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 第231章 有钱啦
    “但是说回来,身子骨倒是比以前好多了”牛桂枝不好意思小声说:“咱女人每个月要来的那东西,量都多了呢。”
    牛翠兰看人连唇色都比以前红润了,赞同似的点点头。
    牛桂枝其实还有想说的。
    打从娘家在老太太的带领下把营养补起来以后,几个嫂子的感情都好多了。
    她平日看在眼里心里都有数,可见吃肉养人啊。
    这会说着话呢,‘过来吃饭’一直往牛翠兰身上扑,轻咬她的手指。
    牛翠兰有点受宠若惊。
    原来她搬回来,不仅家里人如此的热情,连狗都如此的欢喜么。
    等人站起来准备收拾碗筷才发现自个一直踩着个骨头,狗子吃不着都急眼了!
    牛翠兰吃了饭朝公社小学走,一路上倒是遇见了几个本队的社员。
    虽说不至于形如枯槁,但各个都瘦得跟竹竿条差不多,这才是她记忆里老家人的样子啊。
    人打着肉味的饱嗝想着,这个家是真的变了。
    想想丈夫坚持叫她开学前才来公社小学报道,而今天出发的时候婆家话里话外也是她往后吃不上好饭好菜的幸灾乐祸。
    回了家,牛翠兰依旧感慨良多,瞅着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屋,翻开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教案,沉下心为开学做准备。
    此时此刻老牛家压根就不知道牛翠兰的感慨。
    要上学的二妞和牛建军正高兴得上蹿下跳,而同样兴致勃勃等开学的牛建国和大妞已经摸了无数遍铅笔和
    作业本。
    因为太过于激动,不仅睡不着而且连晚饭都消耗光了,晚上十点多就翻来覆去的喊着饿,最后是大妞和牛建国悄咪咪的带着弟弟和妹妹偷摸了家里一捧粮食趁着夜色出了门直奔荒屋,喊开门眨巴眼睛问老太太吃夜宵吗?
    徐春娇就着孩子们带来的面粉,从院子里小菜地摸了两个西红柿做了个西红柿面疙瘩汤,跟孙子辈的一人端着一碗。
    半碗刚下肚就碰见了找不见孩子上门来看看的老牛家其他大人们,在大眼瞪小眼的无声沉默里头,徐春娇沉沉的来了一句‘锅还没洗..’
    大人们了然,抱着来都来了默默的去和面也做了一顿疙瘩汤。
    今天已经闻了老牛家椰子鸡汤香味好半天的先锋生产队社员们又不知有多少被香醒的,极其暴躁的问家里人老牛家一天之内不把粮食霍霍光是不是就睡不着觉,又不知多少个一辈子没吃过夜宵的社员,终是实在忍不了,起夜囫囵做上一点宵夜,哪怕水里头加一点糖精也是对付过去了。
    孩子们开学的时候恰好是海岛种黄灯笼辣椒最好的季节。
    能不能完成公家下达的种植任务事关年末分红,也就是来年一整年能不能生活得轻松一点,所以大人之间并没有所不同,只有年纪小一点的小孩高兴得走路都是颠跳着的。
    上学期徐春娇带的大妞和建国去报道,这学期倒也是一碗水端平着跟着去了。
    上了
    二年级的大妞和牛建国依旧和上一年级的建军二妞在一个教室。
    大妞主动把妹妹的板凳放到了身边,“上课的时候,咱们要把手叠起来放好知道吗?”然后又扭头去看弟弟。
    牛建国却是在跟牛建军展示木桌底下干巴了的鼻屎。
    大妞和牛建国上学期各自的同桌也都来了。
    男孩子心眼子大没啥,一听牛建国身边坐的是弟弟搬着小板凳再自己去找位置。
    大妞以前当同桌的小姑娘却有点无措的站在原地。
    “我问姑咋办!”大妞很有解决问题的豪气,刷的一下起了身朝外奔。
    牛翠兰今儿特意早来了些,刚好撞见了一路喊着‘姑姑姑姑’的侄女。
    教室里站着的小女孩瞬间紧了皮,惴惴不安的看着新老师,手脚更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大妞说:“姑,二妞可以坐我和史珍香中间。”
    牛翠兰却看向老太太,“还是得分开了坐好一点。”
    本来一年级和二年级混着上课就容易出乱子,再混着坐更是难教的。
    当老师的最怕那些个护犊子的家长,她就怕和老太太说不通。
    然也真是想多了,徐春娇压根就没有插手的想法,说了句‘上学的事情我不管’就站到了一边。
    上课铃声一打起她就想走,被安排到一年级前排,本来安安稳稳坐着的二妞却不舍的跟着站了跑出了门。
    听见动静的徐春娇回了头刚好接住扑过来的孙女,又看了眼教室里探头探脑的其他
    小孩子们。
    牛翠兰出教室把二妞带回去,徐春娇挥挥手,“去吧,奶奶就站在这陪着你们。”
    这会太阳已经升起,九月份的海岛倒还是晒得很,二妞时不时就得往外张望一眼,倒真的都能瞧见老太太,连牛翠兰都忍不住念叨一遍还是隔代亲啊,打小老太太对女娃娃哪有那么大的耐心,不打死就算是很不错了。
    此时徐春娇已经找了块石头舒舒服服的坐了下来,把空间里的小说翻了一页,继续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要不是徐水生一路找来,她还能再多看几页。
    徐水生都在队上等候好长一段时间了,一直瞧不见人回来干脆寻了过来。
    “姑,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徐春娇说:“说好消息,坏消息烂在肚子里不要说。”
    徐水生飞快的说:“坏消息是本地暂时没有车子配额,还得等,等到什么时候不知道。”
    顿了顿又慢悠悠说:“好消息是放贷员已经来了队上,钱在信用社里头,啥时候取都行。”
    说起车的时候,徐水生连音调都是微微颤的,谁能想到偏远海岛的偏远小渔村居然还有喜提大货车的一天,饶那钱是借的,也是货真价实的有了一辆车对不对?
    按他说至少先开七八个会议把买车事宜一项一项的落实好。
    徐春娇微微蹙眉,问:“什么会要开那么久?”
    徐水生耸肩,他不知道啊,但那么大件事不多开几场会议显得不太重视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