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实锤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 第95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
    第93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
    媵妾是古代贵族的一种婚嫁风俗,有点类似之后朝代出现的通房丫头。
    在古时的大贵族成婚时,媵妾几乎就是一种标配,盛行于先秦之时,但在汉时依然流行。
    大贵族们为彰显自己的身份之别,往往就喜欢以古礼来标榜自己的身份。
    小瑶作为班殊的近身侍女,她的将来自然也是和班殊绑定在一起的,也是要随着班殊的出嫁而走的。
    班殊作为小瑶的主人,以及将来的王莽大妇,自然是有权利决定小瑶的身份情况。
    所以,当班殊以媵妾要挟她时,小瑶顿时就束手就擒,只能听从班殊安排,生恐班殊将来成婚之后,不给她媵妾身份。
    那样的话,她这一辈子就等于是白混了。
    班殊从小瑶这里得到王莽送来书信,她看着王莽为她写的情话,整个人都沉浸在爱情的包围之中,并露出痴痴的笑意,丝毫都没往常的才女风范。
    可见爱情的魔力是多么的厉害。
    它可以使人失去正常理性判断,成为附庸。
    所以,智者不坠爱河。
    班殊看着王莽的书信,两人在书信之中又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两人约定在三天之后见面,到时候王莽就会将做好的机杼送给班殊,然后让班殊献给王政君,以此换得班殊以后在王政君跟前的好感。
    对于这样的操作,班殊也没有任何意见。
    作为晚辈孝敬长辈这本来就是应有之义,再加上班殊将来也是要是成为王莽之妻,王家大妇。
    由她多多的去孝敬王家的定海神针王政君太后,这本来就是班殊以后的分内之事。
    完成了纳征之礼后,王莽又感谢了刘向之助。
    “刘公,吾能娶班家淑女,公居功至伟。请受莽一拜。”
    刘向回到王莽府上告知了王莽纳征之礼是如何的顺利完成之后,王莽当即就对着刘向如此拜道。
    刘向坦然接受王莽一拜,笑道:“汝以后便算是成家立业之人,以后王家子嗣延续之重担就要由汝承担。”
    王莽回道:“刘公教诲极是,此真乃吾之重担也。”
    刘向看着王莽,他心里真是喜欢极了王莽这个谦逊有礼的晚辈。
    在刘向看来王莽就是那种位尊而不骄的贤明之人。
    此次刘骜在未央宫托太宗孝文皇帝之名大赦天下。
    其实朝野上下的聪明人都能看出几丝真意。
    刘骜爱好微服出宫早已不是秘密。
    而刘骜让王莽伴驾出游,在群臣的印象之中好像也就这么两次而已。
    而且,这两次出游,群臣也都未再听说刘骜在外走马斗狗,放浪形骸之事。
    所以,有些聪明的人因此也就想到这可能就是随驾之人的能力。
    王莽既然能随驾,说明他深得圣心。
    随驾之后又能勉励皇帝远离荒唐嬉戏之乐,这又是一种本事。
    所以,此刻的王莽在刘向的心中他就是一位贤明有能之臣,也是一位可以规范天子行为之人。
    这样的人刘向是打心里喜欢,毕竟刘向也是宗室之人,虽然血脉偏远,但这并不妨碍刘向对刘氏天下的忠诚和殷切盼望。
    刘向看着王莽,勉励道:“屈子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望汝之后坚定信心,忠心以事天子,如此方不负于太后之萌荫也。”
    王莽又拜道:“晚辈谨记刘公教诲。”
    刘向的眼中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这段时间刘向也在想着如何帮王莽完成一次身份的跨越转变。
    世人皆知天子八舅,而得侯者七,然唯独王莽之父王曼早亡失侯。
    现在王莽这么贤明懂事,谦逊有礼。刘向觉得自己也应该为王莽也出一份力,想方为王莽也争取一侯爵之位在身。
    如此一来,将来王莽必会承记刘向之恩,将来王莽真有所为时,也会照顾一下他的血脉后人。
    虽然,汉初之时,高祖曾言非功不得封侯。
    但是,这条规矩从刘邦自己开始就没有哪一任大汉皇帝当回事过。
    每一位皇帝都破例给自己的亲属封过侯。
    所以,此刻刘向有如此之想,那也一点都不奇怪。
    毕竟,外戚为侯,且又为大司马辅政,在大汉乃是历代天子以来的标配。
    王莽身为王家子弟,也是太后王政君的晚辈,他自然也就算是外戚身份。
    而且,王莽的父亲王曼和现如今的王家七侯一样,都是太后王政君的血亲兄弟,按理说追封个侯爵之位也是不过分的。
    故而,刘向也就不禁动了为王莽请封侯爵的心思。
    只不过,现在刘向还没有联络到一位能够真正一锤定音的主要人物,所以,现在刘向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不忘鼓励王莽一句。
    谢过了刘向之后,王莽便又亲自送刘向出府。
    看着刘向远去的马车,王莽也不禁舒了口气,今天的纳征之礼,他虽然没有出面,但是在幕后的工作,也够王莽喝一壶的。
    一府上下所有的事情,王莽都要亲力亲为,这其中艰险是真不容易的。
    怪不得古代大家族会有内外之分。
    原来这些府中琐事真的很熬人时间,熬人心思的。
    现在王莽也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了。
    就在王莽准备转身回府之际,他的好邻居赵临出现了。
    赵临看到王莽站在门前,立刻热情招呼道:“将军。”
    王莽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赵临,当即也换了一个笑脸,对着赵临拜道:“赵君。”
    赵临对着王莽笑道:“恭喜将军纳征之礼礼成。将军与班家淑女定于何期婚嫁?”
    王莽笑道:“不瞒赵君,吾与班家淑女之婚期定于今岁八月十五,到时赵君可一定要赏脸亲至,吾必奉以琼浆佳肴招待赵君。”
    赵临开心道:“恭喜将军。”
    自从和赵飞燕在郊外庄园后山之巅有了那么一次亲密接触之后,王莽看赵临的感觉也比原来顺眼多了,感觉两人就跟亲戚一样了。
    只不过这个亲戚关系不能明说,也不能告诉赵临,只能王莽和赵飞燕心里有数。
    所以,现在王莽也感觉有赵临这个邻居也是挺不错的。
    而且,还有一件更惊喜的事情,那就是从赵临口中得知,赵飞燕差不多每旬都会请旨回家省亲一次。
    虽然,这很不符合朝廷礼制,但刘骜不在乎,刘骜很宠赵飞燕,所以,对于赵飞燕每次的省亲之请,他都会很贴心批准,为的就是能让赵飞燕这位佳人心情舒畅。
    可见刘骜是一位多么暖心的痴情暖男。为了赵飞燕,朝廷礼仪都可以置之不顾。
    和赵临闲聊完毕之后,王莽又多嘴问了一句,“赵君如此开心,可是婕妤又要回府省亲?”
    赵临得意道:“吾女念家,每旬必会归家以奉老夫。今日宫中又传消息,言吾女两日后回府。”
    王莽羡慕道:“赵君真乃有福之人也。婕妤如此盛宠在握,将来赵君必不失富贵也。”
    赵临得意一笑,他现在最开心的就是两个女儿都进了未央宫中,且都成了天子宠妃,这份恩遇对赵临而言,绝对是老天行大运,想不开心都难。
    王莽知道赵飞燕回来的日子之后,他的心情也出奇的好了几分。接着王莽又和赵临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和赵临话别,然后回到自家府中。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之后,王莽的精神状态又恢复到了圆满之境。
    今天王莽要去拜谢王音了。
    昨天的纳征之礼能办的如此风光,这都离不开王音的鼎力相助。
    千万之聘,逶迤长安,这风光当真是一时无两。
    这不仅给足了班家的脸面,也撑起王莽的脸面。
    从那一刻起,长安城中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王家有一位叫做王莽的公子了。
    这对王莽而言,意义重大。
    所以,王莽必须要好好谢谢王音,感谢王音为自己刷的大火箭、嘉年华!
    到了王音府上之后,王莽在下人的带领之下径直到了王音的内院之中。
    见到正在忙碌公文的王音,王莽立刻拜道:“侄儿拜见叔父。”
    王音看到王莽之后,笑道:“昨日纳征之礼如何?”
    王莽对着王音谢道:“多谢叔父鼎力之助,侄儿昨日纳征之礼无比顺利,已与班家定下婚期,今岁八月十五之日,侄儿便可迎娶班家之女。届时叔父可为高堂,受侄儿与新妇大拜之礼。”
    王音心情大悦,连声道:“彩!如此甚好。趁此时机,汝还可装饰府院以待新人。吾能为汝见证礼成,二兄在天之灵便也可欣慰之至也。”
    王莽道:“叔父之言甚是,有叔父为侄儿见证成婚之礼,吾父在天之灵定畅然大悦。”
    王音和王莽说完纳征之礼的事情之后,王音接着就开始问起王莽其他事情了。
    王音问道:“汝可知天子所言之太宗梦赐神农书事?”
    王莽乖巧回道:“侄儿知晓。当日侄儿与天子在郊外庄园之中亲至阡陌,劝农为桑。天子兴之所至,邀侄儿同耕田地,逮至日中方休。”
    “天子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于庄园精舍之内休憩养神。侄儿守备于外,俄顷之间,只觉精舍之内若有瑞气氤氲。待侄儿惊问于天子之后,方知是太宗入天子梦,赐神农书。”
    王音听着王莽的回答,他慢慢抚着胡须,眼中尽是欣赏之色。
    王音赞道:“天子真乃天命所归之人也,此亦是我王家之福也。”
    王家一身之荣辱皆都系于刘骜身上,这些年来很多人都拿着天灾异象说事,一开始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天子之时,就会将矛头对准王家,每次先受伤的也都是王家。
    因此王家之人对天下之人妄议天命之事,也是深恶痛绝。
    这次刘骜有了太宗托梦,且又被赐予神农书一卷。
    这对王音而言绝对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所以,王音也不打算真实的追问王莽真相。
    只要王莽可以一直坚持如此之言,那对王家以及王音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回应。
    天子的天命没有问题,那么被天子信任任命的大司马自然也就没有问题。
    这个简单的逻辑,虽然看似有点可笑,但这就是政治,而且,还是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
    王音也命府中厨工按照刘骜所赐的神农书试制了一些面点美食。
    而此刻也正是用膳时间,所以,王音也就对王莽说道:“今日,吾特命府中制作神农书所言之膳,汝来的刚好,可陪吾一同进膳。”
    王莽拜道:“多谢叔父。”
    很快就在王莽的等待之中,王音府中的仆从也终于将王音今晨之膳备好了。
    看着仆从们端上来的包子,油条,煎饼等物,王莽心中感慨,没想到在后世如此平常可见之物,竟然也能上得了列侯之餐几。
    由此可见,孝文皇帝刘恒的这张虎皮是多么管用。
    王音看着这些膳食,他也惊奇不已,显然此刻的王音也是第一次尝试。
    王音用箸夹起一段油条轻轻一咬,品尝着油条的特殊香脆松软之感,王音眼睛一亮, “太宗皇帝真乃神也。”、
    在这一刻,王音也不由的相信能将小麦这等贱谷化腐朽为神奇者,可能也就只有是神仙了。
    看着王音如此喜欢油条这等美食,王莽不由劝道:“叔父,油条油气过重,恐不利叔父之健康。叔父可多用清淡之食,此方为养生之道也。”
    王音笑道:“汝且安心,吾自有分寸。”
    王音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动作却没停住,显然油条的香味确实很吸引他。
    看着王音吃的这么开心,王莽也不再继续劝阻,再劝的话就有点不懂事了。
    既然他喜欢吃这么重油的食物,那就不要怕老年三高之病了。
    王莽静静的陪着王音用完早膳,王莽比王音可节制的多,他仅仅只用了一个包子和一份煎饼以及一碗小粥。
    显然,王莽的生活习惯还是挺养生的,所以,即便是穿越之后的王莽也没有刻意改变之前的生活习惯,为的就是能够活的更长!
    结束了早膳之后,王莽便向王音告辞,之后就又去了未央宫中执勤。
    等到王莽到了未央宫后,还没等王莽坐在中常侍值房之中的方榻之上,一份诏令就送到了王莽跟前。
    寺人宣旨道:“命中常侍王莽明日护驾昭阳殿婕妤回府省亲。”
    王莽听旨一愣,然后立刻接旨,“臣接旨。”
    ——————————————————————
    虽然...但是...还是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