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争霸 > 第三十四章 局势
    虽然迫于杨泽的压力,朱国相这才答应坚守凤阳不去出城迎敌,但是不表示他就真的服从杨泽的命令行事。反而因为杨泽对李荡的维护,产生更大的怨恨。

    “哼!贼军都还不知道会不会回来,就算贼军真的前来攻打凤阳那我们又如何坚守,中都凤阳的城防可比一般的城镇无任何优势,我们的兵力勉强加在一起不过五千多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之军,分守各城最后能剩下多少,贼军有20万之众,攻来之时还如何抵挡。”朱国相也是带兵之人,虽然觉得李荡的意见有些道理,但是却也不想低头。

    “朱指挥使的话也不无道理,凤阳有些特殊乃是中都龙兴之地,城防建设一直不敢有太大的动静就怕坏了大明的龙脉,如今这凤阳的城墙却和一般的城镇一般,如果死守凤阳最后也是怕难以守住的。”杨泽道。

    显然,朱国相的话让的杨泽有些犹豫,凤阳的城池并没有中都应该有的高大雄伟,反而因为古时人们的迷信导致城防日益破败。可是中都人口众多足有20多万人,显然是和这破旧的城防完全不成正比的。人口越多城市的占地面积越大需要防守的城墙就越长,需要防守的人也会更多,可是三人都明白兵力不足是目前最严重的问题。

    “朱指挥使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不过下官敢以项上人头保证贼军必定会前来凤阳无疑。而显然凤阳我们是不能死守的,不然就是自掘坟墓了,凤阳的城防会将我们大军拖垮,如果乱军在偷偷派人进城里应外合趁机攻打凤阳,内忧外患凤阳必定是难以坚守的。”李荡道

    “主动进攻你不同意,死守你说也是反对,李千户到底什么意思!”朱国相道。

    杨泽虽然不懂带兵,但是两人的争执他也能听的明白。显然目前的局势进攻防守都是不利的,到是让杨泽变成热锅上的蚂蚁。

    “目前局势对凤阳如此不利,你们二人可有什么良策?”杨泽道

    朱国相本来是主张主动进攻的,但是却不想自己带队,顿时也不说话。

    “保护凤阳是必须的,但是却也不能一味的死守。下官倒是想到一个主意,我们可以在城外埋伏一支人马和城内进行相互策应。我料定乱军缺少粮草,而这队人马的任务就是伏击、袭扰贼军。这样一来贼军就不能专心攻城了,时间一久,贼军粮草必定短缺,又发现难以攻下凤阳必然放弃,去寻找容易攻下的城池进行补给,到时凤阳之危便可破解。”李荡道

    杨泽两人思考片刻,倒是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但是却一时不知道派何人埋伏在城外策应是好,毕竟是要直接面对大队的贼军的必定凶险异常。

    “那不知派随前去妥当?”杨泽道,她也十分为难想要看看朱国相的态度,但是很明显朱国相不愿意接下这份吃力不讨好而且风险极大的差事,而李荡的北营才刚刚新建没多久,还是自己的心腹势力,倒是让自己颇为为难。

    “公公,李荡不才,倒想灭灭贼军的士气。”李荡道

    “李千户,北营才刚刚新建只怕战力不足吧?”

    “公公放心,这些日子北营一直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日夜都在加紧训练,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了。”李荡倒是颇具信心。

    杨泽本难有些犹豫不决,但见到李荡表明决心也不再犹豫。

    “尽然李千户下定决心,我也不好阻拦,就由北营出城阻击贼军策应凤阳主力。”

    “是,公公”

    “虽然目前贼军还没有进军凤阳的意图,但是北营也得加强训练随时做好出城阻击的准备。今日就先商议到这,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吧”杨泽道。

    商议许久众人决定好防守的方案后便双双退下,李荡出了杨府立马回到了北营,如今情势所迫他必须得带队阻击,加强北营的战力刻不容缓。

    李荡找来唐镇问道“最近士卒的训练如何了?”

    唐镇回答说,已经开始战阵训练,士卒们已经能够看懂基本的旗号。十个小队也开始了合练,只需再过几日就能协调有度。一千人多人全部上阵也会指挥有度,不会显得混乱了。

    其实,这些李荡都是知道的,他每日都会去校场上看看。今天听唐镇说起这事,他还是微微有些欢喜,问:“如此说来,军队可以拉上战场了?”

    唐镇回答说:“训练和实战是两回事,大人的兵确实练得好。不过,真上了战场,具体情形如何,谁也不知道。”

    对此,李荡倒并不担心。这个时空的军队一个比一个烂,很多队伍,如农民军和明朝地方部队,根本就没有经过任何训练,随意抓上几个壮丁,扔过去一把武器,就将他们驱赶上了战场。如果连这样的敌人都打不赢,他也不用在这个世界上‘混’下去了。

    李荡道:“那就好。”接着又问部队最近正在进行什么训练科目。

    唐镇回答说:“正在进行野外负重行军,为期三天。士兵们经过将近的训练,都明显已经变得格外精神身体也变得强壮多了,而且伙食上保障到位每个士兵平均增重好几斤。这次野外行军,颇为顺利。“

    李荡大为满意:“冬季正是储备体能的时候,士卒的饮食也要跟上。”

    众人已经习惯了李荡这种现代人说话的方式,也明白他在说些什么。

    李荡喃喃道:“也许,再过1个月,咱们就该上战场了,到时候,这支部队成与不成,自然知道。”

    等到众人退下去之后,李荡拿起厚厚一叠邸报,坐在火炉边上看起来。

    千户乃是正五品的千户军官,自然有阅读邸报的资格。每个月的月初,朝廷就会通过驿站将一份邸报送到一些地方。

    所谓邸报,就是后世所谓的内参,上面记载着这个月国家所发生的大事、新颁布的法令、朝廷的人事变动、甚至新科进士的中式文章。

    一般来说,一份邸报出来,只发到七品以上文官和五品以上的武将手头。不过,每份邸报发行之后,就会有人抄下来,在民间发行。就算孙元不是官员,真要想看,几十文钱,就能轻易买到。

    如果真如历史记载的那样,一个月后,农民军在攻陷凤阳,烧毁皇家陵墓之后,天下震动。

    凤阳被焚,总得要有人顶罪。漕运御使杨一鹏被抓捕回京城问罪之后,沾首弃市。凤阳驯服吴振缨,参军戍边。中都留守太监杨泽,畏罪自杀。

    杨一鹏被捕之后,由前山东巡抚朱大电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协同洪承畴围剿农民军。再发三千辽兵,由祖宽率领,开赴前线。

    受到朝廷大军的强大压力,农民军也不敢在凤阳久留,兵分三路撤退。

    原先留守河南的农民军趁洪承畴大军东进,陕西空虚,掉头又杀了回去。同时,高迎祥、李自成,以及已经流窜到湖北的张献忠等部,也纷纷杀向河南西部,并重回陕西境内。

    如此一来,河南以东地区再不见一个贼军,这让受到威胁的南京地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解除了警报。

    忙了半天的洪承畴也没想到农民军来去如风,动作如此之快,只得修改战略,由河南回救陕西,与农民军决战。

    不过,这一次农民军是在老家作战,而且洪总制又是被人家牵着鼻子在几个省乱转,筋疲力竭,竟吃了个空前的大败仗。

    在前世,李荡虽然喜欢研究历史,可对这一段历史也就知道一个大概。

    但对卢象升还是比较了解的,他本是一个文官,可自从掌兵以来,却一反文官们坐镇老营,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模样,每战必亲冒矢石,冲在最前面。从崇祯二年起,这个卢大人就组建军队,同后金打,同农民军打,战争经验丰富,期间还两受重伤。真真是上马将,下马相,当世第一流的人物。

    到如今,卢督师的威名已经震动天下,同洪承畴一样,成为明朝围剿农民军的两大台柱。

    李荡突然喃喃道“或许咱们马上也可以出去和贼军打一仗了。”

    唐镇茫然不解:“贼军远在河南,怎么可能到凤阳来,不可能,不可能。”

    李荡也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