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07章 朝堂大反转!老朱雷霆之怒!
    第107章 朝堂大反转!老朱雷霆之怒!
    忽然。
    永昌侯蓝玉凑了过来。
    满脸八卦的模样。
    “信国公,如何了?我听说,昨日可是有圣旨传到你府上!不知陛下又有什么圣谕啊?”
    汤和忍不住皱了皱眉。
    你闲得无聊去找陛下让他安排你打仗啊!
    混了这么久,还是太子的妻舅,一直只是个侯爷,好意思吗?
    一天到晚在这里八卦八卦八卦!
    好事坏事你都八卦!
    无聊不无聊!
    心中虽然吐槽,但还是礼貌地对蓝玉笑笑。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身为臣子,尽心竭力为陛下办事便是!”
    蓝玉笑笑。
    “信国公何必如此守口如瓶!
    其实大家已经猜的差不多了
    没看那些文官尾巴都要翘上天了,还有几个不怀好意地看着你!
    鲁王殿下自从回了应天,一举一动,可都有人盯着呢.
    还有人在偷偷传鲁王殿下私带了王妃进京!
    之后更是看到鲁王殿下的车队进了信国公府上!
    想必传言也是真的吧.”
    汤和被蓝玉说的快要崩溃了!
    这怎么这么能八卦啊,你都是哪里得来的消息?
    关键是这些八卦竟然还都是真的!
    汤和看看蓝玉。
    忍不住苦笑一声,道:“永昌侯,本国公看你该去做锦衣卫都指挥使!这情报能力真的是让本国公佩服不已!”
    蓝玉干笑一声,道:“都只是些闲聊和道听途说罢了呵呵”
    汤和忍不住摇摇头。
    蓝玉这等新贵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老的圈子他能进,新的圈子他还是领头羊,自然哪里的消息都知道,做事情更是顺风顺水,如鱼得水
    毕竟,老勋贵圈子的那批人不愿意得罪蓝玉,这等未来注定是大明军方第一人的新星,肯定都不愿意得罪,甚至有些人还会暗中讨好。
    新贵的圈子里,蓝玉作为其中的执牛耳者,自然更有话语权。
    虽然如今看着是个侯爷,但实际上,却比侯爵的权位要高出许多!
    除了没有陛下的封赏,蓝玉的地位,跟国公也没什么区别了。
    事实上。
    陛下也确实颇为倚重蓝玉,在多个场合多有褒奖。
    除了蓝玉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蓝玉是太子的妻舅。
    所以,蓝玉才会如此快速得到各种消息。
    只是没想到。
    这家伙怎么这么喜欢八卦!
    汤和叹口气,道:“永昌侯若有事不妨直说,我只是个老头子,何必如此旁敲侧击?”
    蓝玉干笑一声,道:“信国公说笑了,我辈武人,说话向来直来直去,哪会有绕弯子的时候!”
    说着。
    蓝玉小声道:“信国公便是不说,我也能猜到!鲁王殿下做出这种事情来,陛下肯定不会轻饶!估计在宫里训斥了一番吧?
    估计陛下也是气坏了,竟然在鲁王的车驾刚刚到你府上没多久,甚至没来得及返回诸王馆,处罚的圣旨就下了!”
    汤和干笑一声,道:“是,你说的对.”
    昨天那传旨太监传旨之前,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蓝玉笑呵呵道:“如今通政司的那些人嘴太严,大家都只能看到他们做了什么,却不知道圣旨的内容。
    不然的话,今日也就没有人向你求证了,就已经彻底确认了!”
    汤和看着蓝玉。
    不知为何,汤和总觉得蓝玉今日找自己是想要说什么。
    只得皱眉道:“马上就要上早朝了!永昌侯有什么话不妨直说!我被武人本来也该直来直去的。”
    蓝玉笑了笑,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看不惯那些文官在咱们面前耀武扬威!蓝玉愿与信国公共进退!朝堂争论也好,上奏章保鲁王殿下也好,蓝玉都愿帮信国公一把!”
    汤和听到这话,忍不住微微一愣。
    虽然他明知道鲁王殿下不需要保,但还是忍不住要问蓝玉,道:“永昌侯何必如此?”
    蓝玉微微一笑,道:“没什么!结个善缘!呵呵.”
    汤和摇摇头。
    “既然言不由衷,便请永昌侯收了这好意吧!”
    话音落下。
    蓝玉犹豫片刻。
    苦笑一声,道:“信国公,北伐就要开始了!男儿生于天地间,当立不世之功,创不世之基业!
    到时候,陛下若是问起这主帅之位,还请信国公为我美言!”
    汤和愣了愣。
    北伐?
    汤和确实听说了这事儿。
    原本正常来说,大明如今是没有力量准备北伐的。
    即便是要再进行北伐也还需要再筹备几年。
    这一次能够如此快速推进北伐的诸项事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朱檀!
    他缴获的1000万两银子发挥了大作用!
    朝廷手中有钱有粮,自然发动北伐的时间就被大大提前了。
    事实上除了有银子的缘故,还因为朱檀的鲁商盐行,为了获取盐引,疯狂向前线运粮。
    前线大营一边发盐引,一边疯狂收粮。
    准备工作比往常要顺利许多。
    这也就是鲁商盐行实在,带着山东人特有的朴实,一看前线发布了任务,能尽早送达就尽早送达,能多送就多送,绝无缺斤短两,更没有发霉变质粮!
    而晋商就完全不是这个路数。
    他们向前线送粮向来是能拖便拖!
    稍微拖一拖,没准就能等到在边疆开垦的商囤粮食成熟,到时候在前线附近收粮,直接运,运费可就减轻了太多。
    更多的猫腻,还在跟前线大营军官相互勾结上。
    晋商运粮会填充大量杂草甚至沙石,同时,也可能在路上收一批霉坏的粮食送到前线。
    总之,只要负责验粮收粮的将军没有意见。
    那他们就能轻松获取盐引。
    到时候,无非是再额外给那些前线军官一笔银子罢了。
    官商勾结,老套路了。
    如此一来,前线囤粮的速度便会大大降低,也会导致筹备北伐的进度,受到影响.
    总之。
    在朱檀的努力下。
    如今,北伐的进度被大大提前。
    可能在今秋,也可能在明春,大明,十有八九就能动手了!
    一个主攻方向是位于东北的纳哈出。
    另一个主攻方向则是在正北面的元庭。
    纳哈出一方,军队足足有二、三十万之众,实力强劲,便是在漠北,也不太听元庭调遣。
    元庭自从北逃漠北以来,已经是第三任君主了。
    第一代,便是被徐达赶出元大都,落荒而逃的元顺帝。
    第二代,是元顺帝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庙号昭宗。
    第三代,是爱猷识理答腊的弟弟,脱古思帖木儿。
    如今,便是脱古思帖木儿在统治北元。
    跟其他朝代不同。
    一般来说。
    一旦这个朝代的都城陷落。
    基本就意味着这个朝代的灭亡。
    但元朝不同。
    在元大都陷落后。
    元朝还保留着相当强劲的实力。
    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元朝在当时还保留着相当强劲的实力。
    当时的元朝迁都上都,行政班底还保留有中书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郎中、尚书、中丞等等.
    在洪武元年大明刚刚建国的时候。
    山西有王保保,陕西有李思齐,均拥兵数十万,陕甘地区还有张良弼、脱列伯等拥兵数万。
    包括云南还有元梁王、东北还有也先不、纳哈出等等。
    全国各地,北元尚有军队上百万人。
    除了北元在全国各地的强大残余势力。
    大明在建国初期还遭遇了倭寇袭扰,以及高丽王朝的敌对。
    更加糟糕的是,在这个时候,因为连年战事,经济遭到破坏,整个大明百废待兴。
    洪武元年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一边抓经济、发展生产一边跟各种敌对势力斗争,南征北战之下,如今,云南的元梁王已经在傅友德、蓝玉、沐英的打击下覆灭,山西、陕西也被收复大半,东北方也是连战连捷,北元的地盘正在日益缩小。
    虽然实力依然不弱,但跟建国初年相比,已经差了许多了。
    这也足以看出大明军队的彪悍之处。
    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强大的敌人,都被当时的大明一一消灭。
    而如今。
    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了。
    那便是还在北方苟延残喘的北元小朝廷。
    不过汤和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若是要北伐的话。
    魏国公徐达可就坐镇北平都指挥使司呢.
    整个大明要说选择北伐主帅,谁能比他更合适呢?
    论起对北元余孽的战绩,徐达自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他忍不住道:“永昌侯,便是我为你说话,可是.魏国公不是在北平吗?他.”
    蓝玉笑笑,忽然神秘道:“魏国公即将返京了!你可能不太清楚,不过也正常,你的消息没那么灵通!”
    汤和惊讶道:“为什么?”
    蓝玉小声道:“魏国公背上患了毒疽!在北平的时候情况便很不好!稍有好转,陛下便命其长子徐辉祖护送着往回赶呢!不管魏国公这次能不能挺过来,只怕都难以带兵去漠北了!这个主帅位置,我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汤和点点头。
    心中震惊无比!
    徐达今年不过53岁,比自己还小几岁呢!
    怎么会患上这样凶险的病症!
    怎么大明能打的人都不长寿呢.
    常遇春就不用说了,英年早逝。
    李文忠也算不上长寿,四十几岁便也郁郁而终
    如今,难道便要轮到徐达了吗?
    不过,蓝玉若是如此说。
    便说得通了。
    如今,打仗能够排在蓝玉前面的武将,除了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便没有别人了。
    便是这两人,也只是因为爵位比蓝玉高,才能说排在蓝玉前面。
    但若论及真正的军事天赋和凶悍的作战能力,蓝玉只怕还在这俩人之上。
    至于自己,汤和心里苦笑一下。
    他有数。
    打打小仗就算失误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是在漠北那种凶险的地方,自己在这几人面前还真是不够看的.
    这个信国公的爵位都还是陛下看在自己多年劳苦的份上赏的。
    从蓝玉口中得知这么大一个消息,汤和顿时心满意足。
    他笑呵呵道:“多谢永昌侯好意了,本国公若是需要,定要请永昌侯援手!”
    蓝玉听到汤和的话,喜道:“国公,我太想进步了!
    这么多年,顶着这侯爵的帽子,难受啊!
    不做国公,我便是死也不甘心!”
    汤和面色尴尬一笑。
    当初,自己就是一直没有封国公的机会。
    开国的时候,陛下说自己功劳还不够,喝完酒又喜欢出言不逊,所以没有封自己国公。
    开国之后,陛下就不断令自己统兵出征。
    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他也好对自己封国公给文武百官一个交代,却没有想到自己接连在几次征伐当中出现失误。
    这封国公的事情也就慢慢拖了下去。
    不过还好,陛下还是讲义气的,最终在洪武十一年,历数了自己这些年的功劳苦劳,大功小功全都算上,这才进光禄大夫、职大都督府左都督、勋左柱国、爵信国公.
    算是让自己的爵位终于跟其他老兄弟拉平了,不至于再顶着个中山侯的爵位尴尬着。
    所以汤和现在十分理解蓝玉的心情。
    不过。
    尽管理解,也没有用!
    鲁王殿下又不用你帮忙。
    我们好着呢!
    你要建功立业,找太子啊!
    这天底下谁说话能比太子管用啊,自己说话反倒可能落得一个勋贵勾结,惹老朱怀疑的下场!
    汤和满脸笑容,不说答应蓝玉,也没说不答应。
    反正。
    主打一个模糊!
    而另一边蓝玉则志得意满地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甚至还跟周围亲信聊起天来。
    “鲁王殿下确实被责罚了!信国公刚才亲口跟我说的!”
    “唉鲁王殿下也不容易!稍后若是朝议提起鲁王殿下的事,诸位跟本侯一起,咱们得为鲁王殿下说话!
    不能让文官那群王八羔子就这么欺负咱们大明朝的皇亲国戚!”
    “北伐主帅?信国工肯定要答应咱啊,毕竟咱帮了信国公这么大的忙”
    早朝之前总会出现这么一阵嘈杂的时候。
    不过。
    随着朱元璋和太子出现,朝堂之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是个很讲究规矩和体统的皇帝。
    若是在自己上朝的时候,听到有大臣交头接耳,要么训斥,要么处罚,最严重的甚至会被赶出朝堂,听候发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点点头。
    听了十几年万岁,听到如今倒也听得顺耳了。
    当初,洪武朝刚刚建立的时候。
    每日早朝,众臣子都会在丞相的带领下三呼万岁。
    但朱元璋很不喜欢。
    自古皇帝哪有什么万岁?
    那些追求万岁的,可能连五六十岁都活不到。
    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做什么?
    作为史上极有个性的皇帝之一,尤其还是开国皇帝,他有这个任性的权利,很多事情想改便改,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
    所以朱元璋二话不说,便请人要求改一下群臣早上早朝的口号。
    选来选去,最终相中了这十二字真言。
    “天辅有德,海宇咸宁,圣躬万福”
    然而,群臣却是十分不争气。
    即便是在丞相的带领下,连续练了半年之久。
    一到早朝的时候,群臣喊的还是叽叽喳喳,丝毫没有整齐划一的美感。
    终于,听腻了鸭子叫的朱元璋,最终只得屈服于现实情况。
    只能说是诸臣误咱了.
    于是又将口号改回了三呼万岁。
    “众爱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随着话音落下。
    早朝正式开始。
    忽然。
    户部右侍郎赵宣怀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点点头。
    “接来!”
    很快。
    赵宣怀道:“陛下,如今鲁商盐行为祸全国已有一个多月之久!
    各地盐商,哀鸿遍野,几乎已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各大盐场数百万灶户,生计都成了问题!
    若只是这些,倒也还可以承受!
    但是户部今年底要收上的盐税面临一百五十六万两银子的缺口!
    时至今日,朝廷仍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半月前,臣等上奏陛下鲁商盐行之事!
    如今看来,已有烈火烹油愈演愈烈之势!
    臣身为户部右侍郎,主管盐政,实在是忧心忡忡,不得不向陛下上奏了!
    若是再不及时采取行动,只怕各地盐商被这鲁商盐行赶尽杀绝!
    各大盐场不得不关门歇业!
    百万灶户沦为饥民!
    户部也将出现如此重大的收入缺口!
    届时明年的朝廷开支都是问题!
    凡此种种,还请陛下早做考虑!”
    话音落下。
    群臣都是一阵寂静。
    赵宣怀心中却暗暗得意。
    鲁王进宫之后,刚刚回到信国公府上,就又接了陛下的旨意,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事。
    这件事已经传遍朝野了。
    所以赵宣怀才早早地就又准备了一个奏本,想在今天早朝上提出来。
    一方面是曹文龙那群奸商一直在逼迫自己,尽早催促陛下,好及时制止鲁商盐行和长芦盐场的疯狂低价。
    另一方面,赵宣怀心中猜测,陛下处置完鲁王,想必就要对这鲁商盐行和长芦盐厂有一个说法了!
    现在这个时候,自己上书恰好是迎合陛下,也是选对了时机!
    说不定陛下会对自己另眼相看!
    呵呵
    虽然都说郭桓作为代理户部尚书,必然是要晋升的。
    可是,谁说自己没有机会?
    若是自己这次表现好,说不定陛下也会考虑自己的!
    朱元璋皱眉翻着赵宣怀的奏本。
    脸色不悲不喜。
    只是淡淡道:“众爱卿谁还有本奏?”
    话音落下,又是数位官员纷纷递出奏本。
    随着赵宣怀这当头一枪打响。
    后续官员也不再胆怯,众人纷纷递出奏本上书要求及早处置鲁商盐行和长芦盐场的事情。
    有些人和赵宣怀一样,是第二次上书。
    有些人却是陌生面孔,赵宣怀看着这些人,心中也暗暗感慨。
    晋商的实力果然不同凡响!
    在这朝中竟然能够发动如此多大臣针对一个亲王!
    朱元璋看着众人,忽然冷笑一声。
    汤和听到这声冷笑,叹息一声。
    这一下。
    真正的乐子要来了!
    稍晚还有一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