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在七十年代:我不想结婚 > 285知恩图报
    “向南啊!大伯对不起你!”大伯这一嗓子简直是嚎出来的。
    “都安静!
    全都给我安静!
    上大学是好事儿,用不着哭嚎的!”李向南嗷一嗓子,把所有的人都镇住了。
    四哥艰难的说了一句。“向南,你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吧?”
    “知道!啪!”李向南啪的一下子就把户口本摔在了炕上。
    “上大学的事儿,必须带户口本去公社里办!
    公社里的事儿是我自己办的!
    然后我追到了县里,我找的人,用的这个户口本,给三哥报的名!”
    李大伯的手颤颤巍巍的把户口本打开了。
    这是他家的户口本。“户口本怎么在你手里?”
    大伯娘转身就往自己屋里跑,又拿了一本户口本过来。“户口本还在呀?”
    李大伯接过来一看,“这本不是咱家的!”
    是李母的户口本。
    别说大娘不识字,就是识字的话户口本的封皮都是一样的,谁也不会没事去看户口本。
    李向南:“是我想法把户口本换出来的!
    三哥的腰受了伤,以后干农活可就难了。
    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干活不能挣钱,以后他家怎么办?
    所以我就申请把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了三哥。
    以后学点技术,干点技术活。
    三哥,品行没问题,他当初受伤也是为了给村里干活。
    这样的人是有资格上大学的!”
    听说工农兵大学录取的通知书下来了,村里不少人来看热闹。
    刚才就听说由李向南变成了李向松。
    大家都以为这是咋的了?
    不是李向松想顶堂妹上学吧?
    真是事情完全是意外的反转。
    现在想啥的都有。
    最起码李老二想,李向南不是傻子吧?
    而他媳妇则想,自己怎么就没对这丫头好呢?要是对她好,是不是她儿子就能上大学了?
    李向成心里都要妒忌死了,这么好的事怎么没落到自己头上?
    也有很多人觉得李向南真是高风亮节呀。
    她也真是知恩图报。
    他大伯还有大伯家几个哥是没有白对他好啊!
    而大伯一家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三哥的腰伤秋天的时候基本上是都好了。
    但是陈爷爷说今年秋天雨水大,总是冒雨干活,泥地里又湿冷,为了防止落下病根,最好今年秋天别干活了。
    三哥今年秋天才没下地干活的。
    这向南……
    但现在人这么多,这话也不能说呀!
    李向南拽过来有点发傻的三哥上下打量。“大伯下手也太狠了!
    你看看!”
    三哥的手背儿整个都肿了,这是被笤帚疙瘩抽的。
    三哥的衣领子都被大伯拽撕了。
    “三嫂,快点带着三哥去换件衣服!
    这是咱们未来的大学生!
    这样太不好看了!”
    李向南直接把两个人推出去了。
    大娘抓着李向南的手。“孩子,那是上大学呀!
    你让出去了,你就不能上了!”
    “我知道,没事儿的!
    是条虫,怎么努力都白费。
    要是条龙,我总能飞上天!”李向南安抚的拍了拍大娘的手。
    大嫂二嫂两口子全都发懵的看着这一切。
    李向南:“大嫂二嫂,这是咱家的大喜事,你快去做好吃的去呀!
    你们别指望三嫂了,她今天都缓不过来劲儿!”
    大哥和二哥赶紧催着他们的媳妇儿:赶紧去做饭去。
    李向南推了推韩队长。
    “啊?啊!”他也是反应了一下才明白过来。“行了,大家都散了,散了!
    没啥事儿了,人家老李家今天有大喜事儿,咱们老在这也不是回事儿,散了!”
    韩队长一吆喝里三层外三层的村里人慢慢的散去了。
    李向南赶紧回家,她要和李母,还有李向北解释这事儿……
    李母和李向北还不知道这些事呢。
    李母一听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是自己没用,让女儿欠了李大伯家那么多人情。
    所以,向南才把上大学的名额让出来了。
    李向北:“姐,是这样吗?
    姐,我能长大,我能好好努力!
    我能报答大伯家的!”
    李向南:“不是你们想的那回事儿,其实是我觉得我有更好的出路!”
    李母:“再好能好过考大学呀?”
    李向北也是这么想的,赶紧跟着点头。
    李向南:“咱们家原来吃不饱,我现在让你们吃饱了没有?
    咱家有没有面吃?
    咱家吃没吃上肉?
    你们听我的,该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都打算的明明白白的!
    工农兵大学我根本就不想去上,但是我也不能让这么好的一个名额白扔了吧!
    我不用去上工农兵大学,但是三哥用的上……”
    李向南又细细的解释了一番。
    有的时候事实摆在面前,确实是不得不让人相信的。
    比如说家里吃的用的。
    确实是向南有这个本事。
    李母也就不哭了。
    李向南:“这事大伯事先也不知道,我一会儿和大伯再好好唠一唠。
    向北,你跟我去!”
    顾长民立刻支楞着脑袋,他等着姐姐喊他。
    “长民,看看娘哭的!在家里看好娘!”
    顾长民使劲点头。
    李向南和李向北要及时的出现在大伯家,要不然会让村里很多人都瞎想的。
    等李向南再去的时候,大伯也稳定多了。他把李向南叫出去,单独要和这个孩子说话。
    大伯:“咱自己家知道自己家的事儿,你三哥的腰伤根本就不至于。
    上大学是多重要的事啊,你怎么不说一声就给你三哥报名了呢!”
    李向南:“大伯,我相信我自己会有更好的出路!”
    大伯听李向南说到这就有点生气了。“更好的出路?
    咱是老农,除了汗珠子摔八瓣,还有什么出路?
    你可以去上大学,在城里工作,当干部,然后找个城里人嫁了!
    你知不知道啊?你现在都没了!
    今年的名额你让出去了,明年不可能再推荐你了!”
    李向南有点感动了。
    大伯没有因为他儿子占到了天大的好处而自喜。
    这是设身处地的从她的角度去想。
    李向南也郑重起来了。“大伯!
    高考取消了,孩子念书也都不努力了。
    但是你看村后住的那些人,哪个是简单的!
    你说将来的国家建设是需要大字不识的人,还是需要那样的人!
    所以社会肯定不能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
    大伯没太明白。“你这话是啥意思?”
    李向南:“社会上总是需要有知识的人,即使是现在埋没了,将来也不会被埋没。
    所以我一直没有间断的学习。
    我现在不上工农兵大学,我也不会种一辈子地!
    县城里有招工的时候,那都需要考试的。
    我这么努力,肯定考得过!
    到时候我去考个工人。
    这不也一样不用土地里刨食吗?”
    事儿好像是这么个事儿,但是,“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
    李向南:“我说能就能!
    你看看到县里改名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不就办成了吗?”
    这时候的大伯也冷静了。
    事情已成,定局肯定换不回来了。
    “所以你总看着你四哥学习?”其实大伯以前觉得学习没什么大用。
    但是孩子识字总是好的。
    不过李向南拘着老四,他能少打点架。
    但是现在想来……
    李向南点头。
    大伯:“我看出来了,你二伯一家回来就是冲着你,他们为的是什么?”
    李向南:“我和机械厂财务科的科科长很熟,也算是有点交情。
    李向成不是多年一直是机械厂的临时工吗?我猜他想让我帮他找门路转正!”
    大伯:“也就是说,你有可能真找到门路?那你帮吗?”
    李向南回答的斩钉截铁。“不可能!
    我听说他们围着奶奶转,哄的奶奶可开心了!
    大伯,如果奶奶想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你还是劝劝她老人家。
    我有的时候说话不留情面,免得伤了她老人家!”
    大伯:“你啊……
    唉!我知道了!”
    李向南:“大伯,你也知道为什么我不帮二伯家。
    我不想做的事,就不想改主意。”
    李大伯点头。
    “既然以前的时候没有情份,以后的时候也就用不着有情份!
    李向娟还敢骂长民是傻子!
    她以为我想不到她在心里是怎么骂我的吗?”李向南一想到长民被骂了,现在心里还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