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烽火青春 > 11.第011章 征粮
    秋收以后,为了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抗日政府成立了一个征粮队,负责在全县征集粮食。 鉴于征粮队多是和农民打交道,便让农救会副主任高恒善担任征粮队长,成员都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征粮队出发前,冯卫东专门赶到征粮队驻地,给他们讲了在征粮当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他们不能像以往国民党征粮时那样,动不动就打骂群众;也不能搞强迫命令,要多向群众做解释动员工作。……一切都嘱咐完以后,冯卫东才让征粮队出发。</p>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高恒善赶到县政府大院,向冯卫东汇报最近的征粮情况。他一见到冯卫东,就情绪激动地说:“在抗日政府‘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号召下,广大群众掀起了一个支援抗日队伍,积极缴纳爱国粮的热潮。有些农户在我们规定的数目以外,又多交了一倍的粮食。”</p>

    冯卫东高兴地说:“很好!对那些多交粮食的农户,我们要大力表扬。”他接着又问:“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没有?”</p>

    高恒善低声说:“问题当然也遇到了一些。”</p>

    冯卫东:“你说说。”</p>

    程子辉说:“第一个问题就是征粮标准问题。我们这次征粮,采取了以前所有政府都没有用过的标准:即按耕地征粮。这个办法一推行,马上受到穷苦百姓的热烈欢迎。可是那些钱多地多的财主,都坚决反对。他们说:‘从开天劈天以来都是按人口征粮,哪有按耕地征粮的。你们gcd另搞一套,这不符合老祖宗的规矩。’冯县长,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办?””</p>

    冯卫东认真地说:“目前,中央在这方面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制定出来。根据我的理解,这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坚决执行按耕地征粮的方针,决不能犹豫。有些穷苦百姓,他们根本就没有土地,你让他拿什么来缴粮?”</p>

    高恒善:“下面我讲第二个问题。在我们这一带,一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占用了大多数的耕地。而穷苦百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没有土地。他们只好租借地主的土地,收获粮食后再交给地主一部分地租。像这样的情况,是该由地主缴粮,还是该由佃户缴粮呢?”</p>

    冯卫东:“当然是由地主缴粮了。虽然有些穷人租赁了富人的土地,可他们交交地租,也就所剩无几了。养家糊口都困难,怎么还能再缴粮?所以,必须要由地主来缴粮。这项政策,绝对不能改变。至于有些人说,以前没有这样的先例。你们不要理睬他们。没有先例就创造一个先例出来吗?”</p>

    高恒善:“第三个问题就是征粮范围问题。在我们县里,有几股武装是国民党的军队,比如:被国民党收编的蒋恒寿、陈喜堂部,以及土匪武装‘活阎王’、王大林部。他们占据了相当大的地盘。我们去不去他们的地盘里征粮呢?”</p>

    冯卫东想了想,说:“我认为,我们不能到友军管辖的区域内征粮。不光友军管辖的区域不能去,就是那些我们还没有收编的土匪管辖的区域,我们也不能轻易进去征粮。但要严格限制他们的管辖范围,不准他们随便扩张。”</p>

    高恒善说:“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在城北一带,有几个势力比较大的地主,联合起来抵制我们征粮。我们给他们施加了一些压力,并对他们发出了警告。他们竟然威胁说:‘你们要是再逼我们,我们就去投靠日本人,让日本人来保护我们。’”</p>

    冯卫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郑重地说:“对那些胆敢拉帮结派抵制我们征粮,甚至想投靠敌人的顽固分子,我们决不能手软。一定要严厉惩罚他们,必要时可以用武力解决。”</p>

    高恒善说:“好,我明天就去跟他们交涉。”</p>

    冯卫东说:“明天你回去时叫上我。我跟你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p>

    “好,好。”程子辉心里一阵高兴。</p>

    ……</p>

    第二天上午,冯卫东带着几名八路军战士,由高恒善领着,来到城北一带。走到一个村庄旁边,高恒善往村里一指,对冯卫东说:“这个村叫刘家营。村里的大地主刘玉峰,就是带头闹事的人。扬言要投靠日本人的就是他。”</p>

    冯卫东说:“走,我去会会他。老高,你头前带路。”说完,两个人便一前一后,走进村里。</p>

    来到村子当中的一座大门前,高恒善才停住脚步,望着紧闭的大门说:“这就是刘玉峰的家。”</p>

    冯卫东向几个战士吩咐说:“你们在外面看着。老高,你去叫门。”</p>

    “好。”高恒善马上走过去叫门。</p>

    出来开门的是刘家的一个长工。那长工一看是高恒善,连忙说:“快请进,快请进。”说完,便将高恒善和冯卫东领进院里。那长工一边往里走,一边向北屋里喊:“东家,高队长来啦。”</p>

    屋里传出一句:“请进来吧。”</p>

    高恒善率先迈进屋里。冯卫东也跟在后面进了屋。只见屋里很宽敞,里面的摆设也很高雅。刘玉峰坐在一把紫红色的“窝把”椅子上,表情冷得像冰块。看到高恒善他俩进来,只是用手一指旁边的两个高凳子,从嘴里蹦出俩字:“坐吧。”</p>

    高恒善没有动,而是指着冯卫东介绍说:“这是咱们双鹿县抗日政府县长冯卫东同志。”</p>

    刘玉峰一听,身体微微震动了一下,他连忙掏出一盒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向冯卫东:“冯县长,请抽烟。”</p>

    冯卫东摆摆手说:“不用客气。”然后又和颜悦色地说:“听说你对我们的征粮政策有意见。是不是啊?”</p>

    刘玉峰点点头,然后说:“我知道,种地纳粮,天经地义。我绝对不是不想交粮。但我们只能交我们该交的那一份,不该交的我们当然不能交。”</p>

    冯卫东耐心地说:“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惜一切代价把日寇赶出去。……你家有二百多亩地。你将这些土地租给农民,每亩地一年就收地租一百斤粮食。照这样计算,你每年就收入两万多斤粮食。现在政府让你交三千斤粮食,只占你收入的十分之一多一点。可你还是百般拒绝,不肯答应。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p>

    刘玉峰说:“不是我不交,是这些粮食就不该我交。我虽然有二百多亩地,可这些地都没在我手里,我都租给了附近的农民。是那些农民在种这些地,所以粮食应该由他们交。”</p>

    高恒善气愤地说:“农民种你一亩地,赶上好收成才收二百斤粮食,赖收成只收一百多一点。可你每年就要一百斤粮食的地租,而且不管年景好坏都照收不误。也就是说,农民种你一亩地,赶上好年景才只剩一百斤粮食;赶上坏收成,就剩不了多少。要是赶上灾荒年,连交你的地租都不够。你凭良心说,这些粮食应该由他们交,还是应该由你交?”</p>

    刘玉峰说:“当然应该由他们交。谁种地谁纳粮嘛。”</p>

    “你错啦!”冯卫东严厉地说:“我们党的政策是:谁的土地谁纳粮。农民只是租借你的土地,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没有多少收获。所以,他们没有义务帮你纳粮。”</p>

    刘玉峰:“谁的土地谁纳粮?从古至今就没有这种先例。这也不符合咱们老祖宗的规矩。”</p>

    冯卫东笑着说:“没有先例就创造一个先例嘛。规矩是人定的,当然也可以由人来修改。”</p>

    刘玉峰发现自己越来越处于下风,便又拿出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我还是那句话:该我交的,我一粒都不少;不该我交的,我一粒都不交。”</p>

    高恒善气得脸都红了,他着急地说:“你家里有二百多亩地,宅子好几处,这村里三分之一的人都租种你家的地,你家还雇着两三个长工。可你却要跟一般农户交一样多。你难道就不脸红吗?”</p>

    刘玉峰真是脸皮厚:“这有什么可脸红的呢!我地多宅子多,这又不犯法。谁让他们不多买宅子,多买地呢?”</p>

    冯卫东的神色变得严峻起来,厉声警告他说:“希望你放老实点儿!如果胆敢抵制交粮,一切后果由你自己承担。”</p>

    高恒善知道,再跟他谈也是白费劲,便对他说:“希望你再仔细考虑考虑。我们过几天还会来找你。咱们走!”</p>

    ……</p>

    从刘家出来,冯卫东低声对高恒善说:“对这些任何道理都讲不通的人,可以实行强制征粮。你去和陈耀星联系一下,要他派兵力和你们一道实施。同时,你派两个人在这里监视他们,以防他们投敌。”</p>

    “好。”高恒善答应说。</p>

    ……</p>

    冯卫东走后,刘玉峰立刻让他的家人,去给附近村庄的几个地主送信,要他们今天晚上到他家议事。当天夜里,附近村里的几个地主都陆续向刘玉峰家赶来。晚上八点钟,几个地主全都到齐。有王三庄村的地主王泰茂,他家在刘家营西面,只有一河之隔;有黄岩村最大的地主黄凤秋,黄岩村也在刘家营西面,与刘家营相隔三里地;有蔡庄村的一个地主蔡芹玉,蔡庄村在刘家营背面,相隔五里地;……虽然刘玉峰家的堂屋比较宽大,但七八个人往屋里一坐,仍然显得有些人稠地窄。刘玉峰见人已到齐,便说:“今天上午,高恒善领着他的县长又来找我啦。我还是采用咱们的老办法,一拖二推三耍赖,把他们气得够戗。”</p>

    几个人都发出了得意的笑声。</p>

    刘玉峰又说:“不过,这一次好像他们的县长真生了气。他们很可能要强行征粮。我今天把你们召集到这里来,就是要跟你们商议对策。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付他们?”</p>

    王三庄村的王泰荗说:“别看这一帮穷棒子闹得挺凶,成不了多大气候。等日本人腾出手来,回来用机枪大炮一镇压,他们就都老实啦。”</p>

    刘玉峰说:“成不成大气候,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这帮子人在我们这里,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p>

    黄岩村的黄凤秋说:“要是在以前,我们可以投靠国民党。可现在,国民党也和这些穷棒子搞起了合作。现在要想对抗gcd,只有投靠日本人了。”</p>

    蔡庄村的蔡芹玉说:“投靠日本人那可是汉奸的罪名。我们还是多给他们些粮食,忍了算啦。”</p>

    黄凤秋说:“再说,日本人现在也靠不住。他们正在南方跟国民党打仗,根本顾不上我们这里。我赞成老蔡的意见,多给他们些粮食算啦。”</p>

    刘玉峰说:“不是多给少给粮食的问题,我是咽不下这口气。那些穷棒子种了我的地,还要我替他们纳粮。这天理何在呀!”</p>

    王泰荗说:“可那些穷棒子都被gcd发动起来了,他们抱成了一团。我们想斗也斗不过他们!。”</p>

    ……</p>

    几个地主研究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最终还是决定忍气吞声,接受现实。</p>

    两天后,高恒善领着游击队的一排战士来到这里,对这几户联合起来抵制征粮的地主实施武装征粮。在游击队的武力威胁下,这几户顽固的地主才按要求缴纳了粮食。</p>

    刘玉峰虽然和其他地主一样,也如数缴纳了粮食。可他心里的怨气却越来越大。他曾在暗地里放出话来:“别人谁愿忍谁就忍,反正我是咽不下这口气。等日本人回来后,我一定要想办法和日本人联系上,狠狠地报复他们。”</p>

    本书来自 品&书#网 /book/html/32/32540/index.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