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靠编剧发家致富 > 第87章 关于编剧
    本届飞跃奖采用的是直播模式, 林济和一众明星、平台的互动被观众们收入眼中,他虽然只是编剧,可所受的瞩目却不亚于现场任何一位明星。
    而自从他被弹幕关注之后, 弹幕的画风立刻变了。
    “no经典大赏, no《剧作家》。”
    “让我康康现场还有谁收视率没超10.04%?”
    “不是吧?原来你们这么没用。”
    “报看。”
    “他们只是太讨厌那篇文章……”
    弹幕俨然成了林济名言集合。
    “我快被这群人笑死了。”
    “+1, 一开始摸不着头脑, 后来发现每一句我都有印象, 不得不说,小林不仅会写剧, 嘴炮的本事也没几个编剧比得上。”
    “笑死, 别的编剧一发癫就嘲观众嘴搭档, 小林一言不合就对着同行放炮。”
    “我其实一直在等他no《剧作家》,给我急死了,可惜一直没看到!”
    “深深怀疑小林怕自己一不小心忘加书名号了,毕竟他自己也是剧作家嘛。”
    聂鸥一边看弹幕一边哈哈直乐,她一有空就去翻林济微博, 那些怼人的纪录还在, 聂鸥是为了提高自己吵架的能力看的。
    她属于有点内耗的性格,动不动就反思自己, 交朋友也更多考虑对方的想法,而忽视了自己, 虽说她在网上表现得乐观开朗, 现实中其实是有些怂的。
    但追了林济的剧之后,看着林济天天在那表演“小林大战xxx”, 她也学到了一点本事, 在现实中就用了起来。
    结果——真的爽!
    不当软包子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尤其很多时候,事情明明并不是聂鸥引起的, 她却要顾虑后果让自己吃亏,始作俑者反倒过得很安心。
    聂鸥一直觉得,林济的做法并不叫发癫,只是对同行们的回击而已——每次都是对方先挑起矛盾,摆起前辈的架子对林济指指点点,自己一片污糟却视而不见。
    看了会飞跃奖的直播,陈橙出场之后,聂鸥忍不住发了条弹幕:“小林新剧写什么题材?梦一个我推和小林再合作。”
    “好奇+1,我推还没和小林合作过呢。”
    “哈哈哈这时候就希望来个类似《后宫》的剧本,能一下子塞几十个演员的那种。我推只是个小透明,当时面《后宫》没面上,她现在提起这事都很后悔。”
    “后悔+1,而且楼上你是面过《后宫》的,知道我家演员是什么情况吗?当时《代号11》剧组找过他的,可他经纪公司觉得这剧没什么大气候,给他接了别的剧,谁提起这事不气?我家演员现在还在糊剧里打转,一提这事就后悔得不行。”
    “想看的题材太多了,不过我已经发现了,只要是小林写的剧本,什么题材我都能接受。”
    “济啊,别偷懒了,快出来干活,看到观众老爷们期待的眼神了吗?”
    弹幕话题越跑越偏,从演员机遇偏到了题材盘点,不过林济的每一部剧都被拿出来大肆讨论,结论是,演员只要能在林济剧里扮演重要角色,红是早晚的。
    聂鸥分析了一下林济之前写过的剧本,有谍战剧、年代剧、穿越剧和宫斗剧,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个剧本应该不会重复。
    聂鸥自己偏向悬疑探案类,她有年头没看到这一类型的剧集了。
    大江卫视和青蓝卫视两家主力一线卫视很少拍摄这一题材,而星洲卫视每年播出的题材虽杂,却同样不青睐这一题材,悬疑探案类相对比较烧脑,这注定了它的受众很集中,虽然称不上小众,可和青蓝、大江卫视主流的题材相比,也不算是大众题材。
    一线卫视不肯拍,二线卫视拍出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偶尔能出两部精品,绝大多数却只注重氛围渲染,力图把观众吓个半死,而推理逻辑——零。
    不过聂鸥清楚,她不能对林济要求太高,在她心里,林济是很全能的那类编剧了,任何题材的剧本都能驾驭得很好,然而悬疑探案类剧本对逻辑的要求很高,案子本身必须很有吸引力,还要给观众刺激感。
    至少,在一个案子破完之后,观众不会产生“就这?”的感觉。
    想到这里,聂鸥默默打开平板,去搜古早的悬疑探案剧看。
    在她小时候,可看的卫视没有现在这么多,卫视间的竞争也没有现在这么激烈,她只要换一个频道,不管在播的剧她感不感兴趣,那些剧基本都是精品,现在则不同,她能把遥控器从大江卫视按到其他二线卫视,却找不到一部能让她提起兴致的剧集。
    这几年她翻来覆去看林济的剧,《代号11》和《百归记》她看得最多,是为了陈橙看的,但只要《后宫》重播,她只要有空必然会停下来看。
    她希望林济一年写一百部剧,精神食粮这种东西,当然要越多越好。
    ……
    参加完飞跃奖,林济继续闭关。
    新剧他还没考虑好,林济的闭关,其实就是抱一堆闲书回来,挑上几本一坐一个下午,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没有林济不看的领域,有些内容他可能看过就忘了,但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内容自然而然会出现在他新写的分场里,成为完善分场不必可少的一块拼图。
    最近天气很好,太阳照进窗户暖洋洋的,林济倒一杯热茶,偶尔转动一下自己生锈的大脑,只觉生活十分滋润。
    他从发动机的制作原理研究到了早餐如何摆盘更精致,连中医的望闻问切技术也学到了一些。
    偶尔马鑫嘀咕他,让他多出门走走,林济就转道去附近的图书馆,带上保温杯,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从开馆坐到闭馆,还能看几本杂志。
    这天很巧,林济刚走到书架边上,就看到了贴着“剧作家”三个字的杂志盒。
    他抽出一本看了看。
    林济可以在和对手嘴炮三天三夜之后再欣赏对方的著作,这毫不妨碍,哪怕他觉得对方周身被弱智笼罩,可该看的文章和剧集他还是会看的。
    打开杂志的那一瞬,林济多少还是有些期待的。
    他经常泡编剧论坛,摒除那些酸言酸语的话,论坛里其实有不少很有见解的发言,只不过有人对创作的内容更敏感,而有人则侧重于某一题材的发展趋势,对业内的风向变动很敏感。
    这个时代编剧类的著作虽然没有他上辈子多,但一些著作和观点却不乏深度,林济读了之后也觉得受益颇多。
    可连看了再《剧作家》上发表的三篇文章后,林济顿住了。
    他默默回到书架旁,把杂志盒归于原位,脸上露出了难以形容的表情。
    他刚刚浪费了足足半个小时的生命,去看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理论。
    林济可以很客观地说,发表在《剧作家》杂志上的一些观点,甚至不如编剧论坛的讨论新潮,而且虽然《剧作家》自恃矜贵,没有直白地互吹互捧,可文章词句之间那种优越感、编委们彼此间的欣赏之一同样流露了出来。
    林济最吃不消这个。
    不管怎么说,写文章需要言之有物,不能用套路化的文字和吹捧去填充,后者哪怕必须要有,含量也必须少一点,可《剧作家》这几篇文章都写得一般,内容陈旧,对于当下电视剧发展的敏感度也不够。
    不过仔细想想,一线编剧的敏感度是最高的,他们处于行业的最前线,日常关注题材的兴衰,只为从固定的收视底盘里为自己争取到足够高的份额。
    而养老型的编剧则不同,这群人到哪儿都被捧着,成天出席这个论坛参加那个奖项,观众的冲击不会落到他们头上,他们安坐于后方对一线编剧指指点点,日子可谓十分滋润。
    林济叹了口气。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他都只愿意当一线编剧,上辈子他成为了业内人尽皆知的金牌编剧,和创作无关的事项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可就算再忙,林济也会挤出时间输入,保持一定的创作频率,他最害怕的就是成为这一类编剧。
    编剧这份职业,想再进一步是很难的,一部剧红了,编剧尝试用同样的套路去创作新作品,可观众未必会买账,可能编剧整个职业生涯只有这么一部爆剧,但编剧想要堕落是很容易的——借着曾经的名气招摇撞骗,开班收徒,和剧组一起把观众骗进来宰。
    林济阻拦不了旁人这么干,他只能提醒自己。
    他有时候很为这些同行遗憾,因为他们年轻时候创作出的作品确实惊才绝艳,能够让混迹编剧圈多年的老编剧们自惭形秽。
    然而,天才的灵光一闪重点在“一”这个字上,年轻时创作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超常发挥,想复刻、想超越几乎毫无可能,如果编剧耐得住性子慢慢磨,在将来依然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业内站稳脚跟。
    可如果编剧自己永远只惦记着自己的经典作品,或者认为灵光一闪是自身创作的常态,堕落起来是很快的。
    而且这群人的思维已经形成,不是谁去纠正就能改变的,至少林济认为自己做不到。
    他把《剧作家》杂志丢到一边,想打开手机骂两声,可又觉得自己有点自找没趣。
    在他的观点里,这群编剧就是老僵尸,他能把人骂醒,莫非还能把老僵尸骂醒不成?难度着实有些太高了。
    好在编剧论坛里的帖子一直热烈,编剧们秉承着“同行是冤家”的观点,用尽自己平生仅有的知识储备去反驳同行的每一个观点。
    林济着实被《剧作家》的文章伤到了,一进编剧论坛,他就有种进入温暖的春天的感觉。
    他捡起大公鸡的账号,回复了几条帖子。
    以往编剧论坛diss林济的声音很响,但自从他接二连三地出爆剧之后,论坛的同行们都知道他属于常理外的编剧,就算论坛一天飘着八百个diss他的帖子,也挡不住他部部爆红。
    不能反抗,那就收编。
    编剧行业里吃《后宫》和《静梧传》红利的编剧有不少,纵观时下的收视榜,穿越可谓长盛不衰。
    因而,“大公鸡”刚在论坛露面,立刻被一群编剧盯上了。
    “@大公鸡,下一部写什么题材?”
    “写年代剧受阻中,能否请鸡兄替我看看剧本?有偿!”
    “鸡!!!!”
    林济:“……”
    林济现在确实算一个闲人,他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私信,除了有来自同行们的提问外,也有疑似田尧那种早年当过编剧,在论坛有账号,如今却服务于某家平台的编剧的邀约。
    林济把私信一一看了,确定的内容他立刻就能回复,至于一些他本人没有太大把握的内容,林济则在仔细查过资料之后再给予回复。
    问他下一部写什么题材的那个问题林济回答了:“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悬疑探案。”
    “?!!恐怖如斯!!”
    “只能说,大编剧才有写这种题材的底气,吾等小透明是不敢的,卫视一般也不会收。”
    “牛!!!”
    不过也有编剧提醒林济,现在的悬疑探案题材不同于以往:“案情大多已经被写烂了,以前受网络不发达的影响,很多编剧创作时会借鉴海外的一些知名案件,现在观众见识多了,剧播到一半套路他们已经摸透了。”
    “+1,写过这个题材的表示,这个题材有点吃力不讨好,收视率有限,观众的要求又很高。”
    “@大公鸡,你可以先去找找梧桐卫视三年前还是四年前播的那部《疑案追凶》,算是近几年有点知名度的悬疑探案片了,这部剧其实写得不错,逻辑很通顺,但观众的评价是太旧了,新瓶装旧酒,这种题材最重要的是悬念,悬念设定不行,就留不住观众。”
    对于这些给自己建议的帖子,林济都一一回复了。
    创作这个题材,林济并不是一时冲动,他其实一直很想写一部悬疑探案剧。
    上辈子林济受平台的掣肘很多,成了金牌编剧之后,平台关心他的收视率,观众则更偏好他那些已经有过成功经验的作品,林济选择题材的自主权并不算大。
    这辈子林济的创作自由度更高,主打一个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放在上辈子,《后宫》和《静梧传》这两部剧,包括《战神返乡》这些短剧,林济就算想写,也只能披马甲去写,不然会显得他这个名编剧没有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