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宋之定风波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日为期
    “兄长,我还有一事要向你求证,昨夜那黑衣刺客可是金人?”
    “兄弟,你说错了,金宋两国虽说交战已久,可那人却非我金人。”
    完颜雍回答得甚是干脆,脸上的表情却也极为平静,并未因为受到怀疑发怒。
    赵哲见对方这般神情反而疑惑起来,他先前一直认为那刺客是完颜亮派的来,为的就是趁自己不备实施刺杀。可没想到完颜雍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可若不是金人所为,那刺客又会是谁?
    “兄弟,看来你还是太不了解我们金人了。不过此事也怪不得你,毕竟金宋两国交战多年,有所怀疑也是应当。”
    完颜雍边说边坐回到了石凳上,在拿起酒碗喝了口酒后,又继续说道,
    “我们金人和你们宋人不同,常年生活在草原上,虽说性子彪悍了些,却也最讨厌那些背后阴人的损招,更不会派人搞暗杀,所以你大可不必怀疑。”
    赵哲点了点头,他虽是南方人,却也晓得这金人是东北人的先人,一直生活在白山黑水间,除了行伍中人,大多数的百姓都是靠着狩猎捕鱼为生,方式较为原始,加之气候变化明显,每到冬季就会冰天雪地,男子们只能靠饮高度的烈性酒取暖,因此完颜雍的话确是没有疑点。
    “兄长,既然你说不是金人,那又会是谁呢?”
    完颜雍看了赵哲一眼,继而放下酒碗,将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凝眉思索半晌,最终
    摇了摇头道:
    “是谁?我现在还不能给你确切的答案。这样吧,你给我三日,我会想办法找到这个人,帮你揭开这个谜底。”
    赵哲见完颜雍这般表态便也不再啰嗦,起身向其施了一礼,笑道:
    “那就有劳兄长费心了,小弟静候佳音。”
    完颜雍起身拉住赵哲,笑着回应道:“你我兄弟无需多言,三日后你来茶楼寻我,相信到时定已水落石出。”
    赵哲感激一笑,在道了声辛苦后,便带着众人离开茶楼骑马返回客栈。
    是夜,如盘般的明月悬在客栈上空,上房院中,赵哲四人此刻正坐在树下的石桌旁边喝酒边聊着。
    “王兄,你当真认为那完颜雍是诚心想停止战争并与你结交的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赵伯麟的脸色泛红,舌头也不知不觉打起结来。
    赵哲侧头看了一眼周必,见其向自己点头,便微微一笑道:
    “是。”
    赵伯麟的眼睛登时瞪大,随后在众人的注视下蓦的站起身来,激动地大声说道:“可他不但是金人,而且还是金国的战神,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尤其是那柄赤霄剑更是被舞得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当年,就是靠着这把剑,他在独闯宋营后一连削去十三名战将的首级,然后在火烧营帐后骑着马连夜返回金营。若是王兄信任这个人,只怕是整个大宋都要保不住了。”
    赵士程担心赵哲生气,便伸手拉了拉赵伯麟的衣袖,
    待对方气咻咻的坐下后,笑着打圆场道:
    “王兄,伯麟喝多了,你千万不要生气。不过他说得是对的,小心驶得万年船。王兄如今是我大宋之主,凡事还应看得长远才好。”
    周必刚想说出赵哲真实的想法,忽见其向自己摇了摇头,便也不再多说。与此同时,赵伯麟则因为喝了太多的酒体力再难支撑,在不住的垂下头打瞌睡后,终于趴在桌上沉沉的睡了过去。
    赵哲见状起身将自己身上的长衣脱去,悄悄走到赵伯麟的身后,将衣服盖在其身后,坐回原位后又继续说道:
    “士程,你与伯麟是朕的手足兄弟,若朕不晓得你二人的好意,岂不是糊涂到了极点?于民,昏聩无能。于臣,昏庸乏愦。若当真是那样,朕不做这个君王也罢。我之所以今日答应完颜雍与其交好,一来,是为了借助他的力量减少战争带给我大宋的损失。二来,我也是有心想要赌上一把。”
    “赌?”
    “对。”
    赵哲边说边起身走到院子角落的那株高大的桦树前面,抬头看去,只见此刻树枝被夜风吹得摇曳不定。
    “方才伯麟说完颜雍是金国战神,身上背负着我宋朝兵将数条人命,朕相信他说得是真的。然而一个人只有经历才会不断的总结,就像是一只鸟误打误撞的飞到一间关闭的屋子后,只有撞开窗纸才能重新飞上天空。”
    赵哲这样说绝非空穴来风,如今距离他登
    基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可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心态也从原来的茫然无措渐渐变得成熟沉稳,就好像是那只被关到屋子里的鸟,终于不断地撞击窗纸,准备随时飞向高空。
    常言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赵哲尽管努力,可这风究竟几时会来,他却只能被动的听天由命。
    “我相信完颜雍正是因为之前经历了太多的杀伐,所以才悟出了生命的可贵。”赵哲说着转身看向正坐在石凳上注视着自己的那两个人,“既然他愿意放下魔性,选择佛性,那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况且这样做,无论对大宋还是金国两方百姓都有好处。”
    周必看向赵士程,笑道:“仪王,咱们的圣上可是忧国忧民的明君,他既是这般决定,那咱们便支持好了。”
    “国师所言极是。”赵士程笑着道,“放心吧,等明日伯麟酒醒,我自会从旁劝说。他向来聪明,相信此事也定不会执拗太久。”
    赵哲点了点头,缓步走到石桌前,坐下后又与周必、赵士程闲聊起了其他。
    三日后,正如赵哲料想的那样,在知府的命令下,如今越州的大街小巷到处张贴着黑衣人画像,每个告示栏前都有两三名兵士把守,一旦有百姓提供线索便会及时记录下来,以极快的速度上报给知府。
    与此同时,在完颜雍的安排下,数十名武功最强的金国探子也先后
    被调至越州,秘密查访黑衣人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