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少爷抗日新传 > 第3章 第42节 爱国教育 定稿
    为了今后的战略防御,小高在道路选线时就留了一手,在沿线道路两侧,依借地形,小高修筑了50多道明、暗防线。每道明设的防线的路边山头上都建立了明暗火力堡,各碉堡之间内由地道相连(有几处隐蔽出口在紧急时用于防守部队撤离),各火力堡均用钢筋混凝土捣制(留隐蔽透气孔多处),厚300mm,能防125mm炮弹直射攻击,各火力点互相支援掩护,不留任何死角(步兵无法近前攻击),战时,每一处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平时驻防班、排规模的部队守护2、3个明堡(暗堡作为军事秘密),一为加强治安防卫,二来也是必要的哨卡。

    不过这些工程就只能由保安旅及各团的工兵来完成了。

    所有的桥梁两端,都在不远处的山头上设置有火力暗堡。

    路通财通。

    良好的道路交通、稳定的社会治安,加上高旅所出台的公平、地道的商贸政策,为鄂西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昌盛。

    鄂西的特产、山货及加工后的食品能源源不断卖出,现代工业所生产的火柴、衣服、鞋帽、家具、农具、化肥、石灰、水泥、钢材都成了抢手货,为鄂西、也为保安旅带来了具大的财富。

    老百姓日子好过了,对保安旅的支持热情和信任度越来越高。好多开明士绅、工商业者也大力支持保安旅的各项工作,保安旅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在鄂西深深扎根了。

    高老看着小儿的一番作为,也是感触颇深,想不到自己年轻时的愿望,几十年来都没啥建树,想不到小儿就2年不到的时间就做到了。

    1931年9月初,监听的情报表明,日军准备动手了。高旅长也不敢过早暴露自己的情报能力,没敢向当局和少帅正面示警,但还是给少帅发去了一封隐晦的电报短语:9月中,贵部北大营需提防小鬼子搞事。也没落款。

    8月中,也到南阳去拜访过二姐,也和二姐夫隐晦的谈起过,并“大胆地推测”小鬼子会于近期发难。

    9月18日,历史还是按轨迹发生了,东北“9。18”事变发生了。二姐夫这才对小舅子有了更多的佩服。

    可是,高少爷他们几个穿越者这几天心里都很沉痛。身为军人,无法救助广大老百姓、报国无门,悲哀啊。

    高少爷的低沉也让姚秀芝格外担心。善解人意的她心里明白丈夫在想什么,为啥悲愤。警备司令部全军上下都在已日寇为假想敌在练兵,高少爷那可是满腔报国的热血,可这最高当局一句不得抵抗就让几十万东北军放下了武器,近百万中国军人救国无门,那这心里肯定不好受了。

    姚秀芝只能默默的陪着高少爷向北方祁祷,用自己的一番柔情去消除高少爷的烦恼。

    高建昌、老虎和老侯借“9。18”之事在鄂西、襄樊保安司令部掀起了一股‘救国教育’高潮:中日迟早会有一战,就因为我们的国力太弱,所以这近百年来我们国家是受尽了世界列强的欺侮。要想打败侵略者,首先就得要国力强大。老百姓、工人要为国出力,让国家经济强大起来,士兵们要抓紧训练,提高战斗力、学生们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早日报效祖国。

    尤是在部队里,战士们对“保家卫国”更是有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认知。高少爷他们几个一直担心的“保家卫国”的这一条军魂因“9。18”事变而被深深种在了战士们的心里。

    高司令也托宋记者在报纸上也下了一篇‘呼吁社会各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共同抗日’的檄文。

    这虽然若得老蒋有点不高兴,但是,却让高少爷赢得了更多的人心和威望。

    几经权衡,高少爷他们几个同时也决定,在目前保安旅的兵力、装备及国家形势下暂不考虑东北局势,先埋头发展,鄂西只不过刚刚起步。就凭保安司令部这点装备、武器和战士,目前那还不是小鬼子的对手。至于将来,那肯定是要上战场消灭日本鬼子的,现在苦练杀敌本领才是最重要的。

    在襄樊保安司令部各个部队里,高少爷他们有掀起了新一轮的练兵高潮。

    经常来宜城跟踪报道鄂西建设新景象的宋小蔓记者也常在高家小住。和老侯也因工作关系越来越熟了,好多细节,落在小高、老虎眼里,成了私下取笑老侯的话题。

    “9。18”之后,宋记者也写了不少激发全国人民抗日斗志的大作,在老侯的指点下,这些文章紧扣当时最高层和国民心思,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日高潮。

    1931年10月中,经高家商号所传回来的有关小鬼子在东三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部分照片也让高司令通过媒体爆光了,这些照片一经公布,在全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全国上下抗日呼声再次高涨。

    在鄂西,高司令也通过鄂西行署的宣传部门,组织了专门的宣传队到各地巡回宣传,在鄂西大肆揭露小鬼子的恶行,激烈了社会各界、老百姓,尤其是战士们的抗日救国热情。

    尤其是“9。18”之后,通过北平和华北的情报网接应,从东北逃出来流落各地的许多教师、学者、军人、有志青年纷纷被指点前来投奔高旅。

    原奉天兵工厂好多老工人(37人)都被挖了过来,他们可是见过军舰、飞机、坦克的军工人才啊,高旅长发大了。

    这些老工人、技师的到来,大大的加强了‘高家军’下属的军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尤其是在制作军舰、坦克、机车等方面,机车厂在1931年年底就已把履带式拖拉机给试产了出来,这要是能解决好炮台、操作室内的仪器、设备等问题,自制坦克肯定是不用多久了。象造船厂,他们就对高厂长他们所作的那个小‘潜艇’就作了不少改进。

    在这些军工人才的引荐下,陆续还有大批军工或其它人才投奔鄂西。

    地质专业学者王敬业、克晓岚等人在鄂西又找到了几处矿藏点,其中有多处石灰、水泥矿石、铝矿、锌矿、锡矿和锰矿等,原铜矿也已探明储量,金矿也准备扩大开采了。

    到31年底,高建昌在鄂西有新开了3家水泥厂、5处砂场、6处采石场、2处石灰厂和1处铜矿(含炼铜厂)。

    几处稀有金属(在当时来讲)矿区也正组建人马、设备,准备在1932年初进行大规模开采、提炼。

    ------------------------------------------------------------------------

    总算把第3章又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