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61章 老朱的刀,随时能杀人
    第161章 老朱的刀,随时能杀人
    茹太素站在原地半晌。
    忽然深吸一口气,躬身道:“陛下!清丈土地之事,臣实在难以胜任!臣请陛下另择贤臣而用之!臣愿辞官归隐!”
    话音落下。
    众人纷纷露出理解的神色。
    大家都知道。
    朱檀能在兖州和青州清丈土地如此成功,那是降服了衍圣公一家得来的。
    而全国有多少碰不得惹不起的人物?
    便是他茹太素自己,也是身处其中,无法自拔!
    大明朝的文臣,所谓的风骨,就是可以跟皇帝顶嘴、跟上司对着干。
    但他们最大的软肋,就是这辈子绝不会背叛自己的阶级!
    而茹太素,此时的选择便是如此。
    宁可丢官归隐,也不能为了朝廷坑了大家!
    茹太素说完这句话。
    感觉如释重负,浑身骨头都轻了三斤。
    辞官归隐吧,也是条出路。
    至少,不用再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回家里,含饴弄孙,侍弄几株花草,家中还有几百亩田,朝廷又免徭役,只是交些田税罢了,无论如何,生活的还是很优渥的,总好过如今这般整日提心吊胆,隔三差五,甚至还要被拖出去打廷杖来的好!
    然而。
    听到茹太素的话后。
    朱元璋却是冷冷一笑。
    “茹尚书,简单的事情你便愿意做,便可以坐享其成,让朝廷整日里高官厚禄养着你!
    困难的事情你便不愿做,干脆辞官归隐!
    大明朝的官若都是像伱这般,那也太舒服了吧!
    咱知道,清丈全国土地,要动的是谁的好处!
    说白了,是地方豪强,是天下士绅,是勋戚权贵!
    你为了不得罪他们,宁可负了皇恩,负了朝廷!
    咱要你这样的官,有什么用!”
    话音落下。
    声若雷霆。
    整个大殿都回荡着朱元璋的怒喝声!
    茹太素被朱元璋训斥地跪倒在地,不敢反驳。
    下一秒。
    朱元璋冷漠的声音再度响起。
    “好一个避重就轻的茹尚书!咱给你一个体面!赐死吧!”
    一句话。
    堂堂户部尚书茹太素,身上挨的廷杖还没好利落,便落了个死罪!
    很快。
    两名大汉将军走了进来。
    拖着面无人色的茹太素离开了大殿。
    此时的奉天殿。
    安静地便是落下一根针都可以听清楚声音。
    自从郭桓案后。
    皇上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杀人了。
    陡然杀这么一个,还是给了人很大的冲击!
    朱元璋看着茹太素被拖出去,哼了一声。
    “礼部尚书李原名何在?”
    李原名被朱元璋点到名后,忍不住一个哆嗦。
    颤声道:“臣臣在!”
    朱元璋淡淡道:“户部执掌天下财务,不可无人负责!你便先去户部做尚书吧!礼部事务由礼部侍郎王冲代管!”
    话音落下。
    李原名脸色一苦。
    若是平日里,朱元璋将他从清汤寡水的礼部调到拥有实权的户部,他还是十分愿意的。
    但是现在明摆着,户部要干得罪天下豪绅的事情,此时让他去,这不是坑人吗!
    合着,茹太素宁可辞官归隐都不愿意接的差事,这回落到自己头上了?
    不过。
    若是不接旨,李原名也知道是什么后果。
    被拖走的茹太素就是前车之鉴。
    朱元璋淡淡道:“你也不要觉得冤,当日打赌的人里,也有你!”
    李原名脸上一苦。
    原以为挨了廷杖,为孔家出头那件事就算过去了。
    谁想到,陛下还一直记着啊.
    无奈之下。
    李原名只得硬着头皮道:“臣,接旨!”
    朱元璋笑笑。
    “除了清丈全国土地,咱以为,鲁王藩地关于官绅一体服徭役的事情,也十分在理!
    还是衍圣公觉悟高啊!
    在他的带领下,鲁王藩地的士绅竟然全都主动服了徭役!
    咱深以为然!
    国朝优待读书人,已经给了廪生的名额,可以保他们吃饱穿暖!
    对于致仕荣养的臣子,也会赐银赐田,保管衣食无忧,至少过得比普通百姓强!
    既然如此,还免什么徭役呢?
    该服便服!
    户部拿出个章程来!
    天下官绅服徭役,应该以多少钱抵扣为宜!
    不可过重,有违本朝优待读书人和士绅的初衷!
    但也不能过轻,免得天下士绅愿为朝廷出力却报国无门!
    懂了吗?”
    话音落下。
    有些人脸上露出不忍看的表情。
    那是衍圣公觉悟高吗?
    听说鲁王殿下不但把孔家的田全扣了,甚至还请了南孔的家主孔克忠过去聊天!
    若是孔希学稍有不满,只怕孔家北孔都要被南宗取代了!
    他们敢不觉悟高吗?
    至于青州、兖州的其他大家,眼看着孔家都这么老实了,谁还敢说什么?
    自然是老老实实都跟着服徭役了!
    此时。
    所有人心里都是一阵沉重。
    事实上。
    无论唐宋,士绅都是要服徭役的。
    唐朝时,所有百姓,无论士绅还是平民,都要缴纳役钱,由国家雇佣士兵或购买劳力。
    宋朝的时候,则是出现了募役(雇人服役)、助役(津贴应役者)、义役(买田以供役者)等方式,来服徭役。
    但无论如何,也不曾有过士绅免除徭役的规定。
    至于元朝,则因为实行了包税制,即无论当地地主和官员如何横征暴敛,朝廷只收它该收的那部分。
    只要那部分收到位了,朝廷便不管了。
    这种情况下,官绅作为收税者,不但会将税赋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还会疯狂加码,超级加倍,跟百姓揩油,自己却绝不会缴半分税
    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今。
    皇上终于将优免士绅徭役的事情取消了。
    也就意味着大家的特权少了一项!
    朱元璋淡淡道:“过了这个年,也该咱们跟元庭做个了断了!
    剩下那么点人,连个都城都没有,居无定所,衣食无着,还敢自称皇帝,自命中华正朔!
    真是笑话!
    诸位还是要守好本分,当好差!不要误了朝廷北伐的大事!”
    话音落下。
    朝中群臣齐齐道:“臣等,遵旨!”兖州。
    鲁王卫。
    原本,郭英接到朱檀的玉符当日,便迫不及待想要去帮朱檀料理一下军务。
    走到一半却改变了心意。
    外甥将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自己。
    自己这么多年,打仗是打了不少,但练兵的时候却很少,还是认真准备一下再去方才稳妥。
    郭英准备了些时日。
    看了不少练兵的书,譬如《司马法》《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等等.
    这才终于带着朱檀给他的信物玉符,来了鲁王卫的军营门口。
    这鲁王卫的五千人马,加上位于沿海的安东卫的五千人。
    便是外甥朱檀的全部武力了。
    事实上。
    郭英是无法理解这件事的。
    为什么一定要裁撤掉那么多卫所的人呢?
    别的不说,光是兖州、青州,和鲁王卫自身,就有足足两万多人马!
    竟然全部裁撤了!
    这些兵本身并没有什么消耗。
    平日里只要让他们种好田就行。
    根本花不到银子,为什么一定要裁撤呢?
    更何况。
    此时卫所兵的战斗力也是相当不俗的,起码青州和兖州的卫所兵都曾经去过漠北打仗,其中不少军士的作战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现在就这么裁撤了,让他们彻彻底底变回农民,确实有些可惜。
    而且,郭英还听说,外甥在现在重建的鲁王卫实行的是募兵制。
    这些兵,吃饭睡觉要钱,军械铠甲要钱,便是他们自己,每个月也要领不少俸银!
    鲁王卫虽然只有五千人,但一个月的消耗竟高达一万五千两!
    据说。
    鲁王卫的军械消耗还没有算进去,若是都算进去,恐怕用掉的钱还会更多!
    郭英手里这12万两金子看起来不少,但若真的用来养这些兵,只怕也就是一年多的事,就消耗干净了。
    这还是不打仗的情况下。
    若是打起仗来,还要算上后勤辎重和粮草的运输费用,以及士兵的抚恤费用,那就更惊人了。
    郭英想想就觉得头疼。
    唉.
    外甥这又是何苦呢?
    很快。
    郭英带人骑马,走到了军营门口。
    门口立刻出现一队军士拦住了郭英等人。
    “你们是何人?何故来此处?”
    郭英望见眼前这队军士,见他们军容整齐,装备精良,身材精壮,连精气神都跟寻常军士不同,给人一种百战精锐的感觉,倒是让他忍不住眼前一亮。
    郭英淡淡道:“我是武定侯郭英,受鲁王朱檀殿下嘱托,前来负责鲁王卫一应事务!”
    说着,郭英亮了亮手中的玉符。
    军士们没有马上放郭英进军营。
    为首的校尉不卑不亢道:“我等不认识这玉符!还请大人在此稍候,待我们禀报指挥使后,请他定夺!”
    郭英身边,一名军士怒道:“大胆!武定侯身份地位何等尊崇!岂能在军营外等你一个小小卫所指挥使?”
    校尉冷哼一声。
    “没有上面的命令,便是皇上也得在这儿等着!”
    话音落下。
    郭英身边的军士闻言愤怒无比,正要开口训斥。
    郭英摆摆手道:“住口!军营有军营的规矩!这点道理都不懂吗?稍后进去领20军棍!”
    那军士被郭英的话说得一愣。
    无论如何,这20军棍是结结实实的挨了。
    郭英哼了一声,对守营士兵笑道:“你们放心,我自会在这里安心等候!”
    军营之中。
    指挥使赵全的营帐。
    他身边,陈勤满脸笑容,道:“赵指挥使,我听说兵部要调你回去任兵部侍郎呢!恭喜啊,由武转文,这可算是高升了!”
    赵全也是满脸笑容道:“多谢了,兄弟!不过,本将已经给推了。”
    陈勤闻言愣了愣,整个人险些跳起来!
    “你你怎么能推了呢?这兵部多好啊!执掌全国军务,大权在握,总好过管这小小的五千人军营吧!”
    赵全摇摇头,道:“本将实在舍不得这些好儿郎啊更何况当初答应了鲁王殿下,说什么也要将这些兵练出来,如今兵还没练出来,怎么好意思就走呢?”
    陈勤冷哼一声!
    你是舍不得这些好儿郎,还是舍不得鲁王卫指挥使的薪俸?
    一个兵部侍郎,区区三品官,一年也就领420石薪俸!
    在应天买个宅子,雇点佣人自己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再算上,只能说过个清贫日子了。
    而在这里,赵全身为鲁王卫指挥使,却有足足一年500两银子的薪俸!
    比同为三品的兵部侍郎可是要高了一倍还多。
    而且若是打了胜仗,按照鲁王殿下立下的规定,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奖励。
    到时候估计领的钱就更多了。
    也难怪这老小子不去。
    陈勤忍不住叹息一声。
    你兵部若是想调人就拿出点诚意来啊
    给他个兵部尚书,他还能不动心吗?
    如今这赵全就是三品指挥使,调回兵部还给人家三品侍郎,人家愿意回去才怪呢!
    或者你干脆就下圣旨嘛.
    这样他也不敢抗旨。
    偏偏还只是兵部行文而已
    唉,糊涂啊!
    另一边,赵全撇了陈勤一眼。
    你这指挥副使想上位想疯了吧?
    户部侍郎一个破三品官,跟本将现在同样都是三品我凭什么回去啊?
    更何况如今,在鲁王卫一年的薪俸高达500两银子。
    这可是银子啊
    比朝廷里的官领的大明宝钞加禄米可划算太多了。
    别说只是让自己平调了。
    就是让自己挂个兵部尚书衔,自己也不可能去啊!
    陈勤看着赵全,忽然气鼓鼓道:“赵指挥使,你也不能总占着这位置不放啊?总得让属下进步进步吧?我这都当了两个多月指挥副使了!”
    赵全闻言愣了愣。
    这说的是人话吗?
    也太想进步了吧。
    当了两个多月指挥副使就想晋位指挥使吗?
    赵全叹了口气,道:“年轻人还是要戒骄戒躁,你刚多大,急什么呢?你放心,本将今年42岁,若是致仕了,一定推荐你做鲁王卫的指挥使!”
    听到这话,陈勤整个人急得险些跳起来!
    这老不要脸的!
    竟然还想要在这块地方赖到退休啊?那自己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陈勤赌气道:“赵指挥使!你这不是开玩笑吗?鲁王殿下当初让我来鲁王卫,肯定不会总让我做军营里的二把手啊!”
    赵全听到这话,倒是眼睛一亮。
    他笑道:“陈副指挥使放心!鲁王殿下倒是对我说过这事!肯定不会让你一直做军营的二把手,说不定好消息很快就来了!”
    陈勤听到这话顿时又开心起来。
    莫非,赵全只是跟自己开个玩笑。
    他虽然推辞掉了兵部侍郎的差事。
    但还有其他位置等着他?
    鲁王殿下对他另有安排?
    这倒是很有可能啊!
    毕竟自己长期跟着鲁王殿下,是他的心腹。
    这军营的一把手终归还是要心腹负责才放心嘛.
    陈勤越想越是喜悦。
    忽然,营帐外,一名军士走了进来。
    “指挥使大人!有位叫武定侯郭英的大人拿着一枚玉符,此时正等候在军营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