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 第105章 老朱:什么罪过?咱皇儿只有功劳!
    第105章 老朱:什么罪过?咱皇儿只有功劳!
    原本,朱元璋猜测朱檀会大闹一通。
    坚决不会上交多余的银子。
    毕竟,当初是自己跟他说好的,长芦盐场不收回,他每年按照约定的数额给朝廷送钱便是。
    现在是自己毁约在先。
    朱元璋最好的预期,也不过是让朱檀每年给朝廷260万两银子。
    将朝廷的盐税部分补齐。
    毕竟,朱檀这么做,是将朝廷的盐税全吃了,他得将这块国家缺失的收入补足。
    但是朱元璋没想到。
    朱檀竟然如此大方!
    二话不说,就跟自己对半分了!
    朱标听到朱檀的话,也是满脸惊讶。
    上一次十弟还闹出了隐匿倭寇缴获的事情。
    这让朱标十分担心,这一次十弟会更加不愿意给朝廷银子。
    毕竟,这些都是他堂堂正正凭自己的本事赚来的。
    父皇如今这么做,其实没什么道理。
    甚至可以说真正受委屈的是朱檀。
    十弟太识大体了!
    朱标忍不住在心中感叹。
    朱元璋虽然心中也对朱檀十分满意。
    但还是眼珠一转,嚷道:“怎么才五成啊?咱”
    朱檀摆摆手道:“停!父皇您也别咱了!最多五成!剩下的银子儿臣另有用处!”
    朱元璋顿时沉默下来。
    悻悻地,口中嘀咕着。
    “咱是皇上.咱问你要,你怎么能不给呢400多万两啊,那有好大用处的你要拿去干什么?要是咱拿了这银子修中都凤阳不就有钱了?”
    朱檀摇摇头。
    “父皇,中都那个地方不适合营建都城,您已经给祖宗们修了大宅子了,其他的就算了!
    这钱,您还不如用来兴修水利,鼓励垦荒,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呢!”
    自己这个老爹有的时候气魄是真大,建国时候就承认了元朝的中华正统地位。
    口口声声说自己承袭了元朝的统治。
    事实上,老朱的心思,朱檀最清楚。
    既然他承袭的是元朝的统治,那么元朝之前的地盘就应该都是大明的吧.
    别管后来变成什么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也别管向西直达多瑙河,向北直达“日不落之山”(部族志记载,日不落即北极圈极昼现象)。
    总之,大明即是大元,大元即是大明。
    所以这些地盘都是大明的!
    这才是老朱的野心。
    区区长城,是束缚不了明太祖的。
    而这一点,也将会在随后几年得到验证。
    譬如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便下令让晋王带军队去天城、白登等地放牧。
    甚至老朱还言传身教,亲自教导晋王如何在草原上放牧、怎么打马草、怎么养马、怎么盖房
    到了洪武二十九年,又指示晋王去口外方圆两千里的大草原去放牧屯垦,甚至还教导塞王们如何剪羊毛、挤羊奶、生羊羔等等。
    后来干脆要求晋、燕、代、谷、宁、辽等诸多塞王统率军民草场,都来大草原上圈地盘,甚至子孙后代也要坚持下去。
    若是长此以往下去
    无论如何,鞑靼瓦剌是不敢嚣张的。
    毕竟汉人牧民吃得饱、穿得暖,武器装备还精良。
    从这里也能看得出,老朱针对北边草原邻居的国策,从来都是积极进取的。
    要进攻,要征服,要统治!
    而这,也是他承认大明承袭元朝的原因之一。
    然而。
    这样一个大气魄的人,却也莫名其妙有很多小家子气的操作。
    譬如营建中都凤阳。
    凤阳这个地方,明明不适合作为都城,但老朱硬是为了照顾老家,修建了皇城、皇陵和勋贵宅子,以吸引他们退休后去凤阳居住。
    这期间,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却最终放弃。
    除了“厌镇”之事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钱!
    最终。
    皇城废了。
    勋贵们的宅子也废了。
    因为没有几个功臣勋贵活到退休。
    大部分宅子都成了鬼宅。
    浪费了天量资源,老朱也没能让自己的家乡富起来,反而造出了一个天字第1号的烂尾工程。
    总之。
    在朱檀眼里。
    自己的老爹朱元璋,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真正的大明第一败家子。
    给他多少银子就能多少银子的主儿。
    跟后来的朱老四永乐帝是一样的人。
    朱檀现在给老朱一半银子,也只是为了让他更加信任自己。
    方便接下来他做事情。
    毕竟,身为一个藩王,在大明的土地上,想做什么都瞒不过老朱的眼睛。
    既然瞒不过,索性也不要瞒。
    直截了当地告诉老朱自己有多大的价值,让他全心全意倚重信赖自己便是了。
    朱元璋听到朱檀的话。
    愁眉苦脸地叹口气。
    “就算加强边防,也不够啊”
    朱檀也跟着叹口气。
    “父皇,从洪武二年开始到洪武十四年,您都扫了7次漠北了!现在不管哪路鞑子,也不敢南窥中原,您这边防再加强,就得加强到和林、北海去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咱大明,承袭的是大元正朔!说起来,大元以前的地盘都是咱的!北海当然是咱大明的边防!”
    说完。
    朱檀笑了笑。
    “好好好,你说是大明的,那便是大明的,总之现在儿臣没钱!”
    说着。
    朱檀问朱元璋道:“父皇,您看儿臣这几条大罪.”
    朱元璋听到这话,坚定地摇摇头。
    “什么罪,哪有罪?谁说你有罪了?”
    朱檀满脸好笑地看着老朱。
    刚才还在大殿上要对自己喊打喊杀地问罪呢!
    现在就又没罪了?
    太子朱标看着朱元璋,也是满脸愕然。
    父皇可是难得如此快变脸,以前便是做错了,也是抵死不认的。
    朱檀问道:“那儿臣擅杀盐课司大使的事.”
    “那是他该死!换了咱,连他满门都得斩了!”
    “那儿臣与民争利的事?”
    “你那是爱民如子!”
    “儿臣不按盐引价格卖盐的事?”
    “那是改革朝廷弊政!”
    “儿臣私带汤氏回应天呢?”
    “什么私带?咱是忘在圣旨上写了,幸好你聪明,知道咱的心意!”
    “儿臣抢了其他盐场生意,私心重,祸国害民的事”
    朱元璋斩钉截铁道:“那是别的盐场没能力!你对咱大明只有功没有过!”
    话音落下。
    朱檀顿时被说的眉开眼笑。
    毕竟。
    能让洪武皇帝如此屈服的,古往今来,自己是头一个吧?
    太子朱标也被老朱和朱檀二人的对话惊得目瞪口呆。
    这.
    这还是我认识的刚毅果决、英明神武的父皇吗?
    这怎么突然就毫无底线了?
    此时。
    眼看朱檀心情大好。
    朱元璋试探着问道:“真的不能再多给点儿了?”
    朱檀坚定地摇摇头。
    “父皇,您也不想竭泽而渔,以后赚不到更多银子吧?”
    眼看着朱檀说的坚决,朱元璋终于叹口气。
    “罢了!罢了!你好好干!以后咱力不从心了,还指望着你来帮咱!”
    朱檀听到这话说的真诚,心中大为惊讶。
    老朱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要知道藩王之所以被叫做藩王,就是因为就藩之后是不能随意出入藩地的。
    毕竟藩王手中有钱有兵,又是皇家血脉,天生就有造反的可能性。
    国家若是不设立一些制度防着他们,只怕大明就会变得跟晋朝一样。
    有权威的皇帝刚死,整个国家就乱作一团,人人起兵了。
    之前老朱赏赐自己可以随意进出藩地,不需向他请示汇报,已经很让朱檀意外了。
    现在竟然还说要让自己帮他!
    这能怎么帮?
    除非藩王可以如清朝亲王一样,参政议政辅政
    不过,这可能吗?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心中似乎早有准备。
    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来。
    朱元璋也并不在意自己说的话,对朱檀道:“好了,咱这里的事情就算是了结了,还想跟咱一起吃顿饭吗?”
    朱檀笑道:“自然愿意!”
    朱元璋点点头,笑道:
    “行!今天咱让尚膳司加个菜!”
    朱檀道:“谢父皇!”
    “拍黄瓜!”
    朱檀叹口气。
    行吧
    送了四百万两银子,就换来一顿拍黄瓜。
    后宫。
    朱檀陪老朱吃完简单一餐后,便跑来后宫见郭令妃了。
    稍后,毕竟还要去老丈人汤和家里。
    若是回应天都没有来见母亲,只怕就要被人说是有了媳妇忘了娘了。
    同时,他还早早就准备了一支金钗。
    那是支纯金打造的金钗,重量倒是没有多夸张。
    值钱的是它的工艺,金钗上雕着一只凤凰。
    凤凰的羽翼展开,每一根羽毛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
    凤凰之下,金钗逐渐变细,展现出精致与优雅的线条。
    看上去便价值不菲。
    原本朱檀以为郭令妃看到礼物会十分开心。
    毕竟,这是自己作为儿子的一番孝心。
    不料。
    郭令妃接过金钗,只是看着朱檀,问道:“这个.打造了几支啊?”
    朱檀满脸莫名其妙。
    “回母妃,就一支啊”
    “真的只有一支?”
    朱檀坚定地点点头,道:“真的就这么一支!”
    事实上。
    他也打算给汤氏多打几支的。
    但是被汤氏劝住了。
    她说自己不喜欢太奢侈的东西,还是不要浪费银子了。
    总之来日方长,朱檀也就没有勉强。
    郭令妃这才狐疑地点点头,接过了金钗。
    “檀儿,你是个好孩子,娘信你!”
    朱檀被这话说的一头雾水。
    临走的时候。
    还被郭令妃教育了一番。
    什么“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有了媳妇忘了娘的,都是没出息的孩子”“别离女人太近,会变得不幸”.
    一时间。
    朱檀感觉气氛古怪异常。
    稀里糊涂地离开了。
    郭令妃看看手中的金钗,忽然有些后悔。
    幽幽叹口气。
    “我也是老糊涂了,吃儿媳妇的醋干什么.
    檀儿要疼媳妇,便疼去好了!心里有我这个娘还不够吗?”
    信国公府。
    汤和早朝回来,便看到了回来的女儿,满脸震惊!
    “莹绮!你.你怎么回来了!”
    汤氏和母亲正在说话,此时见到父亲,急忙行礼。
    随后,汤氏对汤和小声道:“是是殿下带女儿回来的,父亲!”
    汤和猛地一拍桌案。
    “唉!你怎么能听那个荒唐小子的话!你是鲁王妃!按照朝廷规制,是不能擅离藩地的!这点道理,当初不知道吗?为父记得,当初你随鲁王殿下就藩,我亲口教你的啊!你怎么能如此疏忽大意!”
    汤氏被汤和的话说得满脸紧张。
    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道:“父父亲!这样有什么不妥吗?”
    汤氏身边。
    汤和夫人也忍不住道:“老爷,既然莹绮已经回来了,那便这样了!何至于发这么大的火?”
    汤和怒道:“何至于发这样大的火?莹绮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你还不知道陛下的脾气?
    他对自己的儿子怎样都行,秦王、晋王、燕王齐王,包括咱家这个姑爷鲁王!哪个在地方上没闹出过乱子?
    是你看陛下除了身斥一番平时,可是什么都舍不得惩治的!
    即便是齐王,在青州杀了那么多大臣,正三品都有两个,也不过是一般去开平镇守而已!
    但对外臣陛下可是向来出手不容情的,特别是勋贵!
    孝慈高皇后仙逝后,这种势头越来越明!
    咱们这些勋贵,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都还担心陛下找个理由寻衬咱们!
    更何况是你主动把罪过送到人家手里!
    身为王妃,擅出藩地,这个罪过可大可小,全在陛下一念之间!
    唉!”
    汤氏听到这里,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汤和夫人也是满脸后悔。
    这件事女儿虽然没有跟丈夫说,但她心里清楚。
    女儿肯冒险陪鲁王殿下回应天,主要还是因为自己跟女儿写信说想她了,让他随鲁王回来。
    女儿原本初时拒绝,后来却还是跟着鲁王回来了。
    早知如此,便不让女儿冒险了.
    心中如此想着。
    汤和夫人眼看着女儿此时眼里已有泪,不由大为心疼。
    汤氏从小性情便温柔娇顺,说话都是温声细语的。
    现在被父亲这番训斥之下,已经委屈的快要哭了。
    汤和夫人忍不住道:“即便是陛下有这个心思,但老爷你可是跟着陛下的从龙之臣!这么多年,陛下不至于一点旧情不念吧?
    更何况,莹绮还是鲁王妃!陛下便是再生气也不会拿莹绮怎么样吧?”
    汤和看着低头不语的汤氏,有些担忧,又有些气愤。
    冷哼道:“陛下的从龙之臣多了,又不止我一个!
    曹国公李文忠如何?
    开国六国公之一!
    还是陛下的亲外甥和义子!
    只是因为屡屡劝谏,陛下不得滥杀,便被陛下冷落训斥,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
    我这个从龙之臣又算得了什么?
    至于说莹绮这个鲁王妃的身份.”
    “哼!”
    汤和冷哼一声,继续道:“鲁王殿下都被朝中那么多臣子弹劾了,何况他做的事情本身就不对,接下来陛下还不一定怎么惩治他!
    在这个节骨眼上小心翼翼的躲着还来不及,怎么还能上赶着给陛下送罪责啊!
    唉!
    我最担心的就是到时候鲁王殿下受的惩罚微乎其微,咱们家莹绮若是受了牵连,可如何是好!”
    说到这里,汤和看着汤氏,已经是满脸焦急。
    “糊涂啊!”
    汤氏听到这里,终于还是忍不住,落下眼泪。
    口中嗫嚅道:“是是女儿考虑不周,害了父亲母亲,也害了殿下.女儿知错了!父亲求你别怪女儿,女儿愿意受罚!”
    汤和夫人听到这里,忽然紧紧搂住汤氏。
    跟着哭道:“女儿!是为娘害了你!娘若是早知道这个道理,说什么也不会让你回来娘有罪呀
    若是陛下真的怪罪下来,那便连娘一起抓走,你若有事,娘也不活了!”
    一时间。
    母女二人相拥而泣。
    只看得汤和长吁短叹。
    忍不住抱怨道:“说来说去还是鲁王殿下太不知分寸了!
    长芦盐场的事情闹得这么大,他就一点警惕性都没有吗?怎么就不担心朝廷怪罪呢?
    甚至还这么肆无忌惮!简直岂有此理!”
    说着。
    汤和皱眉问道:“鲁王殿下呢?他是去了诸王馆还是直接进宫面圣了?”
    汤氏抽噎道:“殿殿下先进宫面圣了!”
    汤和哼道:“这个臭小子,做事情也太不是分寸了!等他回来了,我非数落数落了他不可!
    都是藩王了,做事情怎么能这么不知轻重!
    再这么猛浪下去可怎么得了!”
    忽然。
    汤和府上的管家快步跑来。
    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一愣。
    随后很快调整心情。
    自己只是汤府的管家,眼前发生什么,自己都不该做出任何反应的。
    管家立刻道:“老爷,夫人,小姐,鲁王殿下来了,正在门外!”
    汤和闻言,站起身来。
    叹了口气。
    “我去迎他吧!”
    在以往的朝代,即便是皇帝的儿子,在朝中重臣面前也是没有多高的地位的。
    在宋朝的时候,亲王遇到宰相,甚至还要行礼问好。
    而换到大明朝的时候。
    老朱却彻底不吃这套了。
    在他眼里,自己的儿子便是再无能,便是刚出生,也比这些臣子要高贵!
    所以,他才给不少儿子一出生,便封了亲王。
    同时要求这些大臣的位次,通通都列在这些王爷之后。
    所以,汤和即便贵为国公,还是朱檀的老丈人,也不得不亲自出府迎接朱檀。
    很快。
    汤和便见到了自己这个不着调的女婿王爷。
    5000字奉上,稍后还有最少5000字!作者是兼职,晚上只能尽力码,晚一些也没办法,不过,每天一万字还是问题不大的,等周末哈,尽力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