

    赵凌月无奈苦笑,她何尝不知,当初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亦是十分气愤。更可笑的是当日黄河南岸聚集起来的二十万禁军竟然不战而溃,听到金人的击鼓声便纷纷逃窜,让金人大摇大摆的乘小船渡河整整三日。若有一人拦截,黄河防线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冲破。

    可叹朝廷军队不知保家卫国,却只会欺压百姓和向朝廷要封赏。可是,这也都是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结果,比这更让人痛心的是统治阶层懦弱惧敌,消极抵抗,一心求和。如果朝廷再继续下去,城破只在旦夕之间。一旦城破,赵氏皇族尽数成异族俘虏,且这不是中原正常的改朝换代,而是异族入侵,鞑靼定然不会善待汉家百姓。

    赵凌月只觉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对朝廷的失望、对自己身为女子不能报国的无奈交织,另她前所未有的疲倦。“难道这种时候,不能做任何于百姓有益的事,只能逃跑么。”

    韩澈笑笑,知道赵凌月已经疲惫动摇,于是劝道:“公主被俘至北国枉死,又于百姓何益?且公主以为,康王抗旨不去鞑靼处的选择,是否正确?”

    赵凌月沉吟不语,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议和,并送亲王为人质,实在是大失民心,也寒宗室之心,恐怕天下人都觉得赵易不该去金营罢。韩澈继续道:“所以公主不如出城,使康王无后顾之忧,更可以留有用之躯,杀敌报国!”

    赵凌月沉默良久,最终淡淡道:“好,那就……这样吧。母亲那边,嫂嫂是否已经进宫告知?”

    韩澈松了一口气,答道:“没有,臣先来的公主处。”

    赵凌月有些奇怪,然而也没有多想,遂道:“我这便入宫,告知母亲。”

    韩澈随赵凌月一起出来,看着她略显落寞的背影,暗道:这一次,我会帮你实现夙愿,使齐朝再振,中华安强。

    韩澈从公主府出来,转向康王府。康王妃那边就好办多了,刑氏只是担忧的问了赵易的情况,得知离京计划后当即应允。韩澈看着刑氏,她亦十分秀美,韩澈对她的印象只是刑氏被俘后,北上途中被金兵轮流奸/辱至昏迷,昏迷中,还叫着赵易的名字。且刑氏已怀有身孕,也在这个过程中小产,实在是个可怜的女子。天下这么多的可怜人,目前韩澈能救的,也就只有这几个而已。

    韩澈与刑氏确定了计划后,按早已想好的补充道:“康王曾说,护卫都是男人多有不便,府中有一侍婢名唤吴芍芬,有武艺在身,当可随行。”

    刑氏有些疑惑的应允,看起来并不知道吴芍芬是谁。韩澈有些心虚,这样显得赵易太关注吴芍芬了,刑氏会不会嫉妒……不过既然自己救了刑氏,这两个女人是必然要相斗的,现在嫉妒了也没什么。当然也有成为好姐妹的可能性……

    吴芍芬现在为侍婢,以后会是赵易的皇后,在赵易的逃难途中数次击退金兵及齐朝叛军的攻击,护赵易周全。并且在半壁江山安稳后,赵易被权臣架空时,吴芍芬身为皇后,群臣有事都先去找她,而不是赵易,吴芍芬可谓是赵易的嫉妒对象之一。韩澈想像了一下这位皇后威严的样子,十分期待的等着她的出场。片刻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惴惴而来,施礼后规规矩矩的站在那里。

    韩澈莞尔,这个时代名垂千古的人都还太小,实在无法与日后的她们联系在一起。并且韩澈对鼎鼎大名的人有一种莫名的亲近和信任,对赵凌月这个公主要保持君臣之礼,而吴芍芬现在只是侍婢,于是韩澈上前随意道:“别紧张,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以后我们会经常合作,所以先认识一下,我叫韩澈,清澈的澈,无字——”

    吴芍芬:“……”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只差康王那边了。却不知道赵易这次是真的落水还是假的落水,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还会不会存在呢。

    韩澈来到京城的第二天下午,从南下的流民中传来一个消息,康王于北上途中遭遇金兵游骑,侍卫力战不敌,康王坠河而亡。整个京城笼罩在一层悲切中,众人听说当日视死如归,潇洒赴金营的康王遭遇意外身死,人人悲痛唏嘘。韩澈悠哉的在京城内纵马绕圈,听到众百姓悲切的谈论,不由得叹息,现在康王声望如此之高,以后却是人人或骂他昏君,或笑他逃跑。

    傍晚,一侍卫半身浴血,奔回京城,带回一个消息——康王确实遭遇金兵而坠河,不知所踪。消息报知皇帝赵景,又传至后宫韦婉容处,韦氏当即欲以三尺白绫赴死,被宫人救下。韦氏遂向皇帝请求离宫修行,为赵易祈福。

    赵景有些愧疚,当日赵易第一次主动要求出使,赵景万分感动,已经把他视为最亲的弟弟,允诺永不相负,可是金人第二次南下的时候要康王为质,赵景还是不得不把他送了出去,以致于赵易今日身死。当然,赵景愧疚归愧疚,更多的却是焦头烂额——与此同时来的,还有金人继续南下的消息。

    赵景慌了手脚,匆匆下令赏赐韦氏金千两,帛百匹后便数次收拾细软想要逃跑,却被臣子拦下。赵景驳回韦氏的请求数次后终于应允,开始专心思考汴京的布防,以及要不要再遣亲王议和的问题。

    第四天,韦氏离宫,到康王府与刑氏会合,赵凌月悲痛难抑,决意将两人送至庵内再行返回。三人共乘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出城,吴芍芬作男装驾车,韩澈骑马于侧护送。在城门前递交了朝廷文书后,守城士兵让开,韩澈和赵凌月不约而同的回头,看了一眼这个日光笼罩下的城市。

    别了,京师。马上,这里即将上演一场山河破碎,国破家亡。再回来时,正应了那句——一朝梦醒,已换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