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之食色系统 > 第十三章 :简单盛宴第二更
    午膳时分,散发着香气的菜品一一端上红木八仙桌,十多道美味珍馐,足足摆满了整张桌子。但主厨做的佳肴还未能端上来,因为卓亦忱还在做呢。

    打下手的难以理解,堂堂大厨啊,还是太老爷亲点的,居然和土腥质粗的鸡蛋磕了那么久!这是要在厨房里头绣么?这个新来的后厨头刀真的靠谱么?

    慢工出细活。卓亦忱只做出两道菜,为了这两道菜,他仔细地把蛋壳、蛋清、蛋黄三者分开来。

    蛋清和蛋黄,再配上切成丁的新鲜香菇和嫩冬笋。这便是其中一道菜,但这道菜却是异常华美精细。它甚至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满江明月芦秋。

    而另一道菜便是卓亦忱小心翼翼地倒出蛋液后,用小刀将蛋壳的边缘磨光,使一个个空蛋壳形成一个碗状的半圆形。然后将新鲜的莼菜、小虾仁丁、笋丁、配料都塞入这个“蛋碗”里,再将“蛋碗”摆放在深口瓷盘里,卓亦忱摆了好几盘,盘中都加入鲜浓的汤液,然后灶下开大火。

    不过,卓亦忱用的不是层层累加的小蒸笼,而是密封性更好的土陶制炊具,这是一种介于煮和蒸之间的烹制方法。浓汤现在大火下化成热的蒸汽,顺着陶锅中心的通道,往上蒸腾,一遇冷便再次液化成汤,一边蒸一边煮。浓汤的鲜气在每一层陶具中蒸腾、液化、又循环,这能将汤和蛋两者的美妙滋味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这个浓汤就很讲究了,鸡汤做出的味儿醇厚,黑鱼汆汤做出的味儿鲜辛,甚至还可以用甜汤。卓亦忱选的是鸡汤,因为有下手熬了乌鸡,他就顺手倒了一些浓汤过来。

    长时间的高温蒸煮,让蛋壳中的微量元素、钙质混合着莼菜、冬笋的特殊清香,一起溶进了每一层深口瓷盘的汤羹里,坚硬的蛋壳变得软乎,可以一勺一个直接吃。

    这一次,邵伯韫也坐上了八仙座。

    邵宁中既诧异又欣喜,道:“今个是要上什么佳肴,竟能把父亲都引过来了?爹,您不跟儿子置气了?我就说咱太常寺卿府多多少少还是要摆摆派头的,否则啊,其他官员还得说咱邵家穷寒酸惯了……”

    邵伯韫只道:“以后我便不管邵家的后厨了。”

    邵宁中一听立刻不答应了,“爹,您别说这种话好么?”

    “我可受不住邵大人的阔气,我寻了另一位名厨过来,他兴许能应你的意。”

    邵宁中立即劝道,“爹,您莫生气了,后厨您还继续把关着,我把那食材的量减少一半行不行?”

    邵伯韫却是摇头。

    “只能一半,不能再减了。爹……”

    “这位名厨定能接我的手,我这把老骨头啊,已经干不动了,成天有得糙米粥喝就行,其他的我也干不了啊。”

    “爹……”邵宁中还要再劝,但话语却被邵伯韫摆手打断了。

    邵伯韫站起身,把桌子中间腾出一个地儿,对站在门前的卓亦忱招收,“来来,快进来。”

    卓亦忱把大瓷盘端上桌子,朗声报出菜名,然后揭开盖子。

    那只瓷盆是厨房里头最大的一个,是普通盘子的五倍大!盆中一汪清泉洁白如玉,而繁多的金色星辰点缀其中,右上方还缀着一*大圆圆的明月。同时,一股诱人的鲜香更是从这盘明月玉水中四溢而出散出。

    后厨里打下手的都在厅里候着,这下子他们总算明白了。原来,头刀在厨房里和鸡蛋死磕,其实是把蛋清分离,将没有丝毫杂质的剔透蛋清放入瓷盘里,这便是清澈的江水了。再将打散的蛋黄液炸至金黄,撒入蛋清里,这便是星辰了。而那轮圆圆的明月则正是完完整整未打散的蛋黄。最后,将瓷盘放入大蒸笼里,隔汤蒸制许久。

    卓亦忱恭敬道:“各位,这蒸蛋得趁热食用。为了质感和口感的最佳,这菜中的主料蛋清液只是蒸到了八成熟,如果凉了,多少会产生一点腥味。”

    邵宁中并不太喜欢鸡蛋,但此刻也拿起勺子,兴致勃勃地探着身子,但却不知从何处下手,小勺举在半空,又停了下来。

    他感慨道:“这盘形意无双的“满江明月芦秋”,让人不忍破坏啊!这手还真下不去!”

    卓亦忱笑道:“邵大人不必顾虑。菜终究是拿来吃的。你只管一勺下去,试试它的滋味吧。”

    邵宁中躬身说:“父亲大人先请。”

    “好!”

    邵伯韫拿着勺子伸手,连着周围的金色星辰一同舀了起来,他先是欣赏了片刻,才把小勺缓缓送入口中。

    七分凝固的蛋清爽滑又鲜嫩,如同上好的羊脂膏,剔透的琼浆凝脂化在了唇舌之间,竟丝毫没有蛋的腥气,而是一股淡淡的清香。当牙齿轻咬蛋黄时,立刻又尝出了一种油酥滋味,两重味道承转相合,在舌尖缭绕不绝。

    此时,邵宁中、夫人、还有邵家的小少爷也纷纷舀了一轮“江水”,细细品尝。

    邵伯韫咂味片刻,问身边的邵宁中:“你说说看,这蛋黄和蛋清各有什么玄妙?”

    卓亦忱忙道:“玄妙可万万称不上啊……”

    邵伯韫却说:“无妨,他自己是太常寺卿,若是吃不出这菜里的味儿来,那便退位让贤吧。”

    闻言,邵宁中笑了笑,细细地用舌尖感受了那独特的味道,然后回答道:“蛋清液里有冬笋的清香,怕是磨成粉撒起来了吧。而蛋黄油炸的火候刚刚好,也没有丝毫腥味,再用鸡汤一蒸,十分鲜香。”

    卓亦忱点点头,“真的。”

    邵伯韫又补充道,“除了冬笋,还有菇茸和虾粉。”

    “正是!”

    旁人听了三人的对话,也都馋得不行,二刀厨师忍不住凑过来瞅了一眼。

    卓亦忱说:“我特意做了这么一大盘,就是想让人人都能试一口,不知邵大人可否答应?”

    邵伯韫也看向自己儿子。

    邵宁中立刻点点头,大手一挥,“当然行。来,”他把那大瓷盘端到二刀厨师的手里,“去,去给府里的人都尝尝。”

    厨师乐呵呵地说了一声,“谢大人和总厨!”

    这道菜撤下去之后,卓亦忱便端上了那第二道菜,他做了很多盘,但也只端了一盘上来。他一进厅里,坐在八仙座边上的人纷纷站起来。卓亦忱恭敬地把菜放在桌上。

    邵宁中诧异地问道:“这、这竟是蛋壳?怎做得如此漂亮?”

    邵夫人也笑道:“可不是嘛,这蛋壳是白的,里面配着新鲜的绿色,着实好看。”

    小公子等不及了,伸出小胖手,用勺子颤巍巍地舀起一个。小孩子力气小,蛋壳又是半圆形的,在小勺上晃来晃去的。邵夫人赶紧用筷子架住了,那蛋壳竟是软软的,就像夹着糯米团子一样。

    “娘,我要吃我要吃!”小公子唤道。

    邵夫人就这么用筷子夹着送进了小公子的嘴里,半圆的蛋碗儿竟也丝毫没掉,真真像米团子一样。卓亦忱对上夫人惊喜的目光,他便笑着解释,“我涂了一层薯粉,在油锅里炸过。”

    餐桌上就留了这一盘,其余的卓亦忱就让后厨的人拿给府上的人一一品尝。

    邵宁中心情大好,就开始唠嗑,“我记得您在我小时候,总是逼着我吃生鸡蛋,那时候咱家太穷,不能为了个鸡蛋浪费油水,你就让我生吃。我可是到现在都记得那滋味啊!腥地我是直想呕,但又不敢真吐。被你这么喂啊,后来,我还一直厌恶鸡蛋呢。”

    邵伯韫瞪着眼睛,“你还不是长得壮如牛!”

    邵宁中大笑,旁边的夫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小公子也“咯咯”笑着凑热闹,挥舞着小胖手,“我我……我也要吃生鸡蛋!”

    夫人抓着他的小胖手拍了一下,“那是穷……”话音戛然而止。她略微尴尬地看了太老爷一眼。邵伯韫并未觉得怎么样,“我本来就是黄土地里滚大的人,的确是穷啊,你没说错。”

    邵老话音一落,厅里静默了好一阵。

    好一会儿后,邵宁中转向父亲,缓缓开口:“爹,宁中错了,没有饮水思源反而舍本逐末。”

    邵老没说话。

    “爹,您以后还跟咱一起用膳吧,我听您的,后厨的事儿也都听您的。”

    邵老轻叹一声,“我已经把邵家后厨交给那个年轻人了,你爹我是真的老了。”

    “这年轻什么来头?您从哪里挖出这么一号人?天一阁的后厨么。”

    邵老摇头,“他就是我先前跟你提到的,在街上偶遇的那对兄弟……”

    这话还没说完,邵宁中就激动地站起身,“父亲啊!他不会就是被皇帝送出宫的太子殿下吧!他竟在咱邵府后厨,就算要护着安危也不是这个护法吧!”邵宁中双手重重一拍,“这不是生生折我的寿吗!”

    邵夫人一听丈夫这话,也跟着急了,忙道:“老祖宗啊,您怎么把当朝太子请到咱府上的后厨来了?!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行了!”邵伯韫一拍桌子,“谁说卓公子是当朝太子了?!太子殿下从小养尊处优,能有这等厨艺吗!也不用脑子想想!”

    急得到处乱转的邵宁中这才堪堪停下,转过身眼巴巴地瞅着自己的亲爹。

    “爹,你倒是早说啊,刚刚可吓死我了……”

    “快坐下!堂堂太常寺卿,慌里慌张的像什么!”

    邵宁中立刻坐回去了,还是焦虑地在木桌上叩着手指,“那这位名厨便是太子殿下的哥哥?或者,弟弟?”

    邵伯韫训道:“你一口一个太子殿下,倒是熟络得紧啊,如此放肆难道不怕落人口实吗!”

    “是……”邵宁中应道,“那,那……那位究竟是?”

    “卓公子是卓家的长子,别看他年纪轻轻,但厨艺极好,可惜被埋没在乡野民间。我看啊,邵府也只是有幸能暂时留住这尊佛,他日后必定进宫。”

    邵宁中喃喃道:“那是自然,毕竟有太……有位高权重的人在身边,终究也会大富大贵的。而且,那年轻人做起事来利落,又生得俊俏,总该不会被埋没的。”

    邵伯韫捋捋胡须,目光深远。

    “那父亲啊,咱们是不是要主动做点什么?是不是应该把太……把那位护送回宫?”

    邵伯韫瞪了自己儿子一眼,“你如何能断定他的身份?贸然这么做,岂不荒唐!”

    “父亲,您如今不在朝堂,有所不知啊!”邵宁中把妻儿和下人全都屏退了,厅内只余两个人,他方才凑到父亲耳边,小声地耳语道,“据说啊太子有个双生的胞弟……”

    邵伯韫惊道:“此为谣传,不可听信!尔等也不能对皇家之事妄加揣度!”

    邵宁中又拉着父亲坐下来,“我听说,右相和庄妃都派人去找了,此事原本也算是庄氏的机密,但几个月前在太平湖里打捞出一具尸体。死的人正是庄妃宫里的太监!官衙的人从尸体身上搜出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说太子的胞弟很可能是流落在民间了,但其他字迹都糊了,官衙的那个人只看出这些。但是当天晚上,这件事就被刑部压下来了。那个小太监的尸体都被烧得看不出形了,怕是庄妃为了避着自己受到牵连……”

    邵伯韫冷哼一声,“你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办正事,倒尽听这些野史秘闻去了!”

    “爹!”邵宁中急了,连忙解释,“我才不想知道这些呢!是今日卯时靖王召见我,我去早了又没侍卫带着我引见,我便自己寻到里边去,恰巧听到了靖王和右相的对话,我当时也是吓了一跳啊!”

    邵伯韫盯着自己儿子,“你不会被靖王发现了吧!”

    “没有没有!”邵宁中猛地摇头,“我当时即刻便走了,还是走在最外边候着,后来,便有侍卫带我进去了。”

    “这也不能断定靖王就不知道你在偷听啊!”

    “爹,他要是知道了,我还能活着回来吗?!”

    听到儿子这话,邵伯韫这才缓下来,但神色却越来越凝重。

    半响,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远离靖王,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