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33章 老朱:弱宋? 狗都不学!
    第133章 老朱:弱宋? 狗都不学!
    真正的治本之道!
    光是这几个字都足以让两人疯狂了!
    毕竟,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标。
    两人,一个是大明的开国皇帝。
    另一个,则是大明的太平储君。
    不管是谁,都跟饱学鸿儒们交流过无数次治国之道了。
    这里所谓的饱学鸿儒,不是只会空谈,不懂实践的读书人。
    是那种真正有本事的先生,譬如朱升、刘基、李善长,乃至于宋濂等等。
    这些人,遍览史书,又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时代变迁、朝代更替。
    从治世到乱世,再从乱世到治世的经历,让他们的学问和眼界都极为高明。
    也因此,他们对于土地兼并的认知,同样十分清醒和深刻。
    平日里在跟老朱父子交流的时候,也经常提醒他们要加强对土地兼并的管控,防止重蹈前朝覆辙。
    当然,在交流的过程中。
    朱家父子也会向这些人请教,到底该如何防止土地兼并。
    然而,正如老朱后来所做的那些事情。
    都只能延缓土地兼并,却根本无法治本!
    而那些先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能告诉老朱的建议,甚至还不如今日朱檀提出来的几个建议来得好。
    这也让朱元璋和朱标都曾经生出过一种绝望的心思。
    这天下,无论怎样防微杜渐,走到尽头,终归是要亡的。
    老朱为此疯狂地修了一遍又一遍皇明祖训,同时,还对大明的百姓进行了极端的人身控制!
    譬如户籍制度、里甲制度、路引制度、海禁政策.
    户籍制度规定了百姓父辈从事什么工作,下一代也要继续从事什么工作。
    种地代代种地、制盐的代代制盐、做工匠的一直做工匠、当兵的永远当兵。
    这就是带着一种天真的理想,指望百姓们的结构始终不发生变化,以此来阻止王朝周期律的生效。
    再譬如里甲制度,每110户为一‘里’,每一里由男丁最多的10户出人担任‘里长’,其余100户为编为十‘甲’,每甲10户。十甲为保,设保长。
    严密的基层治理和连坐制度,让各地都不敢收留异乡人,也不会容忍邻居们的不法之事,同样是为了维护基层稳定。
    路引制度和海禁政策的执行,就是为了限制百姓的人身自由。
    历朝历代,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出现大批活不下去的流民。
    他们手里没有土地,劳力又养不活自己,最终,这些流民就会成为整个王朝的掘墓人!
    朱元璋作为元朝的掘墓人,自然十分清楚流民的威力,所以,也在这上面严防死守。
    但是,尽管制度设计已经严格到近乎变态了。
    朱元璋心里还是清楚。
    这天底下再完美的制度,也需要执行才有用!
    他不会天真到以为设计好一切,就可保大明万世太平!
    相反。
    他越是设计出层层制度,越是焦虑未来一旦奸邪横行,子孙不孝可怎么办!
    这已经在前朝的无数次实践中被反复证明了!
    土地兼并,百姓破产,狼烟四起,天下大乱.
    这个千百年难以被打破的死循环,始终像个大石头似的,压在老朱心头!
    现在。
    朱檀一开口,却说可以治本!
    这简直让老朱无法相信!
    但随着朱檀给出几条高明至极的建议后。
    老朱心里又生出了几分期待。
    万一。
    老十真的没有吹牛呢?
    朱标作为太子,跟老朱的想法差不多。
    甚至朱标还在心中暗暗祈祷,十弟这一次一定要靠谱啊.
    若是真的可以打破土地兼并的魔咒,未来,大明的前途不可限量!
    自己说不定可以成为比肩唐太宗一流的存在!
    如此也算对得起父皇期待!
    当然,朱标可能不知道,历史上的太宗,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譬如汉太宗汉文帝,藩王出身,“诸吕之乱”后即位,得到皇位全靠捡漏。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就不用说了,弑兄杀弟、逼父退位。
    宋太宗赵匡义,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明太宗更不必提,后来都被不肖子孙改庙号为成祖了。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同样存在不小的争议,主要是有不少人认为多尔衮才是努尔哈赤指定的接班人。
    可能朱标就是因为继承皇位太没有争议,不符合做太宗的条件,所以才最终导致英年早逝,无缘皇位
    朱檀被两人的反应吓了一跳。
    原本他觉得已经给老朱和大哥上过一课了,前面讲了那么多东西,他们应该少一点激动,多一分沉稳了。
    谁能想到,现在看起来讲得越多,两人反而越兴奋越激动了。
    反正今天在朱元璋和朱标面前,自己已经算是暴露了,那就干脆都说出来吧。
    朱檀微微一笑,道:“其实,在前朝曾经有一个时期是快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朱元璋皱眉道:“你不会要说宋朝吧?”
    朱檀愣了愣。
    不是吧?
    老朱这都知道?
    他不是没读过书吗?
    事实上。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书,但可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不管历史还是政治、文化,朱元璋在打天下和坐天下的过程中,都是没少学习的。
    甚至说他的见识远超普通读书人,也绝不算是夸张。
    朱檀苦笑道:“回父皇,还真是宋朝!”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弱宋有什么好学的!一群无能鼠辈,无耻之徒!
    开国皇帝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欺负人家孤儿寡母,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位不正!
    后世更是一群不肖子孙!
    有个皇帝跟辽国签了个什么狗屁澶渊之盟,竟然有脸封禅泰山!
    搞得咱连封禅都没兴趣了!
    恶心!
    人家大汉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弱宋是什么东西!
    犯他弱宋者,虽远必赔!
    打不过就认输赔钱,连西夏那等蕞尔小国都要赔!
    起初对辽国兄弟相称,自认为弟,已经算是耻辱了!
    后世呢?
    那赵构.
    哼!
    什么赵构,分明是赵狗!
    他不但自毁长城害死了岳飞,甚至还对金国自认为侄!
    简直无耻之尤!
    若不是同为汉人王朝,咱都耻于与他们为伍!
    呸!
    咱的大明可不想跟那些小人产生任何瓜葛!
    朱檀干笑一声。
    想不到。
    老朱历史学得不错嘛.
    话里话外,对这大宋简直深恶痛绝。
    朱元璋越说越气愤,一拍大腿,怒道:“咱一想起赵狗联合女真人害死了岳飞,就愤怒难当!等北伐的时候,一定要让冯胜他们连东北的女真鞑子也扫了!
    这些混账东西!哼!”
    朱檀闻言愣了愣,喜道:“父皇!您可是金口玉言,一言为定啊!一定要让宋国公把东北的鞑子全扫了!”
    朱元璋皱眉道:“一群野人罢了,咱只是随口一说!真扫了有什么意义!那些家伙如今整日都在被高丽人欺负!要灭他们,劳师糜饷不说,留在史书上也没什么光彩的!”
    朱檀干笑一声。
    说得也是!
    现在别说让大明出军犁庭扫穴了。
    便是让坐镇北平的朱老四带几千人过去,估计都能把那些鞑子全灭了。
    但灭了他们,其实意义也没多大。
    就像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北方游牧民族一样。
    从东胡到匈奴再到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
    敌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敌人始终存在。
    就算把努尔哈赤的祖宗灭了,搞不好后世还会出现什么努尔呵赤.
    大明,只有自己一直强大,才能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朱元璋皱眉道:“你别打岔!老十,你是不是想说,让咱学弱宋?若是这样,咱可懒得听了!”
    说着。
    还有些不满道:“原本咱以为你能提出什么高见来,现在看来也就那样!
    竟然让咱学弱宋!
    之前的几条提议虽然都不错!
    但只是这一条让咱很不痛快!
    年底从你那长芦盐场利润中扣50万两银子给朝廷!”
    朱檀愣了愣,随后勃然大怒!
    “父皇!儿臣没问你要咨询费也还罢了!现在怎么反而还要赔银子啊?一张嘴就是50万两,你一个不痛快值那么多钱吗?”
    朱元璋闻言也是一阵起火!
    “古人都说,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
    咱不痛快,连50万两都不值吗?
    真是岂有此理!”
    朱檀眉毛一扬,道:“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父皇喜欢便让儿臣伏尸流血去!”
    朱元璋怒道:“臭小子!咱不让你伏尸流血,但是揍你一顿还是没问题的!”
    朱标听着两人越说越不像话,忍不住苦笑一声。
    “父皇,十弟,你们别急啊!万事都好商量.”
    二人同时将脸扭得背向对方。
    异口同声道:“没得商量!”
    朱标忍不住摇摇头。
    不得不承认,十弟是真的厉害。
    便是二弟、三弟他们,虽然在藩地强横残暴到了极点。
    那些罪行便是朱标看了都心惊肉跳,没少帮他们遮掩。
    但即便是那么嚣张的二人,见到父皇也是大气都不敢出。
    父皇说什么,二人也是唯唯诺诺,满口答应。
    谁能想到,十弟竟然敢对父皇如此说话。
    而父皇,竟然也真的能容忍!
    二人之间的对话,倒颇像是寻常百姓家父子斗嘴一般。
    这等待遇,便是自己这个太子也不太能享受到
    上一次因为孙贵妃的事情试了一下,险些被父皇拔剑砍了.
    朱标看二人还僵着,忍不住道:“父皇,十弟的建议毕竟还没有说出来,儿臣以为,听一听也无妨!”
    朱元璋哼道:“听什么听!弱宋都是饭桶!废物!咱的大明才不会跟他们学!”
    朱檀哼道:“大哥!别劝了!父皇食古不化,我便是说了,他也学不明白!爱学不学!”
    朱元璋怒道:“你敢骂咱食古不化?”
    朱檀忍不住一翻白眼。
    “话都不让人说完,还说不是食古不化?”
    朱元璋怒道:“你”
    ……
    朱标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算了。
    吵吧
    自己管不了!
    反正父皇这么疼十弟,吵吵也无妨!
    说着。
    朱标走到一旁,让陈老太监送来一杯茶,吹了吹,正要边喝茶边看吵架。
    忽然发现,朱元璋和朱檀二人正盯着自己,顿时被吓了一跳。
    手中端着的茶杯一抖,险些掉在地上。
    朱檀看着朱标,神色复杂道:“大哥.你变了!以前兄弟们被父皇责罚,你都会劝架的.现在你竟然做起了吃瓜群众!”
    朱标闻言满脸无辜。
    本宫只是喝茶
    没吃瓜啊
    朱元璋看着朱标,也是幽幽叹了口气。
    “太子,咱脾气不好,有时候,你得劝着点咱!咱发火了,老十能走,但你不能走!”
    朱标苦笑一声。
    我刚才没劝吗?
    你们倒是听啊!
    朱元璋摇摇头,对朱檀皱眉道:“老十!现在你讲讲这弱宋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的吧!老实说,如果不是你说,咱还真懒得听!
    那些废物
    便是咱养条狗去他们弱宋做皇帝,只怕也比那些蠢材强!
    起码不会坏事!”
    朱檀笑笑。
    说起来,如果北宋末年真的让皇位上做条狗,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靖康之变那等奇耻大辱.
    如果南宋初年皇位上也坐条狗,岳飞没准就把开封甚至幽云十六州收回来了!
    到时候,便是蒙古再强势,只怕也难以灭亡南宋!
    神州又何至于陆沉
    朱檀轻咳一声,讲了起来。
    “其实,宋朝建立之初,因为土地已经大部分沦为私产,国家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土地的所有权,而只有统治权!
    这也就意味着,唐代以来的均田法在宋朝是无法施行的,因为国家没有多余的土地授予农民。
    再加上,宋朝皇帝正如父皇所说,得位不正!
    皇帝的权威纵观史书,也算很差的。”
    朱元璋点点头。
    “这倒是!哼!
    什么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堂堂皇帝连朕都不敢说,非要称官家!
    依咱看,他就是心虚!”
    朱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你老朱不也不自称朕,而说咱?
    果然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有了成见,那么那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呼吸都是犯罪!
    宋朝在老朱眼里差不多就有点这个意思。
    朱檀笑笑。
    继续道:“因为当朝皇帝没什么权威,作为大地主代言人的文官集团自然会推行更加符合豪强利益的政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朱标忍不住道:“十弟,其实宋朝还是抑制过兼并的宋濂师傅教过本宫,当年宋朝也曾经禁止土地买卖!”
    朱檀笑笑。
    “那些政策执行起来都是名存实亡的,后来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干脆就全部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速度反而更加快了。”
    朱标点点头。
    这倒也是。
    朱檀继续道:“对于土地大量兼并的后果,想必父皇也知道,就是会导致大批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变成流民!
    这些人一旦多到一个程度,就会导致王朝的覆灭。”
    朱元璋点点头。
    所以自己在立国之初才会采取那么多措施,防止流民出现。
    即便是出现了,也要在第一时间处理干净,防止尾大不掉。
    朱檀笑道:“但对宋朝来说,他们既然无法阻止土地兼并,那就要解决流民的问题。
    这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
    朱元璋皱眉道:“什么举措?”
    朱檀一字一顿道:“商业!”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深起来。
    “商业?”
    朱檀点点头,肯定道:“就是通过发展商业,他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流民的问题!
    不同于本朝!
    宋朝在对待农民上,是没有“永佃权”的。
    地主与佃户之间的依附关系并没有那么强,
    大多数贫困的、少地或无地的农民,基本上摆脱了成为地主豪强奴才的命运。
    反而大多数获得了迁徙和退佃的权利。
    这些农民流动起来,最获益的,便是宋朝的商业!
    因为有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宋朝的各行业如工商业、手工业中都普遍存在雇工现象。
    这些人有力地活跃了宋朝的商业,为朝廷创造了大量税收,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失去土地后的谋生问题!”
    朱元璋听到这里,冷笑着问道:“所以,老十,你的意思,是让咱也学弱宋,大力发展商业?”
    朱檀点点头。
    肯定道:“商业的繁荣是一定会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因为商业会让很多行业变得比购买土地剥削农民要更加有利可图!
    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减缓土地兼并的速度,同时即便出现了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这些流民也能有一个很好的出路!”
    朱元璋摇摇头,道:“老十,你或许很聪明,头脑灵活,眼界也开阔!但对于发展商业,咱是绝不会同意你的想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