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丰收
    朱元璋并不介意杀戮大儒,就算因此被骂成残暴之君,也没什么所谓,只要能够为大孙扫清障碍,他就乐意。
    只是,这样一来,虽然可以一时压下矛盾,但不能解决根源问题。
    儒生们藏在心里的的不满,会更加严重。
    过个几年十几年,等他朱元璋一去,立刻就会沉渣泛起,再起波澜!
    儒生们的反抗,会更加激烈,后果也更加严重。
    当初。
    他可是担心了好一阵子,生怕好大孙治不住大儒们被逼迫太甚,在朝堂上丢了面子。
    哪知朱高煜手段明显更胜一筹,不仅把大儒们辩得哑口无言,还送去乡下。
    这种处置方式,简直比打杀他们还要令人舒心!
    “皇爷爷,这个下场,是大儒们应得的!”
    “孙儿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整天不事生产,满口空言,对大明半点用没有!”
    “要不是顾忌太多,孙儿还不想如此轻易的放过他们!”
    朱高煜对儒门的厌恶,早已深入骨子里。
    这次虽然胜了一手,他却不会就此罢手。
    今后,还有更多针对儒生的手段!
    “皇爷爷,大明之所以满朝儒生,官场上都是些光扯皮不干事的人,还有一个根源。”
    “那就是科举!”
    “孙儿准备,逐步对科举动手脚,改变科举选人的内容题目,逐步淘汰满纸空言之人!”
    朱高煜神色一正,对朱元璋吐露接下来的大计划。
    不过,科举可真的是所有读书人的命根子,不能轻动。朱高煜也只是有所计划,还远没有到动手的时候。
    朱元璋听到科举二字,也收起的笑意,神色凝重起来。
    他比朱高煜更清楚科举对大明的意义。
    “大孙,这件事你可千万要谨慎!”
    “咱举行科举,可不光是为了选拔人才,更为了维持天下稳定!”
    “满天下的草莽龙蛇,要是不让他们钻进读书科举的笼子里,最终为朝廷所有,天下可就真的不安稳了!”
    朱高煜郑重点头,示意自己知道轻重。
    “皇爷爷放心,孙儿不会乱来的。”
    “我会找一个,比科举当官更好的出路,给大明的聪明人,不让所有的人杰英才,都将一身智慧,浪费在皓首穷经之上!”
    另一个出路,其实不用多说,朱高煜早就开始铺垫了。
    那就是科技之道!
    大明上亿的人口,不知能够诞生多少博学多才之辈。
    他们都钻进儒家的笼子,浪费一身天赋,十分可惜。
    若是可以引导他们,钻研科学道理,成为科学家,那就再好不过!
    有朱高煜的引导,有无数聪明人才相助,大明的科技水平,定会一日千里,领先于全世界!
    当他把这个畅想,给朱元璋讲述一番之后,引得朱元璋一阵深思。
    “科学之道……”
    “好大孙,你所说的,莫非是火药火枪,杂交育种,建造铁皮船,蒸汽机这些东西?”
    “若是大明的人才能够主动研究这些,倒也不错!”
    以这些东西的深奥程度,别说一辈子了,再聪明的人,十辈子也研究不透,永远有目标追求。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图谋造反夺权了。
    而研究出来的成果,却是对整个大明都有用。
    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朱元璋又怎么会不同意?
    “大孙,你准备怎么做?”
    “皇爷爷会一直支持你的,尽管放手去吧!”
    “咱就在这看着,大明在你手上,会走到哪一步!”
    朱元璋给了朱高煜一万分的信任,他知道,这个好大孙的能力,比他更好,眼光比大明所有人都长远。
    在他手里,大明只会更加繁盛壮大!
    ……
    五月。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大明境内,大江南北,田地里大片大片的金黄麦穗,接天连地。
    农民百姓望着枝头沉甸甸压弯要的麦子,乐的合不拢嘴。
    “丰收,大丰收啊!”
    “皇太孙殿下的粮种,也不知是怎么弄的,简直太神奇了!”
    “今年这麦子,产量比往年好太多了,就是枕着馒头睡觉,也不是梦!”
    原来,这些大丰收的农田,都用上了朱高煜提供的新粮种,说是能够提高产量。
    本来,百姓们还有所怀疑。
    但当他们亲眼看到丰收的景象,终于相信这话没错。
    “这么大的穗子,上面的麦子一颗比一颗饱满。别说提高产量了,就是收获翻倍俺也信!”
    “再晒上两个大太阳,就可以收割。”
    “今年得好好称一称,亩产到底有多少!”
    农民们都盼望着有一个好天气,能够顺利完成收割。
    只要田里的麦子顺利收获进粮仓,今年全家人都可以吃饱,甚至吃上大白馒头!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农民们的祈祷。
    接下来几天,全国都大范围晴好,基本没有因为雨水,影响小麦的收获。
    很快。
    一车又一车的粮食,从碾麦场打了出来,晒干后储藏起来。
    各地的官府,也一边收着粮税,一边将今年的收获情况,整理成册,送往上级和朝廷。
    ……
    金陵,户部衙门。
    户部尚书卢平,正催着手下整理统计全国各地的粮食产量,好上报给皇太孙殿下。
    他自己也亲自动手,核查一些地方郡县的奏报。
    只是。
    拿起公文看了没一会儿,卢平就坐不住了。
    “丰收!”
    “丰收!”
    “又是丰收!”
    “怎么所有的郡县公文,都是丰收,而且产量远胜于去年!”
    “是不是哪里弄错了,还是更换了衡量单位?”
    卢平在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坐过好几年了对每年的麦子夏收情况,了解得很清楚。
    过去即使丰收年份,产量也没有这么高的。
    要是一个两个地方,出现异常,还可以说是祥瑞。但大明处处大丰收,粮食产量大涨八成近了一倍,就不可思议了。
    卢平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事情真的如此。
    “查!”
    “即刻派出钦差督粮官,去全国各地查探情况,检查粮仓!”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真的全国大丰收,还是有人从中弄虚作假,要搞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