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宋之定风波 > 第一百零六章 良才现世
    赵哲惊奇的看着赵构手中的酒盅,记得来宋朝前有一次去德寿宫游览时曾在展厅的玻璃台中看到过香晶魄,知道此杯是宋孝宗的心爱之物,却不知道竟是这样的来历。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见已是曲中人。想到这里,赵哲心中不禁很是感慨。
    “朕听儿媳说你最近身体不适,一到夜里就咳嗽,先前太医开得方子效果甚微。这样吧,朕就将此杯赠予你。”
    赵构边说边将手中的酒盅递给赵哲。
    赵哲连忙伸出双手,毕恭毕敬的将酒盅接了过来,笑着答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好好使用此杯,让身子尽快康复,好为大宋多多效力。”
    赵构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将话头一转:“朕听说最近宋军作战骁勇,打得金军连连败退,看来你的决策确是没错。”
    赵哲听到父皇的肯定心中很是高兴,连忙说道:“谢谢父皇,不过此事并非儿臣一人功劳,全赖太傅、国师与张老将军三人的帮衬,这才有了眼下的战果。如今军队在原有人数上又增加了八千人,就连辛幼安那样的文人都去投军做了军需官。”
    赵构点了点头:“朕此前也对辛幼安有过耳闻,据说此人早前曾是剑客,有过十步杀百人的战绩,并且还曾在夜里独自盗走金军的数十匹战马,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伯琮,这领兵打仗就像棋局,需要清楚每一颗子摆在哪里,只有这样才有必胜
    的把握。皇上,并非朕愿意插手,只是这朝中还有一人也可重用。”
    “哦?”赵哲愕然问道,“父皇说得是......?”
    “虞彬父,你可有印象?”
    赵哲低着头认真的想了一会儿,突然一个人影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不同以往的是,此人的身影较为模糊,确是没有多么深刻的印象。
    “父皇说得可是枢密使虞允文?”
    “不错。”赵构探问道,“你觉得此人如何?”
    “不瞒父皇,儿臣对其确实没有多少印象。只知道此人做事向来认真,性子内敛,不喜张扬,其他的......”
    说到这里,赵哲停住话头,想了一会儿,最终却只是摇了摇头,自嘲的笑道:
    “其他的确是不晓得了。”
    赵构意味深长的看着赵哲,过了好半晌,忽然抬起手来拍了拍其肩膀,叹了口气道:
    “伯琮,你哪里晓得,此人可是父皇特意为你留下的谋臣之材。”
    虞允文......?!怎么可能,此人虽说如今拿着七品官员的俸禄,实则却不过是个毫无官品的小吏,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是父皇所说的谋臣之材。
    赵构见赵哲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便又继续说道:“说起来,此人身世也很是坎坷。他原是官宦人家出身,祖上是赫赫有名的唐朝名臣虞世南,曾官拜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祖父和父辈也都出任过地方官员。不仅如此,此人天资极高,不仅七岁
    便能提笔作文,更是进士及第,当真是文武双全。”
    赵哲越听越迷糊,如果父皇所言为实,此人当真是万里挑一,那为何不被重用,只是做了个不入流的小吏,想来这其中定是另有原委。
    “父皇,儿臣不明白,这样的一个人为何不被重用?”
    赵构苦笑道:“你哪里晓得,这不过是父皇的权宜之计罢了。”
    赵哲皱了皱眉头,很显然,他对权宜之计四个字越发不解。
    “你也晓得秦太师如今在朝中一手遮天,此前主张抗金的官员全都受其迫害不得重用,严重者更是流放他处永不入京。唯有做个不入职的官员,方才能够安全。”
    “若是这般说来,父皇是为了保护虞卿,才出如此下策?可是......”
    “可是为何朕这个软弱派要这样做对不对?”
    赵哲见赵构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便也不再隐瞒,肯定的点了点头。
    “因为朕也想抗金。”
    赵哲听到抗金二字眼睛登时目瞪口呆。
    赵构起身在屋子里踱了数步,随后停下脚步看向赵哲。
    “朕绝非胆小怕死,只是岳鹏举当时口口声声喊着要北上迎回二帝。伯琮,你也晓得二帝向来昏聩,视朝政如无物,即便将其迎回最终也只能误国,朕又怎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态如此变化。”
    “所以父皇只能先下手为强,将岳家这个眼中钉彻底除去?”
    赵构先是一怔,随后又叹了口气:“此事怪不得旁人,只
    能怪岳鹏举性子倔强,不识时务。”
    “即便如此,也总该给岳家和其他将领留一条生路,不该将其斩草除根,父皇不觉得这样做实在太残忍了吗?”
    “残忍。”赵构的脸色登时变得冰冷,“如果觉得朕的做法残忍,那你告诉朕,他们和全体大宋子民相比,谁的命更重?”
    赵哲见赵构这样说一时不仅也动起气来。在他的认知中,人与人本就是平等的。所谓的高低之分,不过是那些统治者为了达到目的所编造的鬼话罢了。因此,见赵构试图用强权压制自己,赵哲想都没想便立刻开始反抗。
    “恕儿臣资历尚浅,无法回答父皇的问题。”赵哲起身双手抱拳向对方深施一礼,“儿臣还有公文未看,先行告退。”
    说完,他不等对方说话便转身要离开。
    “等等!”
    赵哲虽不情愿,但见父皇叫他,也不得不按照对方所说来做。
    “父皇......”
    “朕听随军的人禀报,说军中有一名唤李念的兵士向来骁勇,自与金人交战便立下许多战功。按理说该重赏此人,可奇怪的是翻遍军籍册也未能找到关于此人的记录,皇上可否晓得此事?”
    赵哲听到这话心中登时一紧,之前赵伯麟和赵士程每当提及此人总是讳莫如深,如今看来这其中确有蹊跷。不过看这情形,想必即使他追问,也不会有人愿意说出原委,实在不行只能自己亲自前往战场找出答
    案了。
    “父皇所说之事儿臣此前确是不知,这便派人去查看究竟。”
    赵构点了点头,随后又悉心提醒道:“朕晓得皇上想动秦桧,不过眼下时机尚不成熟,还需耐心等待才是。”