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全球直播:我在北极打造动物农场 > 第607章 美丽蓝色光泽,空棘鱼的演变
    梁军在邓氏鱼化石骨中发现的鱼卵状颗粒,让全球古生物学家无比激动。
    千年草籽,万年鱼籽。
    或许,他们真的能复活邓氏鱼!
    古生物学家们内心小鹿乱撞,咚咚咚,怦然心动。
    “邓氏鱼可以复活?这不科学!但我太激动了!”
    梁军低头兼顾一眼弹幕,笑道。
    “想什么呢,这些长得像鱼卵状颗粒的石头,并不是鱼卵,而是一种岩石叫:鲕粒。”
    “鲕粒是一种地质构造。属于过去的一种海底沉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鱼卵化石。”
    “真正的鱼卵几乎是不可以形成化石的。那样蛋白质的东西容易被细菌分解。除非极其特别。”
    他说完,全球古生物学家刚冒出的激动,再度跌落到谷底。
    古生物学家们小鹿乱撞的心,“啪叽”撞死了。
    “太可惜了。”
    “原来不是鱼卵。”
    “真可惜。”
    “唉。”
    ……
    古生物学家们很失望,这时候,梁军惊疑了一嗓子,然后从邓氏鱼打开的嘴骨中,摘下一株干瘪的挂海草。
    然后从海草中揪出一粒粒干瘪的鱼卵。
    紧接着,他把干瘪的鱼卵放进海水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在海水的湿润下,把鱼卵放进玻璃皿片中,能从显微镜发现,鱼卵在活动。
    胚胎在动。
    有什么小家伙,立马能破卵而出。
    几天后,梁军把鱼卵用温海水复活的事,发布在直播间。
    瞬间,全网轰动。
    古生物学家们原本“啪叽”装死的心头小鹿,又复活了。
    “我的天!”
    “我的上帝!”
    “不可思议!这是什么鱼?”
    ……
    都说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没想到,梁军在邓氏鱼头骨间发现的干瘪鱼卵,泡水后居然能复活。
    再过了两周。
    胚胎开始成形,鱼卵有剧烈晃动。
    显微镜下,能看出有什么透明的小家伙开始努力挣扎脱壳而出。
    全球海洋学者无比紧张,激动。
    这真的是泥盆纪数亿年前的生物?
    数亿年前的鱼卵,竟然能通过海水滋养再度复活?
    生命力恐怖如斯,是真实的吗?
    这到底是什么鱼?
    难道,真的是无比恐怖的海中战列舰邓氏鱼?
    新的鱼种不会对现代海洋造成生物入侵?
    有古生物学家严厉叫停了这项研究,正是北美洲的科研学者。
    【北美洲鹰酱学者】:东方队梁先生,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这是十分危险的实验,请立刻停止!你必须停止!现在赶紧把实验鱼卵邮寄到我这,我们鹰酱实验室来代为保管(正经脸)。
    ……
    网友们刚开始觉得美洲学者很正义,直到他们听见了最后一句。
    “好耳熟的话?”
    “寄给我,我帮你看看?”
    “这算盘都飞到鹰酱脸上去了!”
    ……
    这几天,梁军都在露营帐篷内,观察实验海水中鱼卵的孵化情况。
    在鱼卵还没孵化出的时候,四九城王队已经赶到,帮忙做了鱼卵细胞穿刺,提取dna结果。
    基因细胞穿刺结果,让梁军又惊喜,又惋惜。
    “老铁们,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想听哪个。”
    粉丝们很激动,当然听好消息了。
    梁军道。
    “好消息是,鱼卵细胞的基因穿刺结果出来了,这枚鱼卵确实是属于3.6亿年前的泥盆纪。”
    “也就是说,鱼卵细胞能向我们展示,3.6亿年前的活化石细胞。”
    网友们惊呼。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消息么!
    真的是泥盆纪时代的鱼!现代科研的活化石!
    梁军又道。
    “坏消息是。”
    “这些3.6亿年前的鱼卵细胞不属于邓氏鱼,而是一种,现在仍然有存活的生物活化石深海鱼。”
    “空棘鱼。”
    话音落下,全球安静。
    空棘鱼!
    【印度洋海洋学者】:空棘鱼!在我们印度洋被称为拉蒂迈鱼!
    【印度洋海洋学者】:这种始祖空棘鱼起源于三亿六千万年前,活跃于三叠纪的淡水及海水中。令人讶异的是这种始祖鱼仍存在于印度洋的深海中,体长约1.5米,体重约50千克!
    【印度洋海洋学者】:我的天!我们印度洋有活的现代空棘鱼!您居然孵化了3.6亿年前的空棘鱼!
    ……
    虽然梁军孵化的不是邓氏鱼卵,但空棘鱼卵的研究范围更广。
    全球各大海洋学者,进化论专家,生物演化专家跃跃欲试。
    “这是证明进化论的好机会!”
    “我们来比较一下3.6亿年前的空棘鱼,和现存的活化石空棘鱼!”
    “看看,现代和古代泥盆纪的空棘鱼,在3.6亿年间,发生了怎样的演化!”
    ……
    全球学者无比振奋。
    活的古生物,和演化到现代的古生物活化石,两者相比较,能十分明确地找到演化不同点。
    人真的是由猴子演化的吗?
    猴子真的由鱼类演化上陆地吗?
    困扰无数学者的进化演化,将在这一刻揭晓。
    梁军和王队在营帐中搭了个简易的培养蓄水池。
    空棘鱼卵缓缓孵化出小鱼。
    小鱼有几十条,刚开始很小,在喂养虾粉鱼粉后,缓缓长大为肉眼可观察的大小。
    梁军意外发现。
    “这种鱼全身都被覆盖着粘滑的圆鳞片,发出美丽蓝色光泽。”
    “而且,好像这些天同过去几天比较,有了些改变。”
    来自于泥盆纪的空棘鱼开始变化了。
    王队很紧张。
    全球古生物学家同样很紧张。
    梁军用观察镜放大道。
    “你们看,这种空棘鱼的骨头在变化。”
    空棘小鱼从刚开始的普通小鱼,逐渐出现可明显观察的脊椎。
    紧接着的变化,叫梁军越来越看不懂。
    “嘶,这是脊椎吧?”
    “那脊椎下面的四个是什么?”
    王队无比紧张地继续观察。
    “小梁,咱们人类初生婴儿骨头多达305块。”
    “人类儿童时期,儿童骨头有218块,比成人多12。”
    “人类成人后,骨头有206块。”
    “在演变中,成人和婴儿骨头数量是不一样的。”
    成人骨头有206块,初生婴儿骨头有305块,这件事梁军自然知道。
    但放在这种场合,由王队说出来,还是叫梁军心惊胆颤。
    他紧紧盯住日益变化的空棘小鱼,眉头紧锁,盯住空棘小鱼缓缓出现的脊椎,和脊椎下方的4肢骨节,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王队,咱们孵化出来的,真的只是空棘鱼吗?”
    疑惑落下,全网惊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