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民国狙击手 > 第135章 黄兴败北
    “砰砰砰……”大约几分钟后,李墩地峡附近突然响起枪声。

    “哪里打枪?”田万森听到屁股后面枪响,当即紧张地问道。

    “会不会是擦枪走火?”王和充满着疑惑。

    “哒哒哒,哒哒哒……”突然,机枪响了。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听到机枪响,田万森有些慌了。

    突然,屁股后面传来一阵大喊:“奉岳长官令,剿杀叛军,只诛首恶,协从不问,缴枪不杀!放下枪,慢慢向火堆走过来,否则,格杀勿论——”

    晚上作战,方长宇不得不小心一些。好在部队已经准备好了起火物资。

    “抵抗——重机枪,反击——”几百米外的喊话,田万森听得一清二楚,马达,这还了得,所以他立即叫重机枪反击。

    “长官,重机枪好像掉到最后面去了,如果不出意外,重机枪排已经成了方长宇的囊中之物!”王和说道。

    “哒哒哒……”这时,重机枪响了,仿佛在证明王和说的话一样。

    “那我们怎么办?”田万森慌了,没重机枪,哪怕对方只有几十人,自己这个营也不是办法。

    “营长,只有带着心腹,悄悄撤退。大部队,估计是很难带出去了……”王和指了指黑色的天空,意思非常明显,趁天黑开跑啊。

    “缴枪不杀——”重机枪暂停,近两百名警卫营士兵,齐声吼叫。

    “砰!”有顽固分子开枪,在黑暗中冒出一星火。

    “砰砰砰……”早就潜伏到其附近的神枪手,连续几枪,将其打成肉酱。

    “缴枪不杀——”又是两百人巨吼。

    “或许,我们不该走出这一步……”田万森听到警卫营整齐划一的吼声,心头有些后悔。

    “长官,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王和催促道。马达,营长要是再感怀几分钟,说不定对方的高手就摸过来了。

    “砰砰,砰砰砰……”就在这时,王和只感觉耳边传来一阵枪响,然后全身有几处好像着火了一般,一股巨大的疼痛瞬间掩埋了他的记忆。

    “缴枪不杀——砰砰砰……”龚大成带着六个好手,一直潜伏接近着田万盛,直到听到王和的话,才能确实黑暗中围站着的十多个人里,有他们的指挥官,于是,六把盒子炮开始欢快地叫了起来。

    “砰——”又有顽固分子扣响了枪机。四五百人的队伍,又处于黑夜之中,想要将其全部控制下来,真心有一定问题,好在两头都给堵上了,而且还点起了火把,田万森这伙叛军想要跑,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轰——”一声爆炸,宣告剿灭行动升级!

    当然,这不是火炮,而是手榴弹。

    “投降啊,我投降啊,别开枪啊……”终于,在最初的紧张与慌乱之后,有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慢慢地,在李墩这个地峡之上,竟然燃放起数十堆大火,将周围数百米地盘照得十分明亮,本来那些还想悄悄溜走的人,见到这种情况,只得弃枪高举着双手走出来。

    “向天空,打三发白色信号弹!”半个小时后,方长宇命令道。

    远在三十公里之外,站立于安庆佛塔的岳山,终于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走了下来,陪同他上佛塔的还在余大鸿。三十公里外的情况,一般情况是看不见的,但因为信号弹升得比较高,再加上这个年代的能见度还真心不错,所以包括余大鸿也能透过望远镜隐隐看见信号弹的升空。

    但在李墩战场,直到晚上12点,才将战场打扫完毕。

    结果就是,田万森的叛军没有吃到肉汤,反而是追击歼敌的警卫营一连官兵以及营骑侦排、重机枪排等轮流吃到了肉汤。

    田万森被击毙,王和被击毙,此外还抓捕到一些田万森的骨干。包括普通士兵,都要回去斟酌。实际上,在所抓捕到的俘虏里,还有潘明发展的情报人员。同盟会员,只是政治主见,远不是潘明这种天生情报家的对手。但这些人,包括已经在安庆被抓捕的120人里,都将被全体送到武昌前线。

    次日上午12点,警卫营一连押解着四百余名俘虏回到安庆,当即受到安庆民众的热烈欢迎。岳山趁机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各党各派庄严宣告:一切党派都可与皖省革命军合作,亦可与皖省政府合作,共同推进东国的各项事业,但切不可擅搞破坏,更不能将枪口对准同仁、袍泽!这样的党派,皖省不欢迎!最后,岳山宣布将总计137名民党分子开除皖省革命军,并驱逐出境!

    当然,新闻发布会后,安庆东门城门口,挂着此次14名判断骨干的头颅。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世人,岳山看起来很好说话,但前提是不要激怒他!

    ……

    岳山处理皖省革命军判断,属于几百人的小战斗,不值一提。后世的研究者们,最多能够看出岳山心性中那种“干净”的要求。岳山,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特别是在处理内政之时,可以有战争,但前提是政治解决,动不动就向国人或袍泽捅刀子的行为,实在是把东国人的人性给搞丑了搞臭了,岳山与这种人绝对是水火不容。

    皖省的战斗不值一提,但从武昌起义后不久发生在湖鄂境内的战争,这场史称“阳夏战争”的多大数万人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1天,却实实在在值得探讨一番。

    10月12日,武昌起义后两日,清廷便命陆军大臣荫昌为“剿办”,会同萨镇冰前往湖鄂剿叛。与此同时,各路清军开始慢慢抵达汉口外的刘家庙车站一带。

    14日,武昌革命军募兵,成功募兵2万。同日,清廷启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但显然,这个任命对于袁世凯来说,完全是不痛不痒,作为资深政治家,袁世凯又怎么可能只甘心当一个“救火队员”?

    所以,在接下来荫昌指挥的几次战斗中,清军是一败再败,根本不是武昌起义军的对手。至10月26日,清军与民军反复争夺刘家庙,上午清军夺去,下午民军收复,双方呈拉锯战。

    但是,这场仗打到此时,似乎还是打给皇室看的。

    10月28日,黄兴和宋教仁到达武昌,黄兴并于当日去汉口视察,是日,清军用大炮猛轰汉口城区。这时,清廷已经感觉到战争不是这样打的了,27日,清军招回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湖鄂兵变。10月30日,袁从彰德到达信阳,3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作为清廷来说,惟有舍弃内阁任用袁世凯,才能苟延残喘。而袁世凯,虽然力量很强横,但他也非常克制,于是,在11月1日清军拿下汉口之后,战局奇迹般地停了下来。

    确实停了下来,因为有人开始主张谈判。

    说说袁大人,这家伙在听到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后,终于打道回京了。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京师,16日组织新内阁。其成员是: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并以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分任各部副臣。

    11月16日,袁世凯在京师上任,黄兴在汉阳指挥民军反攻汉口,双方大战又起,至11月26日,清军占十里铺、龟山;11月27日,武昌义军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议防守武昌,黄兴弃帅印赴沪。

    当日,清军占领汉阳。革命军锐气再遭重创!

    本書首发于看書網

    <dd id="foottips"></dd><dd class="tags"><b>tags: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