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157章
    挂心
    自从朝廷对盐业实施抓大放小的改革政策,只掌控生产和批发,将零售和运输环节都交给商人去负责后,盐价又是朝廷管控,不允许私自涨价的。商人要想赚取的越多,便只能走量。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商人积极的用着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使得食盐在市场快速的流通了起来。
    食盐在市场上流通的越迅速越广阔,各地的百姓便都能吃到便宜的食盐,同时朝廷的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大增加。
    去年,朝廷在盐业方面的财政收入,更是直接破了六百万贯的数字。这就意味着,不算商人为着盐引而在边境开荒种地,给军队运输粮食等上面的获利,单只是在收入这块,就已经比改革前上涨了近十倍。
    再说回这次的榷茶制度,才开始实施便能抵得上同时段盐业收入的三成,若后续不出意外的话,茶叶这块每年将保底能给朝廷带来一百八十万贯的财政收入。
    还是那句话,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
    而在时下,除了盐这款商品,茶叶不仅同样也具有需求量大,能保障税源稳定且丰富。它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如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生存物资。
    因为就各地官府传达过来的茶叶相关文书,和韩彻这次的汇报结合便可知晓,不仅那些跟朝廷请求互市的藩国在进行茶叶外贸,他们的子民也越来越多的组队去平州的茶马市场购置茶叶,还有那些胡商们也越来越活跃的参与进来。
    毕竟朝廷只是严禁内地茶商私自售卖茶叶,尤其是贩卖出境。但对于藩国的商人来跟官办茶叶机构只要是用马来购买茶叶,都从未有过制止的行为,甚至还都是秉持着欢迎的态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今的朝廷对比过去,简直都能称得上是暴富了起来。作为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皇帝对待韩彻的态度,自然也是越来越重视。
    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皇帝此刻对韩彻一脸的温情。
    结果未曾想到的是,韩彻却在这时候,忽地再一次跟他请辞吏部尚书的位置。且从神情上来看,韩彻也并不是在跟他玩一些臣子惯常使用的“以退为进”的伎俩。
    皇帝便大为不解:“爱卿,你这好端端的,怎就忽然要请辞?可是有何难处?不若先与朕说说?”
    要说这些年来,他们这对君臣之间的相处,那是非常合拍的。
    一方面,韩彻太能给朝廷赚钱了,皇帝敢说自建朝以来,前面的那些个皇帝就没一个能像他在位时期这般财政充实的。
    再一方面,作为权臣,韩彻事还少。
    除了推行政策时,必要的政治手段外,其他时段韩彻既不结党营私,自身也找不出让人指摘的地方。
    好用、没麻烦、还无威胁,就是皇帝对韩彻最直观的看法。
    所以最起码在这个时候,皇帝是真心实意不愿意韩彻请辞的,若韩彻真遇上什么麻烦了,他也愿意出手帮忙解决。
    韩彻便也一脸感动的对皇帝表示道,他并没有遇上什么麻烦。只是这吏部尚书的官职做到现在,越发让他察觉自己的能力是在民生经济上。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他想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朝廷、给皇帝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
    韩彻还言道吏治这块,又并非他不可,朝中更是能找到不少能力比他出众的大臣,可以接任。
    皇帝听到这,便不说话了。
    哪怕韩彻说的这些确实是事实,可这些年来的君臣相宜,让他这会心里难免对韩彻的请辞产生了几分不舍的情绪。
    见状,韩彻便仔细跟皇帝阐述了他接下来要办的一些事。
    这些年来,盐政、税收、常平仓和漕运等事务一直仍然都归属韩彻在管辖,虽然它们的行政运行这块已经趋向于成熟稳定,但眼下还有茶政,还正处于起步阶段。
    像韩彻这次进宫,除了跟皇帝汇报上述事务,也是到了要开始准备实施榷茶制度的第二个阶段。
    为了配合茶马互市的顺利进行,前端时间朝廷对茶叶实施了从生产、销售,运输、乃至最后跟外藩或胡人进行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十分的严格掌控。
    最终,也确实得到了朝廷想要的效果。
    那些外藩或胡人一时之间全都没了茶叶来源,便都只能主动来与朝廷请求茶马和市。
    但这么严苛的政策,显然也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弊端。因为商品若全方面都被朝廷掌控在手里,是非常不利于市场流通的,从而一定会影响到茶叶方面的民生经济。
    所以最初在刚实施时,韩彻便也与皇帝说过,这是为了确保国家的利益能以最快速度实现最大化,所采取的非常时期的使用。后续对于榷茶制度,还需要就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程度的修缮。
    除此之外,茶叶的产能也需要加快跟上。
    再者,韩彻还言道:“茶叶多生长于南方,较为温暖之地,然夷人多处于西南或西北之地……”
    茶叶同样便也面临着运输上的问题。
    韩彻便表示:“臣认为,依然可借助商人来解决,朝廷只需严格掌控住茶源和对外藩或胡人的直接交易……”
    皇帝坐在那,听着韩彻对榷茶制度接下来的实施娓娓而谈,也不由得被他所描述的茶叶庞大市场所吸引了进去。
    显而易见,韩彻也确实如他一直说的那样,他更擅长的是民生经济。
    想到这,皇帝终是叹息了一声:“罢了。”
    两日后,皇帝便在朝堂宣布了新的吏部尚书人选。
    “二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天傍晚,等到韩彻刚回到家里时,因听闻消息,早就等候多时的齐五郎忙一脸紧张的上前问道。
    吏部尚书换人可绝非小事,所以朝堂上刚做完宣布,消息便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官员之间传播开了。
    为着家人和自己着想,韩彻一直以来都鲜少会跟家里人讲公务上的事情。
    这一次也是一样。
    所以齐五郎乍一听,难免便往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
    “姐夫,晚点再和你解释。”韩彻对他只笑着说道。
    这件事是韩彻主动请辞,皇帝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不满和怀疑,甚至还要在继续信重韩彻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让他被外界过多揣测。
    于是几乎是韩彻刚说完这话没多久,宫中的内侍便过来传达了皇帝的旨意,还有一众赐予韩彻和柳氏的赏赐。
    时下五品以上的官员,若能获得重视,其母或妻,便有机会诏封外命妇。
    柳氏早前便随着韩彻的职位上升,被册封为郡夫人。
    至于韩彻,虽然吏部尚书的职位被他请辞了去,但他不仅各项使职还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职位也还在。
    要知晓因着老皇帝在位时为了权衡,对原为当然宰相的三省长官等权利不断进行削弱,于是便导致后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宰相。
    这些年来,现任的这位皇帝也是以韩彻所任职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主政事。
    在这次的旨意里,皇帝还将韩彻升任为了中书侍郎。
    然后内侍这会又特意过来的宣旨赏赐,待到全家谢恩完毕,内侍也冲韩彻作揖笑着离去之后,这下子,不用韩彻再多做解释,齐五郎也彻底放下心来。
    “倒是我过于担忧了。”放下心来后的齐五郎,脸上此时也终于有了笑意。
    在家就被齐五郎说了这件事,导致也同样吓到了的大娘,这时候便在一旁没好气的说道:“你还说呢,我都跟着受惊了一场。”
    往常齐五郎倒也不至于这样,像之前韩彻改革常平仓的时候,齐五郎还知晓要先避开着点大娘,免得她滋生不必要的担忧。但实在也是韩彻如今这职位做的,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就绝对小不了。
    说到底,齐五郎不过是关心则乱。
    “姐夫这都是太过挂心于我。”韩彻便也连忙对大娘说道。
    每每韩家出点什么事,齐五郎可都是第一时间跑过来。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他也从未有过丝毫的推辞。
    像今日这出事,莫说是齐五郎,便是其他的人,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听闻韩彻的吏部尚书职位被换了人,难免会产生一些念头。
    不过也都随着皇帝的这番旨意一下,背地里那些揣测和谈论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韩彻同样也没精力去理会这些,只继续投入到榷茶制度实施的第二阶段。
    这一日,原本已经有了想要放弃茶叶生意打算的王七郎,忽地听闻到茶马司有新的制度出来了。
    早前朝廷为了保障茶马互市的顺利实施,控制了全国所有的主要产茶区,导致茶商不仅没了利益最丰厚的边境交易,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拿不到多少茶源。
    想也知晓,朝廷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共换取回来接近两万匹的上等战马,使得其数量更是跃居这数十年来的首位,又还能有多少茶叶留给茶商们来售卖呢?
    对此,王七郎还叹气过。
    毕竟一开始,王七郎可是还在族人面前曾经信誓旦旦的表示过,朝廷总不至于让他们做不下去。
    可事实却是,做是能做下去,但是所带来的利益大幅度减少,更是远远达不到他们的预期。
    这样一来,如王家这种既有着更赚钱的老营生在,又是才刚开始经营茶叶行当的商行,自然便会开始产生想要放弃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