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烽火青春 > 26.第026章 再请良师(上)
    游击队第一连的操场里。 </p>

    孙正阳站在操场正中,正在给战士们讲话:“……最近,我每天晚上都在编写‘刺杀技术手册’。虽然写出了一些,但怎么看都觉得不理想。经过反复修改,仍然感到不满意。这使我十分苦恼。后来经过分析,终于找到了原因。原因就是我没有实战经验,没有和敌人拚过刺刀。……实践证明,教你们武功,我完全可以胜任。可让我教你们拚刺刀,编写‘拚杀技术手册’,却不能胜任。因为对我来说,那是做‘无米之炊’。既然找到了原因,就要想办法弥补。我今天就是来向大家请教的。我知道,你们都参加过战斗,多多少少都有拚刺刀的经历。请大家把这方面的经验都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当然,如果谁能找到有这方面经验的人,也请告诉我们。”说到这里,他转身望着大家,意思是让大家发言。</p>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p>

    停了一会儿,一连连长王三胖才低声说:“我们这些战士,也包括我在内,都是‘七·七事变’以后才参军的。虽然都参加过几次战斗,也和敌人拚过刺刀,但都谈不上有经验。所以谁也说不出个道道来。”他随即又向大家说:“大家都仔细想一想,回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有拚刺刀经验、或者懂拚刺刀技术的人。”</p>

    这时,一排战士吴小忠走到孙正阳和王三胖跟前,说:“我们村有一个懂刺杀技术的人。”</p>

    大家一听,都赶忙把他围在当中。王三胖问:“他叫什么名字?你快说说他的情况。”</p>

    吴小忠说:“他叫吴坤良,今年三十岁,以前在东北军中当过兵。据他说,他在东北军中担任排长,经常练习拚刺刀,掌握了很精湛的刺杀技术。他多次在战场上和敌人面对面地搏斗。据说他一个人能对付两个日本鬼子。”</p>

    王三胖问:“他现在在什么地方?”</p>

    吴小忠说:“我七天前回家时,他才从东北回来。他经常在村里讲他和日本人打仗的事。这是我前几天回家时,村里人告诉我的。”</p>

    孙正阳对此人很感兴趣,他认真地问:“是他自己说的,他已经掌握了很精湛的拚杀技术吗?”</p>

    吴小忠说:“是的。”</p>

    孙正阳说:“今天晚上我就去找陈队长,和他商量怎样把这个人请到游击队里来。”</p>

    ……</p>

    当天晚上,孙正阳果然找到陈耀星,向他建议说:“听一排战士吴小忠说,他村里有个人研究过拚杀技术,对拚刺刀很有经验。我建议把他请到游击队来,让他协助我编写“刺杀技术手册”,并担任游击队的副教练。”</p>

    “好啊!”陈耀星满口答应。他随后又说:“咱们明天就去请他。”</p>

    孙正阳说:“好。”</p>

    ……</p>

    次日上午,陈耀星和孙正阳便由那个战士吴小忠领着,赶往他的家乡吴家庄。</p>

    吴家庄就在郑家庄以北十五里的地方。此时,游击队第一连的驻地就在郑家庄和吴家庄之间。三个人顺着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往北走,于上午九点,来到了吴家庄。吴小忠一直把他俩领到一座用土坯砌成的院落门前,说:“这就是吴坤良家。我和他都姓吴,按辈份我应该叫他爷爷。”</p>

    陈耀星吩咐说:“你去叫门。”</p>

    吴小忠走到门前,用右手拍了几下门镣铞儿,然后高声喊道:“坤良爷,快来开门!”</p>

    “听到啦。”里面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紧接着便听到从里面传出脚步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一直进了“过道”。里面的人边走边问:“谁呀?”</p>

    吴小忠回答:“我是小忠。”</p>

    门被打开了。里面站着一个中年人,用探寻的目光向外望着。此人高高的身躯,不很胖,但很健壮。面色有些发黑,但双目炯炯有神。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左颧骨上有一个小指头肚大小的伤疤。看到这伤疤,陈耀星和孙正阳都认定这就是吴坤良了。因为在路上吴小忠已经跟他俩说过,吴坤良在跟鬼子拚刺刀时,脸上留下了一道伤疤。</p>

    吴小忠随即迎上前去,问:“坤良爷,你最近好吗?”</p>

    吴坤良点了点头,然后又望着他身后的两个人问:“你们这是……?”</p>

    吴小忠说:“咱们进去说好吗?”</p>

    “好,那请进来吧。”</p>

    陈耀星、孙正阳和吴小忠,跟随吴坤良走进院里。院子不很大,离西墙不远处种着两棵枣树。他们穿过院子,向北屋里走去。</p>

    来到屋里,吴坤良让大家都坐下,这才向吴小忠问:“你们找我有事吗?”</p>

    陈耀星说:“我是双鹿县游击大队队长陈耀星。”他又指着孙正阳介绍说:“这位是游击队的武术教练孙正阳师傅。目前,我们游击大队正在大搞训练,提高杀敌本领。可我们在练习拚刺刀时,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总是不得要领。听吴小忠说,你在东北军中当过排长,对刺杀技术十分精通。我们想请你来教我们的战士拚刺刀。不知你是否愿意?”</p>

    吴坤良听后,脸上立刻露出笑容,他兴奋地说:“我愿意。我从东北回来,就是为了参加家乡的抗日活动。”</p>

    陈耀星说:“把你在东北的经历,对我们说说好吗?”</p>

    吴坤良低下头想了想,然后说:“那是一九三一年夏天,咱们这里闹旱灾,生活难以维系。我们一家人便决定闯关东。可到了东北才发现,那里也是饿瓢遍地,无法维持生计。想回家也没有了路费,一家人陷入绝境。这时,一个当地的好心人告诉我们:‘要想过得好一些,你们可以去当兵。只要参加了东北军,就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我就按照那位好心人说的,到东北军中当了兵。果然,靠着东北军士兵的那点薪水,一家人能够勉强渡日。可没过多久,‘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日本鬼子大举入侵东北,张学良却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一味地忍让后退。致使东三省很快落入日军之手。在东北军从关外向关里撤退时,我没有跟着撤到关里,而是打发家人回到关里,我自己留在东北,参加了抗日游击队。</p>

    “说句公道话,张学良将军是十分爱国的。我刚参加东北军时,只是一个逃难的流浪青年,什么也不懂。在东北军中,我聆听过张学良将军慷慨激昂的演讲,并经常阅读他下发的文件。我由一个懵懂青年成长为一个爱国者,完全是因为张学良将军的影响。张学良将军错就错在,他顽固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以至于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p>

    “是啊。”陈耀星深有同感地说:“张学良将军的爱国之心天地共鉴。他后来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的‘西安事变’,直接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功绩真是要多大有多大!”</p>

    吴坤良由衷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我在游击队中与日寇战斗了六年。去年夏天,日寇在东北对我们抗日队伍进行了残酷镇压。我们的游击队被打散了,我也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就在这时,我听说在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大举入侵华北。我的家乡也丧失在日寇的铁路下。于是,我决定赶回家乡,参加家乡的抗日队伍。我是腊月二十六才回到家的。正准备过了年就去找你们呢。”</p>

    本书来自 品&书#网 /book/html/32/32540/index.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