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21章 郭桓案的背后,暗影重重
    第121章 郭桓案的背后,暗影重重
    应天府。
    当朝户部左侍郎,郭桓府里。
    一处暗室。
    郭桓推开暗室的门。
    暗室中。
    坐着一位老者。
    此刻正品着香茗。
    望见郭桓,微微一笑。
    “这个时候,还能喝到如此好茶,郭大人有心了!”
    郭桓忍不住问道:“吴公,你到底做了什么事?何至于东躲西藏到这个地步?”
    眼前之人。
    正是曾经的晋商领袖。
    从扬州吴府离开的吴老!
    吴老笑道:“如果老朽说,老朽一直安分守己,什么都没做,只是被殃及池鱼,这才被迫逃出来,你信不信?”
    郭桓皱眉道:“盐商的事么?你是晋商当年的带头人,被波及倒也正常!
    不过,那些盐商都快是你的孙子辈了,就不能管管?明明实力不如鲁王,还硬要以卵击石!”
    吴老叹口气。
    “那些孙子,是真孙子!
    他们既看不清对手有多强,也看不清自己有多弱!走到今天这一步,纯属活该!
    只是可惜我那些老兄弟了这一次,只怕没几个能逃掉的!”
    郭桓笑笑。
    “放心吧!若是没有勾结官员的,最多也就是家财被抄没而已!”
    吴老哼道:“那位待天下人,何其刻薄!除了他朱家人能富贵,几家愿为其鹰犬的可以富贵,其他人富贵都是罪!”
    郭桓摇摇头。
    “吴公!你从扬州来这里,接下来有何打算?”
    吴老笑笑,道:“明日,老朽就离开这里!”
    郭桓看着吴老,忽然道:“吴公,洪武十年,你我便相识!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本官的退路,是不是也该启用了?”
    吴老看着郭桓,忽然道:“盐商的事情,并没有波及你!对于这点,你可以放宽心!”
    郭桓苦笑道:“本官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朝廷恐怕就要对北方用兵了!”
    吴老愣了愣,惊愕道:“这么快?大动作吗?怎么可能!
    只是查抄盐商那点银子也不足以弥补朝廷开支吧?”
    郭桓点点头,道:“大动作!陛下打算将那个苟延残喘的鞑子小朝廷彻底灭亡!”
    吴老皱眉道:“怎么可能?北方远征,准备几百万两银子也不嫌多!若是稳妥的话,恐怕要储备上千万银子!朝廷一时之间哪来那么多钱?”
    郭桓笑笑。
    “原本确实没有那么多钱!
    甚至陛下也没有打算近期动手!
    北方的物资一直都只是足够军需、略有储存而已!
    可是谁能想到突然出现位鲁王殿下,一下子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困难!
    今年他从倭寇手中缴获了上千万的银子,如今更是凭借着对盐商的大获全胜,垄断了全国盐行生意!”
    郭桓看向吴老,忽然笑道:“吴公恐怕想不到吧!
    那白如雪、细如沙的盐的制法,竟然是鲁王殿下研究出来的!
    不但品质极高,生产成本更是低的可怕!
    只是朝廷没有对外说而已。
    就这么说吧!
    如今朝廷一年的盐税可以达到八九百万两银子!
    当然,鲁王自己截留下了400万两。
    不过,今年,鲁王还额外多给朝廷200万两,也就是共计600万两。
    如今再加上从你们盐商手中抄没了几百万两银子,朝廷现在要打仗,钱可是有得是!”
    吴老听到这话,忍不住眉头紧锁。
    “想不到这鲁王殿下真是天纵奇才!
    老朽原本便已经十分高估他了,没想到,却还是低估了!
    他这一下子竟然为朝廷解决了近2000万两银子!
    真是天纵奇才!
    也难怪,他当时就敢甩开盐商,自己去做渠道!
    原来早就准备好了杀手锏!
    可笑曹文龙他们,死到临头,犹不自知!”
    郭桓叹口气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官做的那些事情,你也多有参与!
    想必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个时候,朝廷若是先派使者检查一下粮仓,恐怕立时就是一场弥天大祸!
    洪武十年,你我便认识!到了这个时候,你可不能瞒我!
    我的退路,你到底有没有准备!”
    吴老笑笑,道:“郭大人,这么多年了,老朽何曾骗过你!不管是南边那些人,还是东边那些,要帮郭大人逃出生天,都是轻而易举!”
    郭桓看看吴老,道:“南边我能猜到是哪些人!东边莫非你是说.?”
    吴老笑笑,道:“不错!正是那些人!”
    郭桓皱眉道:“你跟他们还有联系?好大的胆子!若是教陛下知道,只怕你们连最后一点生路都要断掉!”
    吴老笑吟吟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来说去,大家都是做生意罢了,何来什么禁区界限!
    便是你口中那位陛下,当年不也是我们扶上去的!
    只是如今那位陛下用不到我们了,便要卸磨杀驴!
    能忍这么多年,也真是难为他了”
    郭桓哼了一声,道:“你们眼中除了生意,可是真的没有天理王法!
    东面那些人做的实在是太过了,陛下不止一次深恨之!
    虽然退路准备好了,但我心中却还是时常不安,这是尸山血海的事,我恨不得现在就走。”
    吴老饮了口茶,笑道:“不要急,还不至于到那个地步!何况,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完,现在便走,你甘心丢下那么多么?”
    郭桓苦笑一声。
    “甘心?不甘心?不管怎样,都是没有回头路的。
    我当年怎么就上了你们的贼船呢?若是洁身自好”
    吴老笑呵呵道:“洁身自好,你能走到今天的位置吗?”
    郭桓叹口气。
    “一步错,步步错!当年只想着能一展生平所学,谁能想到,竟成了天下大害!”
    吴老笑道:“郭大人,何必如此!你不妨想想,因为你,北伐都要延期!这又能让多少将士多活个一年半载!说起来,你反而是功德无量,万家生佛!”
    郭桓冷笑一声。
    “吴公,你最好真的把退路准备好了!否则,本官虽然未必能奈何得你,但你们晋商,可就真的全完了!”
    吴老点点头,笑道:“郭大人只管放心!再过些时日便安排你出海!东洋也罢,南洋也罢,甚至是去西洋!都由得你!
    南面那些人眼界宽,据他们说,这天下之广大,超乎想象!万国风貌,更是各有千秋!
    郭大人带着那么大一笔银子,足够满天下的寻欢作乐!”
    郭桓幽幽叹道:“天下之大,何以为家?离开了故土,便是孤魂野鬼了!吴公,本官如今,只能信你了。”
    秦淮河口。
    一艘小船上。
    吴老长舒口气。
    从扬州到应天,再到这里。
    很快便能顺流而下,到了出海口。
    那里,会有人接应自己坐上大船。
    至此,整个逃亡才算真的结束!
    他对面。
    坐着一直护送他的儿子吴铄。
    吴老看着吴铄,问道:“鲁王应该得到郭桓这些年的罪证了吧?”
    吴铄点点头,道:“父亲放心,都安排妥当了!晋中齐家带人当街拦下了鲁王的车驾,鲁王已将那份账簿留下了。”
    吴老笑道:“那便好!”
    吴铄忍不住问道:“父亲不是答应郭侍郎保他离开吗?为何还.”
    吴老冷笑一声,道:“他走了,这大明朝,怎么让我们那位陛下疯狂!”
    吴铄皱眉道:“父亲,儿子不懂!”
    吴老淡淡道:“这位洪武皇帝,跟历史上的所有人皇帝都不一样!
    许多人都将他比作汉高祖刘邦!
    其实不妥!
    刘邦至少还是亭长出身!
    起家的时候,依附的是他的老丈人!
    至少也算是豪富之家!
    他可从来没有向咱们这位朱皇帝过得这么苦过!
    至少,他还知道这天下的本质!
    说来说去,他要治天下,依附的,本该是我们啊!”
    吴铄懵懂地点点头。
    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忽然提起朱元璋的出身。
    吴老冷冷道:“我当初也只是看出来他能得了这天下做皇帝!却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想做个独夫!
    家天下,家天下!
    自古以来,又有哪个朝代真正做到了家天下?
    只有他洪武一朝!
    将豪门氏族视作猪狗一般,迁徙来,迁徙去!
    今日入罪一个,明日抄没一个!
    天下豪族,谁人不是惶惶不安!
    说一句天下苦明久矣,绝不过分!”
    吴铄苦笑一声。
    这还用说么.
    看看眼下的晋商,都被朝廷祸害成什么样了.
    就算盐行有罪,米行和车马行又怎么了?
    生意有问题,家产总无罪吧?
    为什么连家产也抄没了?
    简直毫无道理可讲!
    吴老恨恨道:“想我纵横天下几十年!
    便是在元末那般乱世的情况下也能纵横捭阖,左右逢源!
    谁能想到,一进了洪武朝,便将人搞得束手束脚!
    身价亿万者,居然不能穿绫罗绸缎,只能穿绢布,简直荒唐!
    这一次我便是要借这弥天大案,激起天下人的怒火!怎么了?
    让这位洪武皇帝瞧瞧,什么叫做焦头烂额!”
    说着。
    吴老看向吴铄,冷笑道:“郭桓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一大半的资财都在咱们手上!
    那位洪武皇帝肯定是要发火杀人的!
    再加上他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这件事是一定要追赃的!
    呵呵
    已经被搞得一团乱麻的账目,怎么可能追得清楚!
    最后无非是摊派到百姓头上,亦或者将那些豪门富户彻底得罪死!
    到时候激起天下人的怒火,只怕他压都压不住!
    咱们再伺机而动,处处燃起烽烽火!
    我已联络东面和北面,到时候三家一起发难,这大明未来鹿死谁手,可犹未可知!”
    吴铄忍不住道:“父亲.这些年你说韬光养晦,不要冒犯朝廷,甚至家中有丹书铁券也从来不露.
    而且,朝廷赐给你穿丝绸的权利,你也很少招摇过市,怎么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突然就锋芒毕露了?”
    吴老笑笑。
    “草灰蛇线!十年布局!郭桓只是这其中的一环!官商勾结本就是我们晋商的拿手好戏!
    若只是凭他一个小小的户部左侍郎,又怎么可能将大明这一京十四省全都折腾到如此糜烂的境地!
    为父这些年所谓的韬光养晦,其实无非是当年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呐!
    当年,他敢得了天下,将咱们弃之如敝履!
    今日,咱们就敢让他遭这报应!
    哼!
    和天下士大夫为敌,只想着自己一家独大!
    做他的春秋大梦!
    吴铄,这一次若是天下再度大乱,说不定,咱们吴家,也能割据一方!”
    吴铄笑呵呵道:“那感情好!只是父亲,那朱元璋,若是没有牵连天下富户,岂不是”
    吴老笑笑。
    “这位洪武皇帝性烈如火,本就是一点就着的性子!
    更何况,你以为为父只在户部有人吗?
    呵呵前段时间那些小辈盐商做出来的动作算什么?
    为父已经说了,草灰蛇线,十年布局!
    但其实,真正布局的时间又何止十年!
    到时候,你便看到了!”
    吴铄忍不住道:“父亲,这里面所有的事情,都没什么破绽!但只有一件事,儿子有些担心.若是他们将账簿交给鲁王,鲁王偏偏瞒住了.整个布局不就全白费了?”
    吴老笑笑。
    “若是鲁王将这件事情呈报给皇帝,效果最好!若是他选择隐瞒也无妨!
    为父手中的御史也会将这件事情揭发的.”
    应天府。
    诸王馆。
    此时,还在忙于请名师,定规矩的朱檀,陷入了另一个苦恼中。
    那就是,郭桓案!
    这些该死的晋商!
    他们觉得,将这账簿交给自己是功劳,但其实,这分明是一个烫手山芋!
    据那带头的晋中齐家家主说,这账簿,是晋商当年的领袖吴清臣之子交给他们的。
    让他们交给自己,只要自己饶了他们,那他们就有活路了!
    朱檀皱眉想着。
    那吴清臣,到底什么来路?
    他又怎么会有这账簿?
    这其中,将郭桓犯下的一桩桩、一件件罪行,记录得一清二楚!
    吴清臣能拿出这份账簿,有几种可能。
    要么,那吴清臣是郭桓的走狗,如今背叛了主人。
    要么,那吴清臣是整件事的重要参与者,甚至可能郭桓都只是他的提线木偶!
    无论哪种可能,朱檀都觉得,这郭桓案不能轻易踢爆,否则,自己很可能落入一个陷阱当中!
    至于这陷阱是针对自己的,还是针对大明的。
    朱檀都不希望触发!
    作为明初四大案之一。
    郭桓案的爆发最为离奇,疑点重重。
    牵连也最为广泛。
    如果说空印案是针对贪官污吏。
    胡惟庸案、蓝玉案是针对勋贵。
    那么,郭桓案针对的,就几乎是整个天下了。
    所有的豪门富户,都被牵连其中,每一天,都有人因为追赃、退赃被搞到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最终,甚至众怒难平,历史上,逼得一向强硬的朱元璋不得不斩杀了办案者来安抚人心。
    那一次所造成的大动荡,是涉及整个大明社会的。
    规模也远比其他几大案要大得多!
    这一切,却只是源于区区一个户部左侍郎、代理户部尚书郭桓!
    朱檀清楚地记得。
    当时据说,盗官粮、纳赃钞、盗金银、宝钞,最终折算成粮食,高达2400万石!
    这是一个让人疯狂的数字!
    毕竟,大明朝一年岁入也不过就这么多!
    朱檀很难想象。
    郭桓仅仅是一个户部左侍郎,三品官,即便代理着户部尚书。
    又是怎么勾结了大明全国各地,将各地粮仓的官粮都能盗卖掉的。
    要知道。
    地方三司可都是正二品!
    又怎么会愿意听他郭桓居中调度?
    更何况。
    当时大明朝除了收税,可还要开支的。
    郭桓又是怎么瞒天过海那么久的!
    户部都快空了,硬是没人发现!
    朱檀越想,越觉得疑窦丛生。
    甚至总感觉,这其中一定有一个天大的阴谋!
    吴清臣。
    这个人很重要!
    想来想去,朱檀也没什么头绪。
    不过,他在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郭桓案在历史上,事后回看,肯定是有问题的。
    郭桓造成的损失太大。
    而老朱将全国闹得鸡飞狗跳的追赃也有些太过了。
    朱檀甚至怀疑,那时候,傅友德和蓝玉大军刚刚班师回朝没多久。
    北伐又即将开始。
    老朱是不是为了弄犒赏和军费,索性将计就计,才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大追赃。
    最终结果也证明。
    这种做法很愚蠢!
    老朱一下子将全国上上下下的富户得罪个彻底!
    导致了大明朝的动荡不安。
    还好这是建国初期,武德充沛,国运昌隆。
    若是放在崇祯那会,只是折腾这一下。
    李自成的力量就得最少增长十倍!
    无论如何。
    自己不能让郭桓案爆发到那个地步。
    亡羊补牢可以,但绝不能去薅那些无辜羊身上的毛,否则,羊急了搞不好会变成狼!
    看着手中的账簿。
    朱檀叹了口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自己当初念这句诗,只是为了在老朱和几个老夫子面前人前显示用的。
    现在,自己好像真的有那么点意思了。
    这账簿,自己还是要上报老朱!
    历史上,郭桓案是由几个御史爆出来的。
    朱檀相信,即便自己不将这件事报上去,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郭桓案一定会爆发,倒不如自己主动一些,还能抢占先机。
    朱檀皱眉道:“备轿!本王要进宫面圣!”
    今天查了巨量资料,总算对郭桓案有了自己的理解,不过卡文卡的一塌糊涂。请假一章吧!只此一天!抱歉啦!更惨的是,作者房间的灯还坏了,明天联系师傅换新的!抱歉抱歉!同时,作者保证,春节期间正常更新!欢迎大家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