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 第137章 刘备盛怒下战书,十日决战定乾坤(
    第137章 刘备盛怒下战书,十日决战定乾坤(求追)
    江陵城内。
    载歌载舞,一片喜气。
    既是庆贺吕蒙退兵,亦是喜迎刘备的到来。
    糜芳更是将珍藏了多年的酒水,以及精心打造的歌舞团都拿出来招待刘备。
    虽说私底下糜芳对刘备有些埋怨,觉得这荆州应该由他糜芳作主而不是关羽作主。
    然而刘备真的来了江陵城,糜芳这心底的怨言又没了,一个劲儿的献殷勤,更是向刘备夸耀这些年在南郡的政绩。
    直到诸葛乔上前向刘备敬酒,糜芳这才意犹未尽的去别席。
    “大王,法尚书没有跟来吗?”诸葛乔见赴宴的人没有法正,内心多了几分担忧。
    刘备的眼中也多了几分愁容:“阿乔的令兵抵达白帝城前,孝直忽然病重。”
    “我担心孝直受不了江上寒风和舟船劳顿,故而令孝直留在白帝城养病。”
    “听闻仲景先生也在南郡,不知仲景先生如今在何处隐居?”
    诸葛乔眼神微凛:“仲景先生就在江陵城,我知法尚书要来,很早就请仲景先生暂留江陵城。”
    “只是仲景先生的年龄也大了,若是前往白帝城,恐怕.”
    刘备欣慰道:“阿乔有心了。不知仲景先生可有弟子在?”
    “可让仲景先生弟子先去白帝城,待孝直病情有好转,再来江陵城。”
    诸葛乔点头:“这倒也是个折中之法,大王稍待,我先去趟仲景先生家。”
    法正的病情不容耽误,刘备自然也不会怪诸葛乔失了礼数。
    半个时辰后。
    诸葛乔又自外返回:“大王,仲景先生已令几个弟子同往白帝城,我已安排江陵城的快船护送。”
    见诸葛乔做事周全,刘备不由暗暗点头。
    聊了一阵,刘备又提及荆州的战事:“吕蒙临阵撤兵,而我等军力又不足以在江面跟吕蒙争锋;江东的威胁依旧存在,阿乔可有良策应对?”
    诸葛乔发狠道:“吕蒙越是笃定大王不敢在这个时候跟孙权争锋,大王就越要表现出强势。”
    “再有两日,马治中就能引五溪兵入公安,我又令苏非退回夏水待命。”
    “加上大王带来的兵,能动用的水路兵马就有近三万人。”
    “君侯擒了于禁,俘虏的兵马也有两万余人,这两万余人,可用钱帛暂时征用。”
    “大王又缴获了十余艘大船,可将所有的兵力和大小船都压上,全军开赴陆口。”
    “再扬言要调回襄樊的君侯,既然拿不下襄樊,那就拿下桂阳长沙和江夏,将陆口水寨和夏口水寨全都毁了。”
    “同时遣人去江东散布消息,痛斥孙权擅自兴兵攻打盟友,才有今日江东祸事,让江东的士族给孙权施压。”
    “恐吓孙权,逼他求和!”
    刘备蹙眉:“若孙权不肯求和,又当如何?”
    诸葛乔不假思索:“倘若孙权不肯求和,仅以君侯的兵力,是拿不下襄樊的。”
    “既然拿不下襄樊,那就调回君侯,强取桂阳长沙,先夺陆口,再进兵夏口。”
    “既然孙权有胆子背刺,那就要承担背刺失败的代价。”
    “曹操接连在汉中和襄樊失利,又对境内士民徭役过甚,反叛曹操的义民此起彼伏。”
    “江夏的文聘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去帮孙权,樊城的曹仁更不敢再南下招惹君侯。”
    “打了孙权,大王立即转攻为守,亲和西南诸戎,静待天下之变,再谋北伐勤王诸事。”
    诸葛乔一番词论,听得刘备连连点头:“孙权小儿两次背盟,若不给他点教训,真以为我刘备怕了他。”
    当即。
    刘备让糜芳将闲杂人退下,只留下众文武,又向众文武简述了诸葛乔的方案对策。
    就在众文武沉吟思索利弊的时候,糜芳第一个响应支持:“吕蒙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是将南郡当他自家后园了。”
    “大王,我认为阿乔此计可行;哪怕变卖全部的家财,我也能替大王筹得钱粮军需。”
    糜芳信誓旦旦,视金钱如粪土。
    纵是黄权吴班等人,也不禁对糜芳多了钦佩。
    诸葛乔却是知根知底。
    为了征用降卒守城,糜芳连家中的金银房契田契都拿出来了。
    倘若就这么忍了,糜芳就等于将几年的积蓄都亏了大半。
    可若是能拿回湘水划界丢掉的桂阳长沙,糜芳想将掉的再赚回来,压根不是难事。
    黄权亦是道:“大王,我认为此计可行。”
    “大王这一路都在造势,若在这个时候停了,孙权不仅不会惊惧,反而会以为大王心虚,对荆州更加觊觎。”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
    “要打贼,就要将贼打痛!”
    吴班附和道:“湘水盟约时,大王有曹操侵扰汉中,故而只能对孙权委曲求全。”
    “大王先在汉中大胜斩了夏侯渊,君侯后在樊城生擒于禁,此时向孙权亮剑,更能让江东众人相信大王要与孙权开战的决意。”
    “我以为,既然是恐吓,就应该给孙权限定期限,譬如十日内不来求和,大王就立即调回君侯。”
    “君侯一旦回军,那就不是孙权求和能善了。”
    众将亦是纷纷附和求战。
    这打上门来了,想退就退,哪有那么简单?
    刘备见群情激愤,遂拍案而起:“既如此,那就依众人言,整军发兵陆口,看那孙权是战是和!”
    “谁敢替我前往陆口下战书?”
    向宠抢先道:“大王,末将愿往!”
    刘备壮道:“巨违有才略胆气,必不会坠我锐气,就许你前往陆口下战书。”
    向宠领命。
    当即就拿了刘备的战书,走夏水前往陆口。
    抵达陆口的时候,吕蒙尚未返回,陆口的守将正是前来作后援的孙皎。
    听闻刘备遣使来下战书,孙皎顿时一阵懵。
    都打起来了,还下什么战书?
    惊疑不定的孙皎,遂让向宠入水寨。
    向宠亦是不惧,将刘备的战书递给孙皎:“我主汉中王已在夷道击败陆逊,生擒江东军众六千余人,江陵的吕蒙更是不战而逃。”
    “故而我主派我来陆口下战书,既想决战,那就别行鼠辈偷摸之事。”
    “今日战书送达,请将军呈递吴侯,十日内给我主答复。”
    “若十日内无答复,我主将调回樊城的关君侯,正式与吴侯开战!”
    “我主说了:开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要么吴侯死,要么我主亡!”
    再加认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