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卧唐 > 【022】商议(精修)
    太阳高高的挂着,闷热难耐,街上行人稀疏,连树上的鸟儿都懒得叫,窝在树枝上一动不动,三三两两的躲在阴凉处喝茶。

    “咳,这要命的天气,才三月中就这么热,我怎么觉得呼吸都不顺畅!”衙役刘五一手拿着皂棍,另一只手抹着满头的汗珠。

    “谁说不是?不过今年可真旱!去年是多雨,发了涝,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听酒肆的行脚商人说好关内道好像有起旱的苗头,但愿咱们神山别旱,那可是要命。”站在另一边的衙役郝玉一边揪着皂服呼扇,一边说道。

    “可自从高祖以来,咱们大唐还真挺不错的,这小日子过的是越来越有滋味,要不我也娶不到一房小妾。不知道老天爷给添个什么乱?”说着刘五瞅了瞅县中的大路,心想着县丞都去盘山村一个上午了,怎的还不回来,害的他二人在这门口晒烈日。

    “来了,来了,五哥。”郝玉早已站成肃立模样,只是嘴角动动提醒刘五。

    听到郝玉好心提醒,刘五也不去看那大路上是否有县丞的影子,也肃立起来。

    连盏茶的工夫都没,“塔塔”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县丞刘远山下马松缰,本是一脸的臭汗,也顾不得擦去,径直走了进去。

    刘五接过马缰,准备牵去马厩。刚刚走入衙内几步的刘远山转身问道:“明府何在?”

    郝玉赶紧恭敬回到:“回少府话,明府在内堂用茶,正等您回来。”

    刘远山轻轻“恩”了一声,径直走入内堂。

    “远山,事情办得如何?”县衙内堂,李川江正滋滋有味的饮着酸梅茶,这大热的天,稍一走动就是一身汗。待看到刘远山快步走入,轻放茶杯,起身相迎。

    “回明府,事情已经办妥。欧阳宇也答应了,只是......”刘远山皱起了眉头,心中犯难,不知道该不该说。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你我之间不需避讳。”李川江虚手示意刘远山先坐下再说,话却一点儿没慢慢去问的意思,急急问了起来。

    “只是欧阳宇虽有急智,言语对答也稳妥。可他毕竟只是一个束发少年。以你我二人前程的一部分做赌有危险哪。”心中绕了几道弯儿,还是决定说出来。虽然这次年考还有两村在盘山村前面,应该没有大问题。但是把这件事拖给一个少年,怎么也想不通。

    “无妨,我相信温兄的话。他和我多年老友,而且久经朝堂,阅人无数。不会害了你我。他既然肯向你我指点一二,想必咱们出头的日子不远了!”李川江想起了老友温大雅看擂台回来后和他的一番交谈,愈发肯定自己的判断。

    那日观擂的老者便是温大雅,他和李靖等13人以“黜陟大使”的名义,分头到全国各地巡视、考察。唐太宗给他们的任务是:考察地方长官的贤与不肖,访问民间疾苦,慰问老寿星,救济穷人,提拔长期被弃置不用的人才。唐太宗交代他们:要深入了解情况,做好工作,“俾使者所至,如朕亲睹”。那日的擂台对身为礼部尚书的温大雅留下了些映像,后来离别之时曾和李川江谈过。

    “如此最好!我也不必那么担心了。”刘远山想着这温大雅在朝堂奔走,见识必然过人。

    今年初春多地起旱,温大雅奉命暗访巡视,恰巧路过五郎的擂台定亲,后来和县令交代了一二。刘远山又和李川江商量了一些细节事宜。命刘五明日去盘山村送消息。

    那边厢,待县丞走后,众人回正堂落座。老太太笑着道:“八郎,你可真是个福星,自打你来了咱家就喜事不断。娘也不知道上辈子积了什么德,到了古稀之年收你做儿,这是命啊!”说罢老太太抚着胸口,似是极开心的样子。

    “福星自不必说,八弟的脑袋和心思却不是常人能比的,莫不是哪个星宿下凡了?”五郎见娘亲挑起话头,想起了欧阳宇的种种事迹,心中自是一番感慨。一家人跟着频频点头称是。

    “娘,五哥,别夸我了,我就一个脑袋,也不是三头六臂的主,再夸我就去拿了七哥打来的老虎尾巴安上,给你们翘起来看看。有些东西都是原来师父教的,我也不敢自夸啊!”欧阳宇实在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的种种思想和手段,只能找一个虚无的师父顶缸。

    “这次县丞过来,交代我儿的事还需上心,他今日所言,娘能看出来他是诚心求你帮忙,而且似乎有所顾忌,至于顾忌什么,娘就不知道了。只是自古民不与官斗,这刘远山到不是个恶人,平日里官名也算好的。八郎你能帮就帮他一把。日后也好相见,相互有个照应。”老太太想起刚才刘远山来访的一席话,细细交代起欧阳宇来。

    “娘,儿知道的。只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从哪里着眼。”欧阳宇苦笑道。

    “娘听你义父在世时说过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你若没什么想法,出去走走,出去问问,现在村中谁人不识你?这一走一问一看或许会有些收获,况且刘县丞也说了,成与不成没关系,只要你尽力就好。我儿不需有那么大的负担”老太太这一番话说出来,欧阳宇打心底佩服。真不愧是前朝巨贾的儿媳,眼光、做人、做事就是不一样。

    “娘,您说的在理,等明日县丞差人将事情交代了,我就去村子里走走看看,说不定还真有收获呢!”,欧阳宇想想说道。

    翌日清晨,天儿还是热的很,不见了前些日子的凉爽,连鸟叫虫鸣都像没了力气,懒懒的让人发厌。

    云娘走出灶房擦擦满脸的烟熏,早饭已做好。他们夫妻二人今日无事,要上山行猎去。

    “哎,七郎,怎的还呆坐着,倒是去收拾下东西,今日不是要上山么?”看到七郎恹恹的坐在院中木椅上,云娘催了起来。

    “云儿,今日不去了,这天忒热,待到了林中,不知道要耗多少力气才捕个野兔山鸡,不去了。”七郎一脸的烦躁样儿,懒得挪下屁股。

    “哎,你这个人......”还没等到云娘说完,就看到一个衙役走上门来。

    “敢问这里可是李家?欧阳宇可在家中?某奉了县令、县丞之命前来找他。”一个三十岁左右,身材魁梧的衙役站在门前问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昨日在衙门前抱怨的衙役刘五。只不过这时候却是恭敬相问。昨日得了两位明公嘱咐,哪里敢托大。

    “正是李家,您少待。”云娘答完转身,疾步走回正堂。

    “娘,门外有个衙役,说奉了县令、县丞的命令要找八弟。”云娘看着老太太正在堂中收拾,出声说道。

    “且引他进来,好茶招待。你八弟想是最近累了,今日起身要晚些,叫七郎去他房中叫醒他,让他速来正堂。”老太太想了想说道。

    欧阳宇听到衙役来了,想着应该是刘远山派来通话的。起身来到正堂中。

    “刘五见过欧阳小郎,某奉两位明公之命,前来传话。”刘五抱拳作揖,甚是恭敬。低头暗暗看去,这房子已久老旧不堪,家中人物也不见富贵,只是前些日子打了虎,比了擂。难道就值得两位明公如此相待?害的自己低声下气,不敢像往日那般自在。

    欧阳宇抬头看去,只见刘五虽是恭敬,眼睛却是滴溜溜的直转,想必此人是个精明脑袋。

    “刘五哥不必多礼,还请坐下说话。”欧阳宇笑吟吟的说道。

    “如此多谢小郎!”刘五也不敢施施然的去坐,只是半边屁股着了椅子,把在一旁陪坐的二郎等人看的直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