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斗战圣雄 > 第二百零六回 寺院讨药
    买卖兴隆,儿女省心,家中还有吃不完用不尽的积蓄。高老爷子本以为就这样轻轻松松、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度过晚年。

    可事不以愿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伴葛瑞芬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不是头晕就是胸闷,就是浑身多汗乏力。

    名医请了上百,好药吃了一马车,也不见病情好转,整天病病殃殃的。但家中有丫鬟仆人等伺候,老爷子也没有多大的负担。

    今年早春三月,有一天,街坊有几个老伙伴们来看望葛瑞芬,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病”上了。

    一个街坊道:“最近听说城东白马寺内来了两个高僧,药效如斯,无论什么陈年老病,还是新得的疑难杂症,只要吃了他的药,保证药到病除。”

    自那日起,葛瑞芬可就惦记上了,每天都磨磨唧唧,非要老爷子带她去白马寺讨药看病不可。

    高峰会是个有见解的人,年龄大了怎能没病?满城的名医都没什么办法,拜拜佛,多掏点香火钱,给你一粒丹药,就能治好病?说什么也不肯相信。

    事也凑巧,两天过后,有大儿子家有书传来,说他要去西藏,一个月才能回来,店里缺少人手,要父亲为他照看一下店铺。

    高老爷子一想,这样也好,一来为他帮帮忙,二来也想看看孙子,半年不见,极为想孙子,这也符合中国人心疼隔辈人的道理。

    高秀娟见父亲一个人出门,有点放心不下,道:“父亲这么大年纪,一个人出这么远的门儿,女儿有点放心不下,不如女儿与父亲一同前去,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父亲当时也就同意了,爷俩收拾收拾,次日一早,就急匆匆的上路了。

    老爷子一走,老太太在家里可就一手遮天了,四月十五这日,他不顾儿子的反对,让仆人备好车辆,带上丫鬟、仆人去了白马寺。

    郁郁葱葱的白马山脚下,青松翠柏掩映着古老宏伟的寺院。红砖院墙,四下设有钟楼和藏经阁。寺内钟声嘹亮悠扬。

    前往寺院的大路上,人流往返不断,马车只能远远地停靠在山下,葛老太太在丫鬟仆人的搀扶下,缓慢地向寺院走去。

    这天正赶上十五,来白马寺降香的人特别的多,男女老少皆有,穿戴打扮各异,返回者脸露笑容,前去的满面虔诚。

    求佛心切,老太太随着吵闹的人群来到寺院的门前,在丫鬟仆人的搀扶下迈进了山门。葛老太太为表心诚,距大殿很远,就让丫鬟点燃高香。

    他弯腰屈膝,一步一叩头地踏上第一层大殿,里面香烟缭绕,磬声悦耳,仙台上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圣像,身上还披着黄袍,慈祥地看着进拜的善念善女们。

    圣像前有一张黄绸子围成的供桌,摆放着插满香的香炉,蜡台上插着两根燃烧的大红蜡烛,香炉前还有许多供物。

    供桌的左边,站着一个胖大的和尚,一手捻念珠,一手合什,口中的经文念念不休。

    葛瑞芬来到供桌前,将手中的高香整捆点燃,恭恭敬敬地插入香炉内。再向后退了几步,撩起裙摆,跪下磕头。然后双手合什,把上身挺得直直的,开始虔诚地祈祷。

    当她说道病魔缠身祈求保佑时,炉里那束香火突然“噗”的一声,炽烈起来,火苗子窜起一尺多高。

    把葛瑞芬老人家吓了一大跳,向后一仰险些摔到。

    那和尚手指紧动,念珠在手中哗哗直响,嘴唇飞动,究竟念的是什么殿里的人谁也不大清楚。

    功夫不大,那香火恢复了平静。那和尚缓缓地把眼睛睁开,长长出了一口气,像是很累的样子。

    向葛瑞芬身前迈了一步,施了一个合掌礼,道:“这位施主你身患重疾,有恶魔缠身,请到大殿就医。阿弥陀佛!”

    葛瑞芬久病不愈,早就怀疑自己患有癔病,今日看到如此的一幕,加上和尚这样的一说,心里更是确信无疑。她让下人捐了一些银子,便在丫鬟们的陪同下去了后殿。

    后殿的门前长队如龙,足有几十丈远。有十多个腰间佩刀的武僧在维护着秩序,骂骂咧咧的,看样子十分凶恶。

    足足等有一个时辰,终于轮到自己的名下,葛瑞芬在丫鬟的搀扶下走进了大殿。

    大殿共有两道门,第一道门的左边,放着一张长桌,桌子上摆着一摞一摞的青花瓷碗,每个腕的上面都盖着一小块黄绸子,桌子的后面坐着一个又老又瘦的老和尚。

    每走进一个香客,都发给他们一个碗,可这碗却不是白给的,旁边有一个善财箱子,首先你得先往里扔上几文铜钱,多少均可,有金银的捐献和尚更是笑脸相迎。

    第二道门前,站着两个身材高大的和尚,腰间佩刀,一脸肃严,顾瑞芬刚到门前,就被大和尚拦住,道:“只有香客一人可一进去,余者免进。”

    丫鬟刚要解释,葛老太太道:“既然寺里有规定,你就出去吧。这几步道老妇还是能走。”

    大殿里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的圣像,姿容栩栩如生,手持净水瓶,普渡天下,拯救生灵。左有善财童子,怀抱着金龙如意;右有施龙女,手捧荷花。此殿香火最旺,供品极多。

    观音像的右侧,有一个神龛,下边坐着一个和尚,年纪约有三十多岁,又白又胖。头戴五佛冠身穿黄色的僧袍,外披大红袈裟。

    他微合双目,紧闭着嘴唇,盘腿稳坐在厚厚的蒲团上,左手合什,右手拿着一串个头很大的念珠。他就是白马寺的主持,法号“悟慧”。

    神龛的两旁站着两个小尼姑,年纪都在十五六岁,长的白白净净的,十分可人。方才还和那和尚挤眉弄眼,见有香客到来,马上规矩了起来。

    在一个尼姑的引导下,先给观音菩萨烧香跪拜之后,又给神僧磕头。地上横放着一只很大的木鱼,前额碰到木鱼时都会发出撞击之声。

    神僧听到三响后,便把手中的念珠捻动了一下,只听“噔”的一响,一粒黑红色的丹丸,不偏不倚整好落在碗里。

    那尼姑连忙将那块黄绸子和药丸拿起,道:“施主请到这边来接圣水。”

    葛瑞芬跪行几步,又回到观音菩萨的圣像前。在尼姑的指引下把手中的瓷碗高高举起,只见观音菩萨手中净水瓶里的杨柳枝微微向上拔起,“哗啦”的一声,一股清清的泉水,流进她的碗里。

    尼姑道:“施主请服药。”

    葛瑞芬接过丹丸直接放入口中,又用圣水把丹丸服下。刹那间一股热力贯遍她的周身,浑身忽的冒出许多汗来,顿时神清气爽,头清眼亮,浑身也有了力气。

    她倍感神奇,急忙向上磕头,嘴里念道:“多谢菩萨;多谢神僧……”

    悟慧缓缓地把眼睛睁开,仔细打量打量葛瑞芬几眼,见她穿戴不俗,指上带戒,腕上有镯,金簪别顶,又有丫鬟仆人陪伴。搭眼一看,就知道这老太太是个富户人家。

    他双手合起,冲着葛瑞芬施了一个合掌礼。“阿弥陀佛!这位施主印堂昏暗,眼中有异物闪动,有异怪之象。怪象不除,有亡命之兆。”

    葛瑞芬听了这番话怕得要死。急忙给和尚磕头,道:“老妪虽是迟暮之人,但还愿多活几岁,请问神僧有何破解之术?恩赐老妇几载生命!”

    悟慧道:“命由天定,运可扭转。贫僧见你是个城善之人,就破例帮你一次吧!可我寺有个规矩,经不可轻传,丹药不能空取,况且施主是想延寿改命,又岂是凡人所能及的事?

    所以必须求助于菩萨,这样就看施主的诚意了。

    如果施主能舍得身上贵重之物,供奉给菩萨,你的诚心就能打动神明,自然有更多的神丹掉落。有了仙丹护体,鬼灵自然远离,施主就会大病痊愈。”

    葛瑞芬服了丹药之后,病情明显好转,暗忖道:“钱财乃身外之物,人要一死,留着钱财又有何用?况且家中富裕,花销一点又能算得了什么?”

    为了凸显诚意。她把手指上的戒指、手腕上的镯子、头顶上的金簪,全都摘了下来,跪伏着来到供桌前,恭恭敬敬地放到供桌上。

    虔诚地祈祷了一番,而后把那瓷碗高举过顶,只听“当当当”药丸打碗声连声想起,直到听不到声音了,这才拿了下来。

    近前一看,足有十五六粒丹药,老人惊喜不已,尼姑走了过来,用那块黄绸子把丹药包好,恭贺道:

    “施主的诚意大动了神明,赐予这些丹药,如果施主一心向佛,定能长命百岁!”

    说完把丹药递给了葛瑞芬。催促道:“快走吧!快走吧!回家吃喜儿去吧!”葛瑞芬谢过神僧,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大殿。

    葛老太太大病痊愈,高府上下自然高兴不已,只等老伴和女儿回来,全家人一同前往白马寺烧香还愿。

    一晃半个月过去,拿来的丹药也都用完了,就在停药的第二天,葛瑞芬旧病复发,而且这次比哪次都严重。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