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书后我成了女配之子 > 第46章 炮灰太子妃的儿子(46)
    第46章 炮灰太子妃的儿子(46)
    看着头上白发渐多的皇帝,裴璟点了点头。
    没有虚情假意的说不要这个皇位,只是认真道:
    “父皇放心,儿臣不会辜负百姓和你的期望的。”
    这些年他一直在蓄力,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做足了很多努力。
    只为了等自己登基以后,能把想象中的事情给做出来。
    看着这个意气风发的儿子,皇帝是真的感叹自己老了。
    指了指案桌上的圣旨:
    “退位诏书朕已经写好了,明日将会在早朝间颁发。”
    “往后我将会搬到召园,如果朝堂上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传信给我。”
    以前还做太子的时候,皇帝对这个位置很是向往。
    如今坐久了,除去那至高无上的权利,总感觉好像缺少了什么。
    以前有几个兄弟和他关系不错,时不时会来府邸找他。
    如今做了皇帝,真是高处不胜寒,孤独的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随着身体越发差,皇帝渐渐的也缓过神来了。
    既然这唯一的儿子出息,不如顺水推舟,把这个重担交在儿子身上。
    他多去养养身子,说不定还能多活几年,看看这大乾在儿子手上的变化。
    裴璟点头:“父皇安心养身体,朝堂上一切有儿子。”
    这15年间,他读遍了史书,不说博古通今,却也学富五车。
    再加上他以前游历人间的那些记忆,治理朝堂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皇帝不知道儿子这些经历,只以为这个儿子是太过自信。
    心想着等以后在朝堂上遇到难题了,儿子肯定会求助他。
    到时候他再教儿子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太自负!
    可惜,皇帝这辈子可能是看不到裴璟求助他的样子了。
    第二天。
    皇帝就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身旁的宦官宣读了退位诏书。
    正是自居太上皇。
    建云十二年,建云帝禅位于孟章太子。
    改国号为永乐。
    此后,大乾便开启了经济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
    —
    裴璟登基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颁布了郡县制。
    给大乾的每一片土地都规划了名字,共设立了三十二郡。
    三十二郡,每郡有守、尉和监各一名,他们三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郡下辖县,则设立郡守与县令,皆有裴璟这个皇帝直接任命。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如此一来,就更加集中了皇帝的管理,任何一郡有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传到他的耳朵里。
    而对于他以后颁布的任何政策,也都好执行。
    这样一来,大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也减少了贪官污吏。
    更能有效的处理百姓发生的事情。
    但是这个政策一颁布,顿时就在大乾上下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百姓们尚不知道这个政策对他们的改变。
    但是那些分封地上的王爷们,却集体站出来。
    全都持反对意见。
    没有郡县制之前,每个王爷或每个世袭家族手中,都有一块封地。
    在封地上,哪怕天王老子来了,也得给他们这些人面子。
    但是这个政策一出,就相当于分去了那些世袭家族以及王爷们手中的权利。
    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只听命于皇帝,哪管哪个地方是哪个王爷的?
    如此一来,就会大大的降低了封地上家族的统治力。
    那些王爷们自然不干。
    但是裴璟如今实力足,手段也强势,根本不惧怕这些人的威胁。
    若有反抗者,撤销每年朝廷给的分红,削去职位,贬为庶民。
    起初的时候,很多人都只以为裴璟只是说说而已。
    毕竟大家往上数几代,都是沾亲带故的,哪个皇帝能不给他们几分面子?
    所以几次三番来挑战这个年仅15岁的帝王,让他撤销这个政策。
    可圣旨一出,若是再撤回,那就是让天下人在嘲笑皇帝!
    既然这些人如此不给裴璟脸,后来裴璟也没跟他们客气。
    来一个他就打一个,来两个他就削一双。
    见证了新帝的铁血手腕和冷漠无情之后,很多人都求到了王家。
    皇后的母家,乃太原王氏。
    在那一片土地上,王家就是土皇帝。
    郡县制一出,对王家的影响自然也大。
    他们都认为王家也会站在他们这边,共同对立新皇。
    可他们低估了王家对于皇帝的忠城,把求上门来的人的名单,全都报给了皇帝。
    得知此事之后,裴璟自然也没跟他们客气,又是削爵,又是罚俸。
    如此闹了两个月之后,那些封地上的王爷和家族才算接受现实。
    转头开始想方设法的去讨好皇帝派下来的父母官。
    企图拉拢,恢复往常家族控制封地的风采。
    只可惜,他们的那些小把戏,依旧都被传到了裴璟的耳朵里。
    对此,裴璟只是轻蔑一笑。
    对于那些不安分的人,自然是该罚的罚,该赏的赏。
    如此一番铁血手腕之下,在朝堂,上是无人再敢与裴璟叫板了。
    —
    大乾还在太上皇手中的时候,就有了玻璃制造的这一项大头经济。
    之后的几年中,随着玻璃的大量产出,在其他国家也逐渐形成了饱和。
    富贵人家几乎人人都用上了,而贫苦人家依旧用不起。
    在裴璟登基以后,了解了市场大体情况后。
    他依旧吩咐底下的人大量制造玻璃,而这次的目标却变成了底层百姓。
    富贵人家的占比只是少数,而底层的百姓却占大头。
    玻璃降了价,就会拉动底层百姓的经济消费,这样一来,国库经济总体水平还能保持往上。
    等到百姓们都用得起了玻璃窗以后。
    裴璟又吩咐工匠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玻璃杯,依旧对外高价销售。
    这独门绝活,又给大乾的经济增加了一大笔进项。
    许多年前他就在研究精盐,随着他低廉又高质量的精盐一流出。
    粗盐逐渐被淘汰出了市场,而裴璟把这一项经济纳入了自己的私库中。
    到如今,他私库里的钱都可以和国库相媲美了。
    手里有了钱之后,他一下就想到了许多年前游历大乾是立下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