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汴京诡案录 > 第七十四章 丹方(3)
    就在柳素鳞思考的时候,聂娘子却已经有了决定:“不管你是谁,将丹方交出来,可留你全尸,否则我有的是办法让你生不如死。”
    聂娘子这话是冰冷的,柳素鳞也知道他们干得出来,现在暂时不动手,不过是为了得到丹方而已。
    “丹方不在我身上。”柳素鳞承认,现在那丹方其实就放在舍人院的书房中,他必须想个办法,将人引走,避免明日发现他不在大理寺:“而我留下那张丹方,自然是为了一个交易。”
    柳素鳞话音刚落,只听“嘎吱”一声,牢门缓缓打开,聂娘子手握一盏灯笼站在门口上:“跟我来吧,之后是生是死,就看你的造化了。”
    柳素鳞撑着中毒的身体,朝着那点亮光走去。
    现在丹方就在他的舍人院书房的卷宗中,其实那是一张奇特的丹方,上面记载了十味药材,皆是稀世奇珍,甚至有些东西只在传说中出现过。
    柳素鳞也炼丹,但他从不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之说,对传说之物的存在,也抱持怀疑。总不能这些东西都出现在汴京,有人真的要求长生吧?
    若是真的找到这些东西炼成丹,还不吃下去就给毒死?
    看着前面婀娜的身影,提着灯笼缓缓而行,若不是知道她下毒的功夫了得,只怕还以为是个救苦救难的仙子呢。
    不过……柳素鳞突然想起了什么。
    聂娘子回头就看到柳素鳞的视线,那眼神很奇怪,既不是
    熟悉的估价,也不是渴望,甚至也不是怜悯,而是仿佛在看一个死人,这让她极不舒服:“你这是什么眼神?”
    “身是红尘俗世身,却向瑶池求仙药,只为声声诉长情,谁知灯尽徒留恨。”柳素鳞靠着墙壁,突然沉吟这么一句。
    聂娘子脸色瞬间凶暴,抱住琵琶,厉声一响!
    柳素鳞全身如万千蚂蚁噬咬,五脏六腑宛如移位,痛不欲生,那毒又发作了!柳素鳞再次吐了血,倒在地上!
    聂娘子怎么会为了一首诗而暴怒?
    却见聂娘子一步步走向柳素鳞,蹲下身,提起柳素鳞的头:“你怎么会知道这首诗?”
    柳素鳞这些日子在大理寺处置大小案卷,不仅清空了陈案,甚至还查看了过往卷宗。其中有一桩聂姓纨绔子毒杀赌坊债主的冤案。那案子里,提到了个小妾。
    十年前,汴梁有一富户人家,姓聂,曾娶一十三岁的小妾。这小妾于琵琶琴艺颇有天赋,于是聂大户就请教坊中人传授其琵琶弹奏之法。孰料这教坊之人,竟然是个武林高手,教授过程中,竟然让这小妾无意间创出一门弹奏琵琶的神功。
    那卷宗在大理寺有备份,那小妾含冤入狱后,当时办案之人,竟然收到一张纸笺,内容就是这首诗。那张纸笺已经被封存在卷宗中,若不是柳素鳞为了查案,为了让大理寺衙门重新运转起来,倒也不会去查看这么久远的卷宗取经。
    而他跟聂娘
    子接触时间虽短,却发现一件事,就是琵琶。
    每次毒发,柳素鳞都能听到奇怪的声音,柳素鳞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遇上了当年聂家的那个小妾。
    总之阴差阳错,还真就证实了另一个猜测。
    “你既然敢躲在小橙子家等你来抓,怎么会毫无准备?”虽说所有临时抱佛脚的计划全被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方给打碎,好在他应变能力还不错。
    “提起此事只会让你死得更快。”聂娘子冷哼一声,将柳素鳞拖了起来,带着往前走。
    而走得越深,柳素鳞听到了越来越奇怪的声音,明明是在地下,竟然有河流的声音。莫非他此时就在汴梁的地下暗河之中?
    而汴梁有地下暗河的地方,不就是那么几个吗?
    柳素鳞现在大概猜到自己的位置了,也许应该想个新的计划。
    跟着留娘子走得更深,水流声也越加清晰,这里果然有暗河。
    因为柳素鳞被带到了一处地下潭水,一个三丈见方的地下潭水。潭水清冽、幽深,散发出地下水脉特有的寒气。
    而此地令人称绝的,乃是天然的瀑布形成了天然的屏风。而“屏风”的背后,确实坐了个端庄的男人。
    聂娘子朝此人下拜行礼,说出将人带来了,只见水幕后的人点头示意她随即退至一侧,抱着琵琶,弹一曲助兴。
    柳素鳞打量了这个地方,最后视线落在了场地的中央,放置了几案,上面是一盘棋。
    虽说棋
    乃君子六艺之一,但他却对棋之一道天生不喜,因此鲜有涉猎。不过这棋盘上有一残局,柳素鳞看得出来黑白二子正是胶着。
    “公子可看得出,这是什么局?”水幕后的人,柳素鳞看不清,而他说话的声音仿佛故意为了让柳素鳞认不出来,也以内力进行了改变,发出的是一种……低沉、嘶哑的怪声。
    看来这个幕后是想跟他讨论什么,不过对于棋艺,他可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并不精通棋道,看不出这是什么局,只是觉得黑白二子皆困于局中,进退维谷。”
    “柳大人精于断案,却不懂棋艺,这算不算奇闻?”幕后之人竟然直接拆穿了柳素鳞的身份!聂娘子却大惊,险些弹错一个音。
    柳素鳞居然被认出来了!
    “什么柳大人,下官不过是个生死由人的废物而已。”柳素鳞眼神有些冰冷,这么准确说出他的身份,只怕是官场中人!
    谁知屏风后面传来笑声:“此言差矣,柳大人可知,上清宫很多人为你点了长明灯。足以见得,你入京至今时间虽短,却是汴京城中不少人的福缘。”
    “长明灯?”柳素鳞听罢,却不觉得丝毫高兴,反而觉得嘲讽:“是我那位无所不能的舅舅下令的吧?”
    “陛下确实在上清宫替你供了一盏灯,其他的,是那些被你翻案的,喊冤百姓所供。”幕后之人说话间,带着些许钦佩:“你能得民心至此,自然
    不亏永安公主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