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镇北王世子,带上老爹造反! > 第226章 改革完善,开始试点!
    第226章 改革完善,开始试点!
    最后,给予商人官方虚职,这样固然能够快速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但是也容易造成许多基层的麻烦,毕竟很多老百姓是没有时间和渠道去了解政策变化的,一般都是底下人去通知。
    而这很有可能便会给一些黑心商人可乘之机,直接用官方给的虚职扯虎皮,去吓唬那些不明事理的老百姓,从他们身上刮取血汗。
    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造成阶级割裂,直接由“士农工商”变成了“士商工农”,这是楚峰绝对不允许的。
    贾诩不愧是毒士,哪怕在商业改革这件事上,给出的计谋也是毒辣无比。
    这时,诸葛亮站出来了。
    他沉吟道:“文和的方法确实有些不合适,但也有些可取之处。”
    “哦?还请孔明一述高见。”楚峰看向他。
    诸葛亮沉声道:“首先,文和所说的给予商业优越者虚职是可以的。”
    楚峰微微皱眉,刚想说些什么却又听诸葛亮说道:“但是……”
    他话音一转:“我们不能给当前的商业优越者虚职,而是要给予那些由农转商的人虚职!”
    楚峰闻言,眼中一亮:“你继续说。”
    得到肯定,诸葛亮微微一笑,下意识想挥动自己的羽扇,却发现面圣不能带那玩意,只好伸手抚了抚自己的胡子:
    “那些原本在商业中就有优异表现的商人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有关政策上的优惠,但是要让他们出一些钱粮,为百姓们做一次宣传。”
    “宣传过后,就是考虑如何带动百姓们进入商业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便是鼓励那些第一批踏入商业的先驱者,只要他们表现得足够好,那么便可以给予他们一些虚职!”
    “如此一来,不但从商者的地位提高了,那些先驱者们身上的虚职以及从商后生活条件的快速拔高,也能够大幅度提高从商对于百姓们的吸引力。”
    “当然,虚职也不能一直白给,若是那些得到了虚职的从商先驱们还想要继续留着虚职的名头,就得每年都给百姓们拨发一些钱粮。”
    “如此一来,不但普通百姓们也得到了商业发展的福利,从商先驱们也得到了他们需要的社会地位,一箭双雕了。”
    听完诸葛亮的长篇大论,楚峰忍不住拍掌叫好:“不愧是孔明先生,果然足智多谋。”0
    “陛下过誉了。”诸葛亮抚须笑道。
    这时,贾诩忽然出声道:“陛下,臣又有一计。”
    楚峰眨了眨眼,还是决定给这位毒士一个机会:“文和且说来听听。”
    贾诩深吸一口气,在心底过了一遍自己的想法,确定不会有差错后后沉声说道:
    “臣以为,我们可以通过减轻田税的方式,来让更多的大周百姓从商。”
    “臣所说的办法,与孔明先生所说有些类似,同样是给予从商先驱者优惠。”
    “只要是在这一年内愿意从商的先驱,都可以给予他们减轻田税的优惠,而且是一家制,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从商。那么整个家族都可以享受到减轻田税的优惠。”
    “这样一来,就算很多百姓瞧不起从商者,也会因为田税减轻的优惠,而选择让家中某人从事商业。”
    “这样的方法不但保证了农业的根基不会动摇,也能为商业带来更多的从事者!”
    楚峰听完后,亦是眼前一亮,想不到这位毒士改良后的方法如此之妙。
    他当即赞道:“文和此计,深得我心!”
    贾诩得到肯定后,总算松了口气,一个谋士最致命的就是自己的意见不被主公所采纳。
    看来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之前的“冒失言论”而下降了。
    确定了基本章程,随后楚峰又和几位谋士商量了一些细枝末节,并且确认了先将京城作为试点城市实施商业改革。
    不过这商业改革是大事,他们得将这件事情通知朝野,毕竟具体的落实还是需要全体官员去做的。
    次日。
    朝会上,楚峰看着文武百官,将昨天他与谋士们商量的商业改革政策提了出来。
    一开始,众多官员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次改革的重要性,还以为只是正常的政策改动。
    可当楚峰强调了一句“全体是否有意见”后,其中某些官员才回过味来。
    不对啊,这样做不是让底层的百姓们也走上了瓜分商业蛋糕的餐桌吗?
    目前范蠡的商队虽然都掌握在楚峰手中,但是那些脚夫和掌柜可大部分都是他们世家的人。
    底层百姓们认为从商者轻贱,但是只有他们这些掌控了商业命脉,尝到了其中利润的世家子弟们才知道这其中的油水到底有多足。
    光是每个月那些商队掌柜上供的月钱就足以让他们潇洒一会了,现在陛下竟然要让百姓们也参与到行商当中,这势必会挤压他们原本的利润空间。
    毕竟蛋糕就那么大,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百姓们多吃了,他们自然也就少吃了。
    所以这些世家子弟们在想清楚这一点后,立马便有人跳了出来表示反对。
    “陛下,臣以为这商业改革中,仍有一些不妥之处。”
    说话的是一名户部侍郎,官衔已经不算小了。
    楚峰眯着眼睛看向他,挑眉道:“哦?那你说说不妥之处在哪?”
    这正是他故意强调了一句的作用,他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试探一下朝廷上到底有多少人是全心全意地忠心支持自己的。
    固然,有锦衣卫帮自己盯着,那些本地的官员肯定不敢对自己不忠。
    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忠心,他们只是因为楚峰的强大而忠心罢了。
    若是楚峰的决策影响到了他们的实际利益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忠心”便会出现一丝裂缝。
    眼前这名跳出来的户部侍郎便是最好的诠释,他便是一名典型的世家官员,朝中还有三位都是他的宗亲。
    被楚峰这么一问,那名户部侍郎自然是压力巨大,但他还是不得不继续讲下去,因为这关系到他日后是否能够继续勾栏听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