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实锤了!我王莽就是穿越者 > 第73章 莽子的人生大事
    正在和班殊表白的王莽并不知道自己身上这件借赵临的衣衫,竟然是赵飞燕亲制之衣。
    赵飞燕看着此刻的王莽,她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复杂着,她想不透为什么自己送给父亲的衣衫会出现在王莽身上。
    而且现在自己竟然还荒谬的以为这件衣衫和王莽就是很配,认为这件衣衫就应该是王莽的一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赵飞燕心中不由一阵慌乱起来。
    赵飞燕立刻低下眼睛,不敢再去看王莽的样子。
    可是在她的心中好像还有一个声音在蛊惑着她,让她再大胆一些。
    赵飞燕不知如何是好,她现在能做的就是端起耳杯浅啄一口,用以压制自己心中不该有的杂念。
    此刻的赵飞燕因为这一杯酒的作用,心情也终于平复了几分。
    但她的思绪又随着飘远到了很久很久之前。
    赵飞燕知道自己的小时候并不幸福,她从小就听旁人讲在她刚刚出生之时,她的父母便狠心的将其遗弃在了冰天雪地之中,让其自生自灭。
    然老天眷顾,在冰天雪地之中被遗弃了三天的赵飞燕并没有香消玉殒,反而还在健康的活着。
    这时候她的父母见此情形,便再也狠不下心肠抛弃她了。
    于是,就将她又抱回了家中抚养。
    可是,家中的贫苦依旧,并不会因为一时的不忍而变得好转。
    所以,在赵飞燕成长的这段童年时光,她就很努力,很渴望的得到父亲赵临更多的关注和关心。
    后来,家里的负担实在是养育不起更多的子女,赵临也就不得不做出抉择,将小小年龄的赵飞燕送进了阳阿公主府中为奴为婢,希望赵飞燕能自己为自己找一条生路来。
    小小的赵飞燕进入到阳阿公主府后,因为模样俏丽,是个美人胚子,所以就被安排到了公主府中的歌姬之处。
    在那里赵飞燕很努力,为了学习歌舞,赵飞燕积思精切,废寝忘食,一学就是一整天。
    也正是因为赵飞燕的这般忘我努力,也使得她在阳阿公主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公主府中最优秀的舞姬。
    再后来赵飞燕也就因为自己婀娜曼妙的舞姿,清丽动人的歌喉,勾人魂魄的眼神,一下子就倾倒了前来阳阿公主府中游玩的刘骜,从而摇身一变,从阳阿公主府中的歌姬,变成了未央宫中的宠妃。
    成为了刘骜的宠妃之后,现在的赵飞燕可以说已经算是到达了人生的巅峰,可是她并没有多少快乐,刘骜的宠爱虽然也不曾缺席,但赵飞燕很清楚刘骜对她的宠爱只是因为她的天生丽质,并无其他爱意。
    今天赵飞燕听到了王莽对班殊的表白之后,赵飞燕恍惚之间好像才懂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爱。
    “一生很长,但又很短,匆匆几十年,一瞬即过。”
    这句话平平淡淡的表白之言,就像是有了魔力一般,虽然不是对赵飞燕而讲,但这句话却深深的刻在了赵飞燕的心田之中,无法再被抹去。
    就这样赵飞燕不由略带嫉妒的眼神又看了班殊一眼。
    此刻的班殊也很惊愕,她也万万没想到王莽竟然会这般直接,一时之间班殊也不知该如何回应,唯有红着脸,低首不语,像一只鸵鸟一样紧张又害怕的躲闪着。
    但是在班殊的心中,她竟也不讨厌王莽的这般孟浪行为,反而在她的心中还滋生出来了丝丝甜意。
    自从未嫁孀居之后,班殊便已经尝到了人间冷暖。
    周围的人都对她敬而远之,不敢亲近,唯恐自己会克死他们一般。
    渐渐的班殊的性格也就清冷了起来,整日里最爱的也就剩下的读书而已。
    过了好一会儿后,班殊也终于勇敢的抬头看着王莽。
    班殊勇敢的说道:“妾谢王君垂怜,然妾乃不祥之人,未嫁便克死夫婿。君又何敢娶妾?”
    班殊说的也很直接。虽然在汉朝寡妇很吃香,但那种吃香的寡妇都是生过孩子的寡妇。
    像班殊这样未嫁便就克死了夫家之人的女子,虽然也很不凡,但大多数人对起这样的女子都会不由自主的望而却步,唯恐自身命格不够,被班殊这般的贵命克制。
    所以,即便是被认为是天生贵命的班殊,在谶纬天命之风笼罩住的西汉末年也照样很难吃香。
    世人虽都想娶一贵妻,但世人更惜己命。
    所以,班殊就这样被单着,也就实属正常了。
    毕竟之前拿了如此剧本的王政君,虽然成了大汉至尊,但是她丈夫早亡,儿子又至今无子。
    所以,在面对同样命格的班殊之时,就连平常以命格贵不可言的皇家之人都忍不住要打退堂鼓的。
    且自元帝以来,天灾异象不断,因此坊间也早就传说了汉室受命将尽的谶纬之言。
    面对这样微妙的社会环境,大汉皇室能做的也就是不断施恩,不断反应,从而希望再次得到上天的眷顾,使得天命永久。
    所以,为了能够稳定局面,皇室也就渐渐的开始保守起来,不敢再有汉朝前期盛世那般以娶寡妇证明自身命格之事。
    王莽听到班殊的回应之后,胆子便更大了。
    汉朝人迷信命理之说,但王莽不信。王莽始终认为人的命运就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便有时候还是无法可命运之力抗争,但也要挣扎求变,决不可束手就擒。
    于是,王莽又看着班殊的眼睛,认真的说道:“莽不信命!莽读圣贤之书,自当遵圣人之教诲,不言怪力乱神之说。”
    说出此言之后的王莽,身上好像顿时出现一个强大的自信气场,使得无形之中的命运好像也开始绕步而走。
    这样强大的自信气场,使得在场之人无不叹服,迷醉其中。
    大汉已经许久未出现过如此自信之男子矣。
    一时之间,在场之人对王莽之观感又上一阶。
    王政君看着王莽身上的迸发而出的自信,心情顿时也好像被这自信的气场影响了一般。
    王政君赞道:“王家子弟当如是也。”
    面对如今汉家天命晦暗之说,王政君虽不问政事,但也迫切需要一人能站出以实际行动表示对“命”的质疑。
    因为也唯有这般自信,才有机会破除现在缠绕在大汉之上天命已衰的谶纬之言。
    当然这也是王政君的一厢情愿,汉家天命已衰这种谣言早就传了几十年了,已经渐渐成为了天下之人的共识。
    就连在朝的大臣们,他们平时遇到什么无法解释的灾异之后,都会直接上疏开喷皇帝天命不在,才导致灾异不断,并且以此不断的pua皇帝让出更大的利益,给予天下之人更多的赏赐。
    而皇帝本身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就已经显得惴惴不安,只要一有日食,月食,地震,干旱,洪水等等天象灾异之时,就会先下诏自省。
    指望这样的皇帝刚起来,去否定天命以衰的谶纬之言,那才真是为难人了。
    众人听到王政君的话,也都纷纷又对王莽投去了惊艳的目光。
    在众人心中,此刻也都认定这位王家子弟当真非一般人也。
    王莽转身又对王政君拜道:“姑母谬赞。侄儿不敢当。”
    王政君笑道:“有何不敢当?年轻人就该有如此朝气。朕老矣,以后大汉俱都靠尔等年轻朝气之人支撑了。”
    王莽听到王政君此言之后,回道:“喏。”
    王政君看着众人也都差不多时,又道:“如今正是春暖花开之时,饮宴到此为止,尔等俱都随朕一同游览散步于宫中花园可好?”
    众人听到王政君的提议之后,俱都回道:“谨遵至尊之命。”
    然后,一众人等就从长信宫中饮宴离开,到了气氛更加轻松到了宫院花园之中。
    王政君和王母走在一起,两人说说笑笑。
    小许皇后等则伺候于王政君身后,同时也与身边性情相近的婕妤聊天。
    小许皇后与班婕妤最为亲近,因二人都是有名之才女出身,所以,在聊天之时,两人的共同话题也就显得更多一些,然后就是马婕妤。
    这位马婕妤说起来也算是小马援的姑姑,她是马仲的妹妹,也是刘骜即位之后,最早的一批的妃嫔,但其并不受宠,只不是因为在宫中时间久了,才被渐渐的提拔到了婕妤之位。
    至于赵飞燕,她暂时还融不到小许皇后的圈子之中,当然她也融不进去。毕竟,赵飞燕的出身过于低微,而且,在年龄上也小于小许皇后等太多。
    所以,这个时候的赵飞燕也就自然显得沉默寡言一些。
    王莽和班殊两人在这宫院花园之中,在王政君的有意撮合之下,两人自然是越走越近。
    现在二人也走到一起,站在了长乐宫中一处临水亭榭之前。
    还是头一次这般与一位男子独处,班殊很紧张,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王莽自然也能感受到班殊的紧张,但对此王莽却是会心一笑,嘴角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
    王莽问道:“班姑娘,在下刚刚在殿中所言,句句真诚。不知班姑娘是如何看待在下?”
    班殊听到王莽的声音之后,不由更紧张几分。
    她故意看着亭榭之外水上的风景,然后又不知是紧张,还是故意,又撩了一下耳际之侧的一缕青丝秀发。
    这一幕看在王莽的眼中,更添了几分柔情。
    班殊感受到王莽的目光之后,耳根之下顿时飞红,显得无比娇俏可爱。
    班殊轻声羞道:“莫要这般看妾。”
    王莽听到班殊如此羞涩的回应之后,又说道:“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莽见淑女在前,自当勇学古君子之风,向班殊姑娘表露心迹。”
    班殊听到王莽如此之言,心里不由害羞着,以为王莽登徒子。
    当然班殊也不是讨厌王莽,只是她还年轻,还未经过如此大胆之男子。
    虽然,班殊也曾读过关雎之诗,也曾有过诗经之中那样的少女之梦,但是,随着年龄的渐长,又因社会风气的变迁。
    班殊也知晓像诗经之中的爱情,也只能停留在诗经的美好世界之中。
    现在,王莽陡然的出现,且又以诗经为引,再一次表达对班殊的一见钟情之后。
    班殊的小心脏此刻真的就像是一头受惊的小鹿一样怦怦乱撞。
    心思也一下子被王莽给撩拨的荡漾起来。就像是眼前的这泓湖水一样,稍有风动,便起了涟漪。
    班殊不由轻咬朱唇,做小女儿态,“你怎地这般轻佻?”
    王莽一听班殊这话之后,心里简直就乐开了花。
    虽然,这句话听着像是责备之言,但是这句话中深层次的含义,绝非是责备之意。
    相反这句话是一种好的信号,鼓励着王莽再进一步。
    王莽又说道:“非也,在下并未有任何轻佻之意。吾对班殊姑娘之念皆发乎于心,且又止乎于礼。不敢以轻佻之心对待姑娘。吾对姑娘此心更是天地可鉴,日月可表。”
    班殊这下子更慌乱了,她哪里见识过王莽这般的求爱方式。
    经过了片刻的犹疑之后,班殊似乎也鼓起了勇气,她转身看着王莽那双真诚清澈,又满含情谊的眼睛,说道:“汝当真如此?”
    王莽一听这话,有戏!
    王莽当即就伸指做誓,“吾对班殊姑娘之言句句真心,若违此言天地罚之。”
    班殊看到王莽要这般发誓,立刻心软,情急之下,竟然鬼使神差般的伸手拉住了王莽发誓的手。
    王莽被班殊这柔若无骨的小手抓住手指之后,也情不自禁的将手指弯曲,一下就将班殊的柔荑握在了自己手中。
    班殊被王莽这突然的袭击,双颊之上顿时飞红一片,然后小声道:“松开我。”
    这时候的王莽要是乖乖听话,那就真是个大傻子了。
    这时候说啥也不能松手的。
    王莽又紧紧握紧了班殊小手几分,王莽又低头温柔问道:“班殊姑娘还未告知在下,汝心中之所想。汝愿与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班殊哪里经历过这么密集又大胆的感情攻击,一时之间也慌乱掉了分寸。
    最后,班殊轻声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妾不敢轻语。”
    王莽乐的顿时差点呲牙,王莽旋即说道:“待吾回去之后,便亲上班府求亲,望班殊姑娘莫要嫌弃在下。”
    班殊鬼使神差的轻声嗯了一声。
    这下王莽就更大胆了,直接就把班殊揽进怀中。
    至于那“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圣人教诲,一下就给抛到了九霄云外之处。
    此刻的王莽就想享受一下怀中佳人的香味。
    班殊略带挣扎之后,便也安心的被王莽这样抱着。
    好像在这一刻,两人都将以往奉为圭臬的道德给抛开了。
    当然,王莽和班殊还是很克制的,并未像王莽穿越之前的小情侣那样,情到深处打kiss。
    毕竟,不管是王莽自己,还是班殊,他俩所接触的到了传统交流还是不能够让二人做出这一步的。
    现在,就这样抱着已经是突破极限。
    想要再进一步,显然难度极大,除非两人是真的得到了父母允准,且已订下婚约。否则在这世俗的道德捆绑之下,一时之间是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王莽就这样抱着班殊还没享受几分温柔,班殊就害羞的推开了王莽,然后红着脸走来了。
    似乎是感觉两个人这样独处在这里会很危险一般。
    看着班殊逃走的背影,王莽满足一笑,轻轻的将刚刚握住班殊柔荑的手放在鼻尖一嗅,感觉好像还有佳人芳香。
    小许皇后他们最先看到班殊过来,当她们看到班殊的羞红未退的脸颊之时,她们也都露出了一抹羡慕的眼神。
    虽然,她们都不知道班殊和王莽独处之时,发生了什么,但看着班殊的神情,她们也能猜到班殊很开心,并没有讨厌王莽。
    见此情形,她们也不由好奇起来班殊和王莽独处之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班殊到了小许皇后等人之前,先微微行礼,而后班婕妤说道:“过来吧。”
    班殊慢步走到班婕妤之前,这时候的小许皇后和马婕妤等人顿时将班殊围住,开始低声细语起来。
    融到小许皇后圈子之中赵飞燕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去听班殊等人的悄悄话,她也只能无聊的落后几步,欣赏着长乐宫院之中的风景。
    赵飞燕看到王莽从一片花树之后走来,看着王莽倜傥的风流,以及王莽身上的那件衣衫。
    赵飞燕的心又不争气的悸动了一下。
    此刻也正往王政君等人方向过来的王莽,自然也关注到了赵飞燕。
    赵飞燕极美,这是王莽对赵飞燕的第一印象。
    她美的真的就像是天上高不可攀的飞燕,但也就是因为她太美了,王莽从始至终也未敢将目光放在她的身上。
    现在王莽趁着走路过去的时间,又透过这片枝丫婆娑的花树,好好欣赏了一下赵飞燕的天人之姿。
    看着赵飞燕那顾盼生姿的倾世之容,王莽心中不由感叹怪不得赵飞燕能够成为和四大美人齐名的绝世佳人。
    这样的美人当真是世间少见,刘骜上辈子肯定是拯救了地球。不然的话像赵飞燕这样的美人,像小许皇后这样的佳人怎么都聚集到了他的身边呢?
    这老天爷也太偏爱刘骜了吧。
    可惜,刘骜不争气。
    这么多美人佳丽在旁,却不能有一儿半女,真是老天爷开玩笑。
    王莽就这样隔着花树欣赏着赵飞燕的美,而这时候的赵飞燕也看了过来,两人的目光在这花树之中不经意的交融在一起。
    这一瞬间的交融使得王莽心中一惊,不敢再看。
    可等王莽微微垂目之后,王莽心中又生疑惑,“她为何也在看我?”
    有了这个疑惑之后,王莽的心中便也慌乱了几分,实在是美人难受。
    但是,王莽又忍不住抬眼再去观望。
    可这一眼又发生了奇妙变故。
    原来在和王莽眼神交融的那一刻,赵飞燕也如王莽一般微微垂目,不敢再看。
    可等她又一次忍不住再去王莽之时,王莽的目光也再次朝着她看了过来,这一次的目光交融使得两人的心都忍不住快了几拍。
    但这一次,王莽和赵飞燕却没有再像刚刚那样转瞬移开,两人就这样隔着重重花树,静静的看着彼此。
    看着赵飞燕的眼神,王莽好像看到赵飞燕一丝哀怨。
    这一丝哀怨让王莽不禁好奇起来。
    在王莽知道的历史之中,赵飞燕进宫之后很快就和妹妹赵合德一起得到了刘骜无与伦比的宠爱。
    而且,刘骜还对着赵飞燕,赵合德二人说,要使天下富贵者,无出赵氏之右。
    平时这种男人嘴里冒出来的鬼话听听就行了,但是刘骜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刘骜就是这么一位遵守承诺,说一是一的痴情真男人。
    很快刘骜为了完成对赵飞燕的承诺就废了小许皇后,而后为了将赵飞燕扶上皇后之位,又给赵飞燕的老爸赵临封了侯。
    可以说,刘骜为了赵飞燕那真是掏心掏肺,付出所有的。
    但是为啥现在的赵飞燕的眼中有一丝哀怨呢?
    难道她在宫中过得不开心?
    显然,这个推断是不能够成立,赵飞燕才进宫多久,现在已经被封婕妤了。
    若是不受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被封为婕妤呢?
    由此可见,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不过,即便是有问题,王莽也不会傻儿吧唧的去追问,毕竟,这可是皇帝私事,知道的太多了,绝对不是啥好事的。
    于是乎,王莽也就收回了自己的眼神,继续以坦然之姿朝着王政君的方向而去。
    赵飞燕看到王莽收回眼神之后,她心中微微一叹,不知是忧是喜。然后,又开始独自一人无聊的欣赏着周边的风景。
    王莽到了王政君这里后,王政君眉眼含笑的看着王莽,心中甚是喜欢。
    王政君问道:“如何?”
    王莽拜道:“侄儿多谢姑母恩典。班殊姑娘对侄儿观感甚好。侄儿准备登临班府向班殊之父求亲。”
    王政君一听王莽此言,顿时开心,王政君对着一旁同样开心不已的王母说道:“汝可要准备厚礼,为王莽求亲。”
    王母回道:“至尊所言极是,臣妇定会准备厚礼,为王莽求娶佳人良缘。”
    王政君笑道:“如此甚好,这才方不辜负朕之一片苦心。”
    王莽又殷勤的感谢着王政君的帮助,心情也是好到不行。
    在结束于长乐宫的饮宴游玩之后,王莽和班殊又远远的眉目传情一番。
    然后,王莽便带着母亲一起陛谢了王政君之后,就离开了长乐宫回到了宣平里中。
    回去之后王莽安顿到了母亲,就直接去了赵临府上感谢赵临的借衣之恩。
    赵临看到王莽红光满面的回来,也笑道:“将军这是有了喜事?”
    王莽看着热情的赵临,微微拜道:“瞒不过赵君之眼。莽确有喜事。”
    赵临好奇问道:“是何喜事?”
    王莽呵呵一笑,“容莽卖个关子,待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赵君便知。”
    赵临也不追问太甚,但看到王莽这么开心,他也跟着开心。
    王莽将已经折叠装好的衣衫奉上,“赵君,莽完璧归赵。”
    赵临看着王莽奉上的衣衫,叹道:“一件衣衫罢了,将军不必如此隆重,收下便是。”
    王莽道:“赵君之言非也。此衣乃是赵君之物,莽岂敢不隆重以待?”
    赵临道:“将军,此衣非奢侈名贵之物,乃是小女飞燕亲制,当不得如此隆重之礼。”
    王莽一听赵临这话,顿时吓的心头一跳,此刻王莽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长乐宫中之时,赵飞燕会多看自己几眼。
    原来是因为自己身上这件衣衫。
    想到了这里,王莽内心深处也不由自嘲一句,看来是自己多想了。
    王莽又对着赵临拜道:“既然此衣乃是婕妤为赵君亲作,莽更不敢受。”
    这时候这件衣服在王莽手中俨然已经成了一颗烫手山芋,说啥也不能收下了。
    赵临拗不过王莽的推辞,最后还是将这件衣衫收回到了手中。
    王莽看着赵临将此衣衫收下之下,王莽也不由舒口气。
    现在王莽就怕他穿着赵飞燕所作之衣的事情传出去,这要是让刘骜听到了,自己的前途那可就完了。
    王莽又再三拜谢了赵临之后,便返回了到了自己府上。
    到了家中,王母此刻依然精神抖擞,她就等着王莽回来谈论正事。
    王母说道:“今日太后帮汝牵线以成,吾家虽不比其他叔叔家奢。但依然是皇亲国戚之家,礼万不可废。所以,汝定要以厚礼相待班氏之女,切莫丢了吾家颜面,伤了班氏女心。”
    王莽对着王母拜道:“母亲放心,儿自有计较。班殊乃是儿心仪之人,且班家亦是书香世家。儿定不会以轻薄之心对待此事。”
    王母对王莽还是很自信的,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平时勤俭,但在为人处世,交朋友之时,从未有过一次失礼。
    每一次王莽都会将礼数做到极致的周到,使得周围之人对王莽的观感也一直都是极好的。
    所以,王母对王莽的放心是也一直如此的。
    既然现在已经得到了班殊的认可,接下来王莽就要按照“六礼”流程去班家提亲了。
    六礼,乃是《礼记·昏义》之中的古礼。
    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形式的礼仪进行的一种古典仪式。
    王莽现在身份虽有,但不够贵重,所以,尚不邀请侯爵显贵之人为自己的媒人到班家行“纳采”之礼。
    但是,王莽也不能随便找到一人敷衍了事,因此,王莽必须找到一位身份地位特殊之人帮自己行“纳采”之礼。
    所以,在王莽想遍了诸人之后,王莽便将目光落在了刘歆之父刘向身上。
    刘向是刘氏宗亲,而且还是两千石高官,又有学识渊博于朝,以他为自己的媒人,定也不会辱没班家门楣。
    想到这里,王莽也就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在到第二日时,王莽便早早的准备好了厚礼去了刘向府上。
    刘向见到王莽求见,也是惊奇,但也未作多想,立刻便迎了王莽进入府中。
    王莽进到刘向府中之后,对着刘向拜道:“晚辈拜见刘公。”
    刘向看着如此谦逊守礼的王莽,也是开心一笑。
    刘向道:“校尉无须多礼。”
    王莽回道:“刘公是莽之长辈,礼不可废。今日冒昧登刘公府门,是有一件要事相求,还望刘公帮助。”
    刘向好奇了,他想不出王莽会有何事求他。
    一旁的刘歆也不由好奇的看着王莽,在刘向和刘歆的认知之中,作为王家子弟的王莽,他应该会一直顺风顺水,哪里需要他家这个旁支皇族帮助?
    但既然王莽已经张开求助,刘向自然也不能推开王莽。
    刘向说道:“校尉但说无妨,只要吾能帮助,定会鼎力相助。”
    王莽大喜,再次拜谢刘向,“如此,莽便再拜刘公。”
    接着王莽又道:“莽求刘公为莽做媒,求娶班况之女班殊。”
    刘向一听王莽此言,顿时喜笑颜开。
    刘向笑道:“如此好事,吾岂敢不从?”
    王莽惊喜回道:“莽谢刘公!”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刘歆却露出了忧虑之情。
    刘歆看着王莽,劝道:“巨君,汝当真是要求娶班殊?此女命格虽贵,然有克夫之运。吾担心....”
    刘歆也算是真朋友了,若是一般人听到朋友结婚肯定是直接祝福的,像刘歆这种直接直言为朋友考虑的人还真不多见。
    对于刘歆的关心,王莽也感动。
    王莽直接说道:“子骏兄勿要担心。班殊克夫不过是庸人自扰之流言而已。吾等读圣贤之书,应方知孔夫子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言。若以庸人之言度人,吾等还以成大丈夫?”
    “且班殊秀外慧中,人品端贵,实属天赐之良配也。庸人自卑而不敢近,吾岂能学庸人之自卑乎?”
    王莽直接挑明了自己的观点,他才不在乎什么克夫流言,况且熟知历史的王莽也知道,即便是将来的历史进程一成不变的进行,自己也绝非是短命夭寿之人。
    所以,王莽压根就不怕什么克夫不克夫的命格,而且在王莽所知的历史上王莽那可是一朝“皇帝命”!
    有皇帝命的人,还怕女子克夫?这格局是不是有点小了?
    刘歆听到王莽之言后,顿感羞愧,同时他也为王莽的气派所动容。
    如此大丈夫之人,将来成就必定不可限量,岂能承受不住班殊克夫之命?
    所以,在这一刻刘歆对王莽那真是叹服到了极致。
    刘向同样也是如此,刘向一向就很看好王莽此人。
    今日再一听王莽此人的豪迈言语,刘向也更加肯定王莽将来绝非一般池中之物。
    为这样一位非凡之人做媒,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自己的家族的将来,那必定也是好处满满之事。
    所以,刘向随即爽朗一笑道:“彩!汝之媒人,吾做定矣!”
    王莽又对刘向大拜,“多谢刘公。”
    确定了刘向媒人之后,王莽便和刘向一起商议起了求亲之事。
    毕竟,在古时男女婚礼还是非常严肃重要的一件事情。
    在古人眼中,男子的婚礼不仅象征着男子的成家立业,更是象征着家族的繁衍兴旺。是不能有一丝马虎的。
    更何况王莽的身份还比一般人要贵重许多,所以,在细节之上,王莽的六礼流程,那更是要一丝不苟。
    如此,才能彰显出王莽身份的贵重,以及王莽对班殊的重视。
    和刘向讨论完了纳采之礼的细节之后,王莽便也本着一事不劳二主的原则,让刘向帮其卜一个黄道吉日去班府纳采。
    刘向对此也是欣喜之至。
    他本来在大汉就算是学究天人的天花板式人物,对这种周易占卜的五行数术自然也是有极深的研究。
    可以不吹牛的讲,即便是未央宫中的历法天官在刘向面前,那都是小弟弟。根本就没法跟刘向这样的大牛相提并论。
    于是乎,在刘向的占卜测算之下,刘向便将王莽纳采吉日定在了正月之后的二月二日。
    对此,王莽也没有一点意见。
    毕竟事情是王莽求着人家干的,虽然,时间算的远了点,但终究没有远的太多。再过十几天不就到日子了吗?
    所以,王莽也就不再着急什么了。
    趁着这十几天的时间,王莽也可以好好的准备一番,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失了礼节。
    但这段时间,王莽肯定也不能闲着的,他肯定是要想着办法多见几次班殊才好。
    于是乎,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王莽就像是一位非常尽责尽劳的好好家长一样,天天送自己的侄子王光去老博士那里,期待等再次遇到班殊。
    而班殊好像也有所感应一样,在王莽去了老博士那里以后,她便也经常的到老博士那里借书换书。
    王莽见到班殊出现之后,脸上的笑容和惊喜,也就再也掩盖不住,远远的看着班殊就开始痴笑。
    班殊被王莽的炙热的眼神,也看的双颊发红,但却没有生气。
    王莽借故,装模作样的到了班殊面前,对着班殊言道:“班殊姑娘,吾家藏书也是甚多,姑娘也可到吾家借书。”
    班殊听到王莽如此大胆之言,俏脸顿时又红,回道:“既如此,妾便先谢过王君。”
    王莽看了看四下并无人靠近他和班殊,于是,王莽就小心的靠近班殊几分,说道:“吾已请了中垒校尉刘向为媒,二月之后便去你家提亲。”
    班殊听到王莽说二月之后便要去她家提亲,她的心跳都不由快了几分。
    然后微声回道:“此事王君与妾父亲做主便是,不需告知于妾。”
    王莽温柔笑道:“吾是要与汝结百年之好,当然是要告诉于汝。怎可让汝空等于吾?”
    班殊听着王莽的话心里甜滋滋的。她没有想到王莽竟然如此宠她,像这样只能于父母而言的事情,都要提前告知于她,由此可见王莽是多么的爱护于她。
    班殊轻轻嗯了一声,然后说道:“多谢校尉,妾已经借到要借之书。”
    王莽听着班殊突然这样说话,顿时一懵,以为发生了什么。
    正当王莽要问之时,老博士这个大电灯泡来了。
    老博士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过来,说道:“班殊姑娘,书老夫已经寻到。”
    听到了老博士这话后,王莽才忽然明白刚刚为什么班殊会那样说话了。
    原来是害羞了。
    王莽也一正脸色对着老博士微微一拜,然后说道:“先生,王光已然送至先生之处,莽也不敢再扰先生。”
    然后,王莽也正儿八经的跟老博士告别,最后又看着班殊上了马车之后, 王莽才命家仆也赶起马车回去。
    回去的路上王莽心里美滋滋,他悄悄的从袖袋之中取出了一封锦书。
    这是班殊写给他的,看着锦书之上的娟秀文字,王莽心旷神怡。
    班殊这一笔一划的隶书写的当真是美不可言,尤其是锦书之中的内容,更是让王莽心神摇曳,他也万万没想到班殊也会暗递锦书。
    而且,这锦书之中还放着一块琼瑶。
    这不禁又让王莽想起了诗经之中的卫风里面《木瓜》一篇中的诗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其中的永好之意,不言而喻。
    因此,王莽也不禁为班殊的真情动容,他还未投班殊以木桃,但班殊的琼瑶已经到了。
    看着这块琼瑶之佩,王莽心爱至极。
    此生能得如此佳人,夫复何求?
    在几番爱不释手的把玩之后,王莽便将这块琼瑶之佩,郑重其事的悬挂于在自己的腰间,使其永随其身,倜傥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