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夏狗县令:开局和女帝共浴 > 第201章 呵,女人!
    没过一会儿,一个令言妙妙熟悉的声音从值房外传来。
    “言参政,听说你找本官有事?”
    李凡看到言妙妙,惊讶地看向言参政。
    言榛笑容满面迎了上来:“参见李大人。”
    “李大人,下官也没什么大事。这是小女言妙妙,今年年满十七,尚未婚配。虽不及大人才华横溢。但在江东省也有些才名。平日里也最是仰慕大人。”
    言榛推着言妙妙上前,满脸期待地看着李凡。
    他这个女儿长得漂亮,少年人见了就没有不心动的。
    若是能入了李大人的眼,他定然能收获一个一个简在圣心的女婿,壮大言家。
    听着父亲的介绍,言妙妙脸上泛起红晕。
    哪有这样向陌生男子介绍自己闺女的啊?这简直羞死人了!
    可回想着父亲对李凡的称呼,言妙妙不由眉头一皱。
    李大人?哪个李大人?
    “言参政言过了,本官哪里是什么才子?那首诗就是瞎写的。”
    李凡谦虚道。看着言榛,心中隐隐产生一股不好的预感。
    言榛笑得这么猥琐干什么?
    “大人真是太谦虚了。谁瞎写能写出这么好地句子啊?”
    “大人若是有时间,还望指点指点小女诗词,也好圆了小女心愿。”
    言榛试探着询问着,忽然发现言妙妙在发呆,紧忙推了推言妙妙:“妙妙。妙妙?这是江东省左布政使李大人,快来见过大人!”
    “原来你就是那个不顾百姓死活,大种药材妄图敛财的左布政使啊!”
    言妙妙确认了李凡的身份,怒气冲冲道。
    言榛倍吓得汗毛竖起,急忙呵斥:“妙妙不得无礼!”
    “父亲!祖父在世时是怎么教导我们的?做人要明辨是非,为官端正!可你又在干什么?用嫁女儿来巴结上官?”
    “你难不知道李布政使大种药材,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许多江东百姓没了活路吗?”
    “父亲就算不要文人风骨,想用女儿去巴结上官,也要看看是什么人吧!”
    言妙妙悲愤地质问着,不等言榛有所表示,便怒气冲冲地离开。
    李凡心中很是无语。
    自己好像没说要娶她吧?
    这姑娘黑白不分,头脑简单也就罢了,这是不是太自我感觉良好了?
    “大人您看这事情闹的。”
    言榛赔着笑脸,尴尬找补道:“妙妙年幼无知,还不懂事,这才口不择言说了那些话。大人莫怪,莫怪。”
    “没事。小孩子不懂事,回头说明白就好了。”
    李凡只当看了一场闹剧,摇头道:“既然言大人没别的事,那本官就先走了。”
    言榛看着李凡的背影,心中唏嘘不已。
    李大人性子这么好,被当面呵斥都没发火,他家女儿怎么就看不上呢?
    ……
    离开布政使衙门,言妙妙坐着马车直奔文会酒楼。
    “言姑娘来了!”
    “言才女也来参加文会?”
    见到言妙妙,临安府名门公子,风流才子,还有纨绔都十分热情地迎了过来。
    “言姑娘,我们大家正在讨论红薯恶政。姑娘父亲在衙门担任保证,祖父可是前巡抚大人,不如言姑娘也给我们大家说两句?”
    临安才子刘平大声说着,引起了一片赞同。
    “小女子哪敢议论时政。”
    言妙妙不好意思地推辞道。
    “言姑娘此言差矣,红薯关乎江东百姓,我等有志之士怎能畏惧,避而不谈?”
    名门之后姚广成也跟着说道:“我等都有江东省有名望的人物。那李贼难道还能把我们全都杀了不成?”
    “言姑娘,你该不是因为父亲在左布政使手下为官,不愿意说吧?”
    刘平意味深长道。
    “怎么会?”
    言妙妙被刘平一激,果断站起来:“各位,小女子虽是一介女流,却也有一些小小的心愿,希望百姓顺利完成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安居乐业,不被衣食所困。”
    “但我们新布政使李大人却不顾百姓疾苦,为种植药材获利,大肆推行红薯,挤占农田,严重影响百姓正常耕种。”
    “如今临安久旱无雨,耕种艰难,粮食减产,假以时日,必然饥民便地,饿殍遍野,李布政使此举,可谓断了百姓最后一现生机,是为恶政无疑。”
    “说的好!”
    话音一落,刘平、姚广成抚掌叫好,引起一片赞同。
    角落里,范士登与张宝林嫉妒地看着围在言妙妙周围的士子。
    “刘平倒是好运气,居然因为几句话,得了言姑娘的青眼。”
    张宝林酸溜溜道。
    范士登冷笑一声,不屑道:“怕什么?本公子有一个绝妙的主意。不仅既能压一压刘平他们的气焰,让咱们这位新布政使丢脸,还能让我们在士林扬名。”
    “到时候言姑娘另眼相看的就是我们了!”
    张宝林眼睛一亮,急忙道:“范兄快说!”
    范士登盯着言妙妙,不紧不慢道:“我准备找人去拔了李凡种在县里的红薯苗。”
    张宝林一脸惊愕:“范兄,这会要是让李大人知道了……”
    “怕什么!”
    范士登冷笑道:“像言姑娘说的,大旱之年不想办法解决粮食,反而强令百姓种这种莫名其妙的作物,李布政使本就不占理。我们这般做也算一个小小的警告。”
    “如此一来,我等名字定将传遍临安,到时候就轮到言妙妙来讨好我们了!”
    ……
    文会第二天,张亮义愤填膺地找到李凡汇报。
    “老爷,昨日江东士子当真召开了文会,临安大半士子还有那个言妙妙都在骂老爷。属下要不要去把他们都抓起来?”
    “没必要。”
    李凡满不在乎地拒绝道。
    “可他们这也太不识好歹了!您分明在努力缓解灾情,他们视而不见就罢了,还在那里说三道四编排老爷。属下都为老爷感到委屈。”
    张亮不满地盯着李凡,李凡则是一脸哭笑不得。
    “那也不能因为他们开个会,骂个人就抓人啊!”
    “老爷今天若是抓了人,那就是带头践踏大夏律法。其他官员便会有样学样,开始凭喜好凭一己之私欺压百姓。”
    李凡一脸严肃:“这可是遗臭万年,会被百姓戳脊梁骨的事情。所以这个先例我们绝不能开,你明白吗?”
    张亮点了点头,随即又茫然地摇了摇头:“可这样一来老爷你不就白被骂了吗?”
    “老爷在京中被骂的难道还少吗?”
    李凡无语道:“放心吧,等六七月红薯长成,一切就都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