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将军的小神医 > 第120章 秋收,办法
    “修缮城墙,秋收之后,收了税粮,就征发民夫,修缮县城的城墙。”姚琦大叔道:“这个活儿,虽然比疏浚河道好一点儿,可也不轻松,都是大块的城砖,搬起来可累人,还得爬上城墙,都是力气活儿,所以衙门提供一顿午饭,是杂粮馒头和大肉炖菜。”
    说白了就是大锅菜,好吃肯定是不好吃的,但是有油水,是一定有油水的。
    可这个工作的内容,却很让古羽为难,古羽这小身板子,能干体力活儿吗?
    “是谁?”靳不二已经动了怒火。
    古羽在家,他连桶水都不想让他提一下,何况是搬城砖?
    知道什么是城砖吗?普通的青砖,好几倍大的,就是砌城墙用的城砖。
    是专门烧制的砖头,一块比青石砖都沉,别说古羽了,就是靳不二这样的体格子,恐怕都要累得够呛。
    “什么?”这莫名其妙的,姚琦哪儿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靳不二是想问,能不能帮忙查一下,是谁从中作梗?”古羽叹了口气:“我这银钱也不多了,不能赎买名额,能雇用人手替代我么?”
    “应该是不能。”姚琦摇了摇头:“你想让靳不二替代你?他也要服劳役。”
    古羽一拍额头:“我忘了,他也得服。”
    谁让他将靳不二的户籍,落在了桃花坞呢。
    他也算是一个人,呸呸呸!他本来就是个人。
    “他也不能赎买名额吗?”古羽觉得自己不能,那靳不二呢?
    “也不能。”姚琦想了想:“我尽量打听一下。”
    “多谢七叔。”古羽麻利的送了自己带来的肉干:“尝一尝,我自己做的林麝肉干。”
    “好,别担心,你七叔在这衙门里这么多年,总有点门道,放心吧。”姚琦书吏可能觉得没面子,所以此时,他一定要挣回面子。
    “行,那就麻烦七叔了。”古羽又客气了一下,这才带着靳不二走人。
    一出了衙门,靳不二就生气的道:“岂有此理,怎么能让你去服役?”
    “我有什么呀?我也是个平民百姓,也要为朝廷效力呀!”古羽却没有生气:“有人给我下绊子,倒是意料之外。”
    “那怎么办?”靳不二此时此刻,戾气很重,他想杀人了。
    “放心,我也有点关系的,不怕啊,大不了就去搬砖头嘛。”古羽放松的很:“何况要在秋收之后,还有时间。”
    俩人去了一趟市集,买了一些月饼,还跑去了百草堂,看了看徐大叔。
    等到俩人出城门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唐大礼,这位门子大叔,正背着一筐青菜入城。
    “是你们俩啊!”唐大礼看到俩人还挺高兴。
    “您老这是?”古羽看了一眼,发现里头一筐的青菜:“怎么不派个车子来接您?”
    “这是几步路而已,半筐青菜,不沉。”唐大礼笑了笑:“你们俩进城,没去书院吗?”
    “没有,临时来这边,没带什么东西过来,这是一包酱牛肉,五个月饼,就当是提前给您老过节了。”古羽将东西塞入了他的背篓里,跟靳不二与他告别,这就走人了。
    “哎,这孩子!”唐大礼乐了一下,结果他第二天去县衙办事,却听县衙的门子,他的一个老友说,有人要整两个小子,桃花坞的流民。
    唐大礼也就随口问了一句:“谁呀?”
    “好像是一个叫古羽的少年,还有一个叫靳不二的,惨啊,不让赎买劳役名额呢!”这个门子跟唐大礼是年纪相仿的人,也见不得有人欺负少年。
    可是门子也不是什么身份高贵的存在,根本不可能阻拦,也阻拦不了。
    “是他们?”唐大礼顿时就惊讶了。
    古羽跟着靳不二回到了家里,第二天又拿了药材,进了县城,百草堂自然是送了药材过去,但是他们又去了衙门,给惠民药局送了药材。
    倒是姚琦大叔,拉着他们俩进了自己的房间:“我打听过了,是沈家,沈河,沈大少爷,送了礼物给新来的钱粮师爷,他就下了名单,不许你俩赎买名额。”
    一听是沈河,古羽跟靳不二一点都不意外。
    “你们俩这是?”姚琦自己都意外,可这俩人却不意外呢?
    “因为书院的罗先生,将童生的名额给了我,沈大少爷一直耿耿于怀。”古羽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已经尽量避开他了。”
    在街上遇到都不打招呼的那种避。
    “这小子怎么回事儿?”姚琦皱眉了:“他怎么……能这么记仇呢?这事儿,也不是你想的啊?”
    “他的名额呢?”靳不二也皱眉了。
    “他家早就赎买了名额,不赎买的话,就派个人出来干活就行了,替代者有的是,他们家有人。”姚琦大叔叹了口气:“这事儿,不好办啊!”
    靳不二握紧了拳头,他真想杀入沈家大宅。
    “没关系,我们再想办法。”古羽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穷不与富斗,他可没有老沈家有钱。
    人家能买通官府的钱粮师爷,他哪儿有那么大的能力?
    “县令大人还知道你呢,要不,我跟县令大人说一声?”姚琦大叔想起古羽,好歹也在县令大人那里挂了名字的啊。
    “不行。”古羽摇了摇头:“我是个平民百姓,服劳役是正常的事情,而且我身体健康,赎买名额没有理由啊!”
    会影响他在县令大人面前的印象,不能轻易动用这个关系。
    “得九月份上工呢,再想想办法吧。”古羽拉着靳不二告辞走人。
    靳不二脸色阴沉的很,古羽使劲儿拉了拉他的胳膊:“别生气,船到桥头自然直。”
    “嗯。”靳不二却想好了,要事不可为,他就暗中除掉沈家就是。
    “沈大少爷怎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古羽也郁闷:“他是非得让我们去搬砖啊?”
    “恐怕还有别人的参与。”靳不二都要咬牙切齿了:“李大花。”
    那天见过了之后,靳不二就一直觉得,那两个人不太对劲儿,这么针对自己和古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梅雨季节过后,又是盛夏,本来没事儿了,可秋收还没到,就让人给阴了。
    “不能吧?”古羽大惊:“她一个内宅女眷,有什么能耐,敢这么干?”
    “你信她?”靳不二不高兴了。
    “什么叫我信她啊?”古羽没好气的道:“我就是觉得,她那出身,也不是多高,身份更低,是个妾啊,再说,她哪儿有那头脑,算计我们?”
    他一直觉得李大花是个女孩子,心思不该那么坏,可能的确是有些愚蠢,可没那么愚蠢的吧?
    “不要小看那个女人,那天偶遇,你忘了?”靳不二却耿直的道:“我不会感觉错,那女人变了。”
    “女人本来就善变的吧?”古羽呲牙:“好了,现在不是谈论她的时候,她一个做妾的,能越过沈夫人去?”
    就沈家夫人那架势,这么多年,沈老爷都没有第二个儿子存活,或者是长大,是巧合吗?
    这世上,巧合的事情,有九成九,都是人为的;百分之一是真的巧合。
    讨论无果,俩人只好随便买了点东西就回了家。
    只是他们树欲静,而外面却风不止。
    这事儿不久就被姚伟大叔知道了,他趁着秋收来这边割稻子的时候,依然是在竹屋这里吃的饭,只吃午饭一顿,古羽跟靳不二不用做饭,都是姚大婶在忙,趁着休息的空挡,姚伟大叔就问了他们俩:“是得罪了谁?怎么就不能赎买名额了?”
    “是沈家。”古羽知道这事儿,姚伟大叔要是真的跟姚琦书吏打听,姚琦书吏肯定会告诉他。
    还不如他自己说了,事情的经过,没有他这个当事人更明白清楚的啦。
    “沈大少爷,怎么这么不着调?”姚伟大叔无法理解,就因为一个童生的名额,就这么做?太不给人活路了。
    他也觉得以古羽这小身板子,上城墙?就算什么都不抬,也未必能跑几趟。
    何况要抬着城砖,泥灰之类的重物,而且修缮城墙基本上都是力气活儿,就算是负责砌墙的瓦匠也是如此。
    可没有轻松的啊!
    “没关系,我们再想办法就是了。”古羽倒是不着急,他大不了,给自己下点药,就说人病了去不了,让靳不二在家照顾他,实在不行,他就真的要花大价钱,赔偿误工费就是了,衙门总不能要病人去服劳役吧?他家也没第二个人了。
    再说靳不二,大不了他也给他下药,就说他重伤未愈,并不适合重体力劳动。
    在家跟他一起休养生息吧!
    “唉!”姚伟大叔也没办法,他们家从来没有惹过沈家那样的人家,所以,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索性秋收很快结束,姚伟大叔家给了古羽租子,古羽这次依然买了姚伟大叔家的所有粮食,因为他家仓库只有三分之一是满的了。
    以前他自己一个人,肯定吃不了这么多,这不是多了一个靳不二么。
    连杂粮他都收下了,姚伟大叔家的东西卖给他,比卖给粮店合适多了。
    就是眼看着,八月十五都过了,过了九月初九重阳节,就该服劳役了。
    这一天,古羽跟靳不二还没想出来好办法,但该去县城采购一些东西,还要准备烧竹炭的事情,也是非常忙碌的,结果到了县城,送了一些药材给百草堂,又去了县衙,给付大夫送了点药材,付大夫却叫他们去一趟书院。
    “去长河书院做什么?”古羽并不勤快的去长河书院,一个是觉得没必要,再一个就是距离产生美,跟那些读书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我也不是很清楚,是门子告诉了我的药童,说罗平先生找你们,见到了通知一声,叫你们去一趟,可能是要重阳了吧?给你们点东西?”这是付大夫能想到的唯一理由了。
    古人重视每一个节日。
    古羽也就中秋节之前,送了一次东西给罗平先生,而罗平先生选了重阳节这个时候,送点回礼?
    不能够啊!
    古羽跟靳不二对视一眼,扭头又跟付大夫道:“那我们这就去书院,可能罗先生是找我们有什么事情吧?”
    不确定的事情,他不会乱说或者猜测。
    “去吧去吧!”付大夫挥了挥手,他对古羽送来的药材比较感兴趣。
    尤其是古羽送了一箩筐的紫花地丁给他,这药材虽然常见,但是古羽处理的非常干净,不同于他以前看到的紫花地丁,粘泥带土,一看就脏兮兮。
    古羽拉着靳不二就出了衙门的侧门,上了小驴车直奔长河书院。
    “他找我们做什么?”靳不二也是一头雾水:“找你还情有可原,找我?”
    他跟罗平那位美须公一共说过几次话啊?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交情可言。
    “我也猜不出来。”古羽揉了揉额头:“而且要说重阳节,也不对吧?”
    众所周知,重阳佳节,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日期在九月初九,当然,这是夏历,也就是农历的时间,这个时空也没办法讲究公历啊。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可没有一个是说,先生需要给学生,准备回礼的传统,或者是约定俗成。
    倒是在上古时代,重阳佳节还有祭天酬神的活动,现在也有,只是长河县可没有这个能力举办大型庆典,小型的又折腾又麻烦,故而根本没有任何公开的活动,只有民间以自己的形式庆祝一番,比如说吃个重阳糕,登高望远等等。
    就算是在他那个时代,最多是给重阳节加了一个敬老的名头,他要敬老,也是他尊敬罗平先生,而不是罗平先生关心他啊?
    这是反过来了吗?
    “那他是想到了帮你的办法?”这是靳不二能猜到的最合适的理由了。
    “可我们也没跟他提过此事啊?”古羽却不觉得他猜得对:“连去都没去书院。”
    他们中秋节前去了一趟,后来就听闻了这个噩耗,再也没有去过书院,平时的生活圈子里,是没有人能跟这位罗平先生产生交集的,就连付大夫都不可能跟罗平先生有什么交情。
    一个是医官,一个是书院先生,这关系,八竿子打不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