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老朱偷听我心声,满朝文武心态崩! > 第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态,摇摇欲坠了
    “嗯。”秦枫点头笑道:“我打算在本县开设官学,到时候毛兄也可以把孩子送过来。我倒是觉得,女孩也应当读点书,读书可以明心见性,受益终生,而不是把女子无才便是德奉为圭臬。”
    “啊,大人言之有理。”毛骧看了一眼朱元璋,连忙说道。
    开学校,这事情之前毛骧已经听了一耳朵。
    好像,秦大人跟大明长公主朱镜媺,正在谈的,就是这件事。
    他还没来得及跟陛下汇报呢。
    这倒是个好事,符合陛下曾经说过的“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基本政策,而且以秦枫的才华,说不定这个淳化县的县学,很有点不一样的地方。
    但……为什么陛下又被气成这个样子?
    毛骧都快见怪不怪了,好像这位大明皇帝陛下,到了秦枫这里,莫名其妙就会崩了心态,但却不知道什么原因。
    开学校?
    朱元璋手捂着胸口,呼哧呼哧喘着气,暗想我大明朝都要没了,还开什么学校!
    不过,话题既然到了这里,心声的内容也就不再跟摊役入亩有关。
    朱元璋支撑着摇摇欲坠的心态,又听了几句,秦枫的心声里,都是些关于如何儿童启蒙,如何设置学科的思维碎片,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再要重新引导话题,又怕话说多了让秦枫怀疑。
    下次吧!
    带着满肚子的郁闷,再加上一头雾水,朱元璋待秦枫一走,迫不及待地出门“遛弯”了。
    他在毛家的时候,只是个身体虚弱的瞎眼老爹。
    遛弯回到皇城,却重新变回言出法随的九五至尊。
    两个时辰后,户部尚书杨思义,被人从床上强行唤醒,再次叫到皇帝跟前。
    可怜的杨老大人,一脸的虚弱,却不得不振奋精神,听皇帝训话。
    之前那个摊役入亩的政策,他折腾了几日几夜,这才刚刚合眼,又……
    唉!
    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或许,也该考虑致仕的事情了。
    “杨思义!”朱元璋连爱卿也不叫了,直接点名,点得这位户部尚书浑身一哆嗦。
    “你搞出来的这个摊役入亩,是否考虑到,粮食运输到应天官仓,路途中的损耗问题?”朱元璋直接问道。
    秦枫的心声中,语焉不详。但朱元璋毕竟也不是那种“何不食肉糜”的脑残皇帝,这一路上反复思忖,觉得秦枫说的那个“损耗”的问题,可能真的是十分严重,但是具体的数据详细,他就没法计算得太清楚,只好把杨思义叫过来,兴师问罪。
    “启禀陛下。”杨思义连忙叩首道:“臣并没有忽视此事。我大明的主要粮食产地,在湖广,在关中,在川蜀……虽然路途遥远,粮食运来京师,的确是损耗大半,可是历朝历代,也都是这样的法子……”
    “那我问你!”朱元璋根本没耐心听,直接打断道:“按照这摊役入亩上的计算,考虑路途损耗,老百姓手里,还能剩下几粒粮食?”
    几粒?
    我疯了也不敢给剩几粒啊!
    杨思义呆了一下,似乎醒悟到为什么皇帝又翻了脸,连忙奏道:“陛下明鉴!以臣的计算,就算是距离京师最远的产粮区,按照最坏情况的损耗,也只是征收亩产量的一半而已……”
    一半?
    朱元璋眉头拧了起来!
    太多了!
    要知道,这才是洪武三年啊!
    遥想刚刚灭掉陈友谅,横扫张士诚,建立这大明朝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天下初定,曾经饱受赋税之苦的朱元璋,就定下了“三十税一”的国策,想着现在自己做了皇帝,绝不能跟以前那个官逼民反的朝廷一样,一定要轻徭薄赋,与民生息……
    但现在,才只是过了不到三年!
    朝廷要征收田地里一半的收成?这会不会有点……太过分了?
    “陛下。”杨思义连忙解释道:“虽然田税增加了,但所有的徭役,乃至兵役,全都计算在内,老百姓没了别的负担,可以一门心思种田,若是官府有徭役摊派,也会给予稻谷粮食的补贴。这样算下来,留下一半的收成,也够老百姓吃饱穿暖了……”
    唔。
    朱元璋眉头深锁,随意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如果这么算,好像还真的不过分。
    可是秦枫今天的心声里,不是这么说的呀!
    秦枫说的是:一粒粮食都没给老百姓留下!
    这怎么会?
    啊对了!
    他当时是说,后来京城搬去了北边,所以才会让局面更加崩坏。
    “杨思义!”朱元璋对计算数据不在行,直接问道:“朕来问你!倘若朕迁都向北,嗯……假设说到幽州那边……”
    啊?
    杨思义懵了。
    好端端的,怎么又说到迁都了?
    “这……”七十高龄的杨老尚书,开动脑筋,一顿疯狂计算,骇然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倘若京师北迁,各粮食产区运往京师的路途更加遥远,甚至可以达到数倍的消耗!那样一来……后果不堪设想!”
    嗯!
    朱元璋重重点头,其实不用具体的计算结果,也知道这其中大大不妥。
    可是好端端的,我迁都做什么?
    别说去幽州那个偏僻苦寒的地方,就算是迁都濠州老家,都被秦枫叫停了……
    秦枫凭什么言之凿凿,认为大明未来会迁都向北?
    莫非……是标儿对那里,有什么别样的情怀?
    没听说啊!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秦枫心声中的迁都,不是朱标干的,是他家老四朱棣干的。
    现在在朱元璋心中的偏僻苦寒的那个幽州,未来却有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甚至比大明朝的生命力,还要顽强得多。
    它叫北京。
    “行了,你先下去吧!”朱元璋心中烦躁,打发了战战兢兢的杨思义,自己独自一人,在深宫中来回踱着步子,反复思忖。
    迁都,是不可能迁都的!
    明天就下一道旨意,写入祖训,让标儿之后的子子孙孙,都不许迁都向北,更不许再胡乱加税!
    一半……
    唉!
    可是一半的收成,都拿来交税,还是太多了啊!
    摊役入亩本来是好事,其实就算把徭役之类的杂税都加到田税上,也绝不可能达到一半之巨。
    按照刚才跟杨思义分析的,主要的消耗,是在运输、储存,这些环节。
    好端端的三十税一,到了老百姓那里,已经翻了六七倍,甚至十几倍。
    现在摊役入亩,不可能继续维持三十税一的数字,所以折算下来,竟然要收掉老百姓一半的收成。
    这个数字,已经让朱元璋难以接受了。
    他知道一半的收成都要交给官府,意味着什么。
    吃饱肚子,那都得依赖丰年!
    可是,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