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 第134章
    考试
    权贵重名,小吏重利。
    更遑论能直接求到韩彻如今这个吏部尚书跟前来,让他无法直接避开,还为拒绝而犯难的,又岂能是一般的权贵?
    这些权贵要爵位有爵位,要家世有家世,要钱财也有钱财。因此这些人来求官,与其说是想要子嗣建功立业,不如直白一点,就是还缺一个名。
    韩彻就还说道,审查出纳等工作简单,职位也够高,但凡是能通过考核选拔的人是有基本能力去胜任的。
    各地方具体的事务再交由精心选拔的有能力才干,但家世低的辅佐官去办理。
    这些辅佐官有能力可以听吩咐办好实事,那些权贵的子嗣则有家世有关系。如此一来,双方还能形成一个互补。
    而且最要紧的是,韩彻第一次跟皇帝表露出,他想要实施一项财政上的改革,也能因这事而得到些许便利。
    皇帝此刻的心情就颇有些复杂,哪怕他习惯了各种权谋手段,却也从未曾如韩彻刚才所言的那般去思考,并加以借势运用起来。
    但不得不说,韩彻这手段是用得真不错。
    特别是韩彻所筹划的那项财政改革,若是真的能成功的话,那么朝廷的财政收入将实现数倍的增长。
    这对于见惯了国库财政匮乏,还因此受困过一段时间的皇帝来说,实在是做不到不动心啊!
    在觐见过皇帝之后,韩彻马上就着手安排吏部进行诠选考核一事。
    时下科举选拔考核难度大,即便考中进士后,官途也不一定能顺利。于是像这种专门的官僚机构考核,一旦考中就会安排具体的事务,有相对应的官阶,就也是有抱负的人士踏进官途的一条大道。
    再加上这次事务还是韩彻专门负责操办,但凡耳目灵通一些的,都能知晓朝廷对这个新部门的重视。于是前来报名参加这场考核的,不仅有还未踏进仕途的那批文人们,还有不少京中一些衙门里没有品阶的佐杂官。
    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好些更是已经有过办理公务经验的佐杂官。哪怕事先得了韩彻准话,又拿到了他所划出的考题范围的那些权贵们,心里也不禁升起了几分担忧。
    “这若是考不中,那该如何是好?”
    “咱们有韩大人划出来的考题范围,不至于吧?”
    “正是!题也不难的。”
    “题是不难,可这结果未出,凡事就怕有意外……别忘了,韩彻可是连礼都没收。”
    既然没有收礼,那么只要考核范围确实是他之前所划出来的那些。即便出了问题,他们纵使心里再气恼,也没什么立场和脸面去怪罪韩彻。
    总不能明晃晃的告诉别人,他们的子嗣事先得到考题范围,还考不过别人吧?
    到了这一刻,难免就会有人后悔,当初说什么都应该把礼留下一些的。求人办事也确实不是他们这种求法,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实在是当初韩彻一口答应的太干脆,话也讲得极为的肯定又好听。
    让他们在那会甚至都产生了一种,这礼要是留下,就是不信任韩彻到时候能让他们的子嗣考核通过。
    “若不然,再去韩家拜访一下?”
    “已经得过那般的肯定答复,又怎好再度登门?”
    “那,这到底该怎么办?”
    “眼下也只能等结果出来再说了。”
    然后在考核的这天,原本还担忧的那些人,在一见到考题上的内容后,心下提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
    也莫说是这些权贵的子嗣们了,就是其他的考员,此刻也难掩惊讶之色。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这份试卷考核的难度之低,另一方面则是这试卷的出题方式。
    这次的考核,韩彻所采取的就是以现代考卷的方式来出的题。
    在试卷都分发到众人手上时,韩彻也大声跟众人对此次考核做一番简单的讲述:
    “每一道小题旁边的数字,就代表着这道题的给分。考核过后,大家可以通过查询朝廷律法自行核对到答案,直接计算出自己的最终得分。”
    既是为着专职官吏所进行的考核,考卷的首段部分就几乎全都是以过去地方上各常平仓的日常入库,保存,维护,还有出纳以及统筹规划等数据来举例,设置出的一些算术方面的题目。
    最前面的这部分主要考核的就是大家最基础的计算能力,还有审查报表。
    可以说,这部分要是都答不出来,莫说是他们完全没有胜任这份职务的基本能力,哪怕是那些权贵们也没脸再找上韩家。
    而卷子的中间以及最后部分,考核的难度会比前面的略大了些,但也全都是这份职务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中间部分,就朝廷制定的折损制度:“凡水旱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损——已上免租,损——已上免租,课。损——已上,租,课,役俱免。”(1)
    “若棉,麻,桑损尽者,损免制度为——”
    还有朝廷对地方官员在灾害来临后,出现的瞒报和妄报时的惩治制度等的填空作答。
    至于剩下的最后部分,就是让考员们先行代入身份,针对于不同程度的灾情汇报时,作为专职官吏的他们该采取怎样的救灾措施。
    很快,考核时间就到点了。
    韩彻吩咐小吏将试卷逐一收取上来。
    随着试卷一交,考员们逐一走出考堂后,难得的几乎都没有过去参加过的考试那般的疲惫,反而不少人面上还浮现出兴奋。
    那些提前得了考题范围的权贵家的子嗣们,就更不用说了。
    “如何?”刚一坐上等候许久的马车,车内的人就忙问道。
    “题目果真都是那些,我也全都做出来了!”
    “那就好,那就好……”
    对于他们来说,即便竞争对手再多再强大。只要能保证自家子嗣将题目全都答出来了,那么就不存在不会被录取的可能了。
    韩彻这边,以一天的时间快速的将所有考卷批阅完后,再经过吏部的一番考核审查完成,他就连忙把初步拟定录取的名单交由皇帝做最后的审阅。
    这是一个全新的官僚机构,朝廷因为需要在全国各道都做设置,预计所要择选的人员数量能达到数百人。
    哪怕去掉快骑填入的那部分人员,最终要的人数也不少。
    所以那些权贵们早前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就像韩彻之前跟皇帝说的,只要那些人不是太差太离谱的,他都想要用起来。
    皇帝只简单的扫视了一眼这份录取名单,就批准了这事。
    第二天早上,吏部就接到通知,给名单所录取的官吏下发任命。
    那些曾经跟韩彻求官过的权贵们的子嗣,果然不仅全都被录取,而且任职的也全都是专职官吏里的高品阶位置。
    待收到任命文书后,这些权贵们对韩彻自是越发的满意起来。
    想到韩彻还什么礼都没有对他们收取,于是大家投桃报李之下,接下来凡是韩彻所负责的公务,发出的任命,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畅通,高效率的运转起来。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跟三娘曾担忧过的一样,有一些直官过来跟皇帝高密或是弹劾韩彻玩弄权术和结党营私。
    就连证据他们都准备的很充分,便是韩彻之前给那些权贵们所划出来的考题范围。
    结果这份证据送到皇帝跟前,皇帝面对眼前义愤填膺的大臣,听他在那里痛斥韩彻这种行为时,表情憋的甚是有些痛苦。
    等到对方好不容易停下来,皇帝还得好生的替韩彻去做安抚道:“这份考题范围给出去其实也并无大碍……”
    “圣上!”未曾料到皇帝居然会是这么一个态度,对方不由得急眼。使得他这会连臣子礼仪都顾不上了,声音一下子就尖锐了起来。
    意识到这话确实不能这么说后,皇帝赶紧改口:“韩爱卿办事方法或有不妥之处,然而这些事务他办理得却是非常不错。”
    说着,皇帝就赶紧让一旁的内侍,将桌上的一封文书拿去给对方看。
    这是从葛州发送过来的灾情文书,但却并非是向朝廷求救,而只是针对这次灾情做的一个呈报。
    原因就在韩彻一手操办下,所设立起来的新官僚结构。
    南方的松州和裕州遭遇了台风水患,而处于东北区域的葛州今年却遭逢了一场小旱灾,地里的粮食出现了歉收。
    这时候新成立的部门,底层的辅佐官和小吏们以最快的速度探查到天气上的问题,并且还对地里的具体收成,都做出了详细的预估报告呈给上级。
    上级,也就是那群来跟韩彻求官的权贵们的子嗣在做审查核对后,再去找其他产粮区互相传递报告,最后一并交于韩彻手中。
    于是就在葛州的百姓还没将地里的粮食收获之时,对于他们这地方的救助措施就已经制定好一系列的计划,并且还汇报给朝廷,准备开始实施了。
    最后也因为这份救助实施的超前时日许多,就使得葛州百姓原本将要面临的困境还没来得及开始,就被先一步遏制在了摇篮里。
    朝廷不仅减免了救灾的损失,像这种从盈余地调配物资到不足之地的举措,让两地的百姓都得到了好处。
    在这整个实施过程中,朝廷都不需要专门指派官员去负责,只需要在收到汇报后,直接发放政令下去就能进展的这么顺利。除了有韩彻之前改革常平仓和漕运的原因,也离不开跟底层的官吏善于听吩咐做事,还有上层官员有家世有关系网。
    然即便如此,对方仍然想就韩彻的行为再度弹劾。
    皇帝却并不打算再给他机会了。
    要知道,韩彻会这么做,可不仅仅是为着眼下这点,让皇帝动心的也不仅仅只这一点。
    注1:出自《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载:凡水旱虫霜为灾害,则有分数;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租、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若桑、麻损尽者,各免调。若已役、已输者,听免其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