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汉王 > 164.第164章 釜底抽薪,看谁够阴狠
    第164章 釜底抽薪,看谁够阴狠
    兵器坊内。
    刹那之间气氛变的徒然安静了下来。
    朱高煦神情微微一怔,脸上的笑意瞬间一敛,半眯着的双眸之中闪过一丝冷意,大喝一声问道:
    “你说什么?”
    “工匠的俸禄,比之以往翻了好几倍,居然这般还有人对俸禄不满意?”
    “他们想干什么?”
    “恃才而矫,恃才傲物?”
    “谁带的头,谁在私下抱怨过?”
    “真以为大明离了他们、兵器坊离了他们就不转了,找不到好的工匠来顶替吗?”
    “一个个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混蛋。”
    说罢。
    他双眸冷冷的环视了一眼,手中正在不停忙碌的工匠,脸上的神情此时此刻也变的无比阴沉了起来,心中更是腹诽道:
    “就是一个字‘贱’过不来好日子。”
    听着朱高煦的愤怒质问之声,看着其一脸愤怒的模样,站在其身边的宋礼顿时有些傻眼了,一脸微微有些泛红,眼中闪过一丝尴尬之意。
    他心中亦很是无语,也瞬间从朱高煦的言语之中明白,这位爷是把自己方才的言语给理解错误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都是知道他们的俸禄翻了好几倍,就这般高的俸禄,怎么可能是工匠们对俸禄不满意?
    开玩笑呢?
    他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恰恰相反,如今的工匠们一个个对于收入俸禄,那是满意的不得了,上工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甩开膀子玩命的干,还生怕自己做的不够好,偷奸耍滑被清除出去。
    真正不满意的人,则是管理兵器坊的人啊!
    想着,宋礼抬起头小心翼翼的打量了眼前这位爷一眼,神情略显有些局促,试探性开口道:
    “王王爷。”
    “不不.不是工匠们不满意。”
    朱高煦闻言瞥了一眼宋礼,瞳孔之中的双眸不由的眯了眯,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道:
    “喔?”
    “不是工匠不满?”
    “那究竟是何人,对于俸禄不满?”
    “宋大人咱们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又何必扭扭捏捏的,这可不是您平时的做事风格啊!”
    平平无奇看似善解人意的问话,直接让宋礼坐蜡了。
    大家都是老狐狸、都是聪明人,要说之前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朱高煦没有听懂甚至是理解错了,他还有可能相信。
    但他都已经直接否决了关于工匠们不满的说法,打死他都不信汉王听不懂他言下之意指的是什么。
    再联想到今日突然造访之事,宋礼亦不相信汉王是随意就想来兵器坊看看。
    要知道这段时间朱高煦获得监国之位,又在准备盐税改革之事,操心的事情可不算少啊!
    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前来兵器坊巡视?
    毫无疑问肯定是听到了什么传言,或者风言风语之事,特意前来的。
    如此看来,之前汉王从问他是否有难处之时,就已经在给他埋钉子了,等着他将事情给说出来。
    倘若是这般推算的话,其中的所蕴涵的事情,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想到这里,宋礼心中不由的泛起了嘀咕,汉王此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态度又将是如何?
    不过既然已经言至于此,想要逃避肯定是不太现实。
    对此,饶是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轻声开口道:
    “启禀王爷。”
    “倒也不是臣故意针对任何人,而是这段时间以来,工匠们的俸禄.涨幅太过于离谱。”
    “致使不少的工部官吏、为工部办事的人,话里话外都有着不少的微词。”
    “老臣也确实没有任何办法,堵不了悠悠众口啊!”
    “如若不是老臣极力的压制着,怕是不少人早就已经写奏章上奏陛下了。”
    “还请王爷明鉴。”
    听了这话,朱高煦半眯着双眸,微微上扬的嘴角处浮现出一丝冷笑,深深的盯着宋礼看着好一会,沉声道:
    “呵挺好啊!”
    “既然如此,就将对于此事有看法的工部官吏们都召集过来。”
    “正好今天本王也在这里,刚好也给你解解燃眉之急,让你不那么难做。”
    “宋大人依旧可以好好的当伱的老好人.”
    “这个‘恶人’本王自己来做。”
    最后面的一句话,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来的。
    闻言站在近前的宋礼,神情微微一怔,面色瞬间大变,双眸之中满是惶恐之意,急忙摆了摆手,张嘴就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话还未说出口,就直接被朱高煦以极为强硬的神态给打断,沉声道:
    “嗯?宋大人?”
    “难道没有听到本王方才说的话吗?”
    “还是说在你这里本王说的话已经不管用了,指挥不动你了。”
    斩钉截铁的言语,迎着冰冷没有丝毫温度的目光,本想要解释几句的宋礼,不得不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硬生生的给憋了回去,默默的低下头,躬身行礼道:
    “诺!”
    “老臣这就去办。”
    之后他没有丝毫的停留,快步去到门口,冲着戒备在不远处的将士,冲其低声轻语几句,让其赶紧离开去办事情。
    办完这一切,他亦是快步的回到朱高煦身旁,无比恭敬的站在一旁,轻声道:
    “启禀王爷”
    “事情已经吩咐下去了,还请王爷稍等片刻。”
    得到肯定的答复,朱高煦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和反应,默默冲其点了点头示意。
    虽看似朱高煦面色平静,但站在一旁的宋礼如何能够感受不到,他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怒火?
    外加这段时间以来,朱高煦遇事强硬、狠辣、杀人不眨眼的手段。
    这妥妥的就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啊!
    也正是因为如此,宋礼更是恐惧到了极点,重重的将头给垂下,根本不敢吭声,心中止不住为被召集前来的同僚们祈祷:
    “千万.千万不能说的太过啊!”
    “真要触了这位爷的霉头,不然这一阵狂风暴雨不知道要埋没多少人命。”
    “哎兵器坊门前的血腥味还未散尽呢!”
    不多时。
    工部之中任职的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都被通知了过来,乌泱泱的一群人,使得整个兵器坊瞬间热闹了起来。
    此时此刻,原本还在工作的工匠们,见着这么多人前来,亦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之心,下意识的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看了过去,皆是无比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得这般大动干戈。
    待到众人到齐,朱高煦半眯着双眸,冷冷的环视了众人一眼,面无表情沉声道:
    “本王听说宋尚书说,你们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人,对于工匠的俸禄,有着不小的意见?”
    听闻这话,被紧急召唤而来的工部一众官吏,皆是神情微微一愣,彼此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之前收到诏令的时候,还以为兵器坊是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一众人心中还无比的忐忑。
    结果怎么都没想到,则是因为自己等人对工匠俸禄问题异议所导致的缘故。
    想到这里,场中不少的官吏出声,应道:
    “启禀王爷。”
    “我等知道你体恤工匠们的劳苦,但是给工匠们这么高的俸禄.有违朝堂历朝历代以来的法度啊!”
    随着人群之中有人开口,一时之间所跟着前来的官吏们,下意识的皆尽出声附和,言语之中表达着自己对待此事的不满。
    “够了!”
    “都给我闭嘴!”
    见着乱糟糟的一团,七嘴八舌的议论之声,朱高煦一声怒喝制止。
    之后,他面色逐渐的变的阴沉了起来,双眸冒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寒光,继续道:
    “什么法度?”
    “什么规定?”
    “本王翻遍了大明律例,怎么没有看到关于这条的规定?”
    “还是说,这本来就是你们一个个臆测出来,率性而为的借口?”
    说着,朱高煦转而将目光看向站在自己身旁的工部尚书宋礼,沉声问道:
    “宋尚书,恕本王孤陋寡闻,不知是本王看漏了与否?”
    “朝中难道真的有这样的明确规定吗?”
    “你是总管工部之人,应该对于此事最为熟悉,不妨给本王好生的说道说道。”
    言罢。
    场中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一众官吏脸上的神情都异常的难看,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默之中,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因就现在明朝的律例而言,却是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规定。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从太祖皇帝建立明朝开始,貌似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工匠这些人,一直是处于阶层的最低端之人,都是被压榨剥削的对象,亦从来没有任何人在乎过、过问过。
    长此以往时间久了,朝中的官吏不知不觉的就养成了这样的共识。
    被点到名字的宋礼,皱着眉头沉思了许久之后,缓缓的站了出来,轻声应道:
    “启禀王爷。”
    “这事.从太祖建立明朝,施行户籍制度以来,一直都是如此.”
    “之后亦算是所有人的共识!”
    “也被遵循.遵循为祖制。”
    听了这话,朱高煦瞬间被这般言论给直接气的大笑了起来,冷冷的环视了愤愤不平的众人一眼,回道:
    “跟我谈祖制?”
    “共识?”
    “有意思.有意思.”
    “既然这般他们涨些许俸禄你们就觉得违背的了祖制,有违法度、共识,本王很好奇.”
    “太祖皇帝给大明所有的官吏设立的俸禄,为何我爹上位的时候,你们一个个像得了红眼病一般,让涨俸禄?”
    “为何那个时候对这些共识法度祖制,又闭口不提了?”
    “你们既然都知道俸禄低了一家人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难道你们认为这些个工匠们俸禄低了,他们的一家老小能够养活不成?”
    “还是说你们这些人,总认为自己的高人一等、自命清高、自命不凡,觉得这些工匠们本就是贱籍,压根没办法与你们相提并论,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众人皆是一惊,作势张口就要为自己的出声辩解。
    何奈朱高煦压根就不听他们这些人再言语半分,转而看向自己身旁的宋礼,沉声吩咐道:
    “宋尚书”
    “听清楚这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
    “所有人的这半年的俸禄,全都给我恢复祖制之时,按照祖制的俸禄发放。”
    “要说胆敢给这些人半年之内俸禄,给他们多发放一分。”
    “本王拿你试问。”
    “我倒要看看俸禄不够他们一家老小如何过日子。”
    “同时一会本王再命令锦衣卫,不时查这些人的账,要说胆敢往别的地方伸手分毫,全都给我抄家拿下。”
    闻言宋礼直接傻眼了。
    这招釜底抽薪,不可谓不狠啊!
    之前一个个官吏才将曾经贪腐过的银两上交,家中本就已经够难的了,全都依靠着微薄的俸禄过日子、已经算是勒紧裤腰带了。
    倘若真要的要是将这些人的俸禄恢复祖制,别说半年了,哪怕就一个月的时间,怕不少人家里就搞来揭不开锅了。
    重点他们还被锦衣卫时不时监督查账,这妥妥的要逼死个人啊!
    怎么过日子.怎么活?
    绝对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怕不是到时候,全都要叫苦连天,乱套了不成,后面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想到这里,宋礼亦是无比的头疼,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口求情,道:
    “王爷.”
    “不至于不至于啊!”
    “他们.他们也不过就说说而已。”
    “没必要跟他们这些人一般见识.”
    见着着急解释,想要化干戈为玉帛的宋礼,朱高煦冷冷的瞥了他一眼,沉声道:
    “为何不至于?”
    “这些人不是经常一个个口中都喊着,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吗?”
    “如今朝中的国库因北伐,正是空虚的之时。”
    “正好可以体现一下诸位大臣对朝廷的赤诚之心,铮铮铁骨为国为民为江山社稷,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放心.对于诸位朝臣的贡献,本王必定禀明圣上,表明诸位的心迹。”
    “想来届时,陛下见如此多大人赤诚之心,必定龙颜大悦。”
    “到时候本王,再以诸位大臣为例,在大明全境之内实施下去,号召大明所有的官员,皆尽向诸位大人学习,视诸位大臣为楷模,歌颂诸位的美名、美德。”
    “如此、你们得了名,朝廷受了益,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众人:“.”
    撒泼打滚,求月票,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